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初恋”进行到底

2015-02-09 09:02叶骅
上海戏剧 2014年1期
关键词:团里白蛇许仙

叶骅

楼胜把婺剧比作自己的“初恋”。他出生于武义县南端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那里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但时常演出婺剧。耳闻目染之下,楼胜“恋”上了婺剧,这个古朴剧种的服装行头、声腔表演,乃至一个个“绝活”让其着迷。说到对婺剧的痴迷,楼胜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很奇怪,天生就喜欢,打我有记忆开始,就觉得婺剧是最好听的戏。但要让我说为什么喜欢还真的说不出。”读初一那年,武义县第二职校婺剧班(后并入兰香艺校)到学校招生,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长相俊美的孩子。楼胜文化课成绩不错,因此老师和一些亲属都反对他上婺剧班,但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初恋”是甜蜜的也是苦涩的。从爱好转向事业并非易事,戏校的两年学习让楼胜深深体会到了学戏的不易。周一到周五,一天两练;早上6点练到中午,中间没有休息;周六上午、周日晚上要加练;暑期只放一个星期,返校后继续练功……如今,观众、专家都称赞楼胜基本功扎实,但有几人能知晓其戏校两年留下的汗水和泪水。楼胜和大多同学几乎不到食堂,只吃自己带来的梅干菜和米饭,一个星期通常只花十多元钱。学校的练功场所是露天的,为了照顾女学生,半边搭了个篷。像楼胜这样的男生,除了大雨以外,几乎都露天练功。练功场没有毯子,下面是结结实实的水泥地。楼胜一次练倒插虎摔了一跤,摔坏了三颗门牙。

学了两年戏,楼胜来到了一个民间的戏班子实习。以前楼胜只见过台上的光鲜,这一年他尝到了台下的艰辛:跑了一年演出,没坐到过一个真正的座位,只有在拖拉机和卡车上的不停颠簸;睡觉时常常要去抢床板,抢不到床板只能睡地上;一年演了上百场戏,只赚到了一千多元……

艺校毕业后,2003年7月楼胜考入浙江婺剧团。在团里,楼胜经历了一次艺术上的突破和一次观念上的转变。

突破来自2005年的《白蛇前传》。在此之前,楼胜坦言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之所以想放弃,并不是由于吃不了苦,而是因为自己嗓子的关系。“倒仓”是每个演员都必须越过的一道坎。楼胜在戏校的时候就开始了变声,他很痛苦地发现自己没了“嗓子”。虽然他尝试了多种办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到了团里,虽然楼胜有一副好武功,可是没有好嗓子,也只能跑跑龙套。2005年,团里决定由他出演《白蛇前传》后半部分的许仙,这让他既兴奋又惶恐。戏中许仙唱的分量很重,自己的嗓子怎么办?团里专门派徐勤纳、刘志宏等老师加强对他的唱功辅导。他每天早早地练功吊嗓,运腔转气,经过一番苦练,在真假嗓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嗓音,演出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就此,楼胜建立起了自己的信心,演艺生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白蛇前传》成功后,楼胜又相继排演了《火烧子都》、《穆桂英》等剧目,拿了不少省内外的奖项。信心满满的他曾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年创排一个新戏”。然而2012年的《临江会》却让他的观念有所转变。当时他参加了浙江省“新松计划”戏曲青年演员大赛。本来他只想用传统折子《临江会》来参加初赛,随后用一些更新颖的剧目参加复赛和决赛。可没想到《临江会》一冲到底,深受评委观众的喜欢,最终获得了该项比赛的一等奖。楼胜开始琢磨了,为什么一个略显“陈旧”的折子会获得那么多的好评?他觉得观众喜爱婺剧也许就是喜欢它的夸张、强烈、那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表现手法。婺剧的发展就是要坚持其自身的剧种特色。于是,楼胜给自己定下了个新的目标:一年传承一个剧目。

其实,楼胜一直对婺剧的传统有着自己的追求。他对变脸、踢鞋、高台功、翎子功等技艺有所继承、对化妆头饰有所兴趣,还会四处收集婺剧的服装道具加以研究。但楼胜并不以自己所掌握的多种技能而自傲,他觉得如果这种“技”不能用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发展上,那么就是“死”的,是下品,算不上“艺”。

楼胜常说:“浙江婺剧团就是他的家。”此言不虚。楼胜的妻子即是该团的知名刀马旦杨霞云。两人在团里的演出中相恋;杨霞云的老师陈美兰是他们的媒人;他们婚礼的布置是团里的舞美灯光;夫妻俩呆在团里的时间比家里多……夫妻两人都很感激团里为他们创造的平台和机遇。楼胜说:“武生和刀马旦的艺术黄金期都是有限的,我们很珍惜每一次的舞台演出。大家都说我们演出拼命,我们只是不想浪费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和那来之不易的舞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团里白蛇许仙
发胖也有好处
蛇与玫瑰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上映讲述白素贞凄美爱情
《白蛇:缘起》挑战CG动画创作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进军贺岁档 以东方经典IP为基础挖掘“白素贞”爱情故事
比翼双飞
角儿
止与行
许仙人
许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