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殿皇朝

2015-02-17 13:23严佳宜
西江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梧州

严佳宜

西江文脉

水殿皇朝

严佳宜

嶙峋窈窕系龙洲,

砥柱中流日夜浮。

帝影仙踪随逝水,

烟花美景在梧州。

此诗赞咏的是古梧州八景之一的系龙洲,“仙踪”可觅。“帝影”指的是南明政权坚持抗清时间最长的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曾经泊舟系龙洲,号曰“水殿”的史实。

国破父亡

一六四四年初夏,数艘楼船自桂林启航,顺流而下,两岸峰峦峭拔险要,水流汹涌,陡滩重重,令人心惊肉跳。船上载的是明神宗第五子、桂王朱常瀛一家。

桂王的封地是湖南衡州府。一六四三年(崇祯十六年),大西军张献忠部进军湖南,攻陷衡州,杀掉朱常瀛的长子、次子,朱常瀛带着第三子朱由楥逃至永州,镇守永州的衡永兵备使严起恒,热情接待了桂王父子。朱常瀛的第四子朱由榔被大西军俘获,混入大西军的明朝官吏出手相助,军校焦琏带兵在衡州巧计劫狱,救出朱由榔,扶其上马。朱由榔受伤无法坐骑,焦琏背着他向西直奔永州。桂王见幼子死里逃生,喜出望外。湖广巡按御史刘熙祚认为,永州并不安宁,派人护送桂王及家人离湖南往桂林。

朝廷亲王抵达,广西官员不敢怠慢。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郭封、总兵杨国威等立刻商议,一致认为理应调度钱粮妥为安置,却为安置地点问题大伤脑筋。难点是桂林有靖江藩王,两百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巩固政权,把二十四个儿子、一个重孙分封各地,一三七0年(洪武三年),重孙朱守谦受封到桂林,王府设在“南天一柱”的独秀峰下,此时已传十四代,两位王爷不便同城共居。经反复商议,大家认为广西只有梧州府适合安置桂王,因为三江总汇的梧州是繁华商埠,仓库充实,容易支粮应饷。于是,六月,桂王一行顺水下梧州。

当时正值汛期,浪高船快。“广西下来滩复滩,三百六十长短湾……忽见苍梧山上月,耳闻莺语自闯关。”越来越近目的地,桂王仍对丢封地之事忧郁不乐,安仁王朱由楥患病呻吟,只有少不更事的永明王朱由榔每天步出船头,与永明王妃同赏风景。

一天,艳阳高照,船过顶流滩,梧州在望,江面舟楫如梭,传来悠扬的渔歌:

太阳公公天上走(咧——),

鸡笼洲石山江面浮(阿俚)。

山前有条围带水(咧——),

关锁苍梧十二洲(阿俚)。

永明王妃身材苗条,端庄稳重,比朱由榔年长三岁,对弟弟般的丈夫既体贴又包容,她随任广州知府的父亲王略长大,对近邻梧州自不陌生,见丈夫迷茫的样子,便详细讲解歌词。朱由榔刚二十一岁,小男儿玩心重,听见有鸡笼洲这么个奇妙的去处,便叫嚷着要先睹为快。

鸡笼洲,位于梧州府东七里的大江中,洲上孤峰卓立,林木葱郁,每年洪水暴涨,鸡笼洲从来不被淹没,传说因洲底由一双宝鸭承负,故浮而不沉。本有两峰相偎,后被海盗窃去母鸭,其背负之峰沉没,只剩雄鸭独撑单峰。又传上游长洲岛有条石脉蜿蜒东下,直联此洲,像索链锁住飞龙东奔似的三江水口,让广西“肥水”不向粤流,所以得名系龙洲,鸡笼洲是民间取谐音的称呼。

有“龙洲砥峙”之誉的游览胜地系龙洲,招引过许多文人墨客留连挥毫,明初大学士解缙写过千古名句:“苍梧城北系龙洲,水接南天日夜流。”

翌晨,刚进梧州的朱由榔夫妻出城,乘船登临系龙洲,兴高采烈玩遍了这个四面环水,占地1.5公顷的小浮洲。归途巧遇从肇庆溯江而上的天主教传教船,来自澳门教区的卜弥格神父,邀请他俩过船参观新型科学仪器。长期生活于湖南的朱由榔初次接触外国人,觉得大开眼界,卜弥格不失时机宣传宗教思想,他也听得津津有味,直至傍晚才尽兴返回。

朱由榔走进住处,愁云惨雾迎面而来。原来,当日桂王接到南京快马报信,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位称帝,改元弘光,朱常瀛即时伏地大哭,哭至昏迷尚未苏醒。朱由榔从守护病榻的嫡母王氏、生母马氏中间穿过,趴在父亲身上高声呼叫,老桂王终于慢慢睁开眼睛,但从此再也无法站起来。十一月初四日,老桂王撒手驾鹤西去。次年,安仁王朱由楥亦病逝。父子均葬于梧州府城对岸高旺村后的凤凰山,命名为兴陵。

登基美梦

一六四五年,二十二岁的朱由榔承袭桂王封号。

明朝北都北京失陷后,南明政权的第一位皇帝——在南京称帝的弘光帝朱由崧因治国无能、荒淫无道,仅坐一年皇位就丢掉江山,死于清军屠刀下。南明政权第二位皇帝——在福建称帝的隆武帝朱聿键,虽然人品才学皆优,锐意恢复明朝,但书呆子气重,食古不化,脱离实际,无法力挽狂澜而倒台。南明政权第三位皇帝——鲁王朱似海在绍兴就任监国,由于缺乏治国之才,只得投靠郑成功,终死金门。南明政权第四位皇帝——绍武帝朱聿,比朱由榔早十多天称帝,为所谓正统地位与桂王同室操戈,终被清军俘获自尽。朱由榔是南明政权称帝最晚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

一六四六年,福建隆武政权夭折的消息传到广东、广西之时,两广总督丁魁楚正撤守南雄,回师肇庆,广西巡抚、大司马瞿式耜也在肇庆。瞿式耜对丁魁楚说:“公统率三军,带甲五岭,宁坐视颠危耶?请急议监国。”十月初十日,丁魁楚与瞿式耜同至梧州,奉桂王朱由榔监国。

朱由榔生而锦衣玉食,从小无忧无虑,天塌下来有父兄挡着,从没想过自己需肩负何责。丁魁楚与瞿式耜到梧州时,他正流连卜弥格的船上,学操纵那些医学、天文仪器,听神父讲耶稣会的教义教规,外界的腥风血雨仿佛跟他毫无关系。忽然被群臣拥回府,要立他监国,朱由榔顿时张皇失措。在场的嫡母王太妃忙说:“吾儿仁柔,非拨乱之才,恐不胜任,愿先生更着可者。”她反复表示朱由榔无治国之才,望大臣们另选贤能。群臣认为,明朝宗室,当时藩王中的明神宗直系子孙,只有福、瑞、惠、桂四家,福、瑞、惠已亡,唯余桂王,朱由榔理应是最有资格的朱明皇朝继承人。瞿式耜义正辞严:“国家存亡在即,太妃要以社稷为重,不应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况且永明王妃令名在外,妻贤夫少差错。外有效命的将士,内有贤内助,何愁祖宗大业不兴?”王太妃无言以对,默默颔首。

朱由榔出任监国后,北明遗臣纷纷上门投靠。崇祯宫内尚衣监的太监王坤,京城陷落时逃出,辗转来到广西。广东东莞人苏观生,曾任崇祯时户部员外郎、隆武朝东阁大学士,隆武帝死后,率领一支军队退入广州,本想参与桂监国政权,遭丁魁楚拒绝。此时,隆武帝朱聿键胞弟朱聿粤带一批隆武朝残余官员,由汀州逃至广州,苏观生一怒之下,决定自立门户,一六四六年,十一月初五,他拥立朱聿粤当皇帝,由于仓促行事,符合皇帝规格的衣冠、卤簿等仪仗、器具及文武官员衣冠准备不及,无奈借戏班道具冒充,时人传为笑话。

朱聿粤匆忙称帝,改元绍武,史称绍武帝。消息传到梧州,桂监国政权的大臣们认为,朱聿粤先祖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属崇祯帝朱由检远亲,而朱由榔与朱由检是同一个祖父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的亲孙子,显而易见,后者比前者更为符合正统,于是,决定针锋相对,将朱由榔推上皇位。

朱由榔丰神俊朗,相貌堂堂,据说在明神宗众孙子里,相貌与祖父最相像,但生性懦弱,遇事无主见,纵有中兴祖业的理想,却乏力承担重任,全无万历皇帝“少年天子”时代励精图治的气概。群臣让他登基称帝,他的脑海一片空白,不知该做什么,对皇帝的言谈举止一窍不通,幸得太监王坤挺身而出。王坤在崇祯宫中属尚衣监,掌管皇帝冠冕、袍服、靴袜等,虽远不及司礼监宦官有权有势,但深受崇祯帝宠信。他认真总结在崇祯宫中所见所闻,耐心指导朱由榔学习相关知识。经培训,朱由榔初步懂得宫廷礼仪,总算是像模像样不会出丑了。

朱由榔登基后,不忘报答“老师”,封王坤作司礼监大太监。在明代,司礼监是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整个宦官系统中权势地位最高者,俗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历朝擅政的宦官,如王振、冯保、魏忠贤等,均为司礼监太监。

朱由榔的登基典礼,地点定在广东境内的肇庆府,为的是与绍武政权针尖对麦芒。筹备典礼的具体操作,自不用朱由榔亲力亲为。登基典礼不仅邀来两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三品以上大员,活动在东南沿海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派来使节,而且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暹也罗(泰国)、安南(越南)的使者也应邀前来参加。这桩南明外交上的大事,很大程度是由天主教组织促成的。瞿式耜早于一六二三年就与西洋教士艾儒略来往,受洗入教,教名多默。经艾儒略与卜弥格神父共同努力,联络了不少友好邻邦前来祝贺。澳门葡萄牙当局还派出一支携大炮数门的三百人军队以助声威。

为感谢传教士支持,也希望借助天主教力量反清复明,朱由榔家族全部入教,他的嫡母王氏、生母马氏、妻儿等接受洗礼,妻子起了洗礼名安妮,朱由榔碍于“九五之尊”面子,未受洗。

登基前夕,朱由榔从梧州起程往肇庆。一行人浩浩荡荡乘舟顺西江东下……

风声鹤唳

一六四六年十一月十八日,丁魁楚、瞿式耜等拥戴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史称朱由榔为永历帝。

朱由榔头戴马鬃瓦楞帽,身穿纯绢大袖袍,腰系黄丝带,身材魁伟,体态丰满,好一派皇帝风度。永历帝即任命各部院官员,封丁魁楚为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追尊父朱常瀛为端皇帝;封朱常瀛原配、嫡母王氏为慈圣皇太后,贵人、生母马氏为昭圣皇太后,妻子王安妮为皇后,岳父王略为长洲伯。

永历帝登基影响巨大,引动了全国的反清复明之势。一六四六年,清兵入闽,守将郑成功誓不投降,他在南澳起兵抗清,凭着水军优势,占据金门、厦门作“反清复明基地”,并于厦门、杭州、山东等地开设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等大商号,发展海上贸易,筹措军饷粮草,拥有了十七万水师、八千艘战船,收复了被清军占领的福建沿海地区。当时,他正准备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接到永历帝登基的文告,他即刻修表,俯首称臣。此外,不少流亡军队前来投靠,一个月内,有骑、步、炮、水军六万多人,战船二千余艘,火炮五百门,瞿式耜在西江畔搭建点将台,操练水军,其他军种也划定区域练兵。

李自成的农民军战败之后,余部决计联明抗清,也投奔永历政权。永历帝封李自成妻兄高一功为郧(yùn)国公,李自成侄儿李过为兴国公,将带来的一万多兵士编作“忠贞营”。“忠贞营”骁勇善战,锐不可当。永历政权手握军队近八十万,控制地盘由两广扩至云、贵、湘、赣、川等省,永历帝心花怒放。

有历史学家说:“如果永历政权照此发展,华夏江山可再度姓明,决非天方夜谭。”可惜,永历帝徒有皇帝之貌,却乏尧舜之才,无力回天。十一月二十九日,永历帝登基才十一天,龙椅还没坐暖,广州绍武政权的军队由苏观生率领,在三水县发动内战,矛头直指肇庆。瞿式耜带兵迎战,澳门葡萄牙当局的三百炮兵携新式武器,几个回合就把苏观生那帮由海盗拼凑的乌合之众打得落花流水。但永历朝廷的侦查员只凭道听途说,便慌报败讯,使得人心动乱,新建小朝廷官员纷纷出走。永历帝听信王坤撺掇,随众逃离肇庆,一口气直奔梧州,船到系龙洲,接瞿式耜捷报,方知之前讹误,又调转船头下肇庆。

十二月十五日,清军乘绍武政权忙于打内战之机,闯入广州,绍武帝与苏观生先后自杀,只有四十一天的绍武皇朝灭亡了。清军占领广州后,于一六四七年正月十六日攻陷肇庆;正月二十九日攻入梧州;二月,永历朝内阁首府丁魁楚投降,即被杀。永历帝一路狂逃,天天心惊胆颤、风声鹤唳,由肇庆到梧州、全州,直至躲进湘西山区武冈。

永历通宝

一六四七年春,永历帝躲进湘西的山区武冈,五月,改武冈州为奉天府,作为当时南明帝国的首都。不过,永历帝在此只住了短短三个月。

武冈的卤菜十分出色,但永历帝餐桌只摆放卤豆腐、卤猪肉、卤蛋系列,从无王牌的卤鹅。因为他初进武冈,就对鹅留下心理阴影。武冈鹅号称“铜鹅”,嘉靖年间已大量喂养,肉质鲜嫩味美被列为朝廷贡品,声音洪亮可传至千米以外。永历帝刚在作为王宫的岷王府坐下,一阵铜锣般的鹅叫声吓得他弹起发抖,及至亲眼目睹昂首挺胸、黄铜色喙和额瘤、赤铜色足蹼的鹅群时,更觉伸着弓形长颈的鹅仿佛雄赳赳迎面扑来,哪有胆量去品尝鹅掌鹅翅?

武冈守将刘承胤野心勃勃,满脑阴谋,表面伪装保护皇族安全,实际上企图挟天子以自重,以迎驾有功为由,自封作安国公,奉天府“政事皆决于胤矣”。这天,永历帝正为刘承胤的狂妄自大烦恼,忽听侍卫报告永州严起恒求见,精神一振,忙叫快传。几年前,永历帝与父兄避难永州,结识严氏,后来张献忠没有打永州,近日清军亦未至,所以严起恒一直在永州。永州是刘承胤老母亲娘家所在地,严起恒到武冈,先以晚辈身份拜见刘母,送上永州特产香米、香柚、香芋和异蛇酒,然后再参王驾、问王安。刘承胤认为,严起恒见皇帝只是谋官职,况且会带来永州兵马,于己有利,故不阻拦。谁知严起恒是收到刘承胤打算挟持永历帝投降清军风声,特来救驾的。

永历帝闻讯,大惊失色。此刻,清兵已连破常德、宝庆,直逼奉天府,永历帝连象征皇帝威严的仪杖乘舆都来不及收拾,带着少数朝臣、宫眷匆忙出城。刘承胤迎清军去了,守城兵卒不敢放行永历帝一行,严起恒请出刘母干预,才得以打开城门。出城后严起恒先走一步,快马加鞭联络忠于明朝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和广西的瞿式耜部队。永历帝一行途中遇暴雨,一个个淋成了落汤鸡,乱哄哄地迷失方向,幸得王皇后镇定,把茫然无措的队伍安排妥当,直至瞿式耜率队接驾,才平安到达桂林。

严起恒是崇祯四年进士,任广州知府时,有富商送一名贵玉石,严起恒婉拒,富商执意留下,严起恒将玉石放在阶前,调离广州后,石仍留下。永历帝得知其清廉之名,拜严起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总管钱法。

一六四八年,抗清形势逐渐好转。占据江西的降清明将金声恒和占据广东的降清明将李成栋,由于没有满足个人欲望,对清廷有气,先后反正,恢复明朝衣冠。清军连失江西、广东两省,中国西南部打南明旗号的军队,多达数十万,永历政权控制的疆土连成一片,扩至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省,声威大震。

李成栋为巩固广东,一再逼朱由榔还都肇庆。四月,永历帝的楼船自桂林至梧州,以祭拜父兄为名,停靠系龙洲。这列皇家船队气势非凡,帆樯林立,舳櫓相联,“同心协力,匡复大明”的口号响彻西江。朝臣纷纷各司其职,力图治国安邦,其中最具轰动性的要数严起恒主持的铸币工作。

明朝的流通货币是银子唱主角,小额交易用铜钱。朱元璋时代铸过洪武通宝,嘉靖年间铸嘉靖通宝,永历帝登基后,南明区域铜钱流通量不足,导致物价飞涨,铸币可谓当务之急。主管钱法的大臣严起恒,在桂林便筹划开铸永历通宝,只苦于铜料缺乏。远古,舜帝曾教梧州先民炼铜,故梧州的炼铜技术发达,北宋时在此设立钱监,为江南六大钱监之一。严起恒在梧州收集铜料,主持铸造了第一批永历通宝铜钱,永历皇朝于系龙洲隆重举办发行仪式,瞿式耜监督筑制亭台,刻碑记述当时盛况,可惜清军攻入梧州后被毁。

永历通宝是乱世产物,铸造量大,发行时间长,开创了一派自己的风格,影响深远。通宝字体古拙朴素,内郭、外郭都较其它钱币为宽,钱体分量十足,直到清咸丰、同治年间,滇贵两省所铸大钱仍可见其踪影。永历皇朝结束后,永历通宝制钱继续在梧州地区长时间流通。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一六七四年,尽管永历帝已去世,仍于日本长崎代铸了一批永历通宝,作流通之用。

永历通宝发行仪式过后,永历帝回朝肇庆,但仅苟且偷安了两年多。由于军队都分属军阀掌握,朝中政治腐败,无法形成统一指挥系统,强敌面前互相拆台,文官武将彼此轻视,争权夺利,文官间有“阉党”与“清流”之分,武将中有“吴党”与“楚党”之争,以及义军与正规军之别。如此混乱,如何团结抗敌?而永历帝对治国御敌束手无策,这给了清军可乘之机。一六四九年至一六五〇年,忠心武将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惨烈的湘潭、桂林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占湖南、广西,不少刚刚收复的失地重新丢失,永历帝逃出临时首都肇庆,从西江逆流而上,将楼船停泊于梧州城外系龙洲周围。

对于各派党争对永历皇朝的危害,严起恒感叹:“大树都是从里面烂了才会倒啊!”但他一介书生,无能为力。他预知永历朝寿命不长,早已立下与朝廷共存亡的决心,于是把长子文驯留在身边,送走三个未成年的幼子。他乘一叶轻舟,飘往系龙洲上游的长洲岛,将儿子分别安置在岛的三处地方,三个儿子定名心日、心印、心月,日、印、月都是不完整的“明”字,意思让后辈永远怀念明朝。

水殿皇朝

一六五〇年(南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帝从二月中旬至十一月留驻梧州。他坚持住在靠泊系龙洲的大船上,一来从安全着想,可下肇庆、上桂林,方便流动;二来他实在喜欢这儿的风景,迷恋难离。当年在湖南劫狱救过永历帝的焦琏,已升任总兵,镇守梧州,多次请皇上摆驾城内,均被回绝。

此时,永历朝廷还算兵力不弱,清军未敢轻举妄动。梧州本是繁华商埠,商贾云集,水陆交通四季顺畅。在改朝换代的动乱之世,得享一段安定日子,市民都抓紧时机做生意挣大钱,城里城外,商铺林立,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梧州民俗是喜庆团圆的好日子。永历朝廷为安定民心,粉饰太平,决定隆重欢庆。这天,系龙洲一带,楼船相连,张灯结彩,旌旗和树色相掩映,兵甲闪闪与日月争辉,系龙洲搭起一座五色鲜艳的牌坊,上悬严起恒手书“水殿”两字。入夜,一轮皓月冉冉升高,银辉柔和洒遍西江,船厅摆出丰盛筵席,不仅有梧州民间应节的佳肴白斩鸡、红烧乳猪、清蒸全鱼、煎酿豆腐渣,还有广式月饼、芋头、花生、沙田柚、紫苏炒田螺等中秋食品。系龙洲孤峰上的一对金银桂树,开满了比米粒还大的桂花,馥郁的浓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宫娥选折了一些桂花枝,精心修剪,放在托盘里,送上席间,让太后、皇后、贵人们插鬓。永历帝也拈了一枝,放在面前赏闻,顿觉心旷神怡。君臣官眷欢聚一堂,以轻歌妙舞助兴,举杯对月,饮美酒啜香茗,品粤菜吸田螺。“水殿”向江面投射下朱红、桔黄的鳞光,浆声、乐韵、月色、灯彩,把一条夜西江装点得仪态万方,令人瞬间忘却这是流亡皇朝在强颜欢笑。

“水殿”狂欢至半夜,有小艇轻轻靠拢,侍卫通报,严起恒领艇上的卖唱父女叩见皇上,然后开唱,身穿朴素布衣的年轻女儿怀抱琵琶,弹拨过门,从轻拢慢捻到平挑重拨,从低缓深沉到慷慨高昂,白发老父的表情随之振奋,唱起南宋爱国将领岳飞作词的《满江红》:“……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声声动心弦,句句震长空,将飘飘欲仙的满堂男女拉回到残酷的现实。南明与五百多年前的南宋多么相似!恰巧,侦探人员接连送来清远、惠州、东莞为清军攻破的报告,永历帝颓然不乐,赏月晚宴在沉闷中散去。

十一月,清军向南发动攻势,平南王尚可喜一举占领广州,定南王孔有德打进桂林,梧州安全大受威胁。永历帝率群臣移舟西上,经古藤州、浔州至南宁,直至广西边境一个叫濑湍的地方。

当时,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在张献忠两位义子——平东将军孙可望和定西将军李定国带领下,揭起拥明抗清旗帜,占领贵州、云南,并分兵进攻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孙可望是一个野心随战绩膨胀的人,一六五一年,打入南宁,威胁永历帝封他作“秦王”,遭群臣反对,孙可望恨透为首的严起恒,遣部将贺九仪杀严起恒等五大臣,逼迫永历帝终封他为“秦王”。

严起恒死后,尸体随水流流出十余里,好友方以智将他葬于南宁青秀山。十四年后,长子严文驯寻到其骨,移葬桂林。

方以智曾被永历朝廷委以重任,因鉴于朝中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事不可为而拒接,后遭清将马蛟麟俘获。马蛟麟对他施以威逼利诱,左边陈列官服,右边放着大刀,逼他选择,方以智大义凛然,从容走向右边,宁死不降,马蛟麟无可奈何释放了他。方以智安葬严起恒后,一六五一年十二月,到梧州光孝寺剃发出家,改名弘智,字无可,号愚者大师。他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也是哲学家、科学家,著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等书,包括了天文、地理、动植矿物学等方面的内容。方以智是明末清初众多学问僧人中的一个。

一六五二年正月,孙可望将永历帝接往贵州安龙,羁养了四年,后因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与李定国发生矛盾,兵戎相见,孙可望大败后投降清朝,李定国拥永历帝回师云南。

李定国部队是联明抗清农民军中最有成就的一支。李定国屯兵云南时,训练了十三只大象,每只象都有名字,封为将军,作战冲锋,勇猛无比。一六五二年夏,李定国出兵收复广西,先迅雷不及掩耳地夺取桂林,接着分兵攻占各县,势如破竹。只有梧州的清军守将马雄依仗着有广州尚可喜撑腰,顽抗不降,李定国周密布置,抓住战机,凭借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让象群打头阵,冲入城内,兵士奋勇拼杀,使清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马雄在逃跑途中被象群踩踏而死。李定国军梧州大捷,在城内欢庆三天,梧州市民首次看见长着长鼻子和大獠牙的象群,都为它们威风矫健的身姿所吸引,扶老携幼前往围观。

李定国的军队,纪律严明。当时,老百姓普遍认为,反清复明是坚守民族气节的大事,加上清兵在广西横行霸道,激起民愤,所以人民支持李定国军。在浔州、郁林等地,李定国的兵还没到,群众就把清兵赶跑了,攻打梧州时,贺县、怀集、永安州的义军都前往助阵,梧州市民在城内外昼夜放炮,呐喊声援。

永历朝廷多次希望借助天主教之力,力挽狂澜。一六四八年,永历帝曾派人赴澳门求援,葡萄牙当局仅以火枪百支相助。一六五一年,王太后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卜弥格神父,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罗马教宗的信中祈求“天主保佑我国中兴太平”,希望教廷“多送耶稣会士来中国广传圣教”,此信历时两年才到罗马,而卜弥格带着教宗复信返回时,已经是一六五八年八月,广西、贵州均被清军进占。卜弥格无法面见永历帝,教宗回信成了废纸。

然而,改朝换代是大势所趋。一六五九年,清军由明朝降将吴三桂率领,分兵三路追逼南明政权,李定国军因叛徒向吴三桂告密,损失惨重。永历帝避入缅甸境内,一六六二年,经吴三桂交涉,缅甸王把永历帝引渡回国,吴三桂将他绞死于昆明城内。

梧州人民称永历政权为“水殿皇朝”,一是因为永历帝曾于系龙洲设置水殿,二是在梧州话中,“水”乃差劲、空想之意,如水中月、镜中花等。

三百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南明永历皇朝的兴衰盛亡已成历史,帝皇水殿了无痕迹,西江依然滚滚东流,系龙洲依然搏浪击涛,正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梧州
陈代南
文化自信视角下梧州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中共梧州城工委
梧州:那些遗落在岭南古都的璀璨宝石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
海南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
日军侵占和败退梧州时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