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2015-02-22 12:54韦军葆
重庆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喜树碱鼻咽控制率

韦军葆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南宁 530021)

·经验交流·

放疗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韦军葆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南宁 530021)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鼻咽癌患者236例,其中单纯放疗198例为单纯放疗组,羟基喜树碱同期放化疗28例(羟基喜树碱同期化疗1周期17例,2周期8例,3周期3例)为羟基喜树碱同期放化疗组,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10例(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1周期10例)为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按照1992 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30例(占12.7%),Ⅱ期206(87.3%)。采用放射治疗和化疗进行治疗,并随访,用Kaplan-Meier法对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放疗组、羟基喜树碱同期放化疗组和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5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7.6%、73.2%、79.9%,58.3%、58.3%、58.3%和74.9%、65.2%、72.0%。单纯放疗组和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相比较,两组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0.245),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反而要比单纯放疗组的要低(P=0.043);单纯放疗组和羟基喜树碱同期化疗组相比较,两组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0.855,0.757)。结论 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以及同期化疗没有提高早期(Ⅰ~Ⅱ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

鼻咽肿瘤;喜树碱;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近年,鼻咽癌患者的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研究较多,文献报道多数作者认为对晚期(N分期大于或等于N2的Ⅲ/Ⅳ期患者)鼻咽癌病例的治疗有疗效的增益[1-3]。但相同的治疗对早期病例是否有益,争论颇多,目前大多数作者均不主张对Ⅰ~Ⅱ期鼻咽癌接受全身化疗[3]。本文对部分接受放化同步治疗的鼻咽癌Ⅰ~Ⅱ期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单纯放疗进行疗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本科收治入院的单纯放疗以及采用羟基喜树碱方案,进行同期或诱导放化疗的236例Ⅰ~Ⅱ期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198例,羟基喜树碱同期放化疗28例(羟基喜树碱同期化疗1周期17例,2周期8例,3周期3例),羟基喜树碱诱导放化疗10例(全为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1周期),分为单纯放疗组,羟基喜树碱同期放化疗组,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同时通过间接鼻咽镜检查或鼻咽纤维镜检查取活检(部分患者在外院取活检,均经本院病理科会诊确认),放疗前常规进行血常规、生化以及鼻咽颅底上颈部CT(部分患者加做MRI)、胸片、腹部B超、心电图等检查,局部晚期患者进行全身骨骼ECT扫描。按照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急性毒副反应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纳入标准:(1)本次治疗前未接受过放疗、化疗及其他治疗;(2)放疗前或放疗结束前无远处转移;(3)经本院病理确诊;(4)鼻咽部放疗剂量不低于50 Gy;(5)在本科住院并资料完整;(6)无同时患其他恶性肿瘤或合并其他严重影响生存的内外科疾病;(7)1992福州分期Ⅰ~Ⅱ期(T1-2-N0-1M0)患者。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采用Coγ射线或者直线加速器8 Mv光子线照射。鼻咽剂量:50~81 Gy/(25~41次)/(5~9周),颈部淋巴结放疗剂量50~78 Gy/(25~39次)/(5~9周),区域淋巴结预防剂量50 Gy。设野方式:鼻咽部采用面颈联台野及双侧耳前野为主野,辅以鼻前野,耳后野及颅底野等。颈部采用下颈部前切野和全颈部全切野为主野。外照射结束时如果鼻咽部仍有肿物残留或鼻咽壁较为增厚的患者加做鼻咽腔内近距离治疗1~3次,6~8 Gy/次,总量6~24 Gy,1~3周完成。

1.2.2 化疗方法 羟基喜树碱方案:羟基喜树碱用量10 mg/d,静脉点滴,连用5~7 d;诱导化疗在放疗前应用1个周期;同期化疗在整个放疗过程中共进行1~3个周期。

1.2.3 随访 采用门诊复查、信访或者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失访病例于失访之日按死亡计算,随访满5年者131例,末次随访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其中7例失访,随访率9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析,差别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236例患者中5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76.7%、72.1%和78.6%。单纯放疗组,羟基喜树碱同期放化疗组和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5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7.6%、73.2%、79.9%,58.3%、58.3%、58.3%和74.9%、65.2%、72.0%,单纯放疗组和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比较,两组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105、0.245),但是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反而要比单纯放疗组的要低(P=0.043);单纯放疗组和羟基喜树碱同期化疗组相比较,两组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0.855、0.757)。

3 讨 论

早期的鼻咽癌通常以单纯的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按照AJCC1997分期系统,Ⅰ期鼻咽癌的3年生存率可以达到100%,而Ⅱ期鼻咽癌则为70%左右[4]。纽约的1项研究报告指出,Ⅰ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为70%左右,而Ⅱ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则为50%左右[5]。香港的1项研究则以Ho氏分期为基础,其Ⅰ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89%,而Ⅱ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72%[6]。而无论是否给予序贯化疗,Ⅰ~Ⅱ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为85%~86%[7]。本研究采用福州92分期,236例Ⅰ~Ⅱ期患者的治疗效果都和上述的数字相接近。

考虑到中晚期鼻咽癌(Ⅲ 、ⅣA)的高远处转移率及高局部区域复发率,目前文献报道多数作者主张放化疗综合治疗对晚期(N分期大于或等于N2的Ⅲ/Ⅳ期)鼻咽癌病例的治疗有疗效的增益,多个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也证实放化疗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期放化疗也已经被推荐为治疗Ⅲ~Ⅳ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8-11]。但相同的治疗对早期病例是否有益,争论颇多,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Ⅱ期患者为ⅡB期(T2b或者N1),而只有小部分为ⅡA期,ⅡB期病例的高转移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Ⅱ期患者的预后,Leung等[12]的研究选取1990~1998年的1 070鼻咽癌病例,大部分病例为单独放疗,ⅡA期患者单一部位的远处转移率为5.7%,而ⅡB期病例则为14.9%,研究提示远处转移也是ⅡB期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认为也有必要对ⅡB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化疗综合治疗。

羟基喜树碱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S期,有干扰细胞分裂周期,延长C2期以及染色体、DNA断裂、降解等多种效应,主要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Ⅰ,而拓扑异构酶Ⅰ在 DNA 复制、重组、转录、切割与再连接、有丝分裂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羟基喜树碱与拓扑异构酶及DNA结合后,可阻断DNA的切口部位修复,抑制 DNA合成并导致双链DNA断裂,在机体多种蛋白协同作用的综合结果下致使细胞死亡,达到有效的抗癌作用。羟基喜树碱已经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胸部肿瘤的治疗[13],但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报道采用甚少,黄文金等[14]曾经报道顺铂+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方案放疗前诱导化疗2~3个周期治疗鼻咽癌,提高了完全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目前尚未见有单纯使用羟基喜树碱配合放疗综合治疗鼻咽癌的报道。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面,羟基喜树碱的两个放化疗方案的各个统计学指标大多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的效果反而要比放化疗综合治疗的要好,特别是使用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的患者,其鼻咽原发灶局部控制率、无瘤生率都未提示比单纯放疗有任何优势,其总生存率甚至要比单纯放疗组要低(P=0.043)。究其原因,考虑为单独使用羟基喜树碱并未真正能够抑制鼻咽癌细胞,尤其是S期以外的肿瘤细胞,如果在放疗同期使用,尚未对治疗导致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在放疗前诱导使用羟基喜树碱先进行化疗,导致了放疗时间的推迟,部分早期患者有可能发展成为晚期患者,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效果。所以本研究认为,羟基喜树碱不适合于单独使用治疗早期鼻咽癌患者,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鼻咽癌能否获益,仍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本研究分析提示羟基喜树碱诱导化疗以及辅助化疗没有对早期(Ⅰ~Ⅱ期)鼻咽癌的治疗作出贡献,但是由于参与化疗的病例数比较少,以及回顾性分析的局限性,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

[1]Al-Sarraf M,LeBlanc M,Giri PG,et al.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ncer:phase Ⅲ randomized Intergroup study 0099[J].J Clin Oncol,1998,16(4):1310-1317.

[2]Lin JC,Jan JS,Hsu CY,et al.Phase Ⅲ study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radiotherapy alone for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ositive effect on overall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J].J Clin Oncol,2003,21(4):631-637.

[3]文浩,郎锦义,杨加林,等.超分割放射同期化学治疗Ⅲ和Ⅳ 期鼻咽癌前瞻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2):73-76.

[4]Ozyar E,Yildiz F,Akyol FH,et al.Comparison of AJCC 1988 and 1997 classification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9,44(5):1079-1087.

[5]Cooper JS,Cohen R,Stevens RE.A comparison of staging system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Cancer,1998,83(2):213-219.

[6]Sham JS,Choy D.Prognostic factor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 review of 759 patients[J].Br J Radiol,1990,63(745):51-58.

[7]Teo PM,Chan AT,Lee WY,et al.Enhancement of local control in locally advanced node-positiv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y adjunctive chemo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9,43(2):261-271.

[8]Kwong DL,Sham JS,Au GK,et al.Concurrent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 factorial study[J].J Clin Oncol,2004,22(13):2643-2653.

[9]Wee J,Tan EH,Tai BC,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radiotherapy versus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stage Ⅲ and IV nasopharyngeal cancer of the endemic variety[J].J Clin Oncol,2005,23(27):6730-6738.

[10]Chen Y,Liu MZ,Liang SB,et al.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plus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endemic regions of chin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8,71(5):1356-1364.

[11]Lee AW,Tung SY,Chua DT,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radiotherapy plus concurrent-adjuvant chemotherapy vs radiotherapy alone for 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Natl Cancer Inst,2010,102(15):1188-1198.

[12]Leung TW,Tung SY,Sze WK,et al.Treatment results of 1 070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n analysis of survival and failure patterns[J].Head Neck,2005,27(7):555-565.

[13]刘键,胥彬.喜树碱类药抗癌机制及合并治疗机制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98,25(5):389-392.

[14]黄文金,罗惠煌.放疗联合含羟基喜树碱化疗方案根治鼻咽癌90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1):41-42.

韦军葆(1978-),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治疗方向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5.01.033

R739.63

B

1671-8348(2015)01-0094-03

2014-09-19

2014-10-29)

猜你喜欢
喜树碱鼻咽控制率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喜树碱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