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中汉字“大”的隐喻认知翻译策略分析

2015-02-13 04:48张录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汉译英形容含义

张录平

(信阳农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汉译英中汉字“大”的隐喻认知翻译策略分析

张录平

(信阳农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隐喻的“创造性”体现在“媒介”和“对象”概念化的过程中,隐喻的投射机制大大丰富了人类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媒介与对象在普通的视角无法观察到其相似性时,通过隐喻创造出的视角变化,新的相似性得以产生。汉字“大”字在汉语里有其丰富的隐喻投射功能,根据其投射的领域进行汉英翻译分析对比,为汉译英的翻译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汉字“大”;隐喻认知;相似性;翻译策略;汉译英

“大”字是汉语里使用频率极高的汉字之一,它可以形容物体体积的大小,也可以形容事件的规模和重要性等抽象的概念。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译者需注意它的隐喻修辞功能,从隐喻认知理论出发,分析源语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异,找出“大”的隐喻含义,力求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体现源语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一、隐喻认知

(一)隐喻概述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隐喻的概念,即隐喻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示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隐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理论内容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从传统角度来看,人们认为它是语言中的一种非正常现象,有思想家则认为它会对真实意思的表达造成误导,即使说话者不用隐喻也完全可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认为其可有可无。然而现实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和交际方式,而且普遍存在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文学作品语言中。尤其在诗词歌赋中,隐喻被普遍使用,以达到更形象、更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和要描写的意境。

有些学者认为,隐喻本质上具有最基本的认知功能。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被重新定义为人类理解和认识世界时感知并形成概念的工具。这些隐喻研究将隐喻问题放置到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语境当中。

在本体论上,隐喻的地位从语言修辞现象提升到思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结构层面;认识论上,隐喻从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功能提升到更为广泛意义的认知上;而在方法论上,隐喻也深刻体现了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

(二)隐喻的发展

对于隐喻的研究,西方有着更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直至今天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修辞学—诗学阶段、诗学—语言学阶段、语言哲学—人类学时期和认知隐喻学—多元研究时期。这四个发展阶段主要将隐喻集中在语言层面上进行研究,然而,从沃尔伯鲁格(Verbrugge)开始,思想家们更热衷于将认知和思维层面的考查引入隐喻研究。

(三)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

修辞学家皮埃尔·冯坦尼尔(Pierre Fontannie)依据修辞格形式上的不同将比喻划分为隐喻(metaphor)、换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三种类型。杜马塞(Dumarsais)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讽喻(irony),这四种一般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的四个基本修辞格。其中,隐喻表示两个词语的相似性,这两个词语分别来自不同的语义域。

从修辞格到认知领域的研究可以解决语言互译过程源语言隐喻用法中的翻译障碍,帮助译者从隐喻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和翻译。例如,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士上了公交车后走向后排唯一的一个空座,这时,一位年轻男子快速越过女士坐了那个座位,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哦,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这句话如果不放在这样的语境里,听者会理解成它的本意,即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鸟儿,但是,一旦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它就具有了隐喻功能,“林子”和“鸟儿”的喻体分别是“世界”和“人”其隐喻用法更具讽刺意味。又如,有人做生意,通过同样的努力却比同行收入多得多,他可能会兴奋地表达为“哥们,这次我可赚大了!”接着另一个人回答:“那今天中午咱们下饭店,你可要大出血啊!”在这里,“赚大了”和“大出血”都是隐喻的用法,“大”同“多”,译成英语分别为“Dude,I make a good fortune this time.”和“Then,let's go to the restaurant and it's your treat today”。中文里还有“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和“给你点颜色看看”等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不乏隐喻的用法,对于非汉语为母语的人而言,阳光和颜色怎么可以送给人?此时,如果理解了“阳光”和“颜色”的隐喻用法就不难理解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了,译文就会非常贴切。

因此,隐喻研究能够,也必须要深入到深层的认知机制当中。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分析源语言的隐喻功能,并充分理解它的隐喻含义,根据具体的语言背景,将其译成目标语言。

二、汉字“大”的释义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说文解字》里记载:“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字是个多义词,通常指速度、面积、体积、力量、强度、数量、能量、容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它也属于方言词汇,是称谓的一种。具体来说,有两种词性,名词“大(dà)夫”是古代的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大(dài)夫”是对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的人的称呼。也可做形容词和副词,常用词义包括:(1)(面积、体积、数量、力量、程度和重要性等方面)超过通常的情况或比较的对象,英意为“big、large、great、strong、heavy”;(2)表示程度深(greatly);(3)跟对方有关的事物,表示尊敬(your),如“尊姓大名”、“拜读尊作”;(4)排行第一的(senior、eldest),如“大姑”“大儿子”等;(5)时间较远的(further ahead or behind),如“大后年”。

三、汉译英中“大”的隐喻翻译策略分析

在汉语里,“大”字作为形容词,它可以与许多名词搭配来表达立体空间上的体积的量,与“小(small/little)”相对,如“大箱子”“大苹果”“大袋鼠”等等。然而,“大”字除了它的原始用法和意义外,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还普遍使用它来表达其他意义,即“大”的隐喻含义。我们将从下面五方面分析“大”的隐喻功能的翻译策略。

第一,从高度和跨度分析翻译出“大”的隐喻功能。汉字里,“大(big)”不仅能表达物体体积之大,还可以形容物体高度之高和跨度之长,如“大厦”“大桥”。译者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它的隐喻含义,再做翻译,如这里的“大厦”,不能直译成“bigbuilding”,因为通常所说的大厦中的“大”是用来形容楼的高度,并非意指其体积的庞大,所以,最好译成“large/high-rise building”;“大桥”中的“大”是形容桥的规模之大,长度和高度之大,因此,通常译作“great bridge”。

第二,从事件的重要性和规模着眼译出“大”的隐喻含义。汉字中,“大”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来形容事情、事件的重要与否,如“大手术”“大考”“大战”“大局”“大众”等。在这里,“大”字具有更抽象的含义,单用“big”是无法表达出这几个词汇的意境和深层含义的,因此,我们要分析这里“大”字的隐喻含义,才能达到源语要表达的效果。“大手术”和“大考”中“大”字的隐喻含义是这件事情很重要,强调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大考一般指最终的考试,也是最重要的考试;“大战”中“大”字的隐喻含义是战争的规模大且性质上极为重要;“大局”和“大众”中“大”字是形容规模之大。因此,我们在汉译英中,从隐喻认知角度出发,利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可以分别翻译成:“major operation”“final examination”“great war/great battle”“overall situation”“the broad masses ofpeople”。

第三,从程度、浓度上看“大”的隐喻修辞翻译。“大道理”“大病”“大灾”“大惊失色”“大喜”“大刑”“大晴天”“大雾”等词汇中,“大”字不再表示空间上物体的大小,而用来形容程度和浓度。例词中,“大”都可以解释程度之深,如“大道理”中的“大”,强调高出一般的原则和理论;“大病”中则用来指病情的严重程度;“大灾”可理解为灾难程度严重;“大惊失色”和“大喜”中的“大”隐喻心情变化的程度,日常生活中会有这样的情景:早晨打开窗户,感叹地说“哦,今天的雾气好大啊!”这里的“大”是形容雾的浓度,其隐性修辞功能是雾气很“浓”,并非雾有多大的概念,而在英语里,形容雾气的浓度不能用表象词“big”,要用“thick”更有意境。于是,我们在汉译英时,要从隐喻认知角度将这些词分别意译成:“general principle”“serious illness”“serious disaster”“pale with fear”“cruel punishment”“sunnyday”“dense/thick fog”。

第四,从时间概念上理解“大”的隐喻含义。“大前年”“大前天”“大后天”“大清早”“大白天”“不大吃面”“不大回家”几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和中文篇章里属于常见词,汉译英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在这几个词中,中文理解它们都是用来形容时间上更早、更久远或时间跨度和频率,而西方英语语言国家里的“大(big)”并没有这种用法。如在英文“the last year”、“the daybefore yesterday”、“morning”和“day”前面加译一个词“big”就会构成语病或歧义。因此,要寻找出“大”的隐喻修辞功能,采用意译的策略进行翻译。“大前年”的意思是本年以前的第三年或三年前,译为:“three years ago”“大前天”和“大后天”分别译为“three days ago”、“three days fromnow”。“大清早”形容黎明刚过,太阳即将升起之时,故译成“earlyin the morning”。“大白天”是形容时间跨度,指一整个白天译成“the broad day”,而“不大吃面”和“不大回家”中的的“大”则用来换喻“经常(often)”,起频率词性的作用,故译成“not eat noodles often”和“not get home often”。

第五,从年龄和辈分角度解析“大”的隐喻含义。中文里常用“大”字来形容年龄较长或辈分排行第一,如“大哥”和“大姐”指年龄上较大,在英语里“大”即译成senior或eldest;再如汉乐府《孤儿行》中:“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其中的“大兄”和“大嫂”两词无论从年龄和辈分角度翻译,都不宜用“big”,而要分析“大”的隐喻修辞功能,意译成“eldestbrother”和“eldestsister-in-law”。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意译成“wifeofone'seldestson”和“theeldestsonof thefamily”。汉语里长辈用语如“大伯”“大叔”“大舅”等是指在年龄上年长于父母的亲属(one'sfather's/mother'selder brother),也是对非亲属关系但年长的人的尊称,若将“大”直译成“big”完全无法表达它的真实含义,英译后应该是“elderuncle”。又如“大伯子”(husband'selderbrother)亦是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世界上的语言有多种,而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的存在赋予了语言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使得语言本身更具活力、魅力和表现力。由于隐喻投射机制的存在,在汉译英中,译者可以从隐喻认知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语境,深刻体会源语的意图,从而译出佳作,让读者领会。若不从隐喻认知角度分析,汉语里的“大吃一惊”“大胆包天”“冤大头”等词语,在外国人看来岂不成了怪事:“惊”难道可以吃?“胆”如何去包天?为什么要冤“大头”?因此,在汉译英中,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开展翻译工作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策略。

[1]薛熙蕾.浅论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64-66.

[2]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孙晓玲.新编新华字典[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H159

A

1673-0046(2015)10-0185-03

猜你喜欢
汉译英形容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你会形容吗
别无长物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汉译英一等奖译文】Meditation Before the Image of Buddha (Excerpt)
On Home
一干二净
Walk on Eggs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