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西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2015-02-13 03:24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滇西双语少数民族

李 强

(云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云南滇西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李 强

(云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滇西;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化保护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呈现形式,而文化则是语言的真实内涵。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视角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对全球背景下维系民族文化多样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读濒危语言的成因

濒危语言(endangeredlanguage)指的是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某种语言,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使用它的人数越来越少的、行将灭绝的语言。造成语言濒危的因素大致有:(1)失去了国家形态的少数民族语言或区域语言。(2)使用人口少、分布杂、族群分化、民族融合、社会转型。(3)弱势语言或是没有书写系统的语言的使用者,往往会发现该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功能无法满足社会复杂交流的需要。(4)当今世界信息的全球化和不恰当的语言政策加速了优势语言的兴旺和弱势语言的式微。(5)语言使用者对自己母语的忠诚度大小的影响。有些族群在母语受到强势语言威胁时会采取强烈的反抗以争取权利,而有些族群则自愿放弃将母语传递给下一代。总之,不同的濒危语言,由于社会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语言特点方面存在的差异,因而造成语言濒危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二、云南滇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云南是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分别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接壤,云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有土著民族26种,其中跨境民族15种,其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大杂居、小聚居。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属汉藏、南亚两大语系中的4个语族11个语支的22种语言。滇西地区有9个地、州,共辖55个县、市,土地面积为2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3.3%;人口为1374.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4.4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人。新中国建立后,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都一直使用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时与当地的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与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云南滇西的少数民族在保留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的同时,还接受汉语教育和外语教育。由于受汉语及汉文化的影响,在历史接触中,云南的少数民族不仅与汉民族接触往来,而且还与杂居地的其他少数民族保持往来和接触,由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点的滇西少数民族的汉语方言。总体来说,云南滇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一份人类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

三、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如果一种语言消失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有的人认为语言的消失只是物种不断进化的一个标志,在提倡交流的时代,语种同一化只是进化的一个负面影响而已。很显然,如果全球都使用同一种语言,那将更为方便,比如英语已成为飞行员和航空管理人员的必学语言。但是,这种便利带来的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语言的消失,这种语言反映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系统知识也可能随之消失,复杂的宗教仪式、口耳相传的历史也会随之消亡,世代积累的有关植物、动物和环境的知识将停止传递,人类独具的描述周围事物的天赋及丰富的创造力也将变得越来越贫乏。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处于濒危状态,如畲语、仡佬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裕固语、塔塔尔语、土家语、满语等。

为了抢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正在通过加强民—汉双语教育、资助研究课题等保护措施,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并积极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各地濒危语言,记录、描写、保存这些语言资料,出版研究专著、词典,逐渐建立少数民族语言音库,录制、保存濒危语言的声像资料。目前,中国每年编译出版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达3500多种,总印数达1亿多册。同时,民—汉双语教学成为许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重要的教学形式。中国一方面贯彻语言平等政策,加强民—汉双语教育,为一些濒危语言的教学和使用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给予倾斜。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的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深对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工作法规的学习认识、理解,提高贯彻执行语言平等政策的力度和效度。(2)加大国家政策层面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利用高等院校和地方科教的资源平台,培养双语或多语教育师资,储备一批双语教育的师资和人才。(3)充分开发利用相关资源,通过语言调查,录音、记录、影像、语料库、数据库建设,研究创制文字书写系统等方法和措施,帮助保护拯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4)采取高校与民族地方政府的合作方式,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专门化人才,在高校招生、社会就业、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总之,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展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工作,才能确实贯彻国家的语言平等政策,维系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特征,使中华民族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结 语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程度时,精神文化生活愈显重要。这既是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构建和谐社会格局的现实问题。因此,在现实条件下,探索和研究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问题是我们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实践,是历史赋予我们义不容辞地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任务。

[1]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戴庆厦.藏缅语族语言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3]郭净,杨福泉.云南少数民族概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4]龚群虎.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梁敏,张钧如.侗台语族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刘国辉.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7]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吴安其.历史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9]邹嘉彦,游汝杰.语言接触论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On Indigenous Languages Protection and Ethnic Culture Heritage Inheritance in the West Yunnan Province

LI Q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31)

west Yunnan province;ethnic group;endangered language;cultural protection

Language is both the medium and the form of culture,while culture is the substance of language.To study the indigenous languages protection and ethnic culture heritage inheritance in the west Yun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worldwide endeavor to preserve ethnic cultural diversity and other intangible cultural inheritance.

李 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H2;G112

A

1009-9506(2015)03-0022-03

2014年10月25日

猜你喜欢
滇西双语少数民族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滇西一次局地典型秋季暴雨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