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图书馆技术线路研究∗

2015-02-12 23:24
图书馆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运维中心图书馆

陈 荧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2)

中心图书馆对地区图书馆事业具有引领作用。中心图书馆的带头、示范、促进共享、合作等作用发挥得好,能有效地促进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在现有体制下,中心图书馆普遍没有被赋予对基层馆的行政管理权,要把本地区的图书馆统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为突破现行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制约,推进区域图书馆快速发展,可采用技术先行策略,通过技术统领和加强规划管理,实现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统一规范和服务绩效共同提高。

1 技术线路

中心图书馆的技术线路主要由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系统层、运维服务层四大技术线路构成。

1.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包括机房、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自助设备、计算机设备、数字化加工设备、其他支撑设备以及网络等。用于区域核心应用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可统一利用中心馆的设施设备。在云服务时代,中心图书馆的服务器、存储设备也须重视利用城市电子政务中心等成熟的云计算平台,以便获得更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平台和专业的技术支撑服务。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心图书馆除了能利用城市畅通网络工程等项目成果,通过高速的内部网络实现与合作馆的互联互通外,还能利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搭建安全、经济、快捷、灵活的图书馆专用网络。合作图书馆可采用VPN设备与中心图书馆互联,也可以采用VPNusbkey方式与中心图书馆建立互联。中心图书馆的网络链接必须具备双链路容错,以便减少单链路故障所带来的服务停顿影响。

1.2 信息资源层

中心图书馆信息资源层的主要任务是对本馆和覆盖区域图书馆应用的图书馆业务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共享工程系统等分散、异构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中心图书馆应当牵头建立区域公共图书馆统一的通用数字信息资源库,对数字资源与传统载体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一站式多途径导航、统一的访问入口、查询、传递和链接全文功能。能为区级合作馆特色资源建立链接,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用户提供便捷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中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能支持用户设定需要检索馆藏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支持按读者认证、IP地址范围识别、外网访问总流量和个人访问流量管理功能,保证数字资源按授权范围合法使用。中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还应能提供精准的统计分析,如:文献检索、各资源使用率统计、各馆读者资源访问统计、能提供自定义报表、多种分析图表以及多种输出格式报表等。各合作馆可自主统计并提供基于合作馆读者的资源访问情况,方便合作馆了解自身的服务绩效和提供决策参考。

1.3 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层是图书馆开展自动化、网络化服务的基础。随着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情况下,图书馆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覆盖面,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自为政地建设网络服务平台缺乏有效的组织、规划和管理,容易出现服务内容匮乏、信息更新维护困难、数据采集困难以及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弊端。在现行体制下,为避免上述弊端,加快区域图书馆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维护成本,中心图书馆采用的应用系统平台在技术实施线路上应具备如下特点。

1.3.1 适合集群协同服务,能带动区域业务的规范化

区域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业务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中心图书馆要利用技术平台,有效地促进合作馆服务快速向自动化、网络化转型,其选用的应用平台首先要能完全满足图书馆的日常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需要,平台稳定可靠、容易升级维护;此外,平台对加入协同服务合作馆的网络环境和设备配置要求不高、能实现数据共享、操作简单、具备数据规范格式自动核查和数据分级审核功能;平台还需支持灵活配置、能提供基于模板的界面页面及站点构建,以便更好地适合简单与复杂的场景应用和个性化应用;平台能快速并低成本地支持多馆联合作业环境,能将城市图书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实现文献资源采访、编目、流通、文献资源管理、合理分配等一整套流程,实现规范建设、促进共享、协同服务和效益提升。

1.3.2 能实现图书馆资源互联,具备智能性

中心图书馆选用的业务系统应能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和人人相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馆馆相联的图书馆,通过地区间的共享联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活了单个馆的馆藏文献,延伸了单个馆馆员的服务效能。读者有机会通过服务平台获取到本区域资源乃至国内外资源。在提供服务的馆员上,读者更是可以受惠到多馆馆员、其他行业专家等合作后所提供的咨询、信息等优质服务。中心图书馆选用的业务系统应能实现多种来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为图书馆提供采购、服务决策分析数据,能智能获取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主动服务,彰显业务系统的智能性,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实现图书馆发展中各项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和效能最优化,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3.3 具备开放性,能快速地实施新的技术应用

平台具备开放性是指平台的系统可在多个主流操作系统下运行;能提供标准化接口与第三方集成;能方便实现数据的共享以及与其他行业、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能依照图书馆业务发展或业务改造需要快速地构架实施新的技术应用。随着城市信息政府、智慧城市等城市项目的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将是当今时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纲领。在互联互通应用的实施中,图书馆通过利用业务系统的OPAC嵌入式智能扩展功能,整合网络免费资源,实现在OPAC中动态显示图书封面、作者简介、摘要、目录、标签、网络书评等信息,提供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空间,大大改善了书目信息的使用效果,提高了书目信息的利用率;图书馆与社交网络合作方面,也有图书馆与豆瓣网合作的成功案例,通过利用豆瓣网,推广宣传图书馆的资源,进而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在与物流行业的合作方面,目前也有广州图书馆等通过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与邮局合作的代读者还书服务,得到媒体广泛报道。系统的开放性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此,中心图书馆应更加注重应用系统平台的开放性要求,并加强与不同行业的合作,以便更好地增强行业竞争力和推动区域规模效益快速提升。

1.4 运维服务层技术线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心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应用程序多、基础设施数量多。发达城市图书馆提供读者利用的数字资源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从几十个到数百个。随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行业内的认同以及陆续发布的图书馆地方法规,和中心图书馆相连的服务网点数量也是巨大的。如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截至2012年底,服务网络已覆盖区、县(市)馆11家,专业分馆6家,乡镇(街道)图书馆(室)174所,村(社区)级图书室2000多所。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业务相应要求,中心图书馆的技术支撑能力面临严峻考验。为有效地保障中心图书馆业务系统的高可靠运行,提高服务能力和读者满意度,中心图书馆需重视IT运维管理系统的引入与运用,实现日常技术支持与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促进信息化高效运转。

中心图书馆选用的运维系统在运维体系方面,应能充分利用ITIL理论,建设配置管理数据库,结合IT服务管理的人员、技术手段、流程三大要素,实现事件处理、问题跟踪、服务改进、IT变更及发布的整个过程,实现较完整的IT运维体系的建设;在设备、网络、应用软件保障方面,应能实现可监控、故障可预警、可及时发现和促进及时处理;在用户与运维团队对接方面,应能提供服务台功能,实现服务管理覆盖到第三方运维机构和各级合作图书馆,实现运维团队资源的统一调度,为用户提供高效、高满意度的运维服务;在运维团队的技术技能提升保障方面,运维系统能提供常规运维技能知识库并支持更新和分享,促进区域技术人员技术支持水平的提升;在运维团队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能实现规范化运维过程的管理,能记录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详细信息,能提供个人和团队的运维工作量和执行效率分析报告,促进技术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 保障措施

2.1 制度保障

在现有体制下,中心图书馆要把本地区的图书馆统领起来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要解决体制问题,根本的出路是立法保障。为此,需要政府主导,通过制度建设,对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进行法定化,明确区域公共图书馆以总分馆制为主导的建设模式以及集约化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求。确保建设主体相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明确不同级别政府的分工以及他们所建设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为建设经济高效、可持续、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奠定制度基础。

2.2 组织保障

中心图书馆要在区域推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需建立权威、高效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并加强日常的组织领导。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由市级、区级主管文化的局领导、图书馆信息化分馆馆长以及图书情报类专家、计算机技术类专家构成。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区域信息化顶层设计,负责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要求,制定目标,构建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技术路线、技术框架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通过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定期沟通,避免区域图书馆出现重复建设、应用边界不清晰、技术平台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处理好局部与全局、重点应用与整体推进、单向应用与发挥整体职能作用的关系,实现信息化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3 出台相应的评估标准

中心图书馆可以带动区域图书馆事业整体前行,图书馆的协同服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规模效益。但要促进图书馆积极地参与协同服务,目前的图书馆评估标准需做相应的修订。公共图书馆以往的评估思路是以单馆为对象的。而总分馆机制是区域图书馆建设的科学发展方向。顺应这种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思路需要从“评估单个图书馆”转向“评估总分馆体系”。评估的要求和评估的指标体系须能考核在总分馆服务网络中,图书馆参与区域共建共享的资源种类、资源容量、技术平台共享数量、通过本馆网上服务系统引导读者利用合作馆的资源情况、图书馆为其他开户馆读者提供借还书数量等。通过相应指标的制定,促进图书馆通力合作,共同发展,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Aleph[EB/OL].[2015-01-24].http://www.exlibris.com.cn/new/products/aleph/index.asp.

[2] 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

[3] 杭图介绍[EB/OL].[2015-01-24].http://www.hzlib.net/about.aspx?itid=116&feyeinfo=1.

[4]李国新.“总分馆”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障碍——《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读后[J].图书馆建设,2008(9).

[5] 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EB/OL].[2012-07-16].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9850/n259910/14677774.htm l.

[6]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运维中心图书馆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图书馆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