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特色建设研究*

2015-02-13 22:44唐晓应
图书馆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色图书馆院校

唐晓应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6)

1 引言

给予学员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称职业教育。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轫于1867年创办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蓬勃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末,成为牵动国民生产总值,繁荣市场经济、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一种大众化教育,占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从本质上说:职业教育既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也不是纯粹的企业培训,而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要与现场实验实训紧密结合,教育与产业存在跨界需求:一是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产业即行业标准,二是教学资源来源于企业即教材开发,三是大学生的实验实训来源于企业即顶岗实习,四是教学师资来源于企业的能工巧匠即双师型教师。既是“跨界”,也是“融合”:跨越了企业和学校的疆域,表现为现代企业和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融合;跨越了工作和学习的界限,表现为“做中学”与“学中做”的学习路径的融合。[2]

高等职业教育既然有上述本质特征和办学规律,那么,高职院校图书馆呢?同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具有大学图书馆服务的一般规律下,还具有职业教育功能上和行为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决定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是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压缩型或普通专科的移植型。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具有自己的职业特色和优势,服从产业行业规律、服从教育教学规律,满足高职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需要。

2 高职院校特性与图书馆职业特色

2.1 “应用性”人才与图书馆“情景性”职业资源

培养“应用性人才”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岗位所决定的。在工程技术方面,一个产品从开始构思到开发成商品,需要两种类型的人才,一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另一种是从事产品的制造、维护、测试、修理、施工等的应用型人才。前一种人才,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的各专业来培养,后一种人才是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培养的。[3]

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重视课程实施模式创新的前提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实践体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的教学职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仿真模拟的“情景性”教学职业资源,建立具有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范例、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提高优质教学职业资源的使用率和受益率,是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特色之一。近年来,全国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情景性”教学职业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将教学职业资源融入网络课堂,采用多媒体的“情景性”教学职业资源,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获得感知并促进思维,从而理解与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保持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2.2 “职业性”人才培养与图书馆“全程性”职业服务

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和人才培养的适应能力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各专业人才,专业教育体现职业性、学习过程体现实践性。具体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掌握上岗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要取得某种或某类职业资格。因此,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的有机结合。[4]

职业性人才培养要求图书馆全程参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包括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和组织实践性教学,全程参与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最新的高职教育改革动态、专业建设方案、毕业生就业指南、产品市场动态等职业信息和资料,拓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空间。[5]如我院图书馆全程参与为学院汽车与信息工程系申报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专业成功立项;参与学院申报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试点项目的改革和建设工作等等。

2.3 “多样性”办学机制与图书馆“主动性”服务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职业分类的多样性,按照掌握职业技术、技能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学制有2年、3年、3+2等差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职业岗位上所含技术与技能的比例会愈来愈高,学制与专业设置也更多样化。[6]

图书馆“主动性”职业服务模式,体现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主动为学校的多样性办学机制提供职业信息服务,节约其寻找和分析信息资源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主动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对接,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信息推送服务与职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有机地把职业信息获取与利用同大学生的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2.4 “实效性”教学模式与图书馆“开放式”资源结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实效性”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必须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由此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式”的职业资源结构。就是根据企业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需要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把学校的合作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客户和服务对象,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与特点,了解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各类职业文献信息服务,创造全面合作的可能性。[7]

3 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特色的思考与启示

3.1 明确发展定位

德国的“双元制”,被誉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其成功的构建了一个法制化的、开放性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是大学,又像企业;既是教授,又像师傅;既是学生,又像员工;既是教室,又像车间;既是作品,又像产品。让学校与企业达到了深度融合。因此,要明确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定位、找准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特色,既规范、保障“跨界”教育,又遵循职业和教育规律。制定职业培养目标的定向性、树立馆员队伍的“ 双师型”、指导知识结构的职业性、配合教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轨型”的办馆特色。

3.2 转变馆员角色

一是重组工作岗位,建立专业服务馆员制度。挑选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馆员担当专业服务馆员,紧密联系系部、企业、处室、院领导,开展讲座培训、职业资源推荐与评价、特色数据库建设、课题订单服务,同时及时跟踪学院校企合作动态、专业异动、职业需求、教研教改等深层次服务工作。二是成立若干跨部门的项目小组,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完成任务,如信息素养课程改革项目组、校企合作项目组、网络建设项目组、读者活动项目组、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组、系部专业建设项目组等。项目组的构成既保障馆员业务工作的开展又保障图书馆整体业务工作的推进,形成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特色的服务模式,保障职业院校教学发展。三是聘请企业专家入馆担任咨询馆员,为学院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提供保障。

3.3 构建特色馆藏

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对某一特定形式,特定主题、特定时期,或出于特定原因的资源的收藏。它是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开展职业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是提高文献信息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新思路、新模式。[8]

职业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一定都是文献资源,也可以是职业行业发展的历史实物,职业院校图书馆同时应具有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的功能。馆藏应立足于服务,注重产学结合的特点。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建立的“货币金融博览馆”、“金融票据博览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技术馆”等等。[9]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建立职业特色馆藏是图书馆调整资源的重中之重,特色馆藏形成学院的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地方特色、资源特色、服务特色,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职业特色的发展趋势。

3.4 融合校企文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要考虑并注重融合企业文化,创造企业环境,塑造企业氛围。如在专业馆、主题馆中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区、实物展示区、模拟实训体验区、成果展览区,使之既具有一般高职院校的特征,又具以往普通校园里所没有的职业氛围。同时,还可以建立反映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思想的资源区,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如有的学校图书馆橱窗中展示学校创业成功的校友照片、创业事迹;还有的学校以合作企业或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的名字,命名图书馆内建立的专区、专室,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10]

3.5 推进创新服务

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表现为与众不同的办馆理念、馆风、馆貌、馆藏、服务方式、管理措施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职业特色服务中强调与院系、企业开展合作,强调对学校专业建设、技能操作、工学结合的支持与服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成立多媒体制作部,与学校电化教育中心、实训中心联合制作视频资料库,为重点专业的精品课程服务,取得了1+1+1>3的效果;深受院系师生的好评。[11]我院图书馆在职业资源整合的同时,创建职业特色专业数据库、建立专业服务馆员网络服务平台、校企合作窗口,并通过对网页进行改版,增设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了一个适合学校专业建设的立体化高职教育信息资源系统,完善了学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3.6 彰显管理效应

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效应,应充分结合读者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在满足普通读者阅读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需求,做到四个关注:一是关注读者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参与度,让管理与服务透明、公开无死角;二是关注读者对信息的意识度,让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三是关注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建立完善的读者服务评价体系;四是关注图书馆的美誉度,校内读者美誉、校外行业与企业美誉。重视管理效应,使高职院校走出去,“借力”、“增势”,走合作与联盟之路。合作是高职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交流是高职图书馆加快发展的助动力、联盟是高职图书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秘密武器。我院图书馆2008年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签订馆际合作协议;2009年牵头搭建湖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全省37所高职院校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馆藏资源的共知与共享;2011年在教育厅的支持下牵头“湖南省职业教育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工作;2013年与周边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站、与企业建立信息服务研究所等等。合作与共享,体现了职业院校图书馆职业特色,顺应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扩大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4 结论

高职教育从定界走向跨界,在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之间,跨界服务的思考既要求我们图书馆人“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企业看企业”,又要求我们“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职业看职业,跳出特色看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馆系互动、课馆并举、师生共赢”来培养人才。跨界必须架桥,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架设学校与企业、专业与技术、职业与行业横向层次的桥梁,还要架设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纵向层次上的桥梁,从真正意义上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来稿时间:2014年8月)

1.汪华.高职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姜大源.教产跨界合作的大手笔.人民政协报,2012-08-08(C02)

3.高教研究室.也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及其特色. 南通职大教学研究,1994(1):1-5

4,5,6.唐晓应. 基于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3):59-61

7.陈丽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图书馆建设.职业,2008(26):22-23

8.李青.对高职旅游院校图书馆构筑特色馆藏的思考.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0):48-50

9.方桐清.高职博物馆是啥样.光明日报,2014-02-11(14)

10.耿晓东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现代企业教育,2010(3):5-6

11.龚自振,郭向勇.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证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图书馆论坛,2011(8):67-69

猜你喜欢
特色图书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图书馆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去图书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