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风热感冒疗效分析

2015-02-13 11:10杨靖罡
新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风热中药饮片差值

杨靖罡

义乌市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义乌 322008

中药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风热感冒疗效分析

杨靖罡

义乌市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义乌 322008

目的:探讨同配方成分中药饮片与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风热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在相同配方及疗程的情况下,观察组给予中药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中药饮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可见改善,2组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在汗出、头胀痛中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症状积分差值与总分均未见显著差异。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充分发挥中药材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替代疗法用于风热感冒的临床治疗。

风热感冒;中药饮片;颗粒;临床疗效;症状积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中药给药方式发生改变,中药配方颗粒开始在临床得到更多的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又可称为免煎中药饮片、中药新型颗粒饮片或单味中药浓缩颗粒[1]。颗粒药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取先进生产工艺,净选加工、浓缩提取、制粒、干燥、包装等均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且其携带与服用简单,受到年轻患者的欢迎,但有关其与传统中药饮片之间的疗效差异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对颗粒及传统汤剂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感冒的中医诊断依据,即身热较著,汗泻不畅,咽燥红肿伴疼痛,咳嗽,头胀痛,鼻塞及流黄浊涕,舌边尖红、舌苔黄薄,脉浮数,口渴欲饮。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3],临床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乏力、纳差等,均有流行感冒接触史,且经检测发现血细胞计数呈降低趋势。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8~58岁,平均(43.34±5.20)岁。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54岁,平均(42.03±4.78)岁。2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式

2.1 配方组成 板蓝根、蚤休各150 g,薄荷、荆芥、苦杏仁、升麻、贯众各60 g,桔梗、甘草、川芎各30 g,连翘、金银花各15 g。

2.2 给药方式 观察组服用上述配方的颗粒,分早、晚2次开水冲服,每天1剂。对照组接受上述配方的中药饮片治疗,水煎,每剂煎3次服用,每天1剂。2组均治疗3天,除此以外2组不给予其他药物治疗。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并计算出差值。①发热,37~38.5℃记1分,38.6~39.9℃记2分,40℃记3分;②风寒:遇风偶尔寒意1分,无风时自主寒意2分,寒意明显3分;③汗出:皮肤轻微潮湿1分,出汗较为明显2分,全身性出汗较为明显3分;④咳嗽:间断型咳嗽1分,连续咳嗽2分,频繁咳嗽3分;⑤咽燥:轻微燥感1分,可忍受燥感2分,严重燥感,无法忍受3分;⑥咳痰:夜间痰量50 mL以下1分,量较多且夜间量50 mL左右2分,夜间量100 mL以上、色黄浓稠状3分;⑦咽肿痛:咽喉部红肿轻微1分,红肿较为明显并伴随胀感2分,红肿、严重疼痛及有分泌物3分;⑧鼻塞流涕:偶见鼻涕、鼻塞轻微1分,鼻塞不畅,清涕量较多2分,鼻塞严重,清涕量大不间断记3分;⑨口渴:轻微可忍受口渴1分,口渴需饮水改善2分,口渴感明显需频繁饮水3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痊愈:3天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症状积分为0;显效:3天后主要症状显著改善,积分下降超过治疗前2/3;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积分较治疗前下降1/3~2/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积分下降1/3或升高。

4.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差值比较 见表1。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可见改善,2组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在汗出、头胀痛中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症状积分差值与总分均未见显著差异。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差值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差值比较(±s) 分

与观察组比较,①P<0.05

临床症状发热风寒汗出咳嗽咽燥咳痰咽肿痛鼻塞流涕口渴头胀痛总分观察组 对照组n n 51 49 30 38 41 38 52 42 35 40 60差值1.41±0.50 1.35±0.55 0.60±0.79 0.65±0.88 1.81±0.80 0.61±0.81 1.28±0.68 0.18±0.64 1.21±0.66 1.18±0.61 8.26±3.21 50 47 29 35 40 35 51 40 33 38 60差值1.40±0.61 1.33±0.61 1.16±0.52①0.42±1.02 1.16±0.71 0.59±1.20 1.31±0.68 1.16±0.64 1.21±0.62 1.98±0.77①8.35±3.20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风热感冒为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高发于夏秋季,主要因外感风热所致。西医治疗可改善局部症状,但难以实现全身性治疗,特别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时可能导致耐药性上升,药物毒副作用较为显著。中医学认为,风热感冒病机为肺气失和、风热之邪犯表。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其肤腠虚,风热之气,对皮肤造成损伤后至肺部。其临床症状包括流涕、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口渴等,另观察可得舌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为特征,同时可伴有身体疼痛。本次治疗配方中板蓝根可清热解毒,舒缓咽喉不适;薄荷、升麻发表解热,属方中君药;金银花、连翘共起清热解毒之效,可疏散风热;苦杏仁、桔梗可止咳祛痰;荆芥及川芎祛风止痛,属方中臣药。另外辅以贯众、蚤休可提高整方药效,清热解毒,甘草不仅可调和诸药,还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4]。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药药理辨证论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药品形式,其生产工艺根据中药所含成分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提取方式,配制出具有一定特性的药剂[5],例如芳香性药材等,这种中药加工方式比传统煎药方式更加科学,中药颗粒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把控,生产技术参数准确,可最大程度保留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且满足中药饮片质量炮制规范要求,中药配方颗粒每袋重量是中药饮片原药材的重量,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减,给药灵活性较高,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6~7]。本次研究显示2组在头胀痛及汗出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其他症状改善幅度未见明显差异,显示颗粒及传统饮片效果基本一致。治疗总体有效率方面传统饮片给药的对照组稍高,但与观察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表示中药颗粒给药具有可行性。

综上,中药颗粒及传统饮片治疗风热感冒疗效基本一致,中药颗粒可替代传统饮片进行治疗。

[1]韦晟,方伟蓉,龚晓健,等.辛清感冒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药效学研究[J].中南药学,2012,10(1):39-42.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4]杨一军.双黄连治疗感冒的文献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74-2875.

[5]李国勤,赵静,屠志涛,等.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双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631-1635.

[6]李延萍,谢微杳.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规范化临床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0):4092-4093.

[7]付磊强,王立云.桑翘饮治疗妊娠感冒(外感风热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12-913.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254

A

0256-7415(2015)05-0066-02

10.13457/j.cnki.jncm.2015.05.031

2014-12-05

杨靖罡(1971-),男,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

猜你喜欢
风热中药饮片差值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