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02-09 16:16杨印东杨晓帆曹文慧
医学综述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抑郁脑卒中生活质量

安 宁,杨印东,杨晓帆,曹文慧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

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安宁,杨印东,杨晓帆,曹文慧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QO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化版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就诊的102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02例脑卒中患者有抑郁症状者45例,发生率为44.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5.876,95%CI 1.204~17.345)、配偶(OR=8.637,95%CI 1.307~22.346)、医疗付费方式(OR=6.849,95%CI 1.690~28.304)是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3.182+0.027X2+0.039X3+0.012X4+0.029X5-0.049X6,配偶、受教育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和抑郁程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学历、配偶、医疗付费方式是脑卒中患并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配偶健在、受教育程度高、月收入高、非自费的付费方式能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而抑郁程度越严重越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关键词:脑卒中;生活质量;抑郁

脑卒中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患者多因各种因素诱发的颅内动脉狭窄、阻塞或斑块破裂而形成的急性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卒中具有极高致残、致死率,有调查显示,脑卒中致残率达75%以上,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次达120万[1]。此外,脑卒中患者治愈后具有极高复发率,患者每复发1次,症状加重1次,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因无法耐受疾病而出现轻生倾向[2]。本研究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探究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诊断;②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量表调查;③年龄>30岁。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伴有恶心肿瘤或其他危重疾病,如肝肾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外伤等。本研究共调查10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47~78岁,平均(62±5)岁。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型等方面。

1.2.2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采用SDS[3]评估患者抑郁状况,以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症状。

1.2.3汉化版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 采用SS-QOL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该量表包括对患者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共12个维度进行评估,12个维度共有49个条目,各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总分在49~245分,患者得分越高,生活治疗越好。

1.3资料收集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现场发放并现场收回,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2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0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SDS测试,有抑郁症状者45例,发生率为44.1%,年龄48~76岁,平均(62±6)岁,无重度抑郁患者;无抑郁症状者57例,年龄47~78岁,平均(61±5)岁。有抑郁症状患者月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均低于无抑郁症状患者,有抑郁症状患者无配偶比例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者,且自费医疗付费的比例高于无抑郁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抑郁症状患者与无抑郁症状患者性别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DS:抑郁自评量表

2.2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患者是否并发抑郁作为因变量,月收入(1000元以下赋值0,1000~2000元赋值1,2000元以上赋值2),学历(小学赋值为0,初高中赋值为1,高中以上赋值为2),配偶(无赋值0,有赋值1),医疗付费(自费赋值0,新农合赋值1,医疗保险赋值2,公费赋值3),抑郁程度(无赋值0,轻度赋值1,中度赋值2)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配偶、医疗付费方式是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见表2。

2.3SS-QOL量表评估结果 随着月收入增加,SS-QOL评分增高(P<0.05);学历水平高的患者SS-QOL评分较高(P<0.05);有配偶患者较无配偶患者SS-QOL评分高(P<0.05);医疗付费方式为公费的患者SS-QOL评分最高,而自费患者SS-QOL评分最低(P<0.05);有抑郁的患者较无抑郁症状的患者SS-QOL评分低(P<0.05)。男女脑卒中患者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SS-QOL量表评分作为因变量,以不同的性别(X1)、月收入(X2)、受教育程度(X3)、配偶状况(X4)、医疗付费方式(X5)、抑郁程度评分(X6)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逐步法),所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3.182+0.027X2+0.039X3+0.012X4+0.029X5-0.049X6。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月收入每增加等级或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或有配偶,或医疗付费方式增加一个等级,抑郁程度评分就减少0.049分,见表4。

SS-QOL: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a与自费比较,P<0.05;b与新农合比较,P<0.05;c与医疗保险比较,P<0.05;d与无比较,P<0.05;e与轻度比较,P<0.05

3讨论

本研究SDS评估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与无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在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有无配偶和医疗付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医疗付费方式中参加新农合医疗模式的患者抑郁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新农合医疗模式服务主体为农村人口,而农村地区医疗基础相对薄弱,患者医疗报销比例低于公费医疗级医疗保险模式,加之患者家庭整体经济能力较弱,患者难以获得充足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将影响患者正常康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抑郁等心理疾病发病率[4]。本研究抑郁和非抑郁患者SS-QOL评估结果显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有无配偶、医疗付费方式和抑郁程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佐证了上述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配偶、医疗付费方式和抑郁程度是QOL的影响因素,其中学历、配偶和医疗付费方式为QOL评分的保护因素,而抑郁程度为危险因素。高学历脑卒中患者在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以及信任程度较高,这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增强疗效[5]。此外,高学历患者在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更注意调控自身情绪,加强日常锻炼,这对缓解疾病,改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高学历患者更注意获得预防、保健、治疗等方面的信息,患者自我防护意识较高,重视规范生活方式。而低学历患者对治疗重视程度较低,多为被动治疗[6]。有无配偶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配偶患者可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患者社会存在感和价值感可有效满足,这利于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有配偶患者可对其配偶倾诉治疗痛苦,以发泄部分负面情绪,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发病率降低[7]。有学者发现,社交支持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上具有显著效果[8],故认为不论患者是否存在配偶均需积极拓展社交,预防抑郁。月收入较高患者获得的医疗服务更为全面,患者治疗时的经济压力较小,有利于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医疗付费方式则与患者参加医保模式有关,农村地区的医保模式相对落后,患者可报销医疗费用份额较小,这一定程度减少了患者可享受到的医疗服务[9]。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医疗资源也相对落后,患者可享受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减少,这些均可能影响治疗疗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程度越高提示患者对治疗预期越小,患者对未来期望越小,加之抑郁患者社会功能较弱,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0]。

综上所述,学历、配偶、医疗付费方式和抑郁程度是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且抑郁程度是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给予脑卒中患者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易春梅,邝军.分期针刺配合心理干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23-25.

[2]张东清,曾伟杰,熊丹.早期康复加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4):400-401.

[3]胡建芳,陈朝俊,毕小丽,等.疏肝活血汤合针灸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03-2405.

[4]王凌,刘少明,刘敏,等.针刺及心理干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言语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6):481-486.

[5]王韵喃,杨轩,万赛英.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1):2313-2315.

[6]de Man-van Ginkel JM,Hafsteinsdóttir TB,Lindeman E,etal.In-hospital risk prediction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st-stroke Depression Prediction Scale[J].Stroke,2013,44(9):2441-2445.

[7]方佳,赵幸娟,侯巧红,等.社会支持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及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8-9.

[8]胡旭林,陈日坚,陈碧琴.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治疗[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2):93-95,98.

[9]姜启栋,张雪梅,曾永涛.氟西汀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49-50.

[10]余政,张梅英,李梦倩,等.社会心理因素对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2):40-43.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QOL Status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ANNing,YANGYin-dong,YANGXiao-fan,CAOWen-hui. (DepartmentofNeurology,HongqiHospitalofMudanjiangMedicalCollege,Mudanjiang15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Methods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 were used to evaluate depressive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102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Hongqi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from Feb.2012 to Jul.2014.ResultsAmong the 102 cases of stroke,45 cases had depression,the incidence was 44.1%.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education[OR=5.876,95%CI 1.204-17.345],spouse[OR=8.637,95%CI 1.307-22.346],medical payment way[OR=6.849,95%CI 1.690-28.304]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apoplexy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influence of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Y=3.182+0.027X2+ 0.039X3+0.012X4+0.029X5-0.049X6,and spouse,education,monthly income,payment way and degree of depression had an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Education degree,spouse,medical payment way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the living spouse,higher education level,higher monthly income,non-self-payment can help patients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while the severer the depression level,the les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Cerebral stroke; Quality of life; Depression

收稿日期:2014-11-24修回日期:2015-06-30编辑:相丹峰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24.054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5)24-4567-03

猜你喜欢
抑郁脑卒中生活质量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