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才培养

2015-02-13 09:37徐兴灵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徐兴灵

(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才培养

徐兴灵

(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增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在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方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才培养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大力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增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时代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提出了“又红又专”的要求。邓小平时期指出了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在2014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一)当今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之争愈发明显,文化之争就是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的较量,能否打赢这场文化保卫战,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为任何国家和社会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和稳定。因此,需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道路认同、制度认同、思想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地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文化自信,这不仅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二)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意识形态之争愈演愈烈。当前,强权政治和霸权国家试图对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们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招牌,大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目的就是动摇我们的思想根基,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而尖锐,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竞相发声,大肆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因此,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原则和方向,努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同时,需不断提高人民的社会主义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

(三)当前我国正经历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关系、经济基础发生重大调整,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与此相适应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均呈现多元化倾向,因此当前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和统一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意志,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尤为紧迫。

(四)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表现看: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主要出生在90后,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说敢干,可塑性较强、较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处在中国这30多年的社会变革时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中学长期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未成型、成熟。再加上年轻,阅历、经历浅,心智不成熟,因此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价值评判和行为准则的追随等问题上不能很好地鉴别和正确地判断,往往表现为:焦虑,无所适从;相信网络,跟着网络走;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修养和道德素质比较欠缺。因此,如何引导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刻不容缓。

面对日益激烈的文化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之争,面对时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的多元化存在的事实,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表现,应充分认识和切实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大学生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将决定了国家的未来走向,因为思想政治问题是方向原则问题,是理想信念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1]的大问题。因此,高校思政课的任务就是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变化中,正确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目标和各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在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2005年 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即“05方案”。新方案设置了4门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需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1],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从政治上、知识上、思想上、道德上培养人和塑造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整体的课程体系,其根本目标是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和输送接班人,而这一总目标又是通过各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来实现和完成的,具体来说:

《基础》课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法律修养和素质。《基础》课的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来进行和开展,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前尤其要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来进行和开展教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国、全社会、每个人的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更具有使命感,使大学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纲要》课就是要了解和熟悉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中国历史,把握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从国家、社会进步和发展意义上根本认清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的必然性,从而增强思想和行动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原理》课就是要完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且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阶级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要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相统一,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现实,不断增强理性思维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

《概论》课就是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并分析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的,在实践中是怎样进行理论创新的,形成了怎样的理论成果,各理论成果的内容、观点怎样,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等基本内容。尤其“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

《贵州省情教程》课是贵州高校的一门特色课程。该课程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热爱贵州,激励大学生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热忱、热情,鞭策大学生发奋学习,练就和掌握过硬本领。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对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事关重大,因此,必须更进一步充分认识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在加强思政课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尤其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来组织和实施好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责。要练就好自己的看家本领,积极传递正能量,不断增强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水平。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R].2005-3-9.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9-10.

[3]张园园,卢黎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运用[J].铜仁学院学报,2011,(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XU Xingling
( School of Marxism,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The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characterized socialism culture,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universities and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learn. This cours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capabilities, and in developing eligible constructo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in the cours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alents’ cultivation

G41

A

1673-9639 (2015) 05-0091-03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04-28

本文系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功能及目标定位研究”(11szk010)的阶段性成果。

徐兴灵(1964-),男,贵州石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