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佐治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的临床观察

2015-02-09 20:32李俊松广西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市5300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香砂脾虚功能性

李俊松 广西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市 530023

针灸佐治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的临床观察

李俊松广西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市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0例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中,痊愈2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4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单纯内服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能提高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香砂六君子汤针灸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2010年9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针灸结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胃肠病协会2006年5月修订的罗马Ⅲ型诊断标准,其中包括以下情况者: 上腹疼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且必须包括:(1)以下1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 ②早饱感;③上腹痛; ④腹烧灼感。(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内镜检查排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肿瘤。X线片、B超和实验室检查均排除肝、胆和胰腺疾病等导致出现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排除以腹痛伴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症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辨证符合脾胃虚弱型的症候特征:胃脘胀满隐痛不适,食后明显、面色萎黄、反酸、纳差、神疲乏力,懒言少气、大便时溏时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等。按就诊顺序将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20~68岁;病程6个月~7年。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3~65岁;病程6个月~6.5年。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对照组:单纯采用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中的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药物: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0g、甘草3g、陈皮15g、半夏8g、砂仁10g、木香8g。每日1剂,早、中、晚分3次温服,10d为1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以中脘、足三里、气海、内关、公孙、三阴交、脾俞、胃俞穴为主。方法:诸穴均常规皮肤消毒后针灸,针刺得气后,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穴均行捻转补法,公孙、内关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灸法取穴: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操作:隔姜灸,每穴4~5壮,灸至患者局部穴位皮肤红润为度。每日针灸1次,10d为1个疗程。

1.3疗效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疗效标准:痊愈,上腹疼痛、胀满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上腹疼痛、胀满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3;有效,上腹疼痛、胀满及其他临床症状减轻1/3,反复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上腹疼痛、胀满及其他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甚至加重。

1.4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两组疗效比较,采用有序变量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疗效统计。观察组40例中,痊愈2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4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目前,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化环境也在日益的发生改变。而影响胃肠道功能且可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因素通常包括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不良饮食习惯(空腹或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进食油腻、生冷等)以及环境的影响。但是,因为本病缺乏器质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主要集中表现为食后上腹胀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上。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很少能导致生命危险,但因其具有受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反复发作及难以痊愈的特点,常常加重患者对本病的心理负担,表现出焦虑、抑郁、敏感等异常情绪,而不良的情绪又可能成为本病的复发的因素,这样恶性循环极大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可能因为长期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以促胃动力、胃黏膜保护剂、抗酸药与制酸药、抗幽门螺旋杆菌、抗抑郁等方面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且存在成本较高、副作用明显、易复发等问题。而针灸结合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取得明显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非器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食后上腹胀痛、暖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症状。根据此病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辨证结合,中医学认为此病与脾胃有关,属祖国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脾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胃的失常多与饮食不节;或劳累过度、思虑伤脾;或久病耗伤脾胃之气有关。脾胃气虚,则脾胃受纳、腐熟、运化的功能减退,日久则见胃脘疼痛、纳呆。脾气不足无力生化水谷精微,以致肢体失养,则见倦怠乏力,逐渐消瘦。气血生化乏源,又可见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脾胃气虚之象。针刺治病主要通过针刺或者艾灸的直接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扶正祛邪、调和脏腑阴阳的治疗目的。本病选用针灸治疗,正能扶脾胃之虚,祛外感之寒邪、又可调肝脾脾两脏之不和,切中病机。本病针刺主要选胃之募穴中脘和胃之背俞穴胃俞,二者一阴一阳,相互协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为胃之下合穴。《素问》有言:“治府者,治其合”。 三阴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经的交会穴,内关为手厥阴络穴和八脉交会穴 , 公孙为足太阴经络穴和八脉交会穴,根据八脉交会穴配穴原则,公孙配内关可主治胃部疾病,针刺的同时施以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隔姜灸, 隔姜灸具有温中、祛寒、止呕之功,而气海、足三里又为强壮之穴,诸穴合用,针灸共施,共奏健脾胃以复受纳、腐熟、运化、生化气血及升清降浊之功,达止痛、除痞、消积、解郁之效。因此,针灸结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取得较单纯内服香砂六君子汤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7-14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刘新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77-280.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9-14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042-02

猜你喜欢
香砂脾虚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动力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临床探讨
香砂养胃丸与温胃舒胶囊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溃疡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