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胞白血病脾脏异常改变CT表现1例

2015-02-10 08:3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52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毛细胞低密度脾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刘 洋

短 篇

毛细胞白血病脾脏异常改变CT表现1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刘 洋

CT;毛细胞白血病

Unusual CT Sign in Spleen Occured in a Case of Hairy Cell Leukemia

患者男,42岁,因“间断皮肤出血8年,加重12天”为主诉收住血液内科,入院后行相关检查,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WBC:13.7×109/L,RBC:2.96×1012/L,HGB:94.0g/L,PLT:40×109/L,NE%:10.7%);骨髓象检查: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增生异常(占67.6%),异常淋巴细胞占38.4%,该类细胞体积大小不等,圆形,部分胞浆边缘可见或长或段的毛刺状突起,胞浆量中等,胞核圆形,可见切迹,染色质较均匀,核仁不清。查体可见:双下肢及躯干散在新鲜出血点;巨脾,Ⅰ线10cm,Ⅱ线13cm,Ⅲ线+1.5cm,余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以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 HCL)。

全腹CT平扫加增强所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161.2mm×117.3mm×229.6mm(前后×左右×上下),平扫脾脏未见明显病变,平均CT值约46.3HU;动脉期:脾脏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部分病灶内可见明显强化的条索状影及小片状坏死区,病灶CT值约54.5HU,脾脏CT值约73.4HU;静脉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CT值约57.2HU,脾脏CT值约85.7HU,动脉期异常强化的条索影呈延迟强化;脾门区、腹膜后可见多发稍肿大淋巴结影,增强后呈轻度强化。(见图1-5)脾内病变初步诊断为脾脏淋巴瘤。

图1-5为CT图片,图1:平扫轴位,脾脏密度均匀;图2:动脉期轴位,脾内多发低密度影,部分病灶内可见明显强化的条索影;图3:静脉期轴位,病变强化不明显;图4:动脉期冠状位,腹主动脉周围可见多发淋巴结;图5动脉期矢状位,放大的脾脏病变,内可见小片状坏死及异常强化的条索(供血动脉)。图6 病理图片(HE×200HP),脾脏病变符合毛细胞白血病。

患者全麻下行脾切术,术中所见:脾大,红褐色外观,表面可触及质韧结节,类圆形,活动性差,较大的直径约5cm。术后病理提示:脾脏病变符合HCL(见图6)。

讨 论

HCL是一种少见的B淋巴细胞肿瘤,约占全部白血病的2%,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中位年龄约50岁[1];临床表表现主要为全血细胞的减少、脾大;脾切是主要治疗手段。CT常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可明确脾脏的血管分布情况、大小、位置等情况,多数病例表现为脾脏体积的增大,未见脾内有异常病变。该病例不仅表现为脾脏体积的明显增大,平扫时脾脏密度尚且均匀,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呈轻度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少量坏死区及供血动脉影;脾门及腹膜后有多发的小淋巴结。该病例的CT征象与脾内结节型淋巴瘤和脾脏转移瘤的CT表现鉴别困难。脾内结节型淋巴瘤CT表现为脾脏内多发的呈轻度强化的低密度病灶[2],确诊需要病理学;脾脏的转移瘤强化特征多表现为环形强化,有原发的恶性肿瘤病灶且多合并有肝转移[3]。HCL脾脏的异常改变少见,临床诊断为HCL行CT检查发现脾脏病变应首先考虑HCL浸润脾脏所致脾脏的异常改变。

1. 章艳茹,王燕婴,李增军.毛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6(46): 3250-3253.

2. 马喜娟,汪秀玲,杨春等.脾脏原发淋巴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 8(2), 73-75.

3. 周连高,翁晔敏.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 18(2): 147-151.

(本文编辑: 刘龙平)

R551.1;R445.3

D

10.3969/j.issn.1672-5131.2015.03.35

高剑波

2015-01-13

猜你喜欢
毛细胞低密度脾脏
实验动物前庭感觉毛细胞的定量观察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前庭毛细胞的反相激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