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将军初葬处”石碑

2015-02-13 07:44
台声 2015年1期
关键词:张自忠石碑陈家

开栏的话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亦是台湾光复70周年。70年前中华民族历经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从而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台湾光复70周年的日子里,回望岁月,是为了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缅怀英烈,是为了致敬以鲜血和生命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无数先烈。本刊特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开设“抗战抗战”专栏,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台湾光复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藏文物中有一块碑形并不规整的石碑,略带潦草的碑文上刻“张上将初葬处 1940.5.16”,石碑高69厘米,宽33厘米,厚9厘米,重46.5公斤。斑驳的碑面传递出当年兵荒马乱的战地气息,就是这样一块毫不起眼的石碑,却是一件一级文物,因为它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所有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的将领——张自忠将军牺牲时厝葬处纪念碑。

张自忠,生于1891年,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牺牲时为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1911年,张自忠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投笔从戎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1931年后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任喜峰口第29军前线总指挥。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先后任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8年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张自忠奉命率第59军急行军增援台儿庄作战,为整个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协办

1940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在湖北枣阳、襄阳、宜昌等地进行“枣宜会战”。张自忠亲自率领部队与敌寇决战。5月16日一天之内,其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在部队被敌层层包围的不利态势下,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力战不退,与敌寇拼死搏杀。至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最后身中7弹,壮烈殉国。弥留之际,他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中所展现的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敬仰。日本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葬于陈家集(现湖北省襄阳县内)陈家祠堂后面一处山坡上,并树一木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此后,遗体被第33集团军38师师长黄维纲抢运出战场转葬重庆,并在此处立下一块石碑,上刻“张上将初葬处 1940.5.16”字样。张自忠将军遗体转葬重庆后,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1952年,当年的石碑被湖北省襄阳区峪山镇陈家集村农民陈广华在政府分给他家的农田里发现并收藏。据72岁的陈广华回忆,1940年5月,张自忠将军殉难时,他刚满5岁.常听老人们谈起张自忠抗战的英雄故事,对张将军十分敬仰。他说:“我收藏这一抗战文物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永久纪念张将军。现在我把文物捐给国家,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不忘忠魂。”2000年,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前往湖北襄阳在陈家集村看到此碑。经过7年的不断努力,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终于在2007年6月22日,被征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于当年7月7日,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首次在京展出,直至今日。目前,国内与张自忠将军有关的实物非常少,而这块纪念碑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不仅是张将军英勇捐躯的见证,也是抗战精神的真实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将烈士墓扩建为张自忠烈士陵园,并于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均建有“张自忠路”。张自忠将军为国家为民族不避艰险、不惜牺牲的勇气和精神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猜你喜欢
张自忠石碑陈家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超250 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来了!土拍规则有变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周向烽:修路引水搞产业 陈家垣迎来新曙光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想起那座石碑
周恩来巧劝张自忠戒毒
雷公奇遇记之石碑说话
古诗里的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