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中炸敌旗舰的民主人士

2015-02-10 02:19王令仪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水雷抗战日军

王令仪

2013年8月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22DDH型直升机护卫舰在横滨举行下水仪式,被正式命名为“出云”号。将这艘“准航母”命名为“出云”,其实是大有历史渊源的。二战时,日本也有一艘“出云”号巡洋舰,曾是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舰队的旗舰。而这艘耀武扬威的“出云舰”,曾在淞沪会战中差点被炸毁。这起炸舰事件的主导者之一,就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曾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胡厥文。

1932年年初,东北三省沦陷,不到一个月,战火就烧到了上海。1月28日深夜,日军大举入侵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处。虽然日军装备精良,而我方武器落后且弹药供应不足,但是蔡廷锴所部十九路军还是奋起抗击,“淞沪抗战”爆发。

抗击侵略者的炮声让时任上海机器同业公会主任委员、新民机器厂厂长的胡厥文感到鼓舞,他原本与十九路军一个叫翁照垣的旅长相熟,得知敌我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后,立即与翁旅长取得联系,主动提出要为军队提供支援。胡厥文日夜奔走呼吁,发动全市工商界支援抗战,组织弹药生产。由机器同业公会发起,将一些易于迁移的灵便小车床、钳工台和各种加工工具集中,抽调工人,轮班生产,日夜苦战,赶制了一批批手榴弹、地雷和攻击装甲车的穿甲弹送往前线。

后来上海兵工厂厂长阮尚玠找到胡厥文,希望机器同业公会支援兵工厂完成承制迫击炮弹的任务。胡厥文立即通过同业公会组织了40余名优秀的翻砂工人前往支援,使该厂日产量一下子增加了五倍,保证了炮弹的供应。加紧弹药生产的同时,胡厥文也看到十九路军的官兵们衣着单薄,在早春2月的风雪中艰苦作战,他就让自己的妻子找出家里的布料和丝绵,缝制背心送往前线。在他的带动下,机器同业工会的家属们也纷纷开始赶制棉衣送到将士手中。 十九路军在上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下,英勇抗敌,粉碎了日军扬言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日军死伤万余,三易主帅,速战速决的野心彻底破灭。

当时,日军将作战指挥部设在排水量为9800吨的日本海军第三战队的旗舰“出云舰”上,阮尚玠又一次找到胡厥文,商议炸掉“出云舰”,给日军以致命打击,胡厥文欣然同意,并立即投入行动。经过研究,他拟定了由潜水员将水雷推至该舰起爆的方案。

为了解决大型水雷的制备,胡厥文和阮尚玠一起到上海兵工厂,在旧仓库里找到一枚旧的水雷外壳,重新配制引信,装好炸药,将其制成了一枚500磅的大水雷,然后把40只空的火油桶密封好,固定在一起,再将水雷固定在下面,成为一枚能在水下推行的秘密武器。

在一个不眠之夜,胡厥文挥泪送别准备与“出云舰”同归于尽的壮士。浮桶式的水雷在潜水员的推动下,逐步向敌舰靠近。由于控制爆炸的电闸在岸边,远看水雷已逼近敌舰,敌舰似已察觉,计算的时间也到了,控制的人便启动了电闸。一声巨响,无数根雪白的水柱射向天空。可惜当时水雷爆炸点离敌舰尚有四码,未能把“出云舰”炸沉。

虽然功亏一篑,但这一壮举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二天,上海《申报》以《昨午水雷爆发,日舰“出云”几被炸毁》为题,报道了这条新闻,《大美晚报》也做了类似报道,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精神。

壮志未酬,但胡厥文雄心不减,他特意找了一枚大炮弹头,挥笔在上面写下“抗日必胜”四个大字,经镀铬处理后,放在上海牛庄路合作五金公司办事处的办公桌上,以示决心。

由于力量悬殊及战略失误,十九路军被迫从上海撤退,淞沪抗战只坚持了33天就告结束。这短暂的33天是胡厥文有生以来情绪最高昂的日子,他扑在各项抗日救亡活动中,废寝忘食,日夜奔忙,甚至都顾不上理发和剃须,以至胡须长了满腮。而淞沪失守让胡厥文悲愤不已,表示不再剃须,要“蓄之以记国难,等赶走了倭寇时再剃”。

1937年发生“八一三”事件,日军侵占上海,为了保存民族工业,不做亡国奴,胡厥文更是千方百计,坚决抗日。为了能长期支援抗战,胡厥文组织动员江、浙、沪、宁百余家工厂,西迁祖国大西南,生产军需民品,迁厂过程艰辛辗转,几可用壮烈形容,其间个人损失更是无法计数,胡厥文的个人财产就是在迁徙过程中被悉数炸毁。但民族工业家们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损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胜利完成了工厂内迁的艰巨任务,为奠定大后方工业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再到“八一三”直至日本投降,整整14年,胡厥文为抗战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巨大的牺牲。他没有食言,果然一直留着盈尺的长髯,终于等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才怀着激动欢快的心情将其剃去,于是,大家亲热地将他的这把大胡子称为“抗战胡子”。这把胡子现今仍保存在上海嘉定博物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雷抗战日军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水雷拦路虎,封锁航道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