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一触即发?

2015-02-13 20:43何亚非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债务货币欧元

何亚非

新年伊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收尾,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为此,亚洲国家和欧元区已经纷纷使出货币贬值的招术,希望藉此应对美元升值和全球经济复苏总体缓慢的困境。素以谨慎出名的瑞士人又做了件“令人吃惊”的大事,让全球金融界一片混乱。

今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不容乐观,货币体系改革步履艰难,风险不断积聚,是否潜伏着一场货币战,谁也说不准,当拭目以待。

强势美元再次来临

新年前后最重要的全球经济消息是美元持续升值。自去年6月底以来,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已分别升值13%和15%,难怪瑞士央行撑不住了,紧急取消了瑞郎紧盯欧元的汇率下限,原因是欧元对美元贬值太快、太多了。

强势美元目前对美国是利好消息,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美元两次升值,美国经济都出现以通货膨胀下降、利率下降、国际投资涌入为特征的繁荣景象。美元走强还伴随着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1998年美元大幅升值,致使石油跌至每桶10美元。当时正值克林顿执政,遭到国会的弹劾。有种说法是,克林顿之所以能逃过这一劫,就是油价跌至每加仑89美分,美国老百姓大为受益,放了克林顿一马。这不一定是说笑,因为美国政治中的关键因素是经济的好坏。美元走强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进口将增加,有能力吸收全球过剩产能。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对全球贸易提速和再平衡是有好处的。

现在人们有两大担心,一是美元强势倒是不怕,只怕汇率不稳,大起大落。如此世界金融形势就会大动荡,谁也经受不起这样的波动。二是美联储下一步的加息。美元走强已经对全球资金的走向产生影响,开始回流美国。如果近期内美联储宣布加息,资金回笼的速度和规模都会增大。不少发展中国家短期美元债务数量较大,财政赤字缺口也不小,如果美元持续升值加深美元回流造成流动性短缺,类似90年代末亚洲出现的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在这些国家重演。在全球化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今天,这一前景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将比90年代更加严重。

债务危机困扰欧洲

货币问题与债务总是形影不离。美元升值的直接后果是债务方债务负担加重,不仅还本付息成本提高,而且因为全球流动性趋紧,发行新债的难度也随之提高。

今年全球金融动荡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

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需要冷静观察,

保持经济金融战略定力,

制定适当的金融

和货币政策,并积极

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和

货币体系的改革。

尽管欧洲“南方国家”如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在欧债危机后采取紧缩政策,加上欧洲央行最终将购买困难国家国债的“托底”承诺,但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并未减轻。葡萄牙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已高达130%。希腊虽然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重组,其上述比例依然高达174%。而且,希腊因去年12月29日国会选不出总统将被迫于1月25日举行选举,民粹主义极左派很有可能上台,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再次浮出水面。此消息已经使希腊十年国债利率急升至9.5%,比意大利高出7%,雅典股市一天狂跌5%。现在许多人担心的不是希腊一家退出欧元区,而是希腊的举动是否会成为“欧洲的莱曼兄弟时刻”。

数位资深经济学家最近发布的《日内瓦债务问题报告》表明,发达国家平均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是108%。发展中国家政府债务平均虽然只有48%,但加上私营部门就高达平均151%,这还没有计算银行的债务。这种债务水平是很危险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衡量债务的标准是,发达国家应保持在GDP的85%以下,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应低于70%。理论上国家不会倒闭或破产,事实上人类历史上国家破产的例子俯拾皆是。亚当·斯密在《财富论》中早已指出,“当国家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要其公平、全部偿还几无可能”。有人专门研究了国家破产的案例,结果是1970年到2008年期间,偿付不起债务最后宣告破产的国家其外债与GDP之比平均为69.3%。

那么,看看目前欧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情况,不仅债务与GDP的比例超高,而且债务结构更有问题,短期债务占比大。这怎不令人深深忧虑呢?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金融体系已经高度融合,一旦几个国家偿付能力出问题,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席卷全球,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这活生生例子的阴影至今没有消退。

盲目的崇拜金融创新,无限制的追求资本的高利润,是造成目前许多国家债台高筑的根本原因。高债务必然带来高投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快速的去杠杆就会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支出,经济就会萎缩。其实发达国家总体债务水平远比目前的数字要高,因为私有部门的负债并没有计算在内。以美国为例,私有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1945年为70%,2008年已经到了200%。2015年会是债务危机重演之年?这又是一个难以回答,但却让人忧心忡忡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亟待改革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缺陷十分忧虑,希望通过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加强全球货币政策的宏观协调,改善世界经济金融的大环境,希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能在世界金融上多一些发言权,以规避或减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一拉开帷幕,汇率之争就拉开帷幕,美元一路走高,其他货币纷纷贬值,国际资金流动加速,金融大波动只是时间和频率问题,在所难免。金融领域的博弈反映的是经济结构的矛盾和利益争夺。拿欧元来说,自2014年5月以来欧元一路走弱,实际汇率已下降5.2%,欧元贬值很可能持续到今年年中。欧元区国家的想法是,在欧元区实施财政紧缩的时候,欧元贬值将为结构改革和扩大内需提供有力的支撑,以利于助推今年的经济增长。然而欧洲的关键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缺乏产业支撑,能否利用贬值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尚不得而知。

在这样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怎么办?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该怎么把握?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有质量的中高速增长,但化解过剩产能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绝非易事,既需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也需要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说到底,全球化已经将各国“绑在一条船上”。

今年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需要冷静观察,保持经济金融战略定力,制定适当的金融和货币政策,并从中国长远发展和争取更多制度性权利的大视野出发,利用中国今年进入二十国集团(G20)“三驾马车”、2016年将主办G20峰会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改革。第一步将是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货币,进而可以扩大SDR作为储备与应急货币的功能和规模,逐步减少过度依赖美元的巨大风险。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继续稳步推进。中国2014/2015年左右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不断扩大资本输出是带动本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二战结束后,美国极力推行“马歇尔计划”,迅速扩大了对西欧的资本输出,是美元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建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和“丝路基金”等积极措施,其中确实有中国资本的贡献,但绝不是西方媒体所说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是出于与周边国家和相关大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构想与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与周边经济不断融合,人民币的作用自然会越来越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从2009年仅有36亿元,到2014年第三季度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是第七位,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已提升至1.57%。当然,人民币的交易和储备货币功能还较低,目前还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最终要成为与美元、欧元并驾齐驱的国际货币,尚需要国内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完善,并且在借贷、投资、储备、交易等方面逐步扩大功能。

猜你喜欢
债务货币欧元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