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风韵

2015-02-09 23:40真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5年1期
关键词:网师园门楼假山

真源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至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网师园布局之精巧、结构之紧凑,实属罕见,不愧是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沿着小巷拐弯进入园门,门楼上方的砖雕尤为精致,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这座门楼制高约6米,幅宽3.2米,厚达1米,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

网师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与周边景色互为映衬,形成一种精致而典雅的园林氛围。中部突出以水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环池亭阁与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书轩”“竹外一枝轩”等,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绕池一周,可细数游鱼悠悠,或坐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园虽小而并不觉其小矣。

中部的主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不过半亩。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其位置和造型得体,极尽造园艺术之手法。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各尽其态。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其后面为“集虚斋”。西部为内园,由“西渔隐”月洞门入,庭院精巧古雅,花台中盛植芍药名种,西北角院里的“殿春簃”便得名于此。“冷泉亭”倚墙而筑,体量纤小,与小院格局十分相称,飞檐翘角颇为轻灵。亭中有一块巨大的灵璧石,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叩之铮铮有金属声。

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可见到书有“西渔隐”的小门。门内花容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了。“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

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隔为南北两个空间,虽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这些虽是园林的常用手法,可在网师园内却有独特的韵味,十分精致。轩北窗外,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配以几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体的画。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东南侧隙地起垄,为芍药圃,春末夏初,流香溢彩。庭院内采用周边假山手法,使之产生余脉连绵的情趣。假山虽不大也不高,却起、承、转、合,极有章法、韵律、节奏,犹如一首流畅的乐曲。整个山石峰脉意境相连,藏泉于谷,藏路于峰,藏洞于岭,有衔接,有过渡,与空间浑然一体。(选自散文网,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网师园门楼假山
门楼
假山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网师园的岛屿、深山与幽径
前门楼子九丈九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清唱
简析园林工程假山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本当锦上添花,岂料瑕已掩瑜
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