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综述*

2015-02-13 22:44
图书馆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间供给力量

李 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 河南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力的快速增强和公共图书馆服务多元化供给策略的明确,相关政策法律对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行为的支持力量不断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热情持续高涨,以捐助、直接办馆、合作、志愿服务、业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图书馆服务供给。国内学界对此也给予积极关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虽然国内对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的论述较多,但对社会力量办馆和志愿服务个案分析,缺乏政府层面的现实支持模式设计研究,对社会力量可持续性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理论支撑仍显不足。

1 社会力量与基层图书馆

1.1 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是指能够参与、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机构、企业等等)。[1]目前图书馆界对社会力量的界定一般限于非官方背景的企业、社团、非政府组织(NGO)和个人等,统称为“民间”,带有较强官方性质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排除在社会力量之外。如马艳霞[2]认为社会力量主要指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以及公民个人。赵蓓[3]认为社会力量的主要范围包括企业界、海内外民间社团、志愿者等。而王子舟[4]更是直接以非政府力量来表述,主要包括NGO、企业、个人等创建的图书馆。王亚楠[5]将政府职能部门以外的学校、科研院所、医院、国有企业等非公共部门都视为社会力量,范围稍有拓展。此外,陈纪瑜[6]和梁灿兴[7]从资金来源角度界定社会力量范围,主要包括私人、企业、农村社区和非盈利性组织等,其主要特点就是民间出资且产权非国有。黄梅林[8]和吴汉华[9]综合了机构和资金来源两方面因素,认为非政府性是社会力量的最重要特征,民间图书馆服务供给主体是NGO、企业或个人,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和社会捐赠。

1.2 基层图书馆

从社会组织层面上讲,基层最直接的意思就是组织中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低的一层。[10]但就公共图书馆来说,具体到哪一级才算是基层图书馆,目前尚无明确的统一界定。《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适用的最低级别均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相关建设标准和服务要求作为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执行参照,《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中多处县、乡公共图书馆同时出现。我国地方政府分为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三级[11]。县(区)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12]包括县(区)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工会图书馆以及民间图书馆等,承担着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主要任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13]据此,笔者认为县级及其以下的各类图书馆均可视为基层图书馆范畴。

2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图书馆服务供给是多形式、多角度、多途径的,[14]不仅仅是社会力量兴办图书馆,还包括各种民间兴办的图书馆借阅服务和民间力量对现有公共图书馆的捐赠及其他支持活动。[15]就国内现有研究来看,因研究角度不同,对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的分类也不尽相同的。如黄娟[16]等则按援助主体划分为慈善家援助修建图书馆模式、企业单位对图书馆的针对性援助模式、社会个人行为对图书馆的援助模式、民间组织对图书馆的援助模式、慈善基金和国际组织对图书馆的援助模式等五种类型。施国权[17]则从社会参与形式归纳为政策参与模式、资源动员模式、项目合作模式、志愿服务模式和社区资助模式等五种。王素芳等[18]则从服务属性上,按性质划分为三类,即政府办图书馆事业的捐赠和支持活动,公益性和半公益性图书馆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图书馆举办。但总体上看,我国学者较倾向于从运行方式不同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划分为慈善捐助、自办图书馆、合办图书馆、志愿服务和从事图书馆服务产业等几个方面,持上述观点的主要有王子舟[19]、马艳霞[20]、邓银花[21]等。

2.1 慈善捐赠

慈善捐赠由于操作程序简单、成效周期短、反馈信息确定等优点,是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最为常见的形式。从捐赠来源看,有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学校退休教师和杰出校友、社会成功人士、普通民众的个人捐赠,也有企事业单位、国内外基金会等的组织捐赠;[22]从捐赠渠道上看,有个人或企业单位的直接捐赠和通过基金会的间接捐赠;[23]从捐赠内容上看,包括捐助书刊、捐助钱物和捐建馆舍设施等。[24]

2.2 自办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公益意识的强化和经济能力的提升,自办图书馆为特定群体或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自办图书馆的主体有个人、企事业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兴办的图书馆一般称为“民办图书馆”“民营图书馆”或“私人图书馆”,其优点是贴近基层、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但存在着后续经费来源不足、维持与发展较困难的问题。[25]

吴汉华[26]从建设主体上将社会力量自办图书馆划分为私人建馆、草根组织建馆、基金会建馆和企业建馆四种模式。而王子舟[27]则将社会力量自办图书馆划分为学人自办的私人图书馆、连锁扩张的加盟图书馆、自助互助的社区图书馆、俱乐部式的会员图书馆、组织机构的附设图书馆。张广钦[28]将民营图书馆划分为:连锁经营的图书馆、基金会资助建立的乡镇(农村)图书馆、私人图书馆、读书社、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万家社区图书馆、企业建立的社会图书馆、民办学校图书馆。上述分类角度趋同微异,但又都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就个体而言,有个人创办的家庭图书馆,也有多人合作创办的俱乐部式的会员图书馆。草根组织兴办的图书馆往往扎根于农村或与社区,社区本就是我国管理末捎,在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时,往往要借助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或热心人士。企业建馆,既可以自建,也可以通过基金会定向捐建民间图书馆;既可以自办自用,也可以面向社会居民,又可以分为免费的公益型图书馆和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型图书馆。[29]公办学校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而不仅将民办学校图书馆视为社会力量。此外,纪文杰[30]、梁灿兴[31]等学者根据创建形式、办馆性质、经营管理方式等多个角度对社会办量兴办图书馆类型进行了划分。

2.3 合办图书馆

社会力量合办图书馆模式主要分为民办公助型、公办民助型和民办民助型三种类型。[32]就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方式上看,一般又可分为三种:①社会力量提供资金,图书馆提供场所与服务;②社会力量捐赠文献设备,图书馆提供场地与服务;③社会力量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与管理指导。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在短期内就能获得外部财力支持,加快图书馆网群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时,能够各取所需、双赢互利,同时促使图书馆融入社区、在延伸服务中获得创新能力。[33]

2.4 志愿服务

志愿者又称“义工”,是指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心而自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群体。[34]志愿服务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基本不需要投入资金和物质,任何具有志愿精神的人都可以做到,因此,志愿行为在社会上较为普及。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35]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图书馆志愿者积极参加抗震救灾、义务捐赠、赈灾宣传和信息服务等恢复重建工作,志愿服务精神在我国快速得以弘扬。

志愿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以独有的方式参与图书馆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图书馆人员的不足,增强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互动。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按服务地点可分为场馆服务、社区服务和网络服务。按服务内容可以分为馆内导读、日常管理、参考咨询服务、社会教育服务、读者陪护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和活动场地服务。[36-37]此外,图书馆志愿者还可以从事学习辅导、主题活动顾问等深层次服务。[38]按志愿行为形式可分为无组织的和有组织;从服务专业角度可分为一般志愿服务和专业志愿服务。[39]目前,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正努力构建招募、培训、考评与激励等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40]在培育社会志愿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志愿者自身作用。[41]

2.5 图书馆服务产业

一般认为,公共图书馆是准公共产品,其市场化空间较小,社会力量独自提供纯公益性图书馆服务面临着资金等困难。但随着我国图书馆业务社会化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营性的图书服务产业应运而生,如属于半公益文化企业的读书社,收取低廉的服务费用或会员费,或以其他经营活动抵消图书借阅服务产生的全部成本甚至盈利。[42]读书社应处理好与民营图书馆的关系,注意做好市场细分,继续走双赢的发展路线,让公益型读书社成长壮大起来。[43]而科教图书馆采取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运用特许连锁努力扩张,通过书刊借阅、零售、培训、新书征订、文献信息提供、特价书市、大培训及相关文化项目等盈利方式来维持自身生存,形成了一个以图书馆为核心产业的“产、供、销”的产业链,包含图书馆、学前教育和出版发行等行业的多元化文化产业集团,是我国图书馆产业化的成功案例。[44]

与图书馆服务产业相比,图书出版发行供应商、信息咨询单位、数据库开发商、现代技术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则通过承接图书馆外包的图书采购、馆藏典藏、数据库开发、信息检索、技术支持、保洁安防、普通借阅等业务,实现更为直接的经济收益。

3 民间图书馆的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图书馆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有日渐增加的趋势。国内学者对其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民间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开展了相应研究。

3.1 民间图书馆的定位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民间图书馆定位主要有完全公益、半公益和收费经营三个不同观点。公益性是立足之本,民间图书馆一定要坚持公益方向。这一观点主要基于我国关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界定。[45]至于民间图书馆属半公益性质,则基于图书馆的准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属性。准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国家承担,并可通过市场进行一定的有偿服务。吴莘超[46]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并在某些规定范围或空间内具有特定的营利性。王沥[47]更是提出:如果只允许民营图书馆讲公益性,而不考虑商业性,民营图书馆将难以维持。对于民营图书馆来说,不存在允许不允许其赢利的问题,而是应当怎样赢利(获取社会回报)、怎样处理好赢利与非赢利的关系的问题。民营图书馆在经营中,可以实现赢利,但其存在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48]至于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民间图书馆,国内学者[49-50]认识基本趋同一致,即纳入文化产业范围,由市场决定其生存发展。

3.2 民间图书馆服务范围研究

民间图书馆因其规范较小、服务受众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特点所限制,目前普遍认为民间图书馆要走多元化服务道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生存空间。民间图书馆不能单靠图书借阅和阅览功能来维持生存,应打破行业界限,主动进入社区文化建设领域,向棋牌室、文化大院、老年乐园等延伸,为居民文化休闲提供服务,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具有多功能的文化产业平台。[51]具体地说,既要有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又可以兼售图书、举办各种科目的长、短期培训[52]、开展商业及生活信息查询、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代办产品宣传广告等,使图书馆由传统模式演变成集文化、教育、娱乐、企业及社区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体。[53]但也有人认为,民间图书馆也可以走专业化道路,在精、细方面做足工夫,为“特定的”消费群体提供某个领域精、专、深的书籍,填补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及特色化空白。[54]

3.3 民间图书馆生存环境研究

对于民间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国内学者一致不予看好。张广钦[55]认为目前民间图书馆发展面临法律与政策扶持的缺乏、资金保证的不足、专业人员的匮乏、业务水平的低下、收费与公益的矛盾、现代技术的应用不多、资源紧张等问题。柯平[56]认为当前的民间图书馆多依赖个人资金,没有稳定的外部资金支持,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阻碍,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较小。史维[57]认为目前民间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政府的行政支持力度较弱;对民营图书馆赢利的质疑;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公众读书意识较淡薄。李超平[58]认为民间图书馆在资源的丰富性上是无法同公共图书馆相比拟的,私人办图书馆是很难赚到钱,因此对民间图书馆前景并不看好。

3.4 民间图书馆发展方向研究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走“官办民助”与“民办官助”相结合的道路,在城市和乡村应各有侧重。[59]我国民间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在提升自身生存能力的同时,还要依赖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共同支持。因此,关于我国民间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存在自强发展说和融入体系说两种主要观点。持自强发展说观点者认为:民间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首先要靠自己,为寻求一种长效机制来促进民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民间图书馆界应该成立属于自己的组织,如果有可能就成立一个协会(或互助会等),可以把大家团结、凝聚起来。[60]民间图书馆要正确定位自身功能,依靠制度保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志愿者参与,积极创新,拓展生存空间,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61-62]而持融入体系说则认为:随着今后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民间图书馆未来的生存空间将被公共图书馆系统全部占领,有可能会转化为公共图书馆的流动站点或被其取代,最终融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63-64]

4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研究方向

我国学界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研究起于上世纪90年代,源于社会知名人士对图书馆事业的捐助和民间私人图书馆的肯定。但目前理论分析较多、实践调研分析较少,今后应重点从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上加大研究力度。

4.1 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责任研究

首先,应对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社会力量给予科学界定。目前研究中对社会力量的认识一般是从政府背景角度、尤其考虑投资是否源自公共财政来界定的,但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官方组织的运行费用不一定全部源自财政拨款,而非政府组织甚至企业、个人的经费收入也不一定都是经营赢利所得,单纯的从组织机构角度划分政府资金和市场经营所得显然是不科学的。一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虽然全部或部分经费源于财政拨款,但它们并不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任务,有些单位为了发挥单位资源优势、服务社会,也会向公众提供相关服务。因此,笔者主张从广义角度理解认识社会力量,只要投入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资金或物质不是源自国家财政拨款,不论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如NGO、企业、党派、社团、学校、学术团体或个人等,都可视为社会力量。

其次,针对不同社会力量在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责任应给予科学界定。目前,国内学界对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还存在收费与公益之争,甚至在相关概念上还存在一定争议。从居民需求角度看,不论是公立图书馆还是私立图书馆,不论是民营公益性图书馆还是民营收费式图书馆,关键是看主营项目能否满足居民图书馆需要。学界更多应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角度来加强研究,而不应陷入公益与市场的管理之争。目前研究中对政府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责任关注较多,但对不同社会力量在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层次、形式和责任研究不多,如对NGO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研究较多,但对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化服务研究较少。

最后,限于公益与非公益分类过严,目前对于图书馆服务产业研究多为个别案例分析,如读书社、科教图书馆和民办会员制图书馆等,但缺乏全面的整体的研究。如对图书供应商、数据商等企业参与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研究较早,却被排除在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社会力量之外。图书馆服务依靠一定的文献信息资源,但随着图书馆业务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文献信息生产传播的专业化和网络化,书刊、数据库供给和服务更多需要文化企业的强力支持。

4.2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可操作性模式研究

虽然,目前研究成果中对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较多,但多基于现实案例分析,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模型设计。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主体供给的基本思路是“官办民助”和“民办官助”,但目前的研究内容多是从“官办民助”角度出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处于主导地位,对“民办官助”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扶持一般仅限于税费优惠和宏观层面上的政策支持,对制约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最迫切的资金和专业支持缺乏可操作性的研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公共服务的政府采购问题,要求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的经常性开支和财政预算。[65]《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参与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66]但因图书馆服务供给的“资格”限制,通过政府采购向图书馆提供社会供给并获得相应经济回报的成功案例较少。政府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最大的责任者,同时也是最雄厚公共资源的拥有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社会力量图书馆服务供给的现实合作模式不应仅限于政策支持和专业支持,还可研讨政府采购、项目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专项补助、市场供给等多种形式实现政府公共资源的让渡,让社会居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合作中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3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动力支持研究

社会力量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有道德义务而无法律责任,除非法目的的行为之外,其他基于道德、公益、信仰和义务的自发图书馆服务供给行为以及追求经济利益的图书馆服务市场行为,政府和社会都应给予倡导、支持和规范。目前对于主要以慈善公益为主要出发点的图书馆服务供给行为的动因、激励研究力度不够。现有动力研究中过于强调社会责任,理论分析还没真正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转变过来。对社会力量的激励多限于精神层面,缺乏可行的物质激励措施,甚至将慈善公益与金钱物资相对立。这种道德捆绑式的激励既不利于社会公益精神的培育,也会因道德门槛的过度提高而削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积极性。

5 结语

图书馆服务基础投资较大、经济回报率低、社会效益显现需较长时间,因此,一般均将图书馆服务视为不宜产业化的公共文化事业。虽然,我国已经确立图书馆服务多元化供给发展方向,社会力量视为图书馆服务供给的重要补充,但在具体运行中,真正获得政府扶持力度的仍显较弱,从而严重制约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为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现有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供给研究成果对于培育社会公共图书馆服务意识、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供给机制都产生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府服务转型的不断深化和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图书馆服务供给中的社会力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相应研究成果也将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来稿时间:2014年9月)

1.[2014-09-28].http://baike.baidu.com/view/494744.htm?fr=aladdin

2.马艳霞.国内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特点与启示.图书情报知识,2009(6):44-50

3.赵蓓.有关“社会力量援助基层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126-127,129

4.王子舟.看民间图书馆之兴起.公共图书馆,2012(2):2

5,63.王亚南.论公共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衔接.云南社会科学,2008(S1):207-208

6.陈纪瑜,陈英.民间资金弥补农村公益事业供给资金的探讨.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19-21

7,31.梁灿兴.试析民营图书馆生存空间的特征.图书情报工作,2007(1):15-18,59

8.黄梅林.民间图书馆的困境与对策.新世纪图书馆,2013(9):84-86

9,26.吴汉华.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10.[2014-09-28].http://baike.baidu.com/view/521401.htm?fr=aladdin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4-09-28].http://baike.baidu.com

12.吴慰慈,邵魏.图书馆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13.龚蛟腾.基层图书馆的定位、反思与趋向.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6):4-9

14.李国新.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总结发言.新世纪图书馆,2007(6):14-16

15.杨玉麟.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图书与情报,2008(1):8-11

16.黄娟,彦韬,魏群义.社会力量对我国图书馆的慈善与公益援助研究——基于图书馆慈善与公益的援助模式、困境与发展方向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2(3):96-99,42

17.施国权.社会组织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模式与限度.图书馆杂志,2012(8):13-16

18,42.王素芳,于良芝,邱冠华等.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制度保障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4-9

19,22,25,33,59.王子舟.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26-33

20,24,29,32,39.马艳霞.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模式.图书情报工作,2011(11):27-30,47

21,23.邓银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缘由、模式和激励.图书馆杂志,2014(2):14-19

24,30,49.纪文杰,张华锋,李冰.民办基层图书馆(室)发展探析.图书馆建设,2005(3):95-97

27.王子舟.一抹暖色的浮现:城市民间图书馆.图书馆建设,2013(11):1-10

28.张广钦.民营图书馆的界定、类型与研究现状.图书情报工作,2007(1):6-10

34,37.韩芸.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38-41

35.张丽萍等.基于行业视角的图书馆志愿者行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88-92

36.王冬阳.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志愿服务的思考.图书馆,2013(4):101-102

38.胡敬华.图书馆志愿者组织的功能延伸及发展方略.图书馆学刊,2013(12):15-17

40.惠冬芳.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2):31-32

41.夏美华.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2):8-10,18

43,50.王子舟,马艳霞.民间读书社的兴衰与新生.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21-27

44.鄢凡.国内首家民办股份制图书馆——科教图书馆的经营模式初探.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4):11-13

4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09-28].http://www.chuban.cc/ ztjj/gg/zcwj/201202/t20120223_101946. html

46.吴莘超.公益性文化事来吸引社会力量的政策选择.上海: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6

47,53.王沥.民营资本——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能源”.新世纪图书馆,2005(3):61-62

48.高洁婷.我国现代民营图书馆发展研究.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51.李锦香.论公立图书馆与民营图书馆的关系——从河北实地调研说起.图书馆杂志,2006(8):14-16,63

52.纪文杰.关于民办图书馆运营模式的思考:对全国首家民办图书馆的调查与分析.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2):22-24

54.私人图书馆更加注重“专业性”“特色性”.[2014-09-28]. http://www.chinanews.com/ cul/2014/03- 25/5992327.shtml

55,64.张广钦.民营图书馆的生存、问题与发展.图书情报工作,2007(9):71-74

56.私人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的先行者.[2014-09-28].http://www.gmw.cn/xueshu/2013-08/05/ content_8508106_2.htm

57.史维.民营图书馆——图书馆界的新发展.图书馆学刊,2010(3):52-54

58.私人图书馆有没有生存空间?.[2014-09-28].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 2004/ 07/21/003078768.shtml

60.王子舟,吴汉华.2011民间图书馆北戴河论坛综述.[2014 -09-28]. http://xinpingstory.blog.163. com/blog/static/104949785201152535629549

61.王丽霞.民间私立图书馆的运行情况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民间私立图书馆的现状为例.图书馆建设,2011(6):74-79

62.罗铮,周群英,张赞梅.基层纯公益性私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杨霄松家庭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建设,2012(6):17-19

6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09-28].http://xxjs.kmu.edu.cn/n333c27.aspx

66.《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2014-09-28].http://59.252.212.6/ auto255/ 201301/t20130121_29512.html

猜你喜欢
民间供给力量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人隐藏在民间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