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换位构词的构词功能探析

2015-02-21 03:04牛瑛瑛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词序构词语序

牛瑛瑛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现代汉语换位构词的构词功能探析

牛瑛瑛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换位构词是汉语构词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换位构词而产生的词数量颇多,并且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这类词在结构、词性、词义、语音、色彩等方面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一方面凸显了汉语意合的语法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

现代汉语;换位构词;构词功能;民族性

语言词汇的消长变化折射其社会发展的状况,而社会的发展变化又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之中。所以,我们常说,语言是观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特别是语言的词汇在语言结构的要素中,相对于语音、语法来说,词汇的发展变化最为迅速。古代汉语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汉语,其词汇的构成已经基本以单音节为主发展成为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其中有一类构词方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词素相同,位置相反。换言之,即倒词,如牛奶——奶牛、私自——自私、进行——行进等。颠倒后,大部分词的结构关系、词性、意义或者感情色彩会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部分多音节词也存在这种现象。例如翻天覆地——天翻地覆、似水年华——年华似水、天长地久——地久天长等。这样相互调换词素的位置而产生新词的方法,笔者称之为“换位构词法”。这种构词法产生的理据一是源于汉语意合的语言结构特点,由这种方法构成合成词都是由不同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它是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手段;二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词汇对客观现实的变化最为敏感。社会事物不断地新陈代谢,代表这些事物名称的词也必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是,新事物的出现是迅速的、无穷的,而反映新事物的词不一定会立即用构词语素合成的方法创造出来,这样,就会影响社会交际顺畅进行。为此,人们利用调换原词语素位置的方法构造新词来做新事物的名称,这是一种既简便又灵活,符合汉民族构词心理的有效方法。于是就出现了大量通过语素换位的方法构成的新词。

故此,本文重点讨论换位构词问题。首先要涉及词序和语序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第二个问题,即换位构词的特点和意义。为此笔者从网络、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和有关书籍以及日常生活的谈话中,搜集了大量相关语料,对其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分析引出第三个问题,即换位构词是汉语构词的一个重要手段,凸显汉语意合的语法特点,以及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从而求得换位构词这种构词手段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特点。

一、词序和语序的区别

学者们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但是,在构词上词序也是个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

汉语词序是指词的结构中的词素与词素之间的前后次序,比如:展开—开展、粮食—食粮等。词序的变化往往会影响词的结构关系和词性或词义的变化,比如:红花-花红,前者是偏正结构的复合词,表示一种红颜色的花,或者专指一种草药名,后者则是主谓结构的短语或者称之为主谓结构的词组,表示花是红颜色的。汉语的词序的相对灵活,就为语义表达的灵活性提供了条件。

语序指的是句法层面上的各个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来说,被陈述的对象放在最前面,陈述内容放在后面——就是我们所说的SVO句式。当然,完全不能否定汉语中其他的特殊语序的存在,但我们在平时说话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一个语序组织话语的,笔者认为这同汉民族的文化观念和认知习惯等因素有关。

总之,汉语的语序是比较固定的。语序和词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一定的联系。例如:

A. 我想你。

B. 你想我。

上面两句,词序是不同的,“你”和“我”的顺序明显是相反的。但是,A、B两句的语序是一致的,都是SVO。然而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二、换位构词的分类

经过换位构词而产生的词数量极多,并且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语素位置互换的词在结构、词性、词义、语音、色彩等方面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以下从结构、词性、词义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整理。

(一)从复合词词素组合的结构方式上分析,换位构词前后的两个词素可以分为结构形式相同和结构形式相异两类

1.结构形式相同

同属于联合结构

皮毛——毛皮 山河——河山 举荐——荐举 整齐——齐整

语言——言语 剪裁——裁剪 损耗——耗损 打击——击打

觉察——察觉 寻找——找寻 脊背——背脊 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同属于偏正结构

卷烟——烟卷 网球——球网 油菜——菜油 白银——银白

蜜蜂——蜂蜜 水井——井水 害虫——虫害 牛奶——奶牛

女神——神女 传单——单传 波长——长波 灯油——油灯

2.结构形式相异

一为联合结构,一为偏正结构

歌颂——颂歌 车马——马车 寒苦——苦寒 亲近——近亲

眉眼——眼眉

一为联合结构,一为述宾结构

图画——画图 问答——答问 功用——用功

一为偏正结构,一为主谓结构

明天——天明 花眼——眼花 细心——心细 青年——年青

虚心——心虚 白斑——斑白 白眼——眼白 红花——花红

黑心——心黑 落花——花落 产物——物产

一为偏正结构,一为述宾结构

警报——报警 捷报——报捷 外援——援外 漆雕——雕漆

水流——流水 领带——带领 鱼网——网鱼 门锁——锁门

和议——议和 急救——救急 气喘——喘气 牙刷——刷牙

一为偏正结构,一为述补结构

明辨——辨明 明证——证明 强加——加强 实证——证实

倍加——加倍

(二)词性分类,换位构词可以分为词性相同和词性相异两类

1.词性相同

二者同为名词

膏药——药膏 源泉——泉源 蔬菜——菜蔬 脊背——背脊

云层——层云 焰火——火焰 茶花——花茶 产物——物产

路线——线路 科学——学科 姓名——名姓 学力——力学

二者同为动词

讲演——演讲 嘲讽——讽嘲 缩减——减缩 躲闪——闪躲

会意——意会 裁剪——剪裁 动摇——摇动 开张——张开

阻拦——拦阻 减缩——缩减 并吞——吞并 担负——负担

二者同为形容词

朴素——素朴 紧要——要紧 整齐——齐整 笨拙——拙笨

和平——平和

二者同为副词

互相——相互 反倒——倒反 不要——要不 加倍——倍加

2.词性相异

一为名词,一为形容词

动机——机动 青年——年青 黄昏——昏黄 白银——银白

黄米——米黄 亮光——光亮 白雪——雪白 绿豆——豆绿

名著——著名 年终——终年

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意愿——愿意 贺电——电贺 决议——议决 喜报——报喜

头领——领头 题解——解题 警报——报警 颂歌——歌颂

办法——法办 罗网——网罗 负担——担负 医学——学医

一为动词,一为形容词

等同——同等 适合——合适 实现——现实 乱动——动乱

苦痛——痛苦 连接——接连 下乡——乡下

一为形容词,一为副词

万千——千万 自私——私自 年终——终年 正反——反正

(三)构词在词义上可以分为词义相同、词义相关、词义相异三类

1.词义相同或相近

长久——久长 离别——别离 直爽——爽直 代替——替代

光荣——荣光 斗争——争斗 齐整——整齐 苦痛——痛苦

2.词义相关

歌颂——颂歌 眼花——花眼 报捷——捷报 平生——生平

爱恋——恋爱 亲近——近亲 眉眼——眼眉 考察——查考

3.词义相异

故事——事故 房产——产房 人为——为人 传单——单传

对应——应对 明天——天明 人生——生人 工分——分工

以上是笔者从结构、词性、词义这三个方面对具有换位构词能力的语素进行的归纳与整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语素位置的变化对词的结构、词性、词义等方面具有很大影响。换位构词作为现代汉语构词的一个重要手段,必然会融入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凸显汉语意合的语法特点。

三、换位构词的功能性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语法关系主要依靠语序来表现,同时,汉语的词法关系同语法关系又具有鲜明的一致性,因此,词的内部构成语素的顺序也就成了汉语词法关系的重要体现方式。

(一)换位构词是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手段

首先,换位构词法不改变汉字数量,只调换语素顺序就可以产生意义不同或结构不同的新词,体现了一种经济性和简明性的构词原则。互换语素顺序以构造新词的“换位构词”也就因此成了一种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手段。

其次,换位构词在其产生之初,也许只是出于某种修辞需要,但是人们在后来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发现变换词的构词语素次序来构造新词,是一种灵活快捷的方式,因此,被人们频繁、广泛地使用,成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造词方法。

当然,不是任何变换词序的词,就能够称为“换位构词”,必须是能够表达新的词义或者产生新的词彩,并且会被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和使用。如:故事——事故、人为——为人、根除——除根、朴素——素朴等,就是用这种“换位构词法”构造出来的新词,变换前后的词,都具有彼此的意义,体现了换位构词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如果离开了这个原则,只是一味地将词的语素位置进行变换,断然达不到构造新词的目的,甚至会造成语言的混乱。在“分析——析分”“光辉——辉光”“声韵——韵声”“插座——座插”等例中,后者就是破坏前者语义结构的语音堆积,而没有任何意义。就是说,这些“词”没有产生新的意义,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换位而换位,这样只会给词汇系统带来混乱。

(二)换位构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如果把这种构词方式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观察,我们就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于汉语发展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对称的思维观念,例如:老子将天地混沌分为“有”、“无”,说什么“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说,“无名”是天地的原始,而“有名”则是万物的根本,“无”“有”相对,才有了宇宙万物。汉语言的结构也同样体现出这种精神。例如:“高低”相对构成复合词,做名词(他做事说话没有高低/它俩的水平分不出高低)或做副词(怎么劝他,他高低不接受)等;太极八卦中讲求阴阳平和;我们的生活中讲求美丑对照等等。同样,笔者认为,换位构词的产生和中国人这种自古以来的对称观念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文中所举的例子也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换位是对称的,而不是龃龉不齐的,从而产生的词的词义才是完整的,即在读音上和谐优美,在表意方面新颖、准确。如:“朴素”,做形容词,表示颜色不浓艳、不华丽;做事、说话真诚而不虚假、不浮夸;换位成“素朴”也做形容词,既有“朴素”的意义,又有表示萌芽的,刚产生的,未发展的(思想、观点)等。

总之,汉语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合。这种意合的特点,融入了深厚的民族性,使汉语词语有了稳中有变,变中有道的特性,这是汉语生命力极强的根源所在。

[1]谭汝为.同素逆序词四论.词汇学新研究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讨论会选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张寿康,林杏光.现代汉语中词序对换的双音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沈士英.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9,(3).

[4]张永绵.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上、下) [J].中国语文,1980,(3).

[5]李丽云.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015-08-18

牛瑛瑛,女(汉族),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学。

猜你喜欢
词序构词语序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修改病句的妙招
汉语搭配信息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俄汉语定语对比
影响词序的“普通重音”规则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