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剪纸的岭南文化特色

2015-02-12 16:14
延边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佛山岭南

颜 明 霞

(贵州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剪纸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佛山剪纸则自成一脉,独领风骚。佛山剪纸植根于岭南山水之中,蓬勃于岭南沃土之上,一向以自成一格的艺术韵味和岭南风格享誉海内外,可谓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岭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其他中华文化有显著不同。而佛山剪纸则是岭南文化中最为摇曳生姿的一朵“金花”,是绚丽夺目的岭南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珍珠。佛山剪纸,在宋代已广为流传,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漫长的岭南历史文化长河积淀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地方性、精巧性、重商性、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处处闪烁着岭南文化的独特光芒,岭南文化的主要精神在佛山剪纸身上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它以丰富独特的地方性,超凡卓绝的精巧性,无以伦比的重商性,多姿多彩的多元性等极其典型的岭南文化特色在全国剪纸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剪纸艺苑中熠熠生光,为中国剪纸史增添了一道奇光异彩。佛山剪纸因其鲜明突出的地方色彩,浓郁的岭南特色,从而成为中国剪纸几大流派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充分挖掘佛山剪纸的岭南文化特点,探讨佛山剪纸的岭南文化精神,对于保护佛山剪纸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弘扬岭南传统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性

“所谓地方性是根植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土壤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特色。”[2]岭南文化中古代百越文化积淀深厚,古朴纯真的文化个性十分突出。佛山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佛山剪纸有着很深的岭南民间美术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从工艺上来看,佛山剪纸工艺与岭南其他民间美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岭南人长于雕刻,著名的有木雕、玉雕、牙雕、砖雕、石雕等,佛山剪纸也是用刻刀在多达几十层的纸张上雕刻,和佛山木雕、玉雕等一样,有着共同的造型手法——镂刻,即通过镂刻塑造画面艺术形象。从佛山清代的剪纸来看,有许多线条粗壮、形象古拙的作品,体现出岭南原始雕刻的粗犷风格。

岭南过去是百蛮聚集的瘴疠之地,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岭南人特有的文化特征:笃信鬼神,求助神灵。佛山剪纸承接了这种心理原型的传输,有关祭祀与禁忌的剪纸作品十分流行。“众多的迎神赛会、祭祀建樵、礼佛道场、家庭拜祭连年不断,需用大量剪纸装饰用的神衣、纸马、礼联、花钱、花屏、香烛、溪钱、牌位、花贴等,促使佛山剪纸这类迷信品产量奇迹般发展。”[3]在传统的佛山剪纸中,迷信品用的成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占了很大的比重。岭南曾经盛行剪纸为马为人以逐灾除病。如佛山传统纯色剪纸《禄马》,以绿色纸剪成四个马形,意即为祈求神明保佑,禄马扶持,行好运纳福德。

岭南民俗生活中,酬神祭祖或为亡人做丧祭,多用纸扎品,丧祭所烧的金山、银山、金桥、银桥、大屋、家私杂物、衣服鞋帽等纸扎品,全都贴上剪纸装饰。南方雨水多,古代房屋窗子小,没有贴窗花的习惯,佛山剪纸中所谓的窗花是用于纸扎作品上作装饰构件的,如所扎房屋、楼阁等建筑门窗就用窗花剪纸去装饰,不需具体扎制出门窗,只要将窗花剪贴于所要装饰的门窗部位上即可,构图都是以一对门窗相对称设计人物或花鸟、龙凤、八宝、器皿、古玩等内容,既简便又美观。如清代纸写剪纸《采花仕女》是佛山传统窗花之一,“绘刻并存,饶富建筑彩画之效果。”[4]

佛山剪纸较为突出地表现出了岭南民众对鬼神的信仰与崇拜,包括对日、月二神的崇拜,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日神、月神的形象,《日月神》剪纸即为佛山清代纸写窗花剪纸之藏品。过去岭南民众在家中供奉的神位很多,除祖先神位外,还有观音、关公、门神、天官、灶君、地主、天后、华光、井神等,拜祭时一般在神位左右上角都要插上一对由铜凿料剪纸制作而成的“金花”,《南海乡土志》(光绪抄本)曾载有“金花之业佛山为最。”

佛山剪纸还有许多传达岭南风情的题材,描绘了岭南景观和岭南生活实况(如农作物中有菠萝、香蕉等北方剪纸所没有的内容),呈现出岭南风土人情的奇姿异彩和别具韵致,这是其他地方的剪纸所无法代替的,是研究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生活的活载体。佛山剪纸中表现舞龙、舞狮、赛龙船等岭南民俗活动的剪纸甚为丰富。如划龙船是岭南民间盛行的传统活动,每逢端午节或其他盛大节日,总要举行龙舟竞赛。佛山纯色剪纸《扒龙船》就是这种习俗的体现。

从剪纸材料来看,佛山剪纸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佛山剪纸主要以金属制箔金碧辉煌的特点配合鲜明的色纸,突显浓郁的南国特色。佛山铜箔剪纸均以铜箔刻凿而成,铜箔具有金属铜的光泽,这类剪纸无论是纤细或是粗犷,其线条全成金线状,显得金碧辉煌、闪光发亮,给人一种兴奋、热烈的感觉。镂空位再衬上色纸或填绘上色彩,从而形成五彩缤纷的效果,充满了南方的色彩情调。

与地方戏剧艺术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佛山剪纸的地方性特色。佛山剪纸中最为引人瞩目、最能代表其艺术水平的作品就是佛山戏剧剪纸。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唱腔丰富优美,有着华丽的戏服、脸谱和以精美见称的舞台布景。佛山是粤剧的主要发源地,佛山戏剧剪纸一般取材于当时在佛山演出过的粤剧剧目,数量极为丰富,并多以粤剧“舞台画”的形式进行表现,一幅作品就是一个舞台剧照,充满粤剧表演味,散发着强烈的岭南韵味。

二、精巧性

有学者认为:“岭南文化的最大特色,是它的精美细巧。这使它有别于儒雅而占据价值主流位置的齐鲁文化,也有别于灵动温软的吴越文化,更有别于粗犷豪放的三晋文化。”[5]确实,岭南地区的民间工艺讲究巧夺天工的精细制作,审美感受细腻有致,甚至刻意精细,追求极高的精美度。镂空透雕技艺悠久的佛山剪纸就极显纤丽精细之美,“从传统到现代的线条都是以纤细秀美见长,剔透玲珑取胜,有一种和谐的韵律感,每一张剪纸都像一张优美的钩花挂壁:密而通透,繁而不乱,细而不断,柔而不弱。”[3]剔透玲珑是佛山剪纸最具特色的线条风格,这固然是佛山剪纸艺人“千刻不断、刀剪不断”精湛技巧的结果,也是佛山剪纸把线条提炼到工巧秀美的独特韵味。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工艺美术师陈永才的剪纸代表作品《百鸟朝凤》便以细长连绵的线条剪出不同的雀鸟形态,线条飘逸流丽,极具玲珑剔透之美。

做工精致是佛山剪纸有别于其它地域剪纸的一大显著特点。例如佛山铜凿剪纸,是用木槌拷击小铜凿刀,在铜箔面上拷击出一点点的小圆珠,由点点圆珠连接成线组成各种图案。凿的技术使画面呈凹凸浮雕状,产生出精美丰富的艺术效果。还有佛山剪纸的醒刀技术,是用刻刀按压几十张纸面,每按压一下,使其张张纸面见刀痕,又不能使纸面弄穿,没有高超的技巧是不能制作的。用这种方法表现花瓣纹理、鸟的羽毛走向,十分独到,笔笔刀痕表现出翎毛或花瓣的质感,增加了剪纸艺术的精细效果。

佛山剪纸由于引入刻刀、凿刀、毛笔,使得剪纸构图更加精致细密,线条组织更加精细合理,既可刻出或粗犷或纤细的线条图案,也可画出情节复杂、内容丰富的故事作品,图式繁复密致,线条玲珑剔透,刀法工整明净,技法卓越超群,风格婉丽秀逸,施色流光溢彩,其精雕细琢、缜密绮丽、纤巧精细,令人赞叹不已,是岭南精细文化中一朵香气袭人的奇葩。

三、重商性

自唐宋尤其是明清以来,岭南地区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经商活动十分普遍。商品经济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岭南文化上的商业精神不仅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6]剪纸作为民间艺术,本来是群众用以满足自身生活及精神需要的自发行为,但在商业意识浓厚的佛山,佛山剪纸亦具有浓厚的商业文化色彩,被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如“招财进宝”“一本万利”之类反映民众发财获利心理的题材内容构成了佛山剪纸一大特色,体现了岭南文化中重商性的一面。佛山剪纸很早就走上以牟利为目的的商品经济,作为大宗商品服务于各种祭祀、婚嫁、生育、祝寿、丧礼和各种岁时节令等民间民俗活动。

岭南商品经济的活跃、开放,对佛山剪纸形成大量的商业需求,市场流通十分活跃,其商业功能比中原内地民间剪纸的功能要大得多。如明清时期,广东城市发展很快,人们对于生活日用品需求大增,商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但当时的印刷业还不发达,多以图形精美的剪纸用于产品商标和产品包装。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成行成市,到清代更出现门钱行、符疏行、溪钱行等剪纸的行会组织,最盛时剪纸店坊达三十多家以上,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除了专业从事剪纸生产的作坊店铺外,还有大量的街道居民以家庭小手工方式进行生产,形成了几条剪纸专业街,品种繁多,图样丰富,应有尽有,而且质量上乘,技艺精湛,能满足海内外客户的不同需求,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具有极好的品牌效应。

佛山剪纸走向商品经济是与其具有广大的消费市场分不开的。剪纸产品除供应本镇四乡、广东各城乡之外,还行销大半个中国,远销东南亚各国以及澳洲、美洲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解放后,佛山剪纸也一直走在市场的前沿,并发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剪纸商品生产基地,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大量产品出口创汇。佛山剪纸商品兴旺,是岭南文化重商性的又一表征。商业化经营的传统,使佛山剪纸明显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民间剪纸,也是佛山剪纸的一大岭南文化特色和优势所在。

四、开放性

岭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明清以后,中外商贸、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广州、佛山是外国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清朝佛山建立了23家外国商馆。同样,岭南人也不断向海外开拓,今海外华侨华人有3000多万,而粤人就占了2000多万。“广东在历史上移民的广泛而持久的流动,不仅大量的中原人流向广东,而且大量的广东人也流向国外。这一切都使广东在与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互动之中,使岭南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品格,从而使岭南文化具有更为鲜明的开放性色彩。”[7]

岭南文化的开放风气,也深刻地影响了佛山剪纸,使佛山剪纸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佛山剪纸很早就迈出国门,走上与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在中国古代几大剪纸产区中,佛山剪纸传播到海外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至清朝,佛山剪纸出口贸易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在海外享有很高声誉。不仅扩大了佛山剪纸在国外的影响,也使艺术本身更具开放性,在题材、形式、特征、使用乃至广告设计上都臻于完善成型。

在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里,剪纸艺术一向都是匿名的,但佛山剪纸由于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作坊主都具有浓厚的商品开放意识,很早就懂得在剪纸作品上署上自家的店号,如佛山铜衬料《八仙》,图中所书“永茂昌大宝号”就是一家清代末佛山专业经营剪纸的店号,此作品为该店样品。甚至“佛山剪纸有一种用作出口烟花包装用的铜凿剪纸还刻有外文”[3]。另外,佛山剪纸作为商标招贴,为了适应不同商品的包装需要,还具有多种外部形状,如有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圆形、扁圆形、椭圆形、海棠形等。

五、创新性(新变性)

佛山剪纸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自己鲜明的地方材料特征彰显着个性,从而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剪纸。佛山剪纸不单是一个“纸”的狭义概念,还开创了包括染色纸、金银铜锡箔、玻璃片、绒片等在内的多种材质的艺术形态,显示出无以伦比的材质美。出于商品销售需要,在色彩上尤其丰富多彩,色泽热烈流丽。

佛山剪纸四大类剪纸纯色剪纸、衬色剪纸、写色剪纸、铜凿剪纸中,除纯色剪纸显得朴素单纯外,其他三大类剪纸,都是五光十色,有着富丽堂皇的色彩美。由于广泛采用多种本地特产,而佛山染色纸从色彩上又有上百种色样,再加上设色工艺多种多样,使作品更加绚丽多彩、金碧辉煌。

岭南文化的特点是: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偶,处处迸发出创新进取精神。“岭南文化发展较少受传统文化束缚,对各种外来文化能兼容并蓄,并以探索、开拓、进取、革新的精神不断向前发展。”[8]佛山剪纸也因此保持着一种不断变革创新的文化特质。佛山剪纸和中原民间剪纸比较起来,少一些固步自封,多一些创新精神,从而使佛山剪纸具有岭南文化中的强烈的创新性色彩。我国民间剪纸,一般是使用剪刀、以纯色纸为材料剪成,而佛山剪纸为着商品生产,工具不但变剪刀为刻刀,之外还引入凿刀、毛笔等。凿是佛山剪纸独创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这种以凿代笔、以敲代画的方法,在国内外均未见,是佛山剪纸独有的技术工艺。佛山剪纸艺人广泛地从其它手工业生产技术中获得借鉴,在对各种技术技法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剪纸生产技术,使佛山剪纸有了剪、刻、凿、印、写、绘、衬、染、醒刀等多种工艺手段,众多工艺手段的综合运用,大大丰富了剪纸的表现力。

正是秉承岭南文化的创新精神,佛山剪纸艺术在表现手法、题材、制作、包装等方面,经历了几次大的艺术创新。佛山剪纸艺人从工笔线描、版画、装饰画中吸收精华,吸收和借鉴西洋画、国画的技法,使佛山剪纸在原来既清秀又苍劲浑厚的风格上,以一种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艺术画坛上。1984年,由林载华主笔、由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几位剪纸大师集体创作的大型佛山剪纸壁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在广州市五星级酒店花园酒店的大堂落成,这幅长22米、高6米的黑色大理石贴金壁画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剪纸壁画,被评为“中国名壁画”,分别载入《中国现代壁画选集》和《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酒店大堂还装饰有两幅大型佛山剪纸壁画《水乡》和《红棉》。酒店二楼开张之时张挂了五幅大型佛山剪纸,选用了五百张佛山剪纸挂画作为房间装饰。最现代化的酒店采用如此多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内部装饰,传统剪纸如此赫然登上“大雅之堂”,在我国还是首次。佛山剪纸开创了将剪纸艺术与现代大型建筑装饰艺术相结合的历史先河。此外,佛山剪纸也不囿于传统样式,而是生发出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丰富样式,创作了贺年卡、书签、插图、屏风等多种形式。

六、多元性(多样性)

岭南文化的构成主要乃是三种元素——南越的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融合。同样,佛山剪纸在保持自身岭南本土风韵的基础上,广泛地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养分,“佛山剪纸的一种门笺,以铜片镂刻人物故事,背面衬上彩色纸,贴在红色刻有图案纹的纸上,五张一套,人们习惯春节时贴在门楣上,其遗意与晋唐是一脉相承的。”[9]传统佛山剪纸作品,有不少宣扬人伦、孝悌、向学的儒家观念。孔子是佛山剪纸中常见的题材,代表作有佛山清代铜凿剪纸《万世师表》。

佛山剪纸既有传统文化的烙印,亦带有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的色彩。佛教人物形象是佛山剪纸的一大传统内容,如“观音力士”、“送子观音”等。从佛山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梁诗裕收藏的清·宣统时期一幅《坐莲菩萨》剪纸来看,造型十分完美,反映佛教已深入佛山剪纸文化之中。

佛山剪纸因材料和工艺手段丰富,并吸取了佛山金银铜锡箔、染色纸、金花、礼联、木版年画、刺绣、砖雕、木雕、石雕等当地多种传统民间艺术的风格,其艺术特色自然是多姿多彩,除此之外,因剪纸生产者不仅有女性还有很多男性,以男性为主的剪纸群体,跻身于佛山市井百工之列,把剪纸作为谋生之业。因此佛山剪纸不仅有女性的细腻纤巧之美,更多的还有男性的粗放与阳刚之美;不仅有我国南派剪纸的细腻精致、严谨工整、剔透秀丽、明静清雅的长处,也有北方剪纸朴拙单纯、苍劲雄浑、粗犷豪放、富丽堂皇的特色,还吸纳了其它不同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方式,如文人艺术的雅致,体现了精明职业的佛山男性剪纸艺人善于融合并追求风格多样的艺术特长。

综上所述,佛山剪纸是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佛山剪纸独特的岭南文化特色,才使这一民间艺术有了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佛山是珠三角文明乃至岭南文明的发源地,佛山剪纸是珠三角民俗文化、岭南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也代表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最高水平,对佛山剪纸的岭南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于发扬光大岭南民间文化艺术、更好地保护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繁荣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艺理论建设、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品消费需求和审美享受精神需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佛山剪纸及其岭南文化特色,就是要从中找到岭南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之根,使佛山剪纸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不断创新并保持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历史传统在新世纪能够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再创岭南民间文艺事业辉煌,推动岭南传统文化大发展。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佛山岭南
忆岭南
《佛山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岭南文化名家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雨岭南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不辞长作岭南人
岭南文化遗产讲座——《仓东计划》的理念与实践在广州举行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