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研究

2015-02-20 03:51周俊华
关键词:摩尔多瓦民族俄罗斯

周俊华,宋 芹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研究

周俊华,宋 芹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问题是主体民族摩尔多瓦人与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问题,是摩尔多瓦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现实课题,也是摩尔多瓦民族国家建设和国族一体化构建的阻滞因素。梳理“德左”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武装冲突的爆发及解决过程,分析“德左”民族问题的治理困境与前景,并对“德左”民族问题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对多民族国家有效治理民族问题、防止民族冲突具有借鉴意义。

摩尔多瓦;民族冲突;民族问题

80年代末期,在前苏联走向解体的过程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民族矛盾和民族纷争逐渐暴露出来。8·19事件之后,波罗的海三国率先独立,此后,其他的12个加盟共和国也宣布独立。然而,苏联的解体,不但没有使原苏联地区潜伏已久的民族问题得以解决,反而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民族问题。一些民族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致使国家内部局势动荡,并逐渐失去控制,演变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不仅严重影响国内政局的稳定发展,还波及涉足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甚至出现敌对状况。在前苏联地区,由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武装冲突迅速形成了全球瞩目的热点地区,“德左”问题就是前苏联地区民族问题的典型案例。几十年来,“德左”完全以一个独立的国家自居,“德左”的归属问题一直是摩尔多瓦与俄罗斯争端的焦点问题。“德左”不仅对摩尔多瓦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主权完整构成了威胁,还影响了摩尔多瓦与俄罗斯、美国、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国家的关系。因此,探讨摩尔多瓦“德左”的民族冲突问题,考察“德左”俄罗斯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博弈关系及协调过程,对多民族国家有效治理民族问题、防止民族冲突具有借鉴意义。

一、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渊源

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在摩尔多瓦境内的东岸,又有“德涅斯特河东岸”之称,夹在摩尔多瓦与乌克兰之间。对俄罗斯来讲,克里米亚是海上生命线,该地区则是连接欧洲大陆的神经。1990年9月,该地区讲俄语的居民宣布成立以俄罗斯人为主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领土包括左岸地区和右岸的宾杰雷市,首府为蒂拉斯波市,面积为4 163平方公里,人口约75万,其中摩尔多瓦人占40%,俄罗斯人占25%,乌克兰人占21%[1]。“德左”要求承认其与摩尔多瓦共和国同等的法律地位,引起两岸形势的紧张并爆发了武装冲突,冲突最终因摩尔多瓦、“德左”、罗马尼亚与俄罗斯四方会谈和达成停火协议而结束,但是“德左”民族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一)古代及沙俄时期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

1359年,摩尔多瓦人在博格丹的领导下摆脱了匈牙利封建主的统治,建立了摩尔多瓦公国,其版图包括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的地区、布哥维纳和现今罗马尼亚领土的东北部。1526年,摩尔多瓦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摩尔多瓦人开始向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迁移,18世纪中叶达到移民高潮。1710年,摩尔多瓦借俄土交战之机,试图借俄罗斯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1711年4月,摩尔多瓦大公德米特里·坎捷米尔和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在卢克缔结了反奥斯曼同盟条约,规定摩尔多瓦在摆脱奥斯曼桎梏以后,臣服于俄罗斯,俄罗斯帮助摩尔多瓦收复位于德涅斯特河和布扎克之间的全部领土。当时,摩尔多瓦居民除居住在摩尔多瓦公国境内,还居住在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的南部地区以及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1792年1月9日,俄土签订《雅西和约》,规定德涅斯特河下游左岸地区并入俄罗斯版图。1813年起称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的地区为比萨拉比亚。1806-1812年,俄土再次爆发战争,土耳其战败,俄土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俄通过这次战争吞并了比萨拉比亚,并将它变为俄国的一个行省。1856年3月,英国、法国、沙俄、土耳其等欧洲7国签订巴黎和约,和约规定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划归土耳其,另外三县:卡胡尔、伊兹梅尔、博尔格勒归还摩尔多瓦公国。1858年8月7日,英、法、俄、土等7国签订巴黎和约补充协议,规定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成立联合公国,从1862年起,联合公国统称罗马尼亚,但是仍然依附于土耳其。1877年4月12日,沙俄和联合公国一起对土耳其宣战。1878年夺回了比萨拉比亚南部的三个县卡胡尔、伊兹梅尔、博尔格勒重新并入沙俄。

(二)十月革命后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7年底,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成立。1918年1月,罗马尼亚军队在外国强国的支持下,联合摩尔多瓦资产阶级民族党、乌克兰武装占领比萨拉比亚。1918年3月27日,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宣布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独立,并决定加入罗马尼亚。1919年5月,苏俄在蒂拉斯波建立比萨拉比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临时工农政府。1920年10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罗马尼亚缔结巴黎协定,协定中确认了罗马尼亚对比萨拉比亚领土的主权,但是苏俄政府不承认上述国际条约。1920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获胜,但是右岸地区仍然属于罗马尼亚领土,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和右岸地区分割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40年。1924年10月2日,全乌克兰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以比萨拉比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临时工农政府为基础,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包括德涅斯特河左岸的11个区,并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1940年6月,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定书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并将北布科维纳纳入苏联版图。同年8月,苏联将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以及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北部,合并组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设在基希讷乌,成为苏联的第15个加盟共和国。另外,比萨拉比亚南部和北布科维纳地区划归乌克兰。1944年9月,比萨拉比亚又被重新划归苏联,该地区再次成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此后,为了帮助摩尔多瓦建立地方工业体系,大量的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迁入了该地区。为防止该地区落入罗马尼亚之手,自1956年以来苏联红军第14集团军一直在此驻防,直至苏联解体,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还保留着军队。

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是摩尔多瓦的一部分,长期在罗马尼亚与俄罗斯交换的历史,形成了东欧帝国时代典型的民族交错聚居的地理态势[2]。该地区杂居着摩尔多瓦人和俄罗斯人,苏联时期以及摩尔多瓦独立后实施的错误民族政策,再次激化了该地区的民族矛盾,并引发了民族冲突。

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冲突的爆发及解决过程

(一)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冲突的爆发

1989年3月30日,摩尔多瓦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共和国语言法,规定摩尔多瓦语为国语,在官方场合限制使用俄语和其他民族语言,报考摩尔多瓦高等院校的考生必须熟练使用摩尔多瓦语[3]。1990年6月5日,摩尔达维亚最高苏维埃改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定摩尔多瓦语为国语;摩尔多瓦人民战线又提出了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的主张,这两件事,引起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俄罗斯人不满,并于1990年9月宣布成立以俄罗斯人为主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还要求摩尔多瓦政府承认其独立地位,作为与摩尔多瓦同等的共和国,与其组成联邦。摩尔多瓦政府不同意“德左”作为与摩同等的权力主体,也不赞成联邦制,但可以给予特殊的自治地位,主张在该地区建一个“自由经济区”,一旦提出同罗马尼亚合并的问题,允许左岸地区实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其最终归宿,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德左”的采纳,双方互不妥协,形成了德涅斯特河左岸与右岸的武装对立。1991年5月23日,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8月27日,摩尔多瓦共和国宣布独立。摩尔多瓦的独立进一步强化了“德左”俄罗斯人的离心倾向,“德左”决定退出摩尔多瓦,遭到了摩尔多瓦政府的坚决反对,双方发生多次武装冲突。1992年3月28日,斯涅古尔总统宣布摩尔多瓦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德左”的“非法武装”放下武器。“德左”总统斯米尔诺夫号召左岸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并请求俄罗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制止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期间,摩尔多瓦的“基督教民族党”等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政党,也借机进行“恢复民族语言、文化、习惯和自尊心”的活动,为摩尔多瓦境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火上浇油。1992年以来,摩政府与“德左”的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动用了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武器,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驻摩境内的俄罗斯第14集团军不仅向“德左”提供装备和弹药,而且参加了对摩的军事行动,至此,作为“德左”背后支持的俄联邦与摩尔多瓦的矛盾也凸显出来,局势进一步复杂化,达成的停火协议屡遭破坏。

(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的解决过程

不断升级的武装冲突引起相关各方的关注,与冲突有关的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均主张采取和平手段解决危机。摩尔多瓦政府认为,俄罗斯应该撤走苏联时期驻扎在“德左”的俄罗斯第14集团军。俄方则认为第14集团军留在左岸,可以起到维持和平的作用。经过谈判,冲突双方决定从1992年4月7日15时开始实行停火,成立由四国代表参加的“和平调解团”,以便对各方实行停火和停战决定进行监督。5月27日,签署停火协定,但停火协定并未认真执行,双方交火事件不断发生。1992年7月21日,俄摩两国总统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和平解决摩尔多瓦共和国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武装冲突原则的协定》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成立维持和平部队的协定》[4]。根据协定,成立一个由摩尔多瓦国防部、俄罗斯国防部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准军事组织司令部三方代表组成的协调小组,摩、俄、罗、乌四国的军事观察员小组将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协调工作。7月29日,俄罗斯、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联合部队进驻冲突地区,才恢复了往日的和平。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战火虽然平息了,但是该地区政治问题也十分棘手,双方分歧很大。1992年10月21日,米·斯涅古尔总统在《摩尔多瓦独立报》[5]上指出摩政府愿意向该地区提供自治区地位,但是要在统一军队、宪法、国家范围以内,而不允许其建立一个新的共和国。1996年6月17日,斯涅古尔总统和“德左”领导人斯米尔诺夫在蒂拉斯波达成协议,确定这一地区是“摩尔多瓦国际承认边界之内的一个以共和国形式存在的国家领土构成”[6]。1997年5月8日,双方领导人签署了《摩尔多瓦共和国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关系正常化备忘录》[7],摩尔多瓦与“德左”地区关系正常化达到顶峰。1998年3月,摩尔多瓦、德左、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在敖德萨签署了《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采取信任措施和发展关系协定》[8],要求摩尔多瓦、“德左”和俄罗斯各自将驻左岸维和部队减至500人,重新部署乌克兰军事观察员等,排除了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但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变得遥遥无期。1999年7月16日,摩尔多瓦总统卢钦斯基、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俄罗斯总统斯捷帕申、“德左”领导人斯米尔诺夫以及欧安组织代表等在基辅签署了《关于摩尔多瓦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声明》[9]。该声明指出在政治解决“德左”问题过程中不存在宗教、民族和历史矛盾等客观障碍,为调解过程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2年7月,欧安组织提出了将摩尔多瓦划分为多个主体的“联邦化”方案,摩尔多瓦与“德左”由于分歧较大,谈判无果而终。2003年11月俄罗斯提出了解决“德左”问题的“科扎克方案”。俄罗斯主张把从“德左”撤军问题与当事双方签署协议的进程挂钩,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和“德左”领导人原则上接受该方案,该计划却遭到了摩尔多瓦反对党、美国、欧盟以及欧安组织的反对。2005年4月,乌总统尤先科提出“通过民主达成调解”的倡议。该计划指出摩尔多瓦是唯一的国际法主体,“德左”拥有自己宪法、象征符号,可以使用摩语、乌语和俄语,并有权发展经济、人文领域的对外联系。对于该方案摩尔多瓦表示欢迎,却遭到“德左”的反对。此后,在“古阿姆”峰会上,尤先科又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5+2”谈判机制。10月,美国和欧盟首次作为观察员参加谈判,从而形成了由摩尔多瓦、“德左”、俄罗斯、乌克兰、欧安组织及美国、欧盟组成的“5+2”谈判机制。由于“德左”当局要求与摩多多瓦政府享有平等的地位而无法谈拢。从2006年4月起,该机制被迫暂停运行,直至2011年11月才正式恢复运行。

2006年9月17日,“德左”就“国家”走向举行全民公决。78.6%的选民参加投票,支持“德左”独立并入俄联邦的占97.1%,反对者仅为2.3%;反对“德左”放弃独立并入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占94.6%,支持者仅为3.4%[10]。此项全民公决结果未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2009年10月,“德左”上院通过法案,决定采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作为“国旗”。2014年3月,由于乌克兰自治共和国的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联邦。20日,“德左”最高苏维埃主席米哈伊尔·博拉向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申请该地区加入俄罗斯联邦,“德左”提出该请求的理由是摩尔多瓦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之后有可能采取限制性的经济措施,将会恶化该地区的复杂局势。

三、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治理的困境及前景

“德左”与摩尔多瓦发生冲突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摩尔多瓦、“德左”、俄罗斯、乌克兰、欧安组织“五方”外加美国及欧盟“两方”的“5+2”谈判机制。然而,“德左”俄罗斯人民族主义倾向和摩尔多瓦实行的族权化政策导致了“德左”俄罗斯人缺乏对摩尔多瓦共和国的认同,反而倾向于对祖籍国俄罗斯联邦的认同,产生了民族认同与现实国家的分离和矛盾,再加上外部力量介入,尤其是俄罗斯以保护该地区俄罗斯人为由,而不履行撤军承诺。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使摩尔多瓦和“德左”都失去了控制的可能性,这些都成为解决该地区民族问题的制约因素,预示着摩尔多瓦在短时间内解决该问题绝非易事。

(一)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的治理困境

1.“德左”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情结。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主要是沙俄时期的沙文主义和苏维埃时期的大俄罗斯主义,它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主义,是一种置俄罗斯民族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态,鼓吹“俄罗斯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进而歧视和压迫非俄罗斯民族。“政府的政策是使俄罗斯民族一个民族成为统治的民族,而所有其他民族成为被统治、被压迫的民族。”[11]俄罗斯民族特征就在于它的“全人类性”[12]。沙俄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是大俄罗斯主义急剧膨胀的典型表现。在政治上,宣扬俄罗斯民族优越论,让俄罗斯人歧视非俄罗斯人,把非俄罗斯民族视为劣等的“异族”;在经济上,沙皇俄国对非俄罗斯居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掠夺、殖民扩张;在文化上,沙俄政府实行愚民政策,颁布一系列禁止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法令,强制非俄罗斯人学习、使用俄语。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了消解非俄罗斯民族的仇恨,制定和实施民族平等政策,并赋予各加盟共和国自决权,以弥补和抵消历史上对少数民族所造成的伤害,虽然这些民族政策在解决苏联民族问题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并多次宣称“民族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苏联政府最终还是没有化解非俄罗斯民族心中积怨已久的仇恨。苏联解体,不但没有使原苏联地区潜伏已久的民族问题得以解决,反而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民族问题,“德左”问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摩尔多瓦独立后俄罗斯人民族主义情结再起。1990年8月27日,摩尔多瓦共和国宣布独立。至此,生活在摩尔多瓦的俄罗斯人从沙俄时期的“殖民者”、苏联时期的“老大哥”,主体民族变成了当地的“外来民族”,成为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二等公民”,这种身份地位的剧变使“德左”俄罗斯人在心理上就产生了失落感。加之摩尔多瓦实行“族权化”政策,“德左”俄罗斯人又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政治参与受到民族身份限制的公民政治权利问题,经济权利受到民族身份限制的物质利益和生存问题,因语言文化地位不同不能接受俄语教育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俄语及俄罗斯文化的公民文化权利问题。例如,定摩尔多瓦语为国语,国语标准使很多俄罗斯人失去了从事国家管理的机会,国家领导干部中俄罗斯人的份额大量减少。“德左”俄罗斯人不愿放弃过去俄语享有的特殊地位,也不甘心把摩尔多瓦语作为自己的国语,强烈要求摩尔多瓦政府把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对待,还要求拥有双重国籍,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强化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并作为一种反应型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运动在摩尔多瓦出现,“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成立了。此外,“德左”提出与俄罗斯联邦合并的民族主义主张也是他们在政治上离心的证明,“德左”俄罗斯人的这种民族主义诉求向摩尔多瓦民族合法性和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

2.摩尔多瓦民族主义复兴。沙皇俄国的沙文主义政策和苏联时期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在加剧了当地俄罗斯人与摩尔多瓦人民族之间矛盾的同时,也促发了当地民族主义的反弹。前苏联时期,摩尔多瓦的俄罗斯人生活在城市中,在当地党政机关担任领导和管理工作、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工作和生活均比当地摩尔多瓦人优越,摩尔多瓦人早已潜伏着对俄罗斯人的不满情绪。摩尔多瓦独立后,摩尔多瓦国家管理机关实行“本土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容纳当地民族知识分子,俄罗斯人被逐渐排挤出政治阶层。此外,摩尔多瓦对俄语排挤民族语言的苏联民族政策表示不满。摩尔多瓦独立后,实行族权化政策,族权化过程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语言问题,例如,定摩尔多瓦语为国语,总统候选人必须通晓本国语言,废除俄语作为交际语言的特殊地位;在官方场合限制使用俄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报考摩尔多瓦高等院校的考生必须熟练使用摩尔多瓦语;摩尔多瓦宪法规定和保障俄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自由发展和使用,明确俄语为少数民族语言等等。关于国籍问题,1991年7月10日,摩尔多瓦《国籍法》规定,只有在1940年6月28日(摩尔多瓦划归苏联之日)之前生活在摩尔多瓦境内的居民及其后裔方能自动取得摩尔多瓦国籍,而其他居民则必须通过提出申请,由政府审查批准,且不准许本国公民拥有双重国籍。此外,摩尔多瓦宪法说:“在摩尔多瓦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一直归摩尔多瓦族所有。”[13]

3.“德左”俄罗斯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将国民对各自民族的忠诚转变为对国家的忠诚,在尊重多元的民族认同基础上建构国家认同。”[14]而“德左”俄罗斯人的民族认同表现在对摩尔多瓦国家的排斥和对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的苏联及已经为新国家边界所隔开的祖籍国俄罗斯联邦的认同,正是由于这种民族认同与现实国家的分离和矛盾成为了“德左”俄罗斯人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在国籍的选择问题上,德涅斯特河右岸城市的俄罗斯人选择摩尔多瓦国籍与俄罗斯国籍的差别不大,而同类指标在“德左”差别悬殊,受到冲突形势的影响,选择摩尔多瓦国籍的占1%,而选择俄罗斯国籍的占25%[15]。造成“德左”俄罗斯人的这种苏联认同或者是俄罗斯联邦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历史上形成的俄罗斯人的传统民族观念与国家意识塑造了俄罗斯人民族主义,尤其是大俄罗斯主义在全联盟范围内盛行,使他们产生了某种主人翁意识,并成为他们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的主要障碍;二是语言因素。生活在摩尔多瓦的俄罗斯人绝大多数不掌握摩尔多瓦语,因此他们更倾向接受以俄语为载体的苏联文化,与摩尔多瓦的地方民族文化保持距离,使“德左”俄罗斯人缺乏对摩尔多瓦文化的认同,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根本,将进一步导致“德左”俄罗斯人缺乏对摩尔多瓦共和国的认同,从而对摩尔多瓦产生了离心倾向。“德左”俄罗斯人无论是对原苏联还是对俄罗斯联邦的认同,反映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国家公民认同危机,是民族认同与现实国家及其要求的疏离,这种由于认同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反国家的民族”,而这种反国家的民族认同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也不利于“德左”问题的解决。

4.俄罗斯的介入使“德左”民族问题复杂化。从“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建立之日起,摩尔多瓦就开始指责和抗议俄罗斯对该“共和国”的支持。俄罗斯第14集团军以保护“德左”俄罗斯人利益为由一直拖延不撤军。经过谈判,1992年5月29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决定从“德左”撤走第14集团军,但提出的附加条件是:第14集团军撤离必须和解决“德左”的法律地位问题同步进行。2000年1月,欧安会伊斯坦布尔峰会指出了俄罗斯撤军和解决“德左”问题是两个互不矛盾的平行过程,并要求其尽快从摩尔多瓦撤出和销毁常规武器装备。卢饮斯基总统说:“没有俄罗斯的参与,许多问题,尤其是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就无法解决。”[16]2005年3月,俄杜马通过决议公开支持该地区脱摩独立,使摩俄关系急转直下[17]。2006年9月17日“德左”就“国家”的走向举行全民公决。对此,俄罗斯国家杜马做出《关于2006年9月17日外德地区全民公投结果》的声明,并强调“外德全民公决完全符合国际社会为了保障人权、地区和平与安全以及公正解决外德冲突而设定的原则”[18]。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国发生颜色革命之后,摩尔多瓦也曾提出加入北约。俄罗斯曾为此采取停止对摩尔多瓦供应天然气和禁止从该国进口葡萄酒的措施,在摩尔多瓦被迫放弃加入北约的要求后,俄罗斯又从政治上加以安抚。从冲突开始俄罗斯军队的介入到经过调停,俄罗斯军队取得在该地区的维和身份,俄罗斯联邦对于事态发展起到了双重作用。对“德左”而言,俄罗斯人是其实现自治和自决的保障力量;对摩尔多瓦而言,由于俄罗斯的调停,“德左”在名义上还是摩尔多瓦的一部分。但在俄罗斯,保卫俄语侨民的权利,遏制独联体内亲西方力量,已经被写入《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的“优先方向”里,因此,俄罗斯在“德左”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不会迅速改变,再者俄罗斯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要彻底解决该问题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的发展前景

2014年3月20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米哈伊尔·博拉向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提出申请加入俄罗斯。在这种背景下,“德左”问题的解决前景变得更为复杂,形势更加捉摸不定,因此,从理论前提和政治现状出发,宏观预测“德左”民族问题发展前景尤为必要。

1.摩尔多瓦不可能放弃“德左”任其独立。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当代主权国家无法妥协的战略红线,摩尔多瓦政府不会在“德左”问题上做出过多让步。“德左”关系到摩尔多瓦的长远战略利益,对摩尔多瓦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战略价值,该地区虽然比较落后,但与摩尔多瓦其它地区相比,还是比较发达的。摩尔多瓦一半以上的消费品和40%的GDP,以及90%的电力供应依赖于“德左”,而且一些主要交通干线和输气管道均穿过该地区[19]。此外,“德左”一旦独立还会给摩尔多瓦的国内政治形势造成连锁反应。摩尔多瓦境内还存在加告兹人问题,一旦摩尔多瓦政府放弃“德左”,加告兹人问题也就会接踵而来,这就会使摩尔多瓦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进一步影响摩尔多瓦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尽管“德左”实际上是处于独立状态,但从国际社会环境来看,摩尔多瓦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有着诸多有利因素,联合国安理会一直承认摩尔多瓦的领土主权完整,目前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公开承认“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独立并与其建交,说明了摩尔多瓦在国际社会赢得了道义与舆论上的支持,这给摩尔多瓦解决“德左”问题留下了很大空间。总之,无论是摩尔多瓦政府还是普通群众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不会任其独立,这是由摩尔多瓦的国家利益及其现实政治决定的。

2.以和平方式解决“德左”问题。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爆发的武装冲突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都惧怕使用武力,因为摩尔多瓦和“德左”的军事力量虽然在他国帮助下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武装冲突给双方造成的损失仍是无法估量的。而且,用武力手段解决危机,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都得不到认可,还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采用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才是化解民族矛盾的最佳途径。摩尔多瓦和“德左”各方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妥协、相互沟通、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谈判的方式,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此外,谈判各方政治家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他们的政治勇气及其智慧说服本民族的民众,进而化解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

3.“德左”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首先,“德左”问题与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以及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并称为前苏联四大飞地,这四个地区虽然都不被各国普遍承认,但事实上却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其次,“德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和自我保护机制,除俄罗斯在该地区驻军外,他们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军工厂,有能力生产一系列常规武器。再次,“德左”俄罗斯人民族问题的症结是民族认同与现实国家的分离和矛盾,即对摩尔多瓦国家的排斥和对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的苏联及其祖籍国俄罗斯联邦的认同。最后,由于摩尔多瓦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也将影响着“德左”问题的解决,2006年5月26日,美国助理国务卿保拉·德萨特指出俄罗斯只有无条件地从摩尔多瓦领土上撤走军队和武器,美国才可能批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修改协议》[20],同时,“德左”总统伊戈尔·斯米尔诺夫则声明“德左”将奉行与俄罗斯一致的政策。显然,“德左”问题的彻底解决将直接反映两种地缘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由于各方利益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特别是俄罗斯与美欧在战略利益上的严重分歧,都决定了“德左”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四、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民族问题产生的影响及反思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爆发的武装冲突就其本质而言,是“德左”的归属问题,但是由于其敏感的地缘政治因素,又使其复杂化。“德左”问题是前苏联地区民族问题的一部分,该地区爆发的武装冲突也是前苏联地区一系列民族冲突中的一环,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而且,“德左”民族问题不仅会对摩尔多瓦政局产生负面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缘政治格局。

1.加剧了“德左”俄罗斯人与摩尔多瓦人之间的矛盾。摩尔多瓦独立后,采取主体民族“优先”政策、族权化政策与苏联时期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是“如出一辙”的,其对民族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必然也是“异曲同工”的。因为这些政策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导致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进一步恶化。摩尔多瓦以民族划界的制度设计一方面强化了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为其民族政治提供了框架的同时也培养了地方民族主义,并潜伏了民族矛盾和冲突种子,尤其严重的是这种体制埋下了摩尔多瓦人与俄罗斯人矛盾与冲突的种子,进而激起了本来就存在大俄罗斯主义倾向的俄罗斯人的反抗和不满。武装冲突的爆发,又把摩尔多瓦政府与“德左”自治政府之间的矛盾转化为摩俄民族之间的矛盾,给这两个民族留下了难以愈合的战争创伤。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各国都要根据本国国情和各民族的利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发展规律,尊重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不断巩固和维护各民族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公民社会建设缓和、化解民族矛盾,以真正实现民族大融合,建构统一的民族认同。

2.阻碍了摩尔多瓦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摩尔多瓦与“德左”之间的武装冲突发生后,冲突各方轮番进行军备竞赛,不断生产、研制、购买先进武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冲突造成摩尔多瓦境内俄罗斯人外迁,其中有高度熟练的工人、学者、教师等各类知识分子,他们的出走给摩尔多瓦造成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数据统计,从后苏联时期到2004年,摩尔多瓦境内的俄罗斯人移民他国的比例为64.8%,是诸种政治和经济因素也包括战乱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1]。武装冲突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广大的人民,冲突产生了大量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不仅如此,难民的存在,往往还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有可能被利用从事颠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才能给国家以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要从历史动荡中吸取教训,制止和消除有可能发生的民族冲突,这已成为包括摩尔多瓦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3.影响了摩尔多瓦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筑牢国家安全、巩固政权稳定的一项基础工程,然而一些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成为了这项工程建设的重大障碍。“德左”俄罗斯人寻求实行民族自治乃至其所成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就是明证。摩尔多瓦与“德左”民族冲突的根本矛盾是摩尔多瓦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德左”则是谋求民族独立,这必然导致武装冲突,这本属于摩尔多瓦内政问题,摩尔多瓦政府有权制止“德左”的分裂,即使采取了武力手段,其他国家也不能进行干涉,只能由联合国进行调停。当摩尔多瓦用武力解决国内分裂问题时,俄罗斯第14集团军以“保护”当地俄罗斯人利益为由而拖延撤军计划。冲突期间,俄罗斯第14集团军还向“德左”提供了装备和弹药,无论是直接派兵进入该地区,向该地区提供弹药和装备,还是暗中支持“德左”分裂势力,俄罗斯实际上成为决定摩尔多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定因素,并对摩尔多瓦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4.影响了地缘政治格局。摩尔多瓦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德左”则要求完全实现民族独立,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俄罗斯的介入,使这一矛盾更为复杂化,摩尔多瓦不得不寻求更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因此,摩尔多瓦投靠美国,积极向欧盟靠拢,但由于摩尔多瓦在地缘战略位置上对俄十分重要,俄罗斯必然要阻止美国与北约的扩张行为。2014年6月,摩尔多瓦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俄罗斯对摩尔多瓦出台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同时又加强了对“德左”支持。欧盟承诺为摩尔多瓦提供额外财政援助。美国众议院7月17日通过有关反击俄罗斯“侵略”的法案,并指出了摩尔多瓦面临俄罗斯侵略时可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并把摩尔多瓦提至美国盟友的地位。可以说,“德左”问题复杂化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美欧和俄罗斯的介入。就如耿苏志先生所指出:“一个地区更多地依靠强大国家的经济支持,就会彻底失去自主独立性,那么这个地区平衡就被彻底打破了,如果纵容强国在此地区进行博弈,并将本国人民利益卷入其中,这个地区需要其他武装力量来担当该地区的安全保障,那么这个地区就立刻陷入无秩序控制状态。”[22]因此,对于摩尔多瓦政府而言,如何妥善解决不断发酵的“德左”问题,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化解俄罗斯的严厉“制裁”,是摩尔多瓦融入欧洲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儿,否则稍有不慎,将会重蹈乌克兰的覆辙,影响到地缘政治格局。

[1][4][5][6][16]顾志红.摩尔多瓦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4,35,36,36,255.

[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1.

[3]杨希钺,金宗美,胡传荣.民族矛盾与苏联解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1.

[7]松里公孝,于璐,吴佩等.未获承认地区阿布哈兹和德涅斯特的政治认同:东正教内部关系及跨界少数民族问题[J].俄罗斯研究,2008,(2):60-75.

[8][9]汪亭友.摩尔多瓦共产党连续执政及其治党治国纲领[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4):21-26.

[10][18]李志庆.当代俄罗斯与摩尔多瓦关系浅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2,(6):42-48.

[11]青觉,栗献忠.苏联民族政策的多维审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77.

[12]陈黎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5.

[13]钟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刍议[J].世界民族,1996,(4):19-26.

[14]沈桂萍.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53-57.

[15][21]杨育才.帝国民族的碎片—俄罗斯人问题与地区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56,167.

[17]王郦久.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及其走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5,(11):34-39.

[19]毕洪业.摩尔多瓦“德左”问题解读[J].国际研究参考,2014,(6):15-19.

[20]汪金国,刘海.古阿姆:地缘政治力量较量的产物[J].当代世界,2010,(5):55-57.

[22]柳玉峰.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民族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 贺卫光 责任校对 马 倩)

2015-05-15

周俊华(1965—),女,云南华坪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制度、民族政治学研究;宋芹(1990—),女,陕西镇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C957

A

1001-5140(2015)04-0085-08

猜你喜欢
摩尔多瓦民族俄罗斯
我们的民族
摩尔多瓦:苹果量少价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惊艳摩尔多瓦
多元民族
摩尔多瓦:对俄水果出口急剧下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