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效应分析

2015-02-13 09:37张成霞胡彦如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东盟国家走出去

张成霞,胡彦如,罗 希

( 1.贵州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3.贵州省教育厅 国际处,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效应分析

张成霞1,胡彦如2,罗 希3

( 1.贵州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3.贵州省教育厅 国际处,贵州 贵阳 550025)

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常设举办地,贵州省相关部门和高校在交流周的发起、创办、组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流周有力地推进了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步伐。作为交流周最大的受益者,贵州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开拓新的交流合作领域,提高自身能力,融入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化大潮,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助推贵州经济、文化等大发展。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贵州教育; “走出去”

为进一步推动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贯彻落实“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指导方针和“十六大”提出的“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指导方针,2008年起,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在贵州省成功举办了7届交流周。七年来,交流周举办了近80个活动,吸引了中国和东盟的教育部、高校、中学、教育机构、东盟驻华使领馆、我驻东盟使领馆、国际组织、企业及媒体等逾 1050家单位,共计4880余人次先后与会,共签署了654份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围绕语言教学、人力资源培训、科研合作、师资互访、青少年交流等方面,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教育在内的各方面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交流周已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进行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交流周常设举办地,贵州高校成为交流周最大的受益者。本文对交流周促进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效应进行分析。

一、开启贵州教育对外开放新思路

(一)通过交流周这一平台,贵州高校引入先进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开阔了国际视野。交流周促使贵州高校打开山门,有机会站在世界的高度来思考和审视自身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从总体上来看,贵州高校以交流周为契机,开展了空前的国际交流,外教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公派出国留学和任教人数成倍增长,国外专家、学者和师生访问团队来黔交流不断增加,富有成效的国际交流项目与日俱增。贵州高校对外交流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校园国际化氛围愈加浓厚,高校师生的国际视野、国际思维显著提升,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贵州高校与东盟各国有关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学生及教师相互交流,互学互鉴,增强了贵州省在东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贵州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三)贵州省的相关部门和高校在交流周的发起、创办、组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届交流周的举办为贵州高校锻炼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国际交流能力和素质的外事干部,各高校借此机会开拓了对外交流渠道,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色;同时,宣传了贵州教育、文化、旅游、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为贵州结交朋友搭建桥梁,推动了贵州与东盟十国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二、开辟贵州教育对外开放新渠道

过去贵州高校以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作为教育国际交流的主要方向,开展的项目多为贵州高校派教师到对方国家学习,聘请欧美国家外籍教师等。自从交流周落户贵州后,为贵州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对外开放渠道,多数贵州高校逐渐将交流的重点转移到东盟国家,合作形式不断丰富。

贵州与东盟地缘相近、交通便利、文化相通、各有优势。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参与承办或协办交流周活动,与东盟国家达成合作协议,双方互动频繁,本着互学互鉴的原则,开展了如学生长短期交流、师资互访、科研合作、教育培训等项目。

7届交流周以来,贵州高校和教育机构与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东盟大学联盟、亚太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和东盟十国的高校签订了 200余个合作协议,开展了大量务实的项目。双方学校、师生大获裨益,极大地增进了双方民众之间的交往和互信。例如在第五届交流周开幕式上,贵州省教育厅与中国-东盟中心签署《关于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合作备忘录》。在第六届交流周开幕式上,本着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贵州省教育厅、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北京华城科基教育有限责任公司等30余家机构集中进行签约,所签约的16个项目涉及留学生互换、校企深度合作、教育资源共享、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

三、促进来黔留学生教育新发展

近几年来,贵州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水平普遍提高。不少贵州高校迎来国际交流的破冰之旅,迎来了源源不断的外国留学生。2008年以前,贵州仅有一二所高校招收屈指可数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自交流周落户贵州后,贵州省内招收东盟留学生的学校逐渐增加。目前,已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铜仁学院、凯里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加入到招收东盟留学生的行列中。2014年,全省共招收留学生1500多人次,其中东盟学生占 80%以上。另外,留学贵州的东盟学生毕业回国后也取得较大的成就,贵州大学已有 30多名老挝籍留学生毕业回国服务,分别供职于老挝高等法院、总理府、交通部、能源部、高校、银行、私企等部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为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贵州高校学习交流,贵州省从2013年起启动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并设立“贵州省东盟留学生专项奖学金”。2013年9月16日,在第六届交流周开幕式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为在黔学习的优秀东盟留学生颁发了“东盟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证书”。2014年11月,该项奖学金在贵州省全面实施。在贵州省高等学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每学年最高可获奖学金 2万元,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国政府在第三届交流周上提出的“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第七届交流周开幕式上举办了“中国(贵州)-马来西亚教育服务中心”和“中国贵州东盟留学生服务中心”揭牌仪式,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留学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扩大留学规模提供了机构保证。

从留学生学习的层次来看,已经实现了从单一语言学习到专攻学历学位的转变。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对熟悉中国-东盟语言和事务的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2008年以前,来黔留学的东盟留学生主要以汉语学习为主。在交流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留学生们对贵州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有了更多了解,赴贵州留学的东盟学生逐渐转向攻读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历学位,管理、旅游、经济、医学、护理、计算机、土建、法律等热门专业倍受东盟留学生的青睐。

招收留学生的工作加快了国内外高校在学历、学位互认和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进程。例如:贵州大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和清迈北方大学两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一是“商务汉语 1+2+1项目”。培养模式是学生先在泰国学习1年然后到贵州大学学习两年,再返回泰国学习1年。本专业针对泰国学生,旨在培养商务汉语应用型人才,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使用汉语口语、阅读及写作的基本技能,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掌握系统的商务实用知识,成为能熟练地运用汉语从事各类商务活动的专门人才。二是“交际汉语 2+2项目”,学生在泰国学习两年后到贵州大学学习两年。这两个专业学生完成双方教学要求,成绩合格后将获得泰方大学和贵州大学分别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是贵州大学与东盟国家首个培养毕业生的联合培养项目。

除了学历教育,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还接收东盟学生来黔短期游学和实习。

与此同时,在校际交流框架下,贵州高校首次向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公派逾70名学生短期留学。除了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贵州招收留学生的学校数也逐渐增多,从2011年的3所,到2014年增加至13所。

四、拓展学术交流新空间

通过交流周这一平台,贵州高校与东盟高校开展了务实、多元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7届交流周中,贵州高校承办的主题学术活动有:中国-东盟环境教育论坛、中国-东盟人文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论坛、中国-东盟研究区域研究研讨会、中国-东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中国-东盟医学教育论坛、中国-东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研讨会、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中国-东盟数学大会、中国-东盟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研讨会、中国-东盟跨文化教育暨第十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中国-东盟中医药研讨会等。2012年,贵州师范大学承办了“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发展暨旅游人才培养论坛”,形成了《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发展及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倡议书》。同年,在贵州大学承办的“中国-东盟数学大学”中与会学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了“中国-东盟数学联盟”。这些学术活动既增进了中国和东盟的互相了解,也对双方学者的互访讲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科研合作方面,贵州高校利用学科优势,与东盟国家在农业、动物科学、数学、医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2008年以前,贵州的东盟研究几乎是空白,在交流周的带动下,贵州大学率先成立了“东盟研究中心”。2013年8月,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作为处级机构正式成立。通过培养特色人才、开展特色东盟研究、推动东盟和贵州开展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合作等措施,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正成为熟悉东盟文化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向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咨询与智力服务的高级智库。

五、增强国家对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的支持力度

(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

2008年,贵州大学被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自主招收东盟和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到贵州大学学习,至今已接受东盟留学生近100人接受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东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2013年、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也相继获批。

(二)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和东盟研究中心

2008年5月,贵州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侧重于与东盟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配合援外基地的建设,贵州大学成立了“东盟研究中心”,组织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研究。2012年第四届交流周上,贵州大学被授予“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学术论坛基地”。

2011年12月,教育部将贵州大学列为“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东盟研究中心”,2012年6月26日,正式批准同意贵州大学启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东盟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按照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在人员、资金、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对培育基地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实施规范管理,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依托,为国家发展大局和总体战略服务。

(三)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2012年,外交部、教育部正式同意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 10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之一,开展面向东盟的职业技术培训。2014 年11月,贵州大学被正式批准为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之一。这两个中心的设立将进一步深化我省与东盟间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有助于提升我省教育领域在东盟的影响力。

(四)亚洲区域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2009年至2012年,贵州大学获得外交部和教育部“亚洲区域研究专项资金项目”资助,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教育研修班、中国-东盟环境教育研讨会、中国-东盟人文学术研讨会、东盟留学生看中国摄影展和中国-东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等活动。

六、提升贵州高校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为了加深年轻一代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每一届的交流周均举办青少年文化、体育、艺术、语言交流活动。每届交流周都组织培训学生志愿者承担接待服务工作,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了解外事礼仪、国际会议流程和东盟国家的文化教育情况。第七届交流周期间举办的“中国-东盟大学生趣味运动会”,中国与东盟学生同台竞技、互相切磋,不仅增进了了解,也深化了友谊。通过“中国-东盟大学生论坛”、“东盟留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大赛”、“东盟留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推动了东盟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社会的了解,促进了双边学生互动互学。自2010年起,贵州大学每年都选派学生赴不同的东盟国家参加东盟大学联盟组织的青年学生领袖峰会和教育论坛以及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3月13日~18日,贵州师范大学的2名教师、15名学生和贵阳学院2名学生赴柬埔寨暹粒省参加中国-东盟青年交流访问活动。

贵州接收东盟留学生的高校,通过举办东盟国家传统节日“泼水节”、“东盟文化节”、“东盟美食节”、“中外留学生之夜”、“东盟风情图片展”、“中外文化论坛”等活动,并利用图文及网络宣传,在校园里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拉近东盟学子与贵州学生的情感距离,增进了解、开阔视野、和谐共生,形成尊重、了解、包容、学习不同文化、习俗的良好风气,从而提升贵州学生对国际化的认识和国际化的服务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同时,贵州的高校选派学生赴东盟国家进行短期交流、实习、交换和参加文化活动,促进了贵州学生对东盟国家文化、社会、教育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他们成为民间交流的友好使者。

七、促进汉语在东盟国家的推广

在过去十年间,贵州省高校向泰国、菲律宾等国选派了近200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从2011年起,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委托贵州省组织招募赴泰国、菲律宾、尼泊尔等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储备人员。外派志愿者工作积极,表现优异。2015年1月11日,由中国汉办驻泰代表处和泰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2014~2015年度在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在曼谷隆重举行。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张昌怡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除了做好汉语教学工作,志愿者们同时还发挥了对外宣传多彩贵州、招收留学生、设立孔子课堂的桥梁作用,义务担当了贵州“走出去”的形象大使。

贵州师范学院与泰国教育部在2013年交流周期间达成合作协议,选派了11名优秀学生赴泰国学校教授汉语,同时作为学生的社会实习课程,加深了双方青少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八、加快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步伐

交流周的举办让贵州省更加了解东盟国家的教育和文化,部分赴外留学生开始转变观念,选择距离较近的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各具特色,有一定优势,比如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理工学院、马来西亚理工大学、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接收了越来越多的贵州留学生。

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特别是贵州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展示贵州省教育发展的成果和宣传贵州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及部分高校先后派团组赴东盟国家访问交流,了解对方教育发展情况、国际交流现状和需求、跟进落实协议内容。2013年3月26日,贵州省教育厅委派贵州 8所高职院校的代表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中国-印尼高职院校合作研讨会”。研讨会期间,贵州省的代表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52所高职院校和职业高中代表就高职教师和学生互换、招收印尼职高毕业生来华留学等事宜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签署了多项合作备忘录和合作意向书。有力地促进了贵州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扩大开放,对贵州,尤其是贵州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参与策划和举办交流周活动,贵州的相关部门和高校不仅提升了国际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促进了贵州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办学理念的更新、国际科研合作的扩展、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在交流周的推动下,贵州教育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从大学延展到中学、从本科院校推进到高职高专,形成了整个教育体系融入国际化的态势。贵州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开拓新的合作渠道,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融入教育国际化的大潮,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助推贵州经济、文化等大发展。

[1]曹云华.东南亚国家联盟:结构、运作与对外关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

[2]高等院校如何面向东盟实施“走出去”战略[P].广西日报,2010,3.

[3]黄瓅,冯向东.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1,10.

[4]欧阳长青.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J].教育评论,2011,3.

[5]唐滢,欧颖等.云南高校面向GMS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现状与策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7.

[6]高伟浓,何美英.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1,7.

[7]付松.对外开放 教育先行[J].当代贵州,2011,9.

[8]杨行玉.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及发展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2,7.

Effect Analysis of GuizhouEducation "Go Out" Promoted by China-Asean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ZHANG Chengxia1,HU Yanru2,LUO Xi3
(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2. School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3.The International Office, Education Committee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

As permanent hosts of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 herein 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operation Week),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nitiating,organiz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operation week. The Cooperation Week effectively pushed Guizhou to “goout”. As the greatest beneficiaries of the Cooperation Week, Guizhou universities have to take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continually open up new areas of the cooperation, to improve themselves abilities, to blend into the tide of a higher level and a wider field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exert the leading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in Guizhou.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Guizhou education, Going out

G526.9

A

1673-9639 (2015) 05-0119-05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毛 志)(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5-04-20

本文系2013年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一般项目)“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状与发展研究”(GDGJ2013003),2014年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十大课题“融入东盟教育圈的贵州教育走出去战略研究”(2014ZD007)研究成果。

张成霞(1963-),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家化;

胡彦如(1991-),女,四川成都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罗 希(1987-),女,贵州安顺人,贵州省教育厅国际处科员,研究方向:东盟教育。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东盟国家走出去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校徽见证贵州大学百年历程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