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2015-02-10 09:43孙艳敏王亚岩刘春艳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咽峡炎浮肿单核细胞

孙艳敏 王亚岩 刘春艳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孙艳敏 王亚岩 刘春艳

目的 对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间我科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眼睑浮肿也是重要体征,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EBV-IgM抗体检查可帮助确诊。病情轻重不一。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应重视IM临床特点,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误诊及漏诊,减少并发症。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诊断;误诊

传染性单核淋巴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1]。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IM首发症状不一,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漏诊率高,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现将本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了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5年3月我院住院诊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6例,其中男29例(63.1%)女17例(36.9%),男:女为1.7:1。年龄10个月-15岁,其中10个月-1岁1例(2.19%),1~3岁 2例(4.34%),3~7岁 23例(50%),7~15岁 20例(33.47%)。患儿均合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2]。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其中高热为主39例(84.9%),低热7例(15.1%),热程 1d-15d,平均发热时间8天。渗出性咽峡炎42例(91.3%)均可见黄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形成,出现时间在病程1d-8d,平均出现时间5天。颈部淋巴结肿大35例(76.09%),出现时间在病程1d-7d,平均出现时间3.5天。以颈部淋巴结肿大首发起病者9例(19.57%)。皮疹25例(54.35%),以皮疹首发者为4例(8.69%),一般在病程3-7天出疹,多以红色斑丘疹为主,3例呈猩红样皮疹。鼻塞伴打鼾26例(56.52%)。眼睑浮肿20例(43.47%),以眼睑浮肿首发起病者10例(21.74%)。肝脾同时肿大4例(8.7%)。单纯性肝肿大5例(10.8%),单纯性脾肿大9例(19.57%)。肝脏脾脏多数以轻中度肿大为主。

1.3 实验室检查 (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10)×1098例(17.39%),(10~15)×109/L18例(17.39%),(12~25)×109/L10例(21.74%),小于 4×109/L8例(17.39%)。最高达 35×109/L。(2)血细胞形态∶:变异淋巴细胞 >10%46例(100%),10-20%23例(50%)最高比例35%;(3)EB病毒特抗体病程3天内阳性检出率20%,3~7天阳性检出率80%。(4)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10例(21.74%),心肌酶升高28例(60.87%)。(5)C反应蛋白增高者30例(65.22%),其中 10-50mg/L20例(43.48%),50-80mg/L6例(43.48%),大于80mg/L2例(4.35%)。血沉增高22例(47.83%)。

2 结果

本组46例,给予阿糖腺苷30例(65.22%)或更昔洛韦16例(34.78%)抗病毒治疗,对有细菌感染者28例(60.87%),予以抗生素治疗。合并有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者18例(39.13%),给予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肝功能损害者,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黄芪、能量合剂营养心肌,谷胱苷肽、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平均住院疗程9天。最长16天,最短5天。结果41例患儿治愈,5例患儿好转出院。

3 讨论

儿童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不一。典型症状为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不典型症状及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病理可见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胸及单核-吞噬细胞高度增生。肝、心、肾、肾上腺、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均可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及局限性坏死病灶。脾脏充满异型淋巴细胞,水肿,致脾脏质脆、易出血,甚至破裂[1]。故病变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造成多系统,多器官损家。

本组研究各种临床表现的频率依次为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鼻塞,眼睑浮肿、皮疹、肝脾肿大。本组病例中鼻塞,眼睑浮肿比例较高。鼻塞主要考虑为腭、鼻咽、扁桃体周围的软组织肥大及炎性水肿引起的。儿童IM引发的鼻塞比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相对更严重,持续时间长,更难缓解。眼睑浮肿主要考虑为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使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因此患儿存在发热,咽峡炎等临床表现,同时具有鼻塞,眼睑浮肿的体征时应考虑到IM的可能,应及早行血常规及变异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免疫学检查,并给予相关治疗[3]。

本组病例中学龄前儿童居多,这与本病集体生活中,接触EBV的机会明显增多,EBV在咽部细胞中增殖,病毒还可在腮腺和其他唾液腺上皮细胞中繁殖,并可长期或间歇性向唾液中排放,儿童期免疫功能不成熟,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或隐性发病相对集中,EBV传播机会相对增大。但患儿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身免疫力。本病有自限性的特点。

本病临床首发症状不一,对不典型病例很容易误诊,漏诊。扁桃体有白色渗出物,易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单纯皮疹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或病毒感染疹。鼻塞易误诊为过敏性鼻炎、打鼾易误诊为腺样体增生。双眼睑浮肿易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皮疹、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4]。血白细胞升高伴有肝脾肿大易诊为血液病。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等于10%为本病的诊断标准。一般EB病毒感染后3天后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第1周逐渐增多,2-3周时比例最高,以后逐渐降低,但可持续4-6周。因此对疑似IM的患儿必须反复多次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程度与肝功损害程度、肝肿大发生率、EBV-IgM阳性率呈正项关。对于肝脏损害病例,加保肝药治疗,疗效确切,预后较好。EBV-IgM是近期感染EBV的可靠标志。一般在感染早期出现,发病3-7天时,阳性率高,持续数周至3个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般预后良好,呈自限性,不典型EB病毒感染发病率逐渐增多,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需全面综合分析,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1]王卫平.儿科学[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3-205.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825.

[3]戚东桂,刘荣.Epstein-Barr病毒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29(4):252-256.

[4]曾铃.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9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2,14(35):47-48.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R725.1

B

猜你喜欢
咽峡炎浮肿单核细胞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聚合度7-15的壳寡糖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8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