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2015-02-17 08:48刚嘉鸿宓轶群编辑甄知
科学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膝眼痹证肝肾

文/刚嘉鸿 宓轶群 编辑/甄知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文/刚嘉鸿 宓轶群 编辑/甄知

膝骨关节炎全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可以称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增生性膝骨关节炎等等,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中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病变。膝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炎的一种,骨关节炎在全身可动关节均可发生,但是由于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大、活动最多的主要关节之一,因此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膝骨关节炎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55%的人患有该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今天,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对膝骨关节炎有着高度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及病因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可以由自我检出,也可以由医生诊断出的疾病。在生活中主要的外部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膝关节疼痛,晨起或者久坐后关节僵硬不舒,难以屈伸,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发病初期主要出现关节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摩擦声或者摩擦感。若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发展,还会出现关节畸形,不能伸直,继续发展成夜间疼痛难眠,甚至梦中痛醒,最终出现休息时关节也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部主要发生的变化表现在膝关节软骨与骨的退行性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发生骨质硬化、囊性变,继发关节表面及边缘出现骨赘,并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导致出现活动障碍。

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多为长期劳损而引起关节损伤,损伤后关节相关的肌肉和肌肉附着点的韧带、筋膜以及关节囊等受损软组织会发出疼痛信号,引起肌肉紧张、收缩甚至发生痉挛。疼痛促使机体减少关节的活动,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受损的关节组织有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及疤痕化,进一步加剧新陈代谢障碍,减慢炎性因子的代谢,加重疼痛。最终导致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与骨及软骨的退行性变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由来已久,虽然并无明确的膝骨关节炎病名,但是传统医学根据其临床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的症状,将此病归属于“痹证”中“骨痹”、“筋痹”的范畴。那么何为“痹证”呢?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酸楚、疼痛、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病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病情重者,可内舍于五脏六腑。而痹证的病名更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且对这一疾病包括其分类和预后等有了完整的认识。《素问》中有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即是认为此病由于肢体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形成痹证。又如《素问》中还有关于痹证颇为著名的描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说的是,风、寒、湿三种邪气共同侵袭身体,形成痹证。其中风这种邪气侵袭表现更突出的成为行痹,寒气侵袭表现更明显的称为痛痹,湿气侵袭更严重的称为着痹。

那么中医又是怎样认识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呢?痹证的发生总体来看属于本虚标实,同时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等有着密切关系。

《内经》中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说明膝骨关节炎发病与肝、肾二脏密切相关。肝藏血,血养筋,故肝之合筋也。肾主储藏精气,骨髓生于精气,故肾之合骨也。诸筋者,皆属于节,筋能约束骨节。膝关节中的筋骨有赖于肝肾中气血的滋养,肝肾足,则髓盛骨强筋健;肝肾亏,则髓虚骨弱筋萎。同时骨痹又与肢体经筋、经络、气血联系紧密,凡是能引起筋骨脉络不通,使气血痹阻不通的因素,皆可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

中年以后,肝肾精血渐亏,气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形体疲倦,易发本病。而过度劳累,日积月累,筋骨受损,气血受阻,经脉凝滞,筋骨失养,导致疾病的发生。众多古籍文献阐述了本病的病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调而导致经脉失养拘急,或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邪内侵而致使经脉不通,气血瘀滞发生疼痛。

由此可见,肝肾亏虚与慢性劳损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肝肾气血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外邪、气血瘀滞为标。

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

那么中医对于膝骨关节炎又有哪些治疗方法呢?祖国医学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理念中,始终遵循祖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辨证论治思想,强调传统中医在疾病防治过程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在膝骨关节炎的诊治过程中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治未病”与现代医学“个体化治疗”和“预防为主”的思想进行结合和实践,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在治疗方法上不仅着眼于镇痛消肿,而且针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附近相关肌群肌力、保护膝关节功能方面给予了更多地关注。

在治疗方法上,多采用针灸、推拿、中药薰洗等物理治疗的方法,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廉价、无创等优点。而在众多物理疗法中,针灸作为中医药治疗传统优势手段,可以被视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治疗主要针对膝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两大主症“疼痛”和“膝关节功能障碍”,通过穴位选取、针灸手法,结合电针、拔罐疗法等,能够达到疏通经络、散寒除湿的目的。

在长期探索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过程中,我们发现以针灸为主,配合多种物理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针灸治疗过程中,主要选取的穴位有内膝眼、外膝眼、鹤顶、阴陵泉、阳陵泉以及阿是穴。外膝眼又称犊鼻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内膝眼为经外奇穴,内、外膝眼又合称膝眼穴。膝骨关节炎患者常在内、外膝眼有压痛点,因此按照中医“以痛为输”的理论选取此穴,且内、外膝眼位于髌韧带两侧的四陷处,选择此处进针既可避开韧带,又可以使针身深入关节腔,直达病所。配合肝肾亏损者,加三阴交、太溪;淤血阻滞者,加血海、膝阳关;寒湿痹阻者,加梁丘、足三里。配合穴位多位于膝关节周围或经脉所过之处,可以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从而达到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疗中选取一次性不锈钢毫针,针前常规消毒,捻转得气(局部酸、胀、重、麻感)后留针并联合电针、TDP灯照射。并结合药薰、拔罐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疗程。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传导提高机体痛阈,抑制痛觉中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镇痛效应。配合多种疗法,综合治疗,促进膝关节局部新陈代谢,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及扶正祛邪之功效。

大量的研究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对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会成为导致膝骨关节炎的致病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补充钙质,少饮酒,多饮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可以降低患者膝骨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女性围绝经期也是膝骨关节炎的多发期,由于自身激素水平发生明显的改变,骨量丢失的风险加大,从中医角度来说,肾虚与骨痹的发生关系密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宣传教育,在医生的正确引导下,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进行适当而合理的运动和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及行为方式、乐观积极的治疗态度,可以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介绍

宓轶群,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为中国针灸学会会员。擅长中西医结合以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电脑病)、中风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等;近年来致力于针灸减肥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尤其对单纯性肥胖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及参与多项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在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

猜你喜欢
膝眼痹证肝肾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艾灸补阳气
膝关节疼痛按这三个穴位
按三个穴位缓解膝关节痛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