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陆游对栈道美的体验与书写

2015-02-22 08:18梁中效
关键词:栈道陆游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陕西汉中 72300)

栈道是蜀道特殊的交通设施与交通形式。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是山地交通道路的一种特殊设施,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古代川陕之间的人们为了在秦巴山地的深山峡谷中通行,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铁器开凿一些方形或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栈或木栈,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叫栈道。为了防止这些栈木和木板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栈道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或凿山为道,或修桥渡水,或依山傍崖构筑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表现了在筑路工程中,适应十分复杂的地形条件的出色技术能力。栈道是汉唐时期川陕间的交通干线,历代屡屡修建;两宋时期,栈道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军事战略等方面,仍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陆游在川陕八年,多次行走在险峻壮美的栈道之上,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之中,对栈道交通体验最深、描写栈道诗歌最多的大诗人之一。陆游在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二月至十二月的蜀道之旅,可以分为“由川入陕”、“从戎南郑”、“因公出差”、“转徙成都”四个阶段,其中对陆游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在汉中的八个月[1]。

一、陆游所履之栈道

晚唐五代之后,随着关中及西部地区的衰落,国都东移南迁。北宋国都开封经洛阳、长安以达汉中、成都的大驿路仍是故道线[2]82。北宋王朝为了巩固西部疆土,极为重视川陕栈道的维修,建立了栈道修筑的报批手续。《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正月九日,“诏利州路转运司:自今命官使臣欲修易栈阁者,具述经久利害待报,无得擅行。”[3]7474嘉陵栈道等川陕间蜀道,得到了很好的维修。北宋嘉陵故道线是国家官驿大道,“入川大路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路遥远,桥阁约九万余间。”[3]7474蜀道多栈,是蜀道交通的一大特色。因此,陆游的栈道之旅是有保证的。

﹙一﹚嘉陵栈道。沿着嘉陵江河谷通行的故道,也叫陈仓道、嘉陵栈道,是宋朝川陕间水陆交通大动脉,是南宋川陕战区粮草供给的生命线。陆游在诗中多次纪录嘉陵道的水陆交通。《紫溪驿》:“嘉陵栈道吾能说,略似黄亭到紫溪。”[4]916《顷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赋》:“昔戍蚕丛北,频行凤集南。烽传戎垒密,驿远客程贪。”这两首诗描写了嘉陵栈道沿线的风俗民情,“风烟迷栈阁,雷霆起湫潭”,嘉陵江两岸,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过渡地带,“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嘉陵江水路,陆游也曾体验过。《自三泉泛嘉陵至利州》:“日日邅途处处诗,书生活计绝堪悲。江云垂地滩风急,一似前年上硖时。”宋代的三泉县在今宁强阳平关,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九月,陆游由此坐船到利州﹙今四川广元﹚赴阆中。《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诗酒清狂二十年,又摩病眼看西川。”这首诗是乾道八年十一月离开南郑前线赴成都时所作。《秋晚思梁益旧游》:“恰似嘉陵江上路,冷云微雨湿黄昏。”嘉陵江水路,是由四川向前线转输漕粮的水上大动脉。陆游笔下也有千艘漕船嘉陵扬帆的壮观场面。《纵笔》:“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千艘冲雪鱼关晓,万灶连云骆谷秋。”《怀南郑旧游》:“千艘粟漕鱼关北,一点烽传骆谷东。”鱼关也称虞关,在今甘肃徽县东南。《舆地纪胜》:“嘉陵江,……至鱼关,始通舟楫。”[5]5640嘉陵江水路上行船最北端的码头就是鱼关,这两首诗可谓纪实之作。《梨花》:“嘉陵江色嫩如蓝,凤集山光照马衔。”作者对嘉陵江格外迷恋。嘉陵江道可以北通陈仓大散关,因此陆游蜀道诗中最成功、最美妙的文学地理标志和文化意象,就是雄浑苍茫的“大散关”。《秋夜纪怀》:“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秋晚登城北门》:“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夜观秦蜀地图》:“往者行省临秦中,我亦急服叨从戎。散关摩云俯贼垒,清渭如带陈军容。”《蝶恋花》:“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三山杜门作歌》:“中岁道游逾剑阁,青衫误入征西幕。南沮水边秋射虎,大散关头夜闻角。”《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大散关是关中盆地南部、秦岭山地上最著名的关隘,也是秦蜀之间争夺的门户和战略要地。上述诗篇都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嘉陵散关道的雄浑与大散关的大气,寄托着陆游的梦想与希望。而《观大散关图有感》更将陆游壮怀激烈的报国之志推向高潮:“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儒。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锺义士,可与共壮图。坡陀咸阳城,秦汉之故都,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螘殊。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大散关作为蜀汉地区进入关陇的门户,寄托着陆游的梦想与希望。

﹙二﹚骆谷栈道。在秦岭山地自西向东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四条栈道之中,唯有傥骆道是长安与汉中之间最近捷的栈道,因而也是陆游最关注的一条通道。陆游常常登上南郑城墙西北的高兴亭,远眺从骆谷传来的平安火。《辛丑正月三日雪》:“忽恩西戍日,凭堞待传烽。”作者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冬夜闻雁有感》:“从军昔戍南山边,传烽直照东骆谷。”《夜读唐诸人诗多赋烽火者因记在山南时登城观》:“我昔游梁州,军中方罢战。登城看烽火,川迥风裂面。青荧并骆谷,隐翳连鄠县。”《感昔》:“曾从征西十万师,白头回顾只成悲。云深骆谷传烽处,雪密嶓山校猎时。”《排闷》:“传烽东骆谷,倏忽若流电。”《书感》:“雨暗骆谷烽,霜清散关柝。”这些记录骆谷平安火的诗句,集中表达了作者“何时复关中?却照甘泉殿”的迫切心情。作者也曾在夏夜深入骆谷,《夏夜》:“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平川月如霜,万马皆露宿。”作者也曾在早春深入骆谷,《春日登小台四望》:“中间亦尝走梁益,万里凭高望乡县。散关驿近柳迎马,骆谷雪深风裂面。东归却寻书生事,误长诸儒集贤院。”骆谷道上也多次留下了陆游纵马巡边的征尘,美好的回忆很难泯灭。

﹙三﹚金牛栈道。金牛道是川陕间翻越大巴山的官驿大道,也是陆游在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三次践行、体验最深的栈道。陆游于春三月通过金牛道到汉中,《金牛道中遇寒食》:“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画柱彩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时铁马声。”春光明媚之时,第一次踏上金牛道,格外开心。《晓发金牛》:“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快晴生马影,新暖拆花房。沮水春流绿,嶓山晓色苍。阿瞒狼狈地,千古有遗伤。”作者也曾夜行金牛道,《夜行》:“路长忧炬尽,马弱畏泥深。肠断猿啼树,魂惊鬼啸林。艰危穷自惯,寒苦老难禁。回首金牛道,加鞭负壮心。”《独夜》:“繁杵有声时断续,残缸无焰尚青荧。怳然唤起西征梦,身卧金牛古驿亭。”《雨中自项里夜至新塘舍舟步归》:“桦炬如椽点不明,还家潦水与阶平。一杯浊酒颓然睡,恍似金牛夜下程。”水陆交通发达的金牛道,是陆游书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条栈道。他自称山南诗作掉进了嘉陵江水道上望云滩中,《诗稿》卷三十七《感旧》:“百诗犹可想,叹息遂无传。”自注:“予《山南杂诗》百余篇,舟行过望云滩,坠水中,至今以为恨。”从而留下了终身遗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不幸。

陆游诗文中也有对褒斜道、子午道的描写。《劝刘戒子东归》:“去国三年恨未平,东城况复送君行。难凭魂梦寻言笑,空向除书见姓名。残日半竿斜谷路,西风万里玉关情。”《鼓楼铺醉歌》:“书生迫饥寒,一饱轻三巴。三巴未云已,北首趋褒斜。”《闻蝉思南郑》:“昔在南郑时,送客褎谷口。”但是在南郑前线八个月,陆游主要经行和体验的还是上述三条栈道。

二、陆游笔下栈道美

南宋与金国、元朝对峙时期,蜀道虽被南北分割,但作为川陕战区最为重要的军事交通线,南宋朝廷仍然重视栈道的维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孝宗淳熙三年﹙1176﹚二月二十七日,四川茶马司言:兴州顺政、长举两县栈阁旧置武官一员充巡辖,人兵三百,专一巡视葺修。今乞令诸司共措置,务令经久,仍招填人兵,依时修治栈道。从之。”[3]7477证明在陆游从戎南郑的时期,栈道的修筑维修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传统。因此,陆游对栈道美的感受是真实可信的。

﹙一﹚栈道的连云之美。秦蜀间的条条栈道盘旋于秦岭、巴山之巅,穿行于峡谷溪流之上,高出云表,云雾缭绕,号称连云栈道或云栈。宋朝之后将从凤州到武休关的栈道称为连云栈道,是元、明、清时期关中通往西南的官驿大道,由泛称变成了专称。宋朝时的“连云栈道”是泛称。“连云栈道”之名最早可能来自于宋朝诗人易士达,他的《杜鹃二首》:“一自连云栈道开,杜鹃啼血溅莓苔。不如归去无人听,几个朝衣出蜀来。”陆游诗多用“云栈”或“连云”。《归次汉中境上》:“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思蜀》:“来从云栈北,行度雪山西。故事谈金马,遗踪访石犀。”《览镜》:“三万里天供醉眼,二千年事入悲歌。剑关曾蹴连云栈,海道新窥浴日波。”《题酒家壁》:“烟波东尽江湖远,云栈西从陇蜀回。”《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丰年食少厌儿啼,觅得微官落五溪。大似无家老禅衲,打包还度栈云西。”《剑门关》:“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秋晚思梁益旧游》:“忆昔西行万里余,长亭夜夜梦归吴。如今历尽风波恶,飞栈连云是坦途。”《出蜀十九年故交零落》:“平羌空忆吟江月,小益何由度栈云?”《狂歌》:“挂帆直欲截烟海,策马犹堪度云栈。”陆游对高出云表的栈道有着切身体验。

﹙二﹚栈道的险峻之美。秦蜀间的条条栈道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凌架于碧水蓝天之间,高危险峻,头晕目旋,有“天梯石栈”之称。《感旧》:“夜涉南沮水,朝过小益城。梯山天一握,度栈土微平。雨近秦云暗,霜高陇月明。至今孤梦里,喝马有遗声。”《累日多事不复能观书感叹作此诗》:“南游极巨海,西戍掠危栈。”《壬辰十月十三日自阆中还兴元游三泉龙门十一》:“胜地惜轻别,短筇成后游。门呀一境异,木落四山秋。野鸽翔深窦,蟠蛟擅古湫。栈危萦峭壁,桥迥跨奔流。”《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危栈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闲中颇有四方之志偶得长句》:“蜀栈冷云侵瘦马,楚江笼月系孤舟。”《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书驿壁》:“猿叫舖前雪欲作,鬼门关头路正恶。泥深三尺马蹄弱,霜厚一寸客衣薄。朝行过栈暮渡笮,夜投破驿火煜爚。人生但要无媿怍,万里窜身元不错。”《自上清延庆归过丈人观少留》:“空山霜叶无行迹,半岭天风有啸声。细栈跨云萦峭绝,危桥飞柱插澄清。”《自阆复还汉中次益昌》:“北首褎斜又几程,骄云未放十分晴。马经断栈危无路,风掠枯茆飒有声。”上述诗中的“梯山”、“危栈”、“栈危”、“细栈”、“断栈”等词,充分显示了栈道的险峻之美。

﹙三﹚栈道的色彩之美。秦蜀间的条条栈道不仅是沟通大西北与大西南的经济文化通道和军事战略要道,而且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地带,是秦陇与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因此栈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呈现出多样而迷人的色彩。《野兴》:“涉涧穿林信意行,翠崖朱栈惬幽情。关关幽鸟将雏语,簌簌幽皇解箨声。”翠崖朱栈,多么迷人的栈道色彩。《感昔》:“小益晨装雨作泥,南沮涉水马长嘶。山腰细栈移新路,驿壁流尘闇旧题。”《初归杂咏》:“骑马每行秋栈路,唤船还渡暮江津。”《怀旧》:“翠崖红栈郁参差,小盆初程景最奇。”《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百堂小益最初程,朱栈青崖照眼明。十日经行图障里,时时马上听莺声。”《题严州王秀才山水枕屏》:“我行天下路几何,三巴小益山最多:翠崖青嶂高嵯峨,红栈如带萦岩阿;下有骇浪千盘涡,一跌性命委蛟鼍。”《怀旧》:“蜀栈冷云侵瘦马,楚江笼月系孤舟。”《简章德茂》:“冷云黯黯朝横栈,红叶萧萧夜满船。”《梦行益昌道中赋》:“朱栈青林小益西,早行遥听隔村鸡。龙门合畔千寻壁,江月亭前十里堤。”上述诗篇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栈道的色彩美,“翠崖红栈”、“朱栈青崖”、“红栈如带”、“朱栈青林”等等,都描写了栈道迷人的色彩,令人神往。《栈路书事》:“危阁闻铃驮,湍流见磑船。汲江人负盎,骑马客蒙毡。梨美来秦地,橙香接楚天。”“危阁闻铃驮”,“栈云零乱驮铃声,”也成为千里栈道的一大特色,在驮铃声中带来了南北文化的美丽色彩。

﹙四﹚栈道的汉风之美。秦蜀栈道的咽喉——汉中盆地是西汉和蜀汉王朝的发祥地,是刘邦与“汉初三杰”建功立业之地,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地。千里栈道上留下了两汉三国英才建功立业的足迹。这一切都感染和激励着诗人。《山南行》:“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踘分朋曹;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这首诗作于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春,是陆游栈道诗的代表作,“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将作者效法刘邦、韩信、诸葛亮等两汉三国英雄,以蜀汉与关中为基地收复中原的宏图大略展示无遗。《感兴》:“高帝王蜀汉,天下岂易图。幡然用其锋,项羽不支梧。嗟余昔从戎,久戍南郑墟。登高望夕烽,咫尺咸阳都。”对汉高祖刘邦君臣功业的无限向往,是陆游栈道诗汉风美的核心。《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我昔西游边,万里持一剑,风餐不自恤,露宿未尝厌,栈危余汉烧,山断有秦堑,敢夸胡羊美,但怀巴酒酽。”张良护送刘邦到汉中时,曾建议烧毁栈道,麻痹项羽,这就是“栈危余汉烧”的来历。《远游二十韵》:“会有蜀汉役,奇嶮日窥觇。筑坛访遗址,烧栈想烈焰。辕门俯清渭,彻底绿可染。旧史所登载,一一尝考验。胡羊美无敌,黍酒实醇酽。枕戈南山下,驰猎久不厌。比参剑南幕,壮志就收歛。卜邻杨雄宅,遂欲老铅椠。但爱古柏青,肯顾海棠艳。人生不易料,白首东归剡。稽山秋峨峨,镜水春潋潋。”“汉初三杰”的传奇故事,在栈道沿线广为流传,“筑坛访遗址”,指的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拜将坛。“烧栈想烈焰”,除了张良外,也让人联想起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实际上这八个字最早有可能是宋代诗僧的创造,高度概括了韩信计策的内容,成为二十四计之一。《全宋诗》第十九部,释慧性《颂古七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刻舟独觅剑,夜雨过潇湘。”《全宋诗》第十八部,释大观《溢首座请赞》:“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语全无碑记,考贼不用证贜。”陆游的诗作也印证了他对汉唐开拓精神的向往。《忆昔》:“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屡经汉帝烧余栈,曾宿唐家雪外城。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西窗忽听空阶雨,独对青灯意未平。”《偶怀小益南怀之间怅然有赋》:“西戍梁州鬓未丝,嶓山漾水几题诗。剑分苍石高皇迹,岩拥朱门老子祠。烧兔驿亭微雪夜,骑驴栈路早梅时。”刘邦在汉中的传说颇多,“剑分苍石高皇迹”,陆游自注“嶓冢庙旁,有高皇试剑石,中分如截。”两汉三国英雄在栈道沿线的遗迹和传说故事,坚定了陆游以关中为“本根”恢复中原的志向,激励着陆游建功立业的情怀。[6]

﹙五﹚栈道的民俗之美。秦蜀栈道联系着关陇与巴蜀地区,这里是周秦汉唐时期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也是中国南北文化的过渡地带,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边缘地带,又是地域民俗文化的南北荟萃之地。宋太祖赵匡胤说,“南郑走集之地”[5]。《冬夜闻雁有感》:“从军昔戍南山边,传烽直照东骆谷。军中罢战壮士闲,细草平郊恣驰逐。洮州骏马金络头,梁州球场日打球。玉杯传酒和鹿血,女真降虏弹箜篌。大呼拔帜思野战,杀气当年赤浮面。南游蜀道已低摧,犹据胡床飞百箭。”南郑紧邻西北,北宋末年大量西北及中原民众迁移到此,使这里的风俗民情更具北方文化的豪迈之气。《梦行小益道中》:“栈云零乱驮铃声,驿树轮囷桦烛明。清梦不知身万里,只言今夜宿葭萌。”栈道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梨美来秦地,橙香接楚天。”《登赏心亭》:“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这里的“蜀栈秦关”正是栈道荟萃南北民俗文化的生动写照。《顷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赋》:“春尽花犹坼,云低雨半含。种畲多菽粟,蓺木杂松柟。妇汲惟陶器,民居半草庵。风烟迷栈阁,雷霆起湫潭。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快心逢旷野,刮目望浮岚。考古时兴感,无诗每自惭。嘉陵最堪忆,迎马柳毵毵。”《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穈如土色,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即今归卧稽山下,眼昏臂弱衰境逼,新粳炊饭香出甑,风餐涧饮何曾识?我岂农家志饱暖,闭户惟思事耕织;征辽诏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以上两首诗虽然都是追忆,但清晰而形象地展示了栈道沿线生产与生活场景,是栈道风俗美的生动画卷。《次韵张季长题龙洞》:“谪堕尚远游,忽到汉始封。西望接蜀道,北顾连秦中。壮哉形胜区,有此蜿蜒宫。”《道中累日不肉食至西县市中得羊因小酌》:“门外倚车辕,颓然就醉昏。栈余羊绝美,压近酒微浑。”《书事》:“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暗荒郊射虎天。醪酒芳醇偏易醉,胡羊肥美了无膻。”以上三首诗既描写了秦蜀栈道的山川形胜之美,又回顾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放之美。《鹅湖夜坐书怀》:“昔者戍南郑,秦山郁苍苍。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官虽备幕府,气实先颜行。拥马涉沮水,飞鹰上中梁,劲酒举数斗,壮士不能当。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时时登高望,指顾无咸阳。”这一切都展示了栈道沿线“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踘分朋曹”的民俗文化之美。

三、陆游对栈道美本质的发现

栈道盘旋于绿水青山之间,架设于悬崖峭壁之上,穿行于白云松涛之巅,跨越于历史长河之中,是汉唐“天府之国”的交通枢纽,是汉唐长安与成都两大双子星座的交通走廊,是汉唐南北丝绸之路的联系纽带,是汉唐建功立业的大舞台,是汉唐雄风的升腾之地。因此,栈道是汉唐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文化符号。这里既有自然与人文的大气雄浑之美,也有山水与文化的灵秀精致之美,陆游以吴越文化之子的身份,走进汉唐文化核心区的栈道沿线,发现了这里的壮美与优美,不仅改变了他人生的思想文化轨迹与文学创作风格,而且在中国文化与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在蜀道文学史上也矗立起了一座丰碑。

首先,陆游发现并继承了栈道及其沿线的大气雄浑之美。修凿栈道,遇水架桥,逢山开道,冲出大山的束缚,摆脱河流的羁绊,形成了坚忍不拔、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栈道精神。张骞、司马相如与李白、陈子昂冲出盆地、走向全国的奋斗业绩,就是栈道精神最好的诠释。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汉唐文化,是孕育栈道精神的基础,也是陆游神往的精神世界。《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观长安城图》:“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春感》:“少时狂走西复东,银鞍骏马驰如风。眼看春去不复惜,只道岁月来无穷。初游汉中亦未觉,一饮尚可倾千锺。叉鱼狼藉漾水浊,猎虎蹴蹋南山空。射堋命中万人看,毯门对植双旗红。华堂却来弄笔砚,新诗醉草夸坐中。剑关南山才几日,壮气摧缩成衰翁。雪霜萧飒已满鬓,蛟龙郁屈空蟠胸。邻园杏花忽烂熳,推枕强起随游蜂。遶看百匝几叹息,吹红洗绿行忽忽。暮年逢春尚有几?常恐春去寻无踪。青钱三百幸可办,且判烂醉酤郫筒。”《夏夜大醉醒后有感》:“少时酒隐东海滨,结交尽是英豪人,龙泉三尺动牛斗,阴符一编役鬼神。客游山南夜望气,颇谓王师当入秦,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那知一旦事大缪,骑驴剑阁霜毛新,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客自凤州来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表里山河古帝京,逆胡数尽固当平。千门未报甘泉火,万耦方观渭上耕。前日已传天狗堕,今年宁许佛狸生?会须一洗儒酸态,猎罢南山夜下营。”《大雪歌》:“长安城中三日雪,潼关道上行人绝。黄河铁牛僵不动,承露金盘冻将折。虯须豪客狐白裘,夜来醉眠宝钗楼。五更未醒已上马,冲雪却作南山游。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雪皆赤。拏空争死作雷吼,震动山林裂崖石。曳归拥路千人观,髑髅作枕皮蒙鞍。人间壮士有如此,胡不来归汉天子。”这些诗句都显示了汉唐栈道精神与阳刚豪迈之气对陆游的深刻影响。于北山在《陆游年谱》中说:“见韩信将坛,武侯祠庙,爱国情感与恢复意图,更加激荡奔腾,不可遏抑”。“丰富深广之社会生活,使务观创作题材、思想境界日趋开展与扩大。真挚深切之爱国情感,雄奇奔放之艺术风格,益加突出与鲜明,在其一生创作道路上具有划时代之意义。”[7]156-157朱东润更用“生的高潮,诗的高潮”来形容栈道沿线的豪放历史与火热的生活对陆游的影响[8]114-115。

其次,陆游发现并发展了栈道及其沿线的灵秀精致之美。“关心国防而外,复有揽观风俗之志。”[7]156栈道沿线的春天山花烂漫,峰峦叠翠,莺飞蝶舞,流水淙淙,麦陇青青,春衫飘飘。《金牛道中遇寒食》:“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画柱彩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画柱彩绳,秋千高挂,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乐图。《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溪。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诗中的“四月”、“莺啼”、“ 扁舟”、“画溪”,描摹出栈道咽喉汉中盆地的江南水乡画卷。《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梁州陌上女成群,铜绿春衫罨画裙。相唤游家园里去,秋千高挂欲侵云。”南郑城外,美女成群,春衫鲜艳,荡漾秋千,格外迷人。陆游在《园中杂书》诗中自注:“山南秋千最盛,巷陌处处有之。”栈道沿线的夏天,翠天碧海,凉爽宜人,出售冰决,驱暑降温。《蒸暑思梁州述怀》:“宣和之末予始生,遭乱不及游司并。从军梁州亦少慰,土脉深厚泉流清。季秋岭谷浩积雪,二月草木初抽萌。夏中高凉最可喜,不省举手驱蚊虻。藏冰一出卖满市,玉璞堆积寒峥嵘。柳阴夜卧千驷马,沙上露宿连营兵。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最思出甲戍秦陇,戈戟彻夜相摩声。两年剑南走尘土,肺热烦促无时平。荒池昏夜蛙阁合,食案白日蝇营营。何时王师自天下,雷雨澒洞收欃枪。老生衰病畏暑湿,思卜鄠杜开紫荆。”栈道连接川陕,山水胜地。《归次汉中境上》:“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栈道沿线的秋冬季,也有着迷人的山水风光。《感旧》:“夜涉南沮水,朝过小益城。梯山天一握,度栈土微平。雨近秦云暗,霜高陇月明。至今孤梦里,喝马有遗声。”《长木夜行抵金堆市》:“夜行长木村,重雾杂零雨。湿萤黏野蔓,寒犬吠云坞。道坏交细泉,亭废立遗堵。时时过农家,灯火照鸣杼。嗟予独何事,无岁得安处;即今穷谷中,性命寄豺虎。三更投小市,买酒慰羁旅。高咏东山诗,怅望怀往古。”以上两首诗是山乡风光,在盆地之中更具江南风情。《秋冬之交杂赋》:“碓舍临寒水,渔舟弄夕霏。乌将九子过,雉挟两雌飞。浮世萍无蔕,流年弩发机。常思南郑日,县驿跨骡归。”陆游自注:“汉中西县村落,下临让水,景物颇似吾乡。”让水一名逊水,发源于巴山,在汉江南岸的今陕西汉中南郑县境内。《舆地纪胜·兴元府》:“逊水,起于廉水,溉田之余,东南流至古廉水城之侧,故范柏年对﹙宋﹚明帝云:‘臣乡有文山﹙川﹚、武乡、廉泉、逊水。’即此。”[5]5304濂水流域风景如画。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有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矣。廉水又北注汉水。”[9]436陆游的汉中让水“景物颇似吾乡”,既说明了作为吴越文化之子的他在栈道线上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江南自然环境景观,又隐含着“廉泉、逊﹙让﹚水”之间的文化自傲,二者结合起来说明陆游发现栈道沿线汉唐建功立业的大美之外,还有“景物颇似吾乡”的优美,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陆游对栈道美的全方位体验和对栈道文化美本质的深刻认识。

结 语

陆游对栈道文化与栈道精神的体验与书写,虽然时间只有八个月,但却让这位吴越文化之子第一次全方位地感受到了栈道的雄奇险峻和汉唐文化遗存的大气磅礴,从而使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飞跃与升华。

陆游栈道之旅思想的飞跃,主要是受到这里雄奇贞刚之气及其积淀的史诗般的历史传统、壮怀激烈的军旅生活和理想破灭之后艰难挣扎等因素的影响[10]117-130。陆游栈道之旅文学创作的升华,开始于“从戎南郑”,钱钟书先生指出:陆游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像他自已那种别开生面的、具有英勇气概的爱国诗歌,也是到西北去参预军机以后开始写的。”[11]190-193陆游栈道诗既有李白《蜀道难》的浪漫大气,也有杜甫《龙门阁》的写实忧患,“一般宋人尊而不亲的李白常常是他的七言古诗的楷模,”[11]194但也有超越李杜之处。“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11]193因此,陆游履栈的时间虽短,但对他心路历程和文学之路的影响是空前的,是“生的高潮,诗的高潮”。蜀道成就了陆游,陆游诗化了蜀道。

:

[1]梁中效.陆游的蜀道之旅及其影响[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5(1).

[2]李之勤.蜀道话古[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

[3]徐松等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陆游著、钱钟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王象之.舆地纪胜[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6]梁中效.陆游与汉中汉文化[A],陆游与汉中[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7]于北山.陆游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8]朱东润.陆游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郦道元.水经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10]邱鸣皋.陆游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栈道陆游
陆游气坏了等三则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玻璃栈道
中国玻璃栈道
玻璃栈道,玩的就是心跳
『吃货』陆游
除夜雪
栈道
西班牙开通“世界最危险栈道”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