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2015-02-12 08:24任婷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制度农村体育

任婷婷

2015年,国务院印发并下达了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后称《意见》)。《意见》专门针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并重点强调要不断加强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意见》还提出了通过数字教育资源的推进来强化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化,重点突出了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物质和人文关怀。此外,在经费问题上《意见》也给予了保障和支持。《意见》第一次明确了经费向特殊地区倾斜的政策指导。

作为一种协调社会关系的准则,制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制度的出现和约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从其诞生之时起就受到了有形或者无形的制度约束,而对于我国的农村体育,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同样也受到了相应的制度约束来不断完善和创新。《意见》的印发进一步说明了全党及中央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对于中国的整个体育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制度及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关于制度的定义,有诸多学者进行过阐述,但大多脱离不了一个主题,即制度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各种规则。我国学者朱琴芬将这样的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她从制度的构成上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两种。内在制度的产生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演进所积淀下来的一种约束范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有差异,其根本就在于它们的内在制度不同;而外在制度很明显地表现于一些成文的法律条例等,是较为清晰的一种规则[1]。

作为一种规则,制度是委托与代理的中间产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产生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制度因此而成为尽可能减少代理问题和成本的手段及方法。

2 制度约束下的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我国自1995年实施《体育法》以来,就明确规定了学校必须要开设体育课程,保证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要为学生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并配置标准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建立学生体格检查制度。1999年,针对我国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教育改革问题,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教育部下发了教体艺[2002]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专门为学校体育教育保驾护航。9号文件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问题,肯定了教育观念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办学条件、重视程度等方面的不一致,并指出了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处在相对薄弱的位置和环节。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四个方面保障和完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实施。

在诸多条例法规的指导下,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正伴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逐步向前迈进,但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笔者实地走访,发现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尤其是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与其他教育得到同步发展。

从宏观上来看,领导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张小民,李杰(2009)[2]在对辽宁省农村体育教育的研究中就曾指出:在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由于对体育教育缺乏认识造成的,鲜有领导过问体育课的上课情况,更不用说上观摩课等。许良(2012)[3]在研究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的过程中也提到:个别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不足,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积极的监管,让学校体育教育和教学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成为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严重阻碍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从微观来看,众多研究显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体育教师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学历参差不齐,导致业务素质低,很难胜任体育课的教学工作;同时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进行;而对于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常常被一些所谓的主课所占据,学生有时一周也不能参加一次体育活动;在为数不多的课余训练时间内,很多训练也只是跟着考试的步伐前进,在升学大旗的指挥下进行十分单一的练习;至于体质健康测试更是被动执行,很多学校在体育器材购置方面完全是按照测试需求进行,测试内容是农村学校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不管是宏观层面上的忽视还是微观层面上的限制,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亚健康发展已经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成为了“绊脚石”。农村学校教育想要改革创新,体育教育的革新势在必行。

3 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3.1 内、外制度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所谓“外在制度”,是由统治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自上而下设计出来、强加于社会并付诸实施的各种规则;“内在制度”则是人类群体随而演化出来的制度[1]。以上所述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制度约束显然主要来源于外在制度的约束,它隐含着我国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政策性指导。与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相比,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有着更多的外在制度倾向,但是从现状来看,二者的教育过程和结果却大相近庭。同样的制度约束却出现了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不得不从内在制度的约束中寻求原因。新制度经济学指出,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自身的内在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也是如此。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农村和城市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不同发展趋向,使得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城市相比有着自己的“发展特色”。首先,农村由于其自身的环境条件,很难引进高端体育教育人才,师资力量受到限制,学生难以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等的体育教育水平;其次,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大部分学校的经费来源单一。除了政府拨款支持,很难找到资金来源,因此对体育教育的投资捉襟见肘;最后,农村学生在升学方面的压力与城市孩子有较大差异。他们寄走出农村的唯一希望于升学当中,没有好的学校继续读书就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如此迫切的愿望驱动下,对于和升学无关的体育,学生有着更多的排斥与冷落。

3.2 委托代理理论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代理问题主要表现有两个:一个是道德风险,另一个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发生主要存在于交易双方签订交易协定之后。交易中的一方信息占优,利用多于对方的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损害对方利益,从而增加自己的利益。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中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的主管领导在接到政府下发的有关条例和文件后并没有按规定执行,而是利用自己对该地区学校教育整体情况的了解,有选择性地执行。作为学校教育的主管领导,自身政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整体升学率的影响,同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少之甚少,因此将学校体育教育搁浅也不难理解。此外,在经费投入方面,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的经费来源有限,很多直接关系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生活问题的资金都难以满足,学校体育更是被放在了边缘的位置。而上级领导对于政策的执行程度所进行的检查也很难给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带来实质性的改善。究其原因,常规的检查很容易造成农村学校教育弄虚作假,以敷衍上级部门。

逆向选择的发生主要存在于交易双方签订交易协定之前。市场中的某一方如果信息占优,可以利用多于对方的信息增加自己的利益,同时使对方的利益受损,那么他就会倾向于同对方签订协议,达成交易。它虽然对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在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由于政府教育部门所下发的文件必须要无选择性地贯彻和接受,不存在交易,但是政府对各个农村学校的了解程度和熟悉情况不及该地区的主管领导。同时,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校都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政府在特殊性的基础上要找到适合于每个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各类政策下发之前,就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问题。即使学校没有办法选择不接受对自己不利的政策,但是其会有最直接的应对办法,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4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路径

从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位置。尽管外在制度有针对性地倾斜扶持,但是领导的忽视、学生的轻视和教师的倦怠使体育教学偏离了学校教育的主轨道。要想将其重新回归到应有的地位,依然离不开制度的约束。

4.1 提高外在制度的约束力

在同等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城市学校体育教育所表现出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正是由于内在制度的不同所造成的现状。一定特殊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内在制度很难通过某一种方法就能够改变。因此,要改善和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首先要从加强外在制度的约束力着手。

朱琴芬指出:我们在对一个国家的制度或者一个共同体的制度有效性进行判断时,既要看它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完善与否,还要看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具体的实施机制是否也是完善的。也就是说,制度的存在并非等同于执行。只有当外在制度被准确地实施,才算是实现了其有效的约束。从现有的外在制度来看,自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今年依然不例外,且文件中对于农村教育的表述篇幅是去年的两倍之多。中央在近些年来对农村学校教育给予了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引导,但是政府的职能不仅仅是设立制度,还需要监督制度的实施。因此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做好切实有效的督查工作。首先,要继续强化农村地方教育部门的权力地位,逐步提高其对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力度。通过检查—指导—规范—提高,不断强化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地方教育部门可以依据上级的精神指示,将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不断细化,使学校在体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后,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补充性和拓展性地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从而让学校体育教育能够带动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4.2 促进帕累托最优的实现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经济学领域中实现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首先,在逆向选择问题上,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导致了帕累托最优的推进。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关键在于信号传递的实现,即通过政府提供平台,让农村那些体育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可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获得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此来加强体育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应大力提倡农村学校体育的交流和竞争,以传统的运动竞赛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竞赛内容,加大对体育课的听课评课力度,加强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推进。同时可以运用互联网络,建立某一区域内的体育教育展示平台,并进行区域共享,将优质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上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推动,让体育“火起来”以此提高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唤起体育教师心底的职业追求。

其次,在逆向选择问题上,由于政府是根据大多数农村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的规划,难以权衡每一所学校的特点和差异,在汇报业绩时就会出现很多为了迎合政策而以次充好的学校,从而使得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造成了体育教育工作“真伪难辨”的局面,严重挫伤了那些认真落实政策、全面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学校的积极性,因此,建议上级领导在检查工作时加强突查的力度,结合公开检查,并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评价表,进行综合性的检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一所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程度,根据每一所农村学校的特点和优势给予帮助和扶持,使其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

虽然帕累托最优仅仅是一个理想状态,但是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来看,当制度的约束在不损害任何现有利益的前提下推动和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为实现帕累托最优。

4.3 设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道德风险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想要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向着政策规定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要通过已知的信息对相关人员实施惩奖制度,从而激励其积极贯彻和落实有关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设计面临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业绩的评价标准。评价越客观,对相关的努力才越有准确的评定,激励机制才会更为有效。

在现有条件下,“横向业绩比较”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一种,即设定一个标准,以这个标准为依据来衡量不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存在很多的片面性,因为对于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区域的农村学校,很难设定一个通用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业绩。此种方法只适用于对小范围内学校的评价。

要想在较大区域内实行统一的评价来实施激励,“纵向业绩比较”是较为适宜的。也就是要将同一所学校过去的成绩作为它的衡量标准,以此为依据对其做出惩奖。但同样,此类方法也存在它的缺陷。由于是纵向比较,每一所学校想要得到上级的肯定和奖励都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努力,付出更多,意味着越好的成绩就必须要经历更大的进步才能得到激励。在经济学当中,我们将此类现象称作“鞭打快牛”。它表明如果上级部门领导根据过去的成绩推断学校体育的发展速度将弱化激励机制,反而阻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锦标制度”是马尔科森提出的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在对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做出整体性评价时,可以进行相对业绩的比较,将激励机制划分为几个等级,按照等级来进行奖惩的实施,并确定评价的时间和年限,打破终身制,创造和谐、公正、人本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锦标制度”的运用,不仅可以在相同等级内进行不同学校间的横向比较,还可以对某一学校在一段时期内进行纵向比较。这种纵横交错的网格式激励制度更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及地方体育教育工作的“向前走,而非齐步走”,从而逐步解决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的不均衡状态。

5 小结

农村学校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体育教育作为农村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虽然我国目前农村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难以形成均衡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但是只要寻求到正确的方向,通过制度的保障、约束和实施不断进行完善,就会更好地实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小民,李杰.辽宁省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09,2(25):124~125.

[3] 许良.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1):37~39.

[4]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5]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7] 周元超.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研[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150~152.

[8] 金育强,等.关于体育制度创新的路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035~1037.

[9] 李冬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制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75~77.

猜你喜欢
制度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2016体育年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