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奔三”岁月

2015-02-11 19:47村上春树
现代妇女 2015年2期
关键词:才干开店小说家

村上春树

大学毕业以后,我开始经营一家饮食店,工作很艰苦,也曾抱头苦思却无良策,也曾多次饱尝失望的滋味,然而我废寝忘食地拼命工作,逐渐地收支趋向平衡,还雇上了帮工。

之前,周围有很多人预测,不谙世故的我不会有经营才干。老实说,连我都不觉得自己有经营才干,只不过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所以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劳、不惜体力,从前也罢,现在也罢,都是我仅有的可取之处。

在经营生涯中,我认识到了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人无法独自生存下去,这本是理所当然的,我却是脚踏实地学到的。尽管有点走样,我也渐渐掌握了类似社会性的东西。回想起来,从20岁到30岁的10年当中,我的世界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做人方面也有了一些长进,从四处碰壁中学会了生存的诀窍。倘若没有这艰难的10年生活体验,恐怕我就不会写什么小说了,即便想写,也写不出来。

在即将迎来30岁的时候,好容易能喘口气儿了。好歹算是爬过了人生的一段陡峭台阶,做一做深呼吸,缓缓地环视四周,回顾来路,就该对下一步进行思考。30岁迫在眉睫,已然逼近不能再被称为“青年人”的年龄。于是乎连我自己也始料未及,我下了决心:写小说!

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好,动手写啦!这时候才发现,我连一支正儿八经的钢笔都没有,于是去了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买了一沓稿纸和一支1000多日元的水手牌钢笔。

秋天写完《且听风吟》后,觉得心情甚是舒畅,但还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顺势投稿应征文学杂志的新人奖去了。翌年初春,《群向》编辑部打来电话,告诉我:“你的作品入围最后一轮的评选。”猛然一听这话,我竟一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如坠五里雾中:“啥?”

我年届30,懵懵懂懂、稀里糊涂、毫无预料地成了一名新进小说家。

自那以后,我一边经营着店铺,一边继续写小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3年。

然而,渴望写出一部气势恢宏、脍炙人口的小说的心情却越来越强烈。既然将当小说家的机会给了我,我便想尽我所能,完成一部自己满意的小说,一本就行!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店铺暂且关门歇业,花上一段时间专心致志地写小说。在那个时候,我开店的收入远远高于当小说家的收入,不过,只好狠下心忍痛割爱了。

周围的许多人都反对我的决断,或是深表怀疑,我却没有听从劝告。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就不得安心。

“姑且给我两年的自由。如果不成功,再开一家小店不就行了吗?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我对妻子说。她答道:“好。”这时候还有好些欠债尚未还清,不过,总会有办法吧。

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也不论,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年龄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开店时代,假如我的10个客人当中有一个人说:“这家店很好,很中我意,下次我还要来。”就已足够。经营者必须拥有明确的姿态和哲学,坚韧不拔地顶住狂风暴雨,坚持下去。

关掉店铺以后,我也以这样的心态写小说。最令我欣慰的是,我的作品有了很多热心的读者,亦即那“1/10”的回头客扎扎实实地在增加。不必成为顶级跑者,能按心里想的样子写想写的东西,还能过着与众人一般的生活,我便没有任何的不满。

(摘自《知识窗》 )(责编 微子)

猜你喜欢
才干开店小说家
学会闭嘴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蜘蛛开店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小兔开店
在家“开店”记
熊复的才干与学识——兼及他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