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时代的马铃薯增产增收方案

2015-02-10 04:42赵丹
营销界 2015年30期
关键词:晚疫病大户土豆

文/赵丹

大户时代的马铃薯增产增收方案

文/赵丹

【图示】 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0年马铃薯7621.2万亩,产量7323万吨,亩均961公斤。2013年达到8421.9万亩

随着马铃薯以“主粮化”的身份进驻公众视野,马铃薯自然也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洗礼。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0年马铃薯7621.2万亩,产量7323万吨,亩均961公斤。2013年达到8421.9万亩,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计划扩大到1.5亿亩。

而一组数据也显示,中国马铃薯平均单产低于欧美:当前中国马铃薯平均单产0.93吨/亩,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2.33-2.87吨/亩

原来我们的马铃薯产业不是“大而强”,而是“大而弱”!

越了解越震撼。

我国马铃薯优质种薯品种匮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滞后;土传病害严重,农资有效利用率低,使用量大;农场主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国内马铃薯市场机制不太成熟,价格忽涨忽落,产销信息不对称;储藏和加工落后……

如何助推并实现马铃薯产业的主粮化之路?如何提高单产?如何让薯农增收?5月20日,《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汇集马铃薯行业专家、农场主、种植大户、农贸、电商等产业链资源,全面会诊马铃薯产业链难题,助力马铃薯主粮化之路。就像《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总编冯卫东说的一样,目前以作物为靶标的作物完全解决方案成了主流,我们试图从种薯到品牌化,给大家展示一条跨界跨领域的完全解决方案。

流转土地要量力而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亩万亩薯园开。

记者来到有中国薯都之称的乌兰察布(乌兰察布种植马铃薯400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考察马铃薯的耕作以及收益情况。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并不像很多人谈到的那样,只要种植马铃薯就能赚钱。

蒙宝薯业的负责人樊金喜告诉记者,他流转了2个圈(一个圈500亩)的土地,主要种植马铃薯和葵花。种植成本占了一大部分(人工、机械、农资等综合投入少的120万/500亩,多的140—150万/500亩),但是若没有技术,仅靠资本注定是一场冒险。“若管理不好,产量就会很低,盲目包地的10个人里只有3个挣钱。”

对于突如其来的种植马铃薯的热潮,资深农资人、农场主、作物解决方案专家北京东成盛世董事长孟宪东认为,流转土地一定要量力而行。

流转土地的数量要与自身的技术、能力配套。流转300亩内的,基本上勤奋点的家庭夫妻俩就能干,仅需要小型设备辅助;到500亩的规模,需要适当增加点硬件,外请一两个技术人员来帮忙;500到2000亩,就需要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公司化(但是实际情况是,真正公司化很少,能做到规范点、专业点就不错了)。孟宪东强调,2000亩以上一定要公司化,要有专业的团队,专业的分工、技术,这样风险比较低,才有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

规模化经营要更加精细

目前大多数流转者只做到了流转面积的规模化,对于规模化管理的认知几乎为零。在土豆的全程解决方案里,科学的植保管理占了一大部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院段玉指出目前马铃薯种植有些粗放,需要提升专业度,专家需要多给大户传播种植技术,提升大家的管理水平。

思维改变,药肥合理施用

针对很多人谈肥色变,谈农药色变的看法,专家却认为大可不必,药、肥合理施用即可。

作为国内马铃薯大佬,内蒙古大丰·格瑞得马铃薯种业公司董事长李冬虎向记者介绍,近十年来世界农药使用率是增加的,都是通过增施农药来保障作物的质量,植保投入能达到917欧元每公顷,并非是大家所说的视农药色变。“无论植保水平还是观念,中国与欧美的差距仍然存在,质量认证体系,水肥的精准投入,长期轮作,全程农机精细作业等等。”李东虎表示。

四川国光产品部经理邹涛也认为,对于大户而言,理念的转变是很重要的。国人从盲目信赖农药肥料,到完全否定,都是很极端的认知。邹涛提醒大户,不要一提激素就害怕,植物体内本身就含有一种刺激作物生长的激素。

孟宪东也向记者指出,农场主之间的理念差距很大,若说他们拥有的土地和资本是航母,那么他们的经营理念、操作思维大多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阶段。只有不一样的思维才有不一样的行为才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孟宪东表示,除了公司化专业化运作之外,在用肥用药上面,他比较注重中微量元素、矿物肥、大量有机肥,菌剂等方面的投入。

在科学施肥方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认为,要让马铃薯规模化经营,要让马铃薯增产,施肥一定要注意养分与浓度的关系,以及水肥一体化。高祥照介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水肥一体化,美国达到60%的灌溉马铃薯采用水肥一体化,中国马铃薯也要向这个方向迈进。段玉则在钾的吸收和利用上给出了建议,推荐的施用钾肥的方法一是基于土壤测试,二是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

中科院地球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建明、生物肥料研究中心燕国胜博士、帝益生态北方大区负责人石玉飞均认为土壤中矿物元素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是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施肥的最高境界是全营养施肥,所以我们需要修复土壤。提倡全营养和微量元素的增施。

马铃薯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控方案

东北、内蒙、甘肃、宁夏、青海、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河北坝上地区及西北部山区是一季作马铃薯主产区,无霜期较短,只能种植一季马铃薯,即春季播种薯块,秋季收获。

一季作地区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黑胫病、粉痂病、疮痂病、干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病毒病。

在二季作地区特别是在春茬马铃薯种植地疮痂病、环腐病、晚疫病是主要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曾引起爱尔兰饥饿,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邵振润处长认为,防病非常关键。土豆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极高的价值,然而土豆晚疫病也曾造成各地的大饥荒,“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现在晚疫病可控可防,不再是致命性病害,但是马铃薯要成为中国的主粮关键是防治好晚疫病。

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王文桥给出晚疫病的病害控制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抗病品种;轮作换茬,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收薯、藏薯、切薯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减少贮藏及田间初侵染源。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孟宪东用一句顺口溜向记者说明防治的要点:“专业专一修正果,精细精准保成功,五大观念(不懒贪,不凑合,不盲目,不照搬,不跟风)是基础,六大要点(优选良种,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管控墒情,适时播种,合理轮作)是关键。”

新营销新思路,种植不再只靠天吃饭

用科学的植保的手段,只能保障马铃薯的增产,“多收了三五斗”并不一定是增收的保障。

在采访中,很多大户对土豆的销量顾虑重重。比较常见的销路无外乎这几种:比较好的或者签到大单子——肯薯片、薯条供应厂家,价格稍高(但这个对马铃薯的要求很高,大多达不到);或者供应给加工厂。马铃薯达不到这些,“有些门路”的大户会联系全国蔬菜市场出货;而更多的马铃薯则是卖给前来收购的商贩。

如何改变马铃薯靠天吃饭的窘境?

新农人代表,马铃薯互联网运作红人,土豆姐姐——冯小燕,是马铃薯品牌运作的成功新农人。土豆姐姐告诉记者,“作为新农民,就要立足做传统农民不做或做不了的事。”土豆姐姐谈及她做品牌,“因为没人给土豆做品牌,所以我很快就脱颖而出。”“我现在主要是利用微信微博及品牌营销,电商更主要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塑造、宣传、推广品牌,靠品牌赢得线下业务洽谈,赢得各种合作和更大的订单。”

土豆姐姐介绍,她主要销售种薯、加工薯和商品薯。种薯主要是销售给全国各地的种植大户,大户们透过央视,都知道了“土豆姐姐”,所以都保持联系,都有业务往来;销售加工薯主要面向加工厂,国内有名的天使薯片、蓝动薯条等一些大的马铃薯加工厂,都是她的客户;第三销售商品薯,就是生鲜农产品这一部分,主要透过定单农业的方式在销售。土豆姐姐认为,定单农业主要就是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市场,或者从产地到饭桌,在产地到终端销售市场。

除此之外,土豆姐姐开始用新媒体来营销土豆。土豆姐姐表示她不懂互联网,她只是充分地借助互联网。好产品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如何将好产品推出去?这是很多人的障碍。

土豆姐姐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粉丝经济时代,粉丝,就是关注我的人。今天,有人关注你了才会有人了解你,有人了解你了才会有人信赖你,有人信赖你了才会有人购买你的产品。微营销,就是把营销活动放在手机里。而微博是一个免费的广告平台。所以,我现在把微博、微信当做重要工作来干。”

土豆姐姐表示,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让大家充分地享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今年,土豆姐姐家生态土豆要登陆上海大宗贸易平台,这个将是面向国际、国内的电商大平台。未来,她相信,商务活动会因为网络而更加轻松!

或许,这个只是土豆姐姐的一家之言,但是,毕竟网络给商务活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她成功了,也许你也可以。品牌化的道路很宽广,也很艰辛,不一定只有这个方法是对路的,你也可以找到你适合的方法。土豆姐姐的案例或许可以给你展示一个完全不同的路径,洞开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猜你喜欢
晚疫病大户土豆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撮粮之术(下)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土豆喝水
土豆的问题
船祸
船 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