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源泉

2015-02-13 09:40张志丹陈昌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命力依法治国价值观

张 波,张志丹,2,陈昌兴

(1.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3.台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浙江 台州 317000)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源泉

张 波1,张志丹1,2,陈昌兴3

(1.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3.台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浙江 台州 317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根源于其与生俱来的实践品质,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并贯穿于其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实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生命力

一、引言

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习近平同志这一论断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它有没有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能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生命力在自然科学家眼中,所展现的是维持一个生命体自身生命活动的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在社会科学家眼中,所展现的则是一个事物、理论、思想等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昂扬向上、蓬勃发展的状态与趋势。一个理论的生命力,不仅表现为其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更新,更重要的是其对时代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核,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全面倡导和广泛培育,而是根源于其理论自身与生俱来的根本性特征——实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呈现

在当前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也因而呈现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生命力呈现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把改善民生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实现亿万中华儿女的生活幸福、安居乐业是每一代领导人心中的夙愿。自邓小平同志首次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奋斗目标——小康社会,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沧桑岁月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面对国情、面对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和国家在积极促成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必须要大力推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同繁荣,才算是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核,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要求。这一切奠定了其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为全社会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最高价值共识,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分歧,引领社会思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从而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作用正是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生命力呈现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历经三十余载,随着改革发展的持续深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国民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大量显现,中国改革发展的步伐又走到了一次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兴衰荣辱的重要十字路口。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毅然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改旗易帜,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党领导下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这是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重要抉择。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目标相一致,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作用。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在价值目标上高度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全面深化改革一样,在价值追求上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安定有序、国家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价值作用的集中体现。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有效思想保证。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深化改革,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生命力毋庸置疑,显而易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生命力呈现

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党的十六大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及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依法治国就是要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崇尚法治,遵照宪法和法律规范来治理国家。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全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各项事务都依法行事,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科学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展与完善的内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依法治国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高度的价值契合性。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依法治国都崇尚“法治”这一重要价值理念。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崇尚的法治价值观也就是依法治国所要实现的法治要求。二者从根本上来说是高度一致的,法治所追求的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要求。另一方面,法治作为一种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于一体的多重概念的复合体,它既可以表现为一种治国手段,也可以是一种治国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可以作为人们所要努力追求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也可以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手段。在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二者相互交织,共同维护与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也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依法治国高度的价值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生命力呈现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是千百万受压迫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在当代中国形成了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志在上任伊始,就严正表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反腐决心,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6]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决定,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始的“四风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同时深入推进的反腐败斗争,为党的建设带来一股新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作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党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全体国民开展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思想教育。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自身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而党的建设也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繁荣与发展。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重要的是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最高价值共识,它不仅是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尺,在党员干部群体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也应该成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时代楷模。总而言之,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息息相关,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生命力的集中呈现。

三、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源泉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501,实践构成了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理论,其形成与发展,以及人们对其理论认识的深化都来源于丰富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在其多篇著述中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认为实践是认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认识是对实践的现实反应。毛泽东同志也曾明确提出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8]288,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来源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理论的深刻认识。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生成,并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发展的始终,实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源泉。

(一)从理论生成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的《实践论》中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8]28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来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精神文化创建的伟大实践,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实践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与反思。

首先,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哲理、影响深远的优秀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如: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优秀品质,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不畏强暴、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当然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品质都来源于最底层广大劳动人民的丰富实践,是他们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构筑了灿烂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得以在世界民族之林源远流长的重要根基和力量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是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精神文化领域的历史性发展与革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出现的,其价值内涵中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核,其理论生成直接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爱党爱国、为革命至死不渝的崇高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国家和集体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敢想敢拼的时代精神。所有这些不同时期的优秀精神品质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生成充分借鉴了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宣传和实践的丰富经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革命与建设的丰富实践,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从十月革命起,社会主义开始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相继建立,这是成功的经验;但随着二十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挫折,陷入低潮,这是前所未有的世纪巨变。面对社会主义在世界发展潮流中的兴衰荣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奋勇前进,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败经验,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系列对国外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自身理论探索的丰富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二)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理论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推动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识的逐步深化,同时也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推动着其由幼小走向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从革命价值观到集体主义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次理论深化,每一次理论更新,都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首先,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才逐渐形成的思想理论。从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时期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一直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同样经历了从革命价值观到集体主义价值观……到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走向成熟。

其次,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时代在发展,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理论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和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必然会被淘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理论,而是一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过去社会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国家、集体利益到今天的越来越重视个人利益;从过去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为现在高度凝炼的24字核心价值观;从过去浓厚的政治意识转变为现在更加富有人文气息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变化不仅是理论内容的简单变化,而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性创新。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要紧随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最后,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繁荣。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就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的广泛实践,也就不会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发展与更新。实践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理论建设的繁荣与发展,也同时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的广泛传播,可以预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将愈加重要。理论繁荣的动力来源于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对社会现实的最大满足,“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7]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满足和理论自身发展的实践中不断走向繁荣。

(三)从理论实现的角度看: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发展、繁荣都离不开实践。从本质上讲,理论不经与实践的结合终究只是一种存在于人脑中或纸张上的思想或概念。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7]320,也就是说思想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其价值实现也必然离不开实践。

一方面,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价值实现的角度看,只有广泛而深入地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让核心价值观理论深入人心。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它不会自觉地进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中,更不会主动地成为一个人内心坚信不疑、高度认同的思想价值观念。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也不是简单的几次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都要经历一段复杂的认知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就必须有效发挥各种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知过程,集中表现为“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理论认知过程。实践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价值实现的角度看,只有自觉而普遍的理论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为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和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党和国家凝心聚力、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思想武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价值,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自觉践行。理论如不付诸实践就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终究也无法实现理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真正从一种思想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普遍意义上的自觉行为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理论价值。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其教育价值和理论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实践是其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一个理论的生命力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其价值实现的根本条件。一个理论要发展、要发挥其价值意义,就必须在实践中成长,经受实践的检验,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价值实现的真实、有效,才能保持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纵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生成、发展以及价值实现的全过程,都与实践结下了不解之缘。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自身的生成与发展,也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四个全面”发展过程中生命力的昭示。因而,综上所述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源泉。忆往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发展从幼小走向成熟;畅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将焕发和呈现出更加耀眼的价值光芒与旺盛的生命力。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01.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01.

[5]本报评论员.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5-02-28:001.

[6]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00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吕增艳)

G641

A

1008—7974(2015)06—0049—05

2015-10-11

2015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治理新常态下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15NDJC093YB);2015年度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课题“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培育机制研究”(xhmks1506)

张波,陕西咸阳人,在读硕士;张志丹,女,四川达州人,在读硕士,教师;陈昌兴,浙江玉环人,博士,讲师。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1.011

猜你喜欢
生命力依法治国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