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的文化存在场域中思想政治创新思考

2015-02-13 15:32马雪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载体现实

马雪芬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1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文化的存在为思想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供养。通过人丰富的文化存在可以对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化、对思想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对于思想教育的文化意蕴可以变得更加的深邃,从整体上扩大思想教育的文化场域,从包容性上讲也可以包容更加丰富的文化背景。

一、关于“人的文化存在”的内涵

1.从文化与人关系的角度分析,两者构成辩证关系

首先,文化与人是诠释与被诠释、确证与被确证的关系。人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文化由人来开创、继承、创新和延续,是人在确证的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文化的存在,而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又以人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人的本质,从文化和更深层次表达了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动力、以及人存在的意义和目标。从这两个方面讲人与文化是诠释与确证的关系。其次,人与文化还形成一种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二者主客体相互转换上。在二者的关系中,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而文化也可以作为主体或者客体而存在。因为人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既表现在人是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丰富者,另一方面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文化通过文化基因的方式不断对人进行塑造,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又转换为了主体。

2.人的存在是客观的、本体的存在

在“人的存在”的内涵中,对于主体的限定无疑最准确的就是存在的主体的限定了,也只有“人”才构成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种“存在”是在传统“存在”意义基础上的存在,已经脱离原本的意义,或者说构成了新的意义体。对于这类“存在”的研究已经不是单纯的对事物进行研究,而是对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以及事物存在的意义所进行的研究,是更深层次的研究。在这类研究中,“人”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探寻人对于事物存在的本源性,以此来确定事物存在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人的存在从人的领域进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关注于人的研究。

3.从狭义的角度上对于“文化存在”内涵的定义

对于“文化存在”的理解,如果从最直接的内涵上理解,是人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世界的概括,它是由于人的行为、结果、过程等一系列状态的集合。所以,从唯物主义的角度上讲,它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而不是一种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在现实的世界中,它是以人的精神世界的概念出现的,通过内在性与外在性的联系发挥它的作用,这种作用就表现为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等。文化存在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文化,最终转换为有形的文化。但是如果精神性的文化是另一个转化就失去文化存在的内涵,也就是单纯的物质性,而没有了精神性的内核,这无疑就丧失了文化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根本。

二、基于人的文化存在场域中思想政治创新思考

1.教育观念的改革与文化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始终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还是社会教育中。但是在我国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始终把教者作为教育的主体来对待,那么受教育的一方就是被动性的接受教育。人的文化存在理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改革,从人的文化存在的角度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受教育者的思想,而不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而不是受教育者身体的客体。而从更大范围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受教育者身边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才能产生一种群众的共鸣,这样受教育者看到教育对于他们的尊重,能够引起更好的反响。从“人的文化存在”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化存在的角度上讲,对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关注教育之后,受教育者的自我实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激发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鼓励人们通过自我的精神世界,树立更高远的理想,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与实现。

2.教育内容的改革与文化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社会公认并发挥实际作用的社会规范,这种社会规范一共分为三个等级。第一阶段上的社会规范是基本规范,基本规范是三大等级规范中最基本的,是确定人的规范,在这个规范中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健康人格的实现。第二阶段上的社会规范是世俗规范,世俗规范是对人所居住环境的规范,是一种社会化的规范,通过这种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真正的社会化。第三阶段的社会规范是理想规范,理想规范是三个规范里面最高层次的规范,这种社会规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理想的社会规范,在精神上丰富民众,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理想,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三个规范是两个不等程度上的社会规范,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基本规范、世俗规范是整体的基础阶段,是为培养合格的公民,保证他们的基本。而第三阶段的规范是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精英。

3.教育手段、目标的改革与文化存在

从人的文化存在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种转变包括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及教育的层次上都予以转变。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对民众教育的时候要有层次的教育,在对待一般文化水平较低的民众,就要对他们进行社会规范中的基本规范和世俗规范进行教育,而对于文化水平较高、受过高等教育、在一些重要的岗位比如政府人员、党员等,对于他们的教育除了基础的基本教育和世俗规范教育以外,还要进行更高层次的社会规范教育,通过更高层次的社会规范教育可以帮助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社会的精英。所以,在对不同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受教育者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不能统而论之。

三、基于人的文化存在场域中思想政治创新路径

1.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凝聚力

文化凝聚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才会帮助这个民族走得更远,更轻松。首先,从外部因素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文化凝聚力的培养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加强广大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其次,从内部因素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文化的影响,不单单是形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的是文化内部的真正底蕴,通过文化的底蕴,启发每一个个体的智慧,引导我们具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辐射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的各种功能中,最主要发挥的是教化功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满足文化的显性教育,又能满足教育的刚性教育,在显性与刚性两种需求的融合中就可以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辐射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全方位、多角度育人的目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满足了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而且可以对社会各个层次都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更大。

3.现实载体与虚拟载体指向趋于一致

我们明确知道,虚拟载体通常都是以电子传媒为主要的网络载体,比如:微信、微博、手机信息、QQ等等。网络载体除外的其他载体是现实载体。从两方面上来说,现实载体与网络载体之间二者在价值取向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宽松的虚拟空间比较容易会造成网络行为的严重道德失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可能需要在虚拟空间中发泄,甚至会发生一些为了出名与网络明星,产生一些很恶劣的行为。另外一方面,虚拟载体与现实载体之间所深度蕴含的价值指向应该避免发生冲突和矛盾,从多方面上都应秉持育人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四有的青年,即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的年轻人。这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既符合,也适应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生价值。所以,虚拟载体及媒介需要进一步指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们的虚拟生存的价值理念与现实存在的价值观理念相符合。网络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但是却也在多方面上封闭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样的一个网络时代,人们会普遍感觉到独孤与无助,人本身是社会化生存的,所以人们在面对别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时会有窥视及参照的想法,希望借助别人的经历经验来帮助自己做出人生的每一步选择。根据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及虚拟存在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虚拟性与载体现实性相结合,在现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匡正虚拟载体的价值体系,选择尊重及适应生活状况中的多样性,按照多样性的现实需求合理编排具体操作,运用虚拟载体与现实载体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4.现实载体与虚拟载体有效结合

随着网络传媒的不断发展,舆论导向在虚拟载体中出现多样化形式,面对种种不良的社会影响,缺少该有的批评制度与否定形式,社会情绪方向的现象越是明显,越是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公信力。同时,虚拟载体与现实载体之间的多样化教育容易产生交错现象。虚拟载体与现实载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较为频繁。一方面,虚拟载体中融入了现实载体,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已经被数字媒体所代替,通常采用报刊、网络数字电视、微博等各方面的虚拟载体形式;另外一方面,虚拟载体逐渐转型成为现实载体,目前,各大电视剧导演都会把网络小说翻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其网络热词、流行语慢慢的被现实载体所采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人的现实生活与虚拟存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二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将多样性的载体教育合力凝聚下,才能使社会各界学者所认同。

[1]奚彦辉.中国“人文化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黄瑞雄,马宁.科学与人文融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3).

[3]刘明奇,张巍.人文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载体现实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漫画:现实背后(下)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实的困惑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