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精神内涵的深度反思

2015-02-13 21:43杨供法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硬气灵气台州

杨供法

(台州学院思政部,浙江临海317000)

台州精神内涵的深度反思

杨供法

(台州学院思政部,浙江临海317000)

文化精神是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和人民实践经验长期积淀的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文化精神必然是与时俱进的,与此相应,文化精神的内涵也需要适时进行再慨括和再提炼。“四气”说是台州精神内涵的最新概括,表明了台州学者从不同侧面探究台州精神的努力,为准确揭示台州文化精神的多元架构做了可贵的尝试,但它的内涵描述是普适性的,并没有反映台州独有的精神特质,而且在语义学以及理论依据上都存在问题。台州精神的探究需要借助新的研究方法,台州精神的内涵需要再概括和再提炼。

台州;山海文化;精神;内涵;提炼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4.006

概括和提炼台州文化精神,起因于对“台州现象”的探究。从唯物史观来看,“台州现象”的出现,当然应归功于台州人民的努力。但以实践哲学或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们的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诺思借用文化演进论说明了文化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出现在西欧,同新教所具有的一种文化精神有关。由是观之,台州人民所以创造出神州瞩目的“台州现象”,其背后也必然有一种文化精神或“台州精神”。因此,要认识“台州现象”,就要研究产生“台州现象”的文化动因,探究这种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核。

一、台州人文精神的现代演绎

当代台州人探究台州精神有一个逐步展开并不断深入的过程。从五十年代的“垦荒精神”到新世纪的“抗台精神”,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四千精神”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四千精神”,台州人在多个方面揭示了台州精神。

(一)垦荒精神。“垦荒精神”发源于台州的大陈岛。1955年1月,一江山岛解放后,从大陈岛撤走的国民党驻军,带走了岛上的居民,炸毁了岛上的设施,制造了闻名中外的“大陈浩劫”。为了重建大陈岛,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于同年11月发出号召,“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次年,来自台州等地的460多名青年组成垦荒队,先后登上大陈岛,他们以青春和热情,与驻岛部队一起垦荒建设,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垦荒精神”。1985年12月,胡耀邦视察大陈岛,高度评价了大陈军民的“垦荒精神”,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这种精神。

大陈垦荒精神是台州精神在当时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五十多年来,它在台州大地上传承着,成为鼓舞台州人民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1]。

(二)抗台精神。台州地处浙东南沿海,历来是台风频繁侵袭之地。自汉代至新中国成立的1900多年里,台州至少遭遇过187次的重大台风灾害,如宋乾道五年(1169年),“台州大水,漂田庐害稼,黄岩县为甚;台州夏秋,大风水凡三次,漂庐舍,溺人畜。临海县大风水,漂庐。坏田稼,人畜溺死者甚众,饥。仙居县大风,水漂民庐”[2]。明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二十九日,“台州飓风挟潮,天台诸山水入城三日,溺死三万余人,没田十五万亩,淹庐舍五万余区,民上屋脊,敲椽拆瓦,号泣之声彻城,旧传台州仅留十八家,水未退,有在屋上生育者,裹尸者,或操舟市中者,水退,人畜尸骸满闾巷,埋葬数月方尽”[3]。清咸丰四年(1854年)闰七月初五日,“台州大风雨海溢,太平漂没居民三万余人。黄岩淹死男妇五、六万计。”[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台州沿海直接登陆的台风也有17次,其中半数以上造成了重大灾害。

但无休止的风灾水害,也养成了台州人与台风抗争的不屈不挠的斗志。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只有台州遭受重大的台风灾情的文献记载,却没有台州人不屈不挠的抗台精神的文字描述。这种情况终于在进入本世纪后得到改变。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过后,“麦莎”、“卡努”又接踵而至。面对强台风接二连三的侵入,台州人在抗击一场又一场特大的风灾中,表现了顽强的斗志,展示了当代台州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以人为本、果断决策的科学理性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干群同心、患难相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折腰,愈挫愈奋、顽强拼搏的精神。”[5]为了彰显和传承台州人的抗台精神,台州市政府于2009年在强台风登陆地建立了17个台风地标。

(三)四千精神。自然不但以频繁的风水灾害考验着台州人的意志,它也以稀缺的耕地资源表现出对台州人的吝啬。改革开放为台州人解决人地矛盾带来了机遇,大批台州人外出务工经商,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6],逐渐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台州人的“四千精神”。

然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就像风灾水害一样,时不时地袭击台州,磨砺台州人的意志。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台州的经济。2010年2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台州调研时,高度肯定了台州人民直面危机,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他将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应对危机的理念和措施提炼为“新四千精神”,即“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

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表明台州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如果说,当年的“四千精神”侧重于台州人为积累资本和寻找市场而不怕艰难险阻的话,那么,如今的“新四千精神”则侧重于台州人为创新品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台州经济转型而勇于迎接全球化挑战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台州精神与时偕行的品质。

二、台州精神内涵的概括提炼

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新四千精神”虽然源于台州,反映的也是台州企业人积极应对国际危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但经赵洪祝同志的再概括和提炼,很快成了“新时期的浙江精神”,已不宜作为台州人特有的台州精神。二是垦荒精神、抗台精神、四千精神都只是在特定条件下,针对特定对象表现出来的,是台州精神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同侧面,它们没有也不可能反映台州精神的全貌,更没有揭示台州精神的内核。“垦荒精神”是五十年代初期台州青年开发大陈岛中展示出来的,“抗台精神”是台州人面对自然灾害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四千精神”是改革开放初期台州人的勤劳创业、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直接代表台州精神。因此,台州人必须在已有的探索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能够准确反映台州文化内核的台州精神内涵。

(一)“十六字”与“十二字”内涵

1997年初,经全市上下反复讨论,台州精神的内涵首次被概括为十六个字,即“团结务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后来几届的市委领导集体又对台州精神内涵进行了反复推敲、提炼,终于在台州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将台州精神的内涵确定为“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敢冒险”就是敢于挑战长期沿袭的旧思想、旧观念和老做法,敢为天下先,敢超前人的一种开拓和创新精神。“有硬气”支撑着台州人在没有区位优势、没有政策优势、没有资源优势下勇于创造的精神。“不张扬”,可以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可以集中精力干事业。不张扬既是台州人的一种淳朴秉性,是台州人的一种踏实作风,更是台州市委市政府对改革开放初期涌现的新事物进行保护的明智选择。

随着台州社会转型的加速,台州精神的“十二字”内涵显出了局限性。金先龙先生曾明确指出:一是“敢冒险”多少带有一些感情用事的本能冲动。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并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时代,敢冒险不能超越法制,市场主体的行为要以理性的规范取代感性的本能冲动;二是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台州人不仅要有攻坚克难的“硬气”,更要有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三是当一个时代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时候,单纯的“制造”是缺乏效益的,善于“创新”才更具价值,因此,他明确提出,台州精神的内涵需要再提炼[7]。台州学者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台州精神,比如,过亚林先生独树一帜,把台州精神概括为“刚劲”、“闯劲”、“韧劲”、“钻劲”、“犟劲”和“干劲”[8],但台州的其他学者大多是把台州精神归结为各种“气”,这里暂且称之为“气说”。

(二)各种“气”说

1.“一气”说。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台州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硬气”。此说的源头和依据是鲁迅先生提出的“台州式硬气”。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说:“他(指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9]这是台州人“硬气”的最早也最为经典的出处。

在台州的学者中,持此说的人不少,李一先生可为其中的代表。针对台州精神“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十二字”内涵,他特别强调“硬气”,认为“硬气”反映了台州精神的本质特征,舍此虽然不乏时代特点,但无台州特征可言[10]。

2.“二气”说。多数台州学者并不认同单一的“硬气”说。在情感上,只提“硬气”而不及其余,会使人产生一种印象,似乎台州人就像“绿壳”一样粗野,似山石那样顽固。而且,鲁迅先生描述的“台州式硬气”是与“有点迂”关联的,这容易让人产生台州人缺乏灵活性或者没有变通能力的感觉;从学理上看,地域文化性格是多元的,正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所说:“多元性是存在于任何文化中的特色,而这种多元性整合在一起,即是该社会的文化精神。”[11]由此推论,“硬气”只能是台州文化性格的一个方面,不是台州文化性格的全部。而且,与“硬气”相伴的“迂”也不能解释台州人在改革开放中,为何能不断实现“股份合作制”、“民主恳谈”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这些制度创新不断出现在台州大地上,恰恰意味着台州精神中还有别的内涵。

到2002年前后,不少台州学者开始突破单一的“硬气”说,认为台州精神除了“硬气”外,还有一“气”——“灵气”[12],台州精神的“二气”说自此出炉。2005年,高飞和倪侃教授在其颇有影响力的《草根文化与台州社会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了与“硬气”和“灵气”类似的“性气”说。他们从“草根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揭示和概括了台州人的文化性格,认为台州人的文化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台州人自古以性格强悍、个性刚硬著称;另一方面,台州人又以“灵气”闻名。因此,台州的草根文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刚性”与“灵气”,这二者构成了台州文化的特色基因[13]。

3.“三气”说。“三气”说是当前学界关于台州文化精神内涵的主流认识。2007年,周琦先生在其《天台山文化“和合学”概论》一文中较早提出了台州文化精神的“三气”说。他认为台州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环境,使台州文化既有“钟灵毓秀”的山岳灵气,“兼容四海”的沧海豪气;更有“山魂海魄”的天然浩气。正是这“三气”,成为台州人的三大“文化基因”。“三气说”把“浩气”看成台州文化精神的一个基本内涵。相对于“硬气”与“灵气”的“二气”说,“三气说”不失为一种新说。

金先龙先生也有类似的“三气”说。他在论及台州文化对本地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时提出,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台州人的硬气、灵气与豪气促使基层群众的主体性、独立性极大地发挥出来[14]。于是,在“硬气”和“灵气”之外,又有了“浩气”或“豪气”一说。

4.“四气”说。2007年2月,台州学院叶哲明教授把台州的人文精神概括为“骨气、正气、英气、灵气”“四气”[15]。但不少台州学者认为,在上面种种“气说”中,类似“硬气”的文化性格描述偏重,其他“气”的文化性格描述不足。我们认同这样的看法,但我们进而认为,概括台州精神内涵固然要准确反映台州人的文化特质,但不可忽视的是,台州精神内涵作为台州文化的核心内容,理应具有化人和导引的基本功能,即应有导引和完善台州人文化性格的功能。“硬气”、“骨气”、“正气”、“豪气”、“浩气”、“英气”等,都反映台州人崇尚气节、宁折不弯的文化性格,都带有“硬”的韵味,这些“气”的叠加,凸显了台州文化性格中的“硬气”。不过,在概括台州精神过程中,过分集中在“硬气”方面,不但对全面、准确提炼台州精神内涵不会有更多的意义,对导引、完善台州人的文化性格也没有多大的助益。

“灵气”的提出,虽然对“硬气”有所缓冲,但依然不足以中和“硬气”和“霸气”味道。于是,有台州学者又提出了“和气”,试图以此中和一些“硬气”的份量,同时也以“和气”统摄其他三“气”,以期融合台州精神的各种“气”,使其成为协调的统一体。2007年,过亚林先生较早提出了包含“和气”的“四气”说,他把台州精神概括成“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和合文化的和气”[16]。

“和气”说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台州学者的推崇,笔者在拙著中也认为,在这些“气”中,“和气”更能反映台州文化的基本精神[17]。2009年1月,中共台州市委组织专家和学者成立“台州人文精神”课题组,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该课题组提出了“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人的和气”,对“和气”做出了与过先生并不完全一致的解释,认为“和气”体现了台州人与区域内外人民兄弟般的情谊,并指出这“四气”乃是台州精神的精髓[18]。

(三)“气”说的局限

显然,持各种“气”说者把相应的“气”看成是“台州文化的根”、“台州文化的魂”、“台州文化的精髓”,看成是台州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是台州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是长期以来台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19]。一句话,就是把各种“气”看成是台州精神。我们认为,各种“气”说虽然表明了台州学者从不同侧面揭示台州精神的努力,为全面揭示台州精神的多元构架做了可贵的尝试。但我们认同台州精神构成的多元性,并不意味着各种“气”就是描述台州精神内涵的适当范畴:

1.“气”说混淆了“文化精神”与“文化性格”

混同“文化精神”与“文化性格”,是区域文化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两者其实是不同层次的范畴,文化性格是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具体说来,文化性格是区域内人们的群体性格特征,包括本区域内人们普遍具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为人处事风格等较稳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表现在人的言行和气质的外在品质。这种品质由于是外在的,因而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文化精神则是指隐藏在各种文化现象里最精微的内在价值和理念。比照这两个范畴的区别,“气”应该是文化性格范畴,而不是文化精神范畴。下面我们以“硬气”为例细加分析:

在古汉语里,“精”、“气”、“神”往往同时出现,但从语义学上看,“气”与“精”、“神”所表达的事物层面是不同的。“气”的本义是宇宙中存在的“云气”,相对于“精”和“神”,它是形而下的东西。在道家那里,“气”被引伸为天地之气,人们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呼吸出入,则是完全可以感知的。而“精”则是人的生命之基本元素,比如“精元”。而“气”则是“精”的外在体现,它往往与具有明显外在性的“色”连用为“气色”,或与反映事物外表的“表象”连用,即“气象”。由此可知,在“精”与“气”之间,精是气之源,天地之“气”依靠天地之“精”而化生。《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的表述:“精者,身之本,生气之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精归化……精食气。”所谓“精归化”,即精是气化的物质基础;“精食气”,是说“精”能供给气化功能的需要。这些经文无不表明“气”是“精”的体现。

至于“神”与“气”的关系,张百端在《青华秘文》中早已道明:“神”为“气”之主。他说:“神者,先天之性也”,属“元性”,而“气”是“形而后才有气质之性”,“元性微而气质之性彰”。一个“元性”,一个“彰”字,就十分明白地说明了“气”是“神”的体现。

在现代汉语中,“气”一般也是作为外显的文化性格范畴来使用,我们常说的“气宇轩昂”、“垂头丧气”等,这些“气”都是可以观察到的人的精神状态。又如我们还用“阳刚之气”形容男子的性格特征。总之,这些与“气”相连的范畴指的都是人的外在气质,应该归结为人的文化性格,而不能说是文化精神。

在列举了“气”与文化性格相关性的一系列事例之后,我们现在可以肯定,鲁迅先生说的“台州式硬气”应是台州人的文化性格,因为它就是人们可以凭眼睛看出来的。“他(指柔石,笔者注)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引文中“只要一看……就知道”,“觉得……也有这模样”,都是表达人能直接感知的文化性格。总之,无论“硬气”也好,其他“气”也罢,它们都是文化性格范畴,不是台州文化精神内涵的描述。

2.“气说”是地域文化性格的普适性范畴

“气说”不宜作为“台州精神”,还因为其中的“硬气”、“灵气”等是地域文化性格的普适性范畴,而“台州精神”作为台州文化的内核,理应是台州独有的,是台州文化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核心要素,诚如萨姆(W.G.Sumner)指出那样:“文化精神是使—个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那些特征的总和”[20],K·杨(K.Yoong)也认为,使一个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最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他们的文化精神或“社会特性”[21]。由此推论,台州精神就是台州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种“社会特性”。

然而,“硬气”、“灵气”等并不是台州独有的文化性格描述,在中国的其他沿海地区,就有很多类似的说法,如福建人常说,“福建八面环山造就了福建人山的性格,特别能吃苦耐劳;靠海造就了福建人海的性格,敢闯、敢担风险”[22]。山东人也认为,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地理文化风貌造就了山东人的文化性格:内心像山一样的厚重,心胸像海一样的宽广。山东人不事张扬,沉默内敛[23],如此等等,都类似于台州的“硬气”、“灵气”和“大气”的表述。而台州的近邻宁波也有同样的文化性格描述,包括“慈溪人大气,余姚人文气,鄞州人灵气,宁海人硬气,象山人爽气”,更有甚者,江苏华泰公司就把“正气、硬气、灵气、大气”作为自身独特的“华泰文化”核心和企业文化精神。华泰公司认为,这“四气”体现了华泰人在做人、做事、工作、交往等诸多方面的精髓[24]。可见,“四气”不具有台州文化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而它们不宜作为台州精神的基本内涵。

3.“气说”在理论根据上的困境

各地文化性格的表述之所以出现类同现象,与中国传统的山水审美观有关。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各地关于山和水的象征意义十分相近:山象征着刚强与勇气,水象征着灵活与宽容。这样的山水文化形塑了中国人的一种审美观,而这种审美观一经形成,便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地域文化的研究,影响着地域文化精神内涵的提炼,即在有山有水的地域,人们往往喜欢在自己的地域文化性格上尽量贴上“山的硬气”、“水的灵气”的标签,于是就出现了地域文化性格描述类同的现象。而造成各地文化性格表述类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提炼台州精神内涵的理论依据——“地理环境决定论”。按照这一理论,台州人“硬气”、“灵气”和“大气”的根源很自然地被引向台州的山海,也就是说,是台州的山养成了台州人的“硬气”,是台州的水滋育了台州人的“灵气”,是台州的海养成了台州人的“大气”,如此等等。但这种论证方法在逻辑上必然带来一个困境,即我国海岸线绵延18000多公里,而台州的大陆海岸线只是其中很短的一段(长754公里),仅占全国海岸线长度的4%,如果说台州的山海滋育了台州人的“硬气”、“灵气”和“大气”,那么,我国沿海地区的地貌如台州者数以千百计,按照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些地区的居民也必然能推导出“硬气”、“灵气”和“大气”的文化性格。可见,依据地理环境决定论,必然导致各地文化性格描述的类同现象。依据这一方法,不可能提炼出独特的台州精神内涵,因此,再提炼台州精神内涵,必须超越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窠臼。

总之,台州精神及其内涵的现有概括,只是在特定时期、从某些侧面反映了台州人的文化性格,并没有反映台州精神的全貌和内核。尽管“四气”说表明了台州学者从不同侧面揭示台州精神的努力,为揭示台州文化精神的多元架构做了可贵的尝试,但它在语义学、理论依据以及逻辑上都存在问题,台州精神的内涵需要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更深的文化层面进行再概括和再提炼。

[1]洪和胜.时代孕育伟大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推动改革发展[EB/OL].http://www.jj.gov.cn/zwzt/zhyw/20080630/34895_1.htm,2008-6-30.

[2]陈桥驿.浙江灾异简志[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陈桥驿.浙江灾异简志[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4]光绪太平县志卷一七、光绪黄岩县志卷三八;光绪玉环厅志卷六.

[5]蔡奇.大力弘扬抗台精神,加快推进台州现代化新进程[N].今日浙江2004(20).

[6]陈铁雄.以“新四千精神”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浙江在线,2009-06-08.

[7]金先龙.不断丰富台州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N],台州日报,2007-10-16.

[8]过亚林.新台商:台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J].新台商,2004(11).

[9]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96.

[10]李一.有硬气,台州人的天然禀赋[J].新台商.2007(02-03).

[11]C.Kluckchhn.Covert Culture and Administrativc Problems.An⁃thropologist,Vol.45.1984.

[12]陈竹,江一新,季颖.中国股份合作制发源地台州带来的启示录[N],新民晚报,2002-09-03.

[13]高飞,倪侃.草根文化与台州社会经济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5(03).

[14]金先龙.从“草根经济”到“草根民主”[N].中国经济时报,2008-11-18.

[15]叶哲明.天台海上名山文化及其现代化之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7(01).

[16]过亚林.冒险精神与和合文化——台州文化的新路径[J].观察与思考,2007(19).

[17]杨供法.文化精神价值:以台州文化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8]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弘扬台州人文精神,推进新一轮创业创新[N].台州日报,2009-01-07.

[19]台州日报评论员.全民抗震救灾凸显台州精神[N].台州日报,2008-06-11.

[20]W.G.Summer,Folkways,Boston,1906.

[21]K.Yoong,Anulntrodue tory Soeiology,N.Y.1934.

[22]梁国胜,陈强.成功,就要有山与海的性格[N].中国青年报,2004-06-21.

[23]赵健民.山东人之我见[J].走向世界,1998(04).

[24]《正气,硬气,灵气,大气》,江苏华泰道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网站,www.jsht88.cn.

A Deep Reflection on Connotation of Taizhou’s Spirits

Yang Gongfa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Zhejiang 317000)

Cultural spirit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people's practical experience.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when cultural spirit must be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spirit also need timely re-difining and refining.The connotation of Taizhou’s cultural spirit can be summarized as“four spirits”,which reflects scholars’efforts to explore the spirits of Taizhou in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from different aspects.However,the description of connotation is general,and do not reflect the uniqu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aizhou.Beside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 semantics and theo⁃retical basis.It needs new research methods to re-define and r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Taizhou spirits.

Taizhou;mountain and ocean culture;spirit;connotation;refining

2015-06-10

本文是台州市2015年哲社规划课题“基于‘一都三城’战略的台州山海文化资源当代转化研究”(15FGHW 01)部分阶段性成果。

杨供法(1964-),男,浙江临海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硬气灵气台州
医养农旅特色项目未来可期 纳天地灵气 居康养福地
装备
亲历新冠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奥运报道
竞技不止胜负梦想照亮征途
“硬气”多西:叫板特朗普的推特CEO
镂空工艺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一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