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

2015-02-13 07:14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

惠晓峰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理论武装方面,加强了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持续性和阶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制度性和规范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性和有效性等。这些特点对于新时期进行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组织性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起,就重视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各种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和党的领导能力。延安时期,随着“两万五千共产党员发展到几十万”[1](P284)甚至更多,绝大多数又是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出身,“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2](P268)如何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我党建设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政党,共产党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持续性和阶段性

延安时期指的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从1935年10月19日到达吴起镇,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十三年里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持续进行的,但在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

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六届六中全会。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转折,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动员全民族进行抗日战争,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等。对于这些问题,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和讲话中进行了回答。这也是对党内干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的教育,从而揭开了延安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序幕。

从六届六中全会到七大。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号召会后全党来一次学习竞赛。全会结束以后,为了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中央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如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学习制度、发出一系列学习指示文件、成立学习小组等,从而形成了一个毛泽东所说的“全党干部学习运动”。这场学习运动在1942年以后发展为党内整风,通过整风,全党学会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克服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完成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从七大到撤离延安。这一时期革命形势得以快速发展,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随着历史的转变而转变。党的七大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提出“动员全党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其中,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党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使毛泽东思想变为实际的不可抗御的力量。”[3](P337)他进一步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遵循毛泽东思想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个党员的职责。”[3](P337)以七大为标志,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入了更加突出毛泽东思想新阶段。

随着解放战争爆发,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毛泽东通过《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等继续对党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育重点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整顿纪律性和理论教育等方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紧跟迅速变化的革命形势,从而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和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制度性和规范性

延安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时间上看贯穿始终,从范围上看涉及全体党员干部,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证理论教育的有序开展,延安时期召开的党的各种正式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共中央、中宣部等名义通过的指示、决定、通知等,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制度、具体方法、组织领导等都进行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朱德在《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列主义一定要和实际联系起来,要能在实际中运用,要能改造实际,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4]这就是说,延安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实事求是地立足于中国实际,是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是“最真实最正确的”,也是得到“全国人民拥护的”;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一是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二是中国近代革命史、联共党史、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等具体课程。如抗大的课程总的来说分为政治课、军事课、文化课,而政治课主要讲授的有中国问题、社会科学概论、三民主义概论等;再如,女大高级研究班的课程有马列主义、三民主义、世界革命史等。中央书记处对在职干部教育中规定的课程也有马列主义、联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甚至中央军委、军委总政关于军队干部教育的指示(第三号)也规定,对军队干部教育的课程包括理论教育、党的策略路线等,其中理论教育的课程共产党人发刊词、论新阶段、新民主主论等。三是中共中央规定的毛泽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12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2章2.3.4.5节、陈云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宣部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斯大林论平均主义等22个文件。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向七大代表提出的“五本马列主义的书”。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颁发的《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关于工商业改革》、《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关于情况的通报》、《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等重要决定、指示和通报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制度。为了规范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多次下发各种专门文件,制定各项具体制度,对理论教育予以规范。如仅从1939年夏到1942年初不到三年的时间,中共中央下发了十多个关于学习教育的文件,如《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央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中央学习组关于各地高级学习组学习内容的通知》等。这些文件对学习教育工作中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做了详细规定,为全党的学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制度依据。具体制度包括:平均每天两小时的学习制度、学习指导员和顾问制度、学习组织制度、学习小组制度、汇报检查制度、考试制度等。对于这些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落实都有详细规定,如在在职干部教育中,实行了平均每天两小时的学习制度,即规定全党在职干部必须保证每天学习两小时,“非因作战或其他紧急事故,不可耽搁。各个环节的负责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的保证之”;[5](P386)实行了学习指导员和顾问制度,学习指导员和学习顾问主要负责是解答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干部的学习方法;实行了学习组织制度,规定学习的领导属于各级宣传部,学习组织的责任属于支部,并有学习干事专门负责,便能保证学习的组织性和经常性;实行了学习检查制度,强调检查的重点应该侧重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方面,其他方面所进行的检查都要服从于这两方面的检查。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一是讲课。由教员进行传统式的课堂讲授。这种讲授主要以启发式为主,即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各个小问题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员的引导下,听课者能够从问题的各个侧面,了解掌握到问题的全面以及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二是听报告,听取有关领导人的时政报告和业务报告,如1937年5月-7月,毛泽东在抗大讲授《实践论》和《矛盾论》,在1938年3月到1939年5月的14个月内,毛泽东又为抗大做过20余次报告和题词,对党员干部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张闻天、周恩来、陈云、李维汉等在马列学院也都承担着讲授任务。三是自学,要求党员干部要养成细心阅读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也鼓励和提倡党员干部在闲谈的时候,也能够多谈谈工作经验、抗战情况、边区的各种问题、政治问题等;四是小组讨论,主要是集体阅读过程中,由文化水平较高者帮助文化水平较低者、阅读理论文章困难者,一边阅读一边讨论。或者召开小组讨论会或小组座谈会,一起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彼此交流学习经验或者心得体会。五是社会实践。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之余,必须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性和有效性

延安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是“顶层设计”,是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有序推进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不同阶段成立了不同的组织机构,对理论教育的进程、内容等进行指导。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6](P532-533)他号召在六中全会之后,要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竟赛。1939年2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特设干部教育部(1940年初与宣传部合并为宣传教育部),领导和组织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在高级干部中开展整风的组织形式,

即使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也发出通知,决定在华北创办高级党校,党校的名字继续沿用马列学院。这时创办高级党校,是党中央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具有理论知识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正如刘少奇12月14日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所说:“我们要提高党的干部的理论水平,使各方面比较负责的干部具有或多少具有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办马列学院的目的。”[3](P410)“将来还要以马列学院为中心,在全党学习中起指导作用,依靠马列学院去使全党理论水平有所提高。”[3](P412)因为革命胜利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这就“更要多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3](P413)这样,通过各级组织机构的领导,延安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觉悟普遍提高。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状况和所处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制度、方法等都与延安时期有重大区别,但是延安时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无疑对于今天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的经验启示。通过借鉴和创新延安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探索新时期理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成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解放(第110期)[N].1940-7-1.

[5]延安时期资料选编(干部教育卷)(试用本)[Z].2011.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收稿日期]2015-07-11

[文章编号]1674-6198(2015)04-0001-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23

[作者简介]惠晓峰(1970-),女,陕西清涧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