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2015-02-14 04:21张银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历史学玉林师范学院

□张银玲

(玉林师范学院 政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历史学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张银玲

(玉林师范学院 政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经济圈及玉林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中高层旅游管理人才,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文化旅游方向)在历史学基础上不断完善专业培养计划,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文化旅游

一、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发展背景

玉林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景色秀丽,素有“天然南国园林”之称,更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誉,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景观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类型丰富,综合性强,目前已经形成玉东、玉西、玉南三大旅游区。

北部湾旅游经济圈没有玉林的参与是不完整的,玉林旅游的发展也需要玉林师范学院的人才支持和配合。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合作的广阔前景,呼唤着大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玉林师范学院为此开设了历史学(历史文化旅游方向)(本科),旅游与酒店管理(专科),旅游管理(专科)等专业,但是开设渠道较窄,所以需要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在满足本城市旅游人才需要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区内旅游业的发展。

二、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发展现状

(一)玉林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坐落在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玉林市,是桂东南地区唯一一所广西自治区直属本科院校。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面积约1,800亩。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10大学科门类,有51个普通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国家招生。2007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2013年和2014年成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特色,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含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截止2014年12月)

(二)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

政史学院前身为1977年的玉林师专史地科,1986年更名为政史系,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更名为政治与法律系,2011年分立政史学院和法商学院。政史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历史文化旅游、行政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千人,在编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20人;博士13人,硕士21人。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是桂东南地区培养高级旅游人才,从事旅游科研的平台和基地。(截止2014年12月)

(三)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历史学专业(文化旅游方向)

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从2009年开始招收历史学(文化旅游方向)本科生,2009年和2010年招生时是“3+1”模式的中外合办专业,其中1年在泰国学习。以此为平台,政史学院不断加强与泰国的旅游管理教学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旅游专业的办学水平。但同时,在招生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招生人数少,部分未出国同学人数较少,对其开班授课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外合作专业的招生门槛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因为考试分数低而报录或调剂此专业,但后来由于对此专业不是很感兴趣而放弃入学;二是中外合作专业的学费相对较高,有的学生在入学时因为学费问题也放弃了读书;三是中外合作专业“3+1”模式的“1”是在国外学习,相对花费较高,同样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很多在校学生没有申请出国学习,造成部分学生滞留国内,又因为人数太少(2009级15人,2010级10人),对其单班开课给学校和学院造成资源浪费。

基于招生人数少及对未出国同学开班上课的资源浪费问题,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学校和教育厅批准,从2011年开始,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历史学(文化旅游方向)由“3+1”中外合作模式转为普通本科,虽然招生分数线有所提高,但学费降为普通本科收费标准,使得招生人数大大增加,现2011级在校学生分为两个班,人数达到80人,2012级人数为58人,2013级40人,均远高于2009年的28人和2010年的21人。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的应用型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玉林师范学院历史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实践

(一)明确培养目标

历史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建立在历史学基础上的旅游管理培养模式,培养的是具有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业务水平,富有开拓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文化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历史学(文化旅游方向)自2009年设立以来,至今已经招生五届,专业培养方案也在逐步完善。在历次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注重了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了历史学的基础作用,在课程设计上加入了较大比重的历史课和文化课的设置。随着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必然性,课程教学体系中应增加旅游管理专业课的比重,尤其在必修课内容上,应逐渐减少历史课的课程数量并最终形成“一条培养主线(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两种资质证书(学业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三大实践训练(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思路,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在2013年的国家导游资格考试中,历史学(文化旅游方向)学生有31人参加考试,其中26人通过考试,通过率达到84%,再创历史新高,反映了政史学院教学改革和实践育人模式初见成效。

(三)建立实训和实习基地

为适应玉林旅游的形势发展,培养管理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学校和学院应发挥积极性,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现政史学院综合实训室正在建设中,其中涉及导游模拟实训室、饭店客房餐饮实训室及茶艺室等,投入使用后将为学生提供景区、旅行社、饭店等模拟工作场景;此外,学院与旅行社和饭店合作,建立校外旅行社实习基地两处,旅游饭店实习基地一处,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环境,不过鉴于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由于旅游行业对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实训和实习基地的旅游企业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无疑是解决学生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态度、教学与实践之间矛盾的良好途径,也是保障学生未来实习、就业的重要手段。

(四)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

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和实施,可以实现与社会的充分接触,在调查和经营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现政史学院历史文化旅游方向学生已建立自办微型旅游企业“历览旅游信息服务中心”(2012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项目)”等项目,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历览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了校内学生市场的短程游及租车等项目的经营和管理;同时,学生于2014年申请成功自治区级创新、创业项目共三项,其中创新项目两项(桂东南教育基金的调查研究——以“博白县朱熹后裔联谊会”为例和广西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模式研究),创业项目一项(自助旅游网),并逐步实现调研和经营。

(五)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计划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了见习和实习时间,见习一般为每学期一周,实习定在第七学期,共6个月时间,同时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安排社会调查等实践内容,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周末、公共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到旅游企业或相关单位兼职,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现2011、2012、2013级学生已有多人到旅行社兼职,带团到达北京、上海、四川、云南、香港、澳门及广东等多地,了解旅行社工作流程,提高导游带团技能;2014年7月—12月,2011级近20人前往无锡多家星级及连锁酒店实习,分属于不同工作岗位,强化了学生对饭店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工作流程的掌握;部分学生在玉州区、玉林市旅游局及相关旅游企业实习,锻炼了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角色转变。

四、结语

经过五年的努力,历史学(文化旅游方向)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完善培养方案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2014年,为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培养管理应用型人才,适应玉林旅游的形势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学校将政史学院的历史学(历史文化旅游方向)专业更名为旅游管理专业,当年招生人数达到66人,生源来自广西、海南及甘肃。随着培养计划的完善及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将更上一个台阶。 ■

[1]李炳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74-77.

[2]高路加.历史系设置文化旅游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9):23-26.

[3]祁颖.历史专业与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特点之比较及其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4):105-106.

【责任编辑 谢明俊】

On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History Major (Cultural Tourism Direction)—— Tak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ZHANG Yin-l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Yulin ne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personnel of tourism management. The History Major (Cultural Tourism direction) in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has been improving its professional training plan, strengthening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promotio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tourism management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cultural tourism

G642.0

A

1004-4671(2015)03-0118-03

2015-02-28

本文系2014年度玉林师范学院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历史学+旅游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4YJJG39,主持人:张银玲)的研究成果。

张银玲(1983~),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旅游。

猜你喜欢
历史学玉林师范学院
王玉林作品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洛阳师范学院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瞻云寄兴
“竜林”文化与民族社会历史学(下篇)
军事历史和军事历史学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