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东教授从“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病

2015-02-22 17:47叶小汉苏志远
新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络脉论治高血压病

叶小汉,苏志远

1.东莞市中医院何世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 东莞523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405

何世东教授从“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病

叶小汉1,苏志远2

1.东莞市中医院何世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 东莞523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405

何世东教授主张从“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病,认为“瘀”贯穿老年高血压病程的始终,络脉瘀阻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主张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仔细辨别血瘀证的主次兼夹,选用活血化瘀药。

老年高血压病;活血化瘀;何世东

何世东教授为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教授从医四十余年,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疑难杂症,而对于诊治老年高血压病,遣方用药更有独到匠心之处,主张从“瘀”论治,在此基础上分型施治,取得显著效果。笔者为何世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学术继承成员,侍诊何教授,现将其从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眩晕,因而中医辨证当属眩晕范畴。大多数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同,认为老年高血压与肾虚密切相关:随着年老肾衰,脏腑功能失调,渐生风、火、痰、瘀等内生之邪,虚实夹杂,合之为病。老年高血压病是高血压病的重要临床亚型之一,具有不同于中青年高血压病的独特的证候分布规律,但临床上却未见到有对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统一的证型分类,大多数医者依照一般高血压病的辨证思路,辨治效果欠佳。通过不断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认识到“活血化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性。何教授认为,老年人有“阴气自半”“形体皆极”的独特生理特点,因而在诊治老年高血压病时必须结合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将辨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何教授基于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有面色晦暗、颈项强硬、肢体麻木、唇周瘀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迟或涩等血瘀之表现,认为“瘀”是老年人体质特点和病理变化中重要的因素,故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无论为何种证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

1 “老人多瘀”的体质特点

1.1 气血亏虚,脉道不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老年人气血渐衰,气血虚则不足以濡养脉道,日久脉道干涩,僵硬不利,故有“血气虚,脉不通”之说。正如王清任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势必迟缓乃至瘀阻。

1.2 五脏不坚,肾虚为主 老年人以虚证为主,五脏皆衰,肾脏为先,肾虚元气不足或肾阳不足以温煦,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流缓慢或瘀滞脉中。

1.3 常苦伤悲,易致肝郁 王长松[1]对当代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普遍存在情志不畅的现象。老年人情志失调,抑郁伤肝,肝失调达,气机升降失调,血液运行不能正常进行而致血瘀。

1.4 相对安逸体力活动减少,久坐久卧 动属阳,静属阴,气属阳,血属阴。少动则气不行,阴血失阳助,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少动之阴有成瘀之倾向。故老年人活动量少,易成血瘀。

2 “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

何教授认为,病人久病缠绵不愈,或因辨证不当,失治误治,邪气久留,势必伤及血络。老年高血压病多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久病入络,络脉之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故瘀贯穿老年高血压始终。正如叶天士所言:“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故老年高血压病迁延不愈,久病入络,络气瘀滞,络脉瘀塞,血瘀盘踞于络脉;又因久病必虚,加之“形体皆极”,络脉空虚,病邪乘虚内袭,日久成瘀,恶性循环而成难去之“瘀”。何教授认为在老年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病机的演变皆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瘀血”证型。

2.1 肾气亏虚,阴虚阳亢 肾虚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也导致血流缓慢或瘀滞脉中;肾阴亏虚,水不涵木,阴阳失衡,肝阳亢于上,气血逆乱成瘀;又阳亢化火,入舍于脉,血热互结,煎灼成瘀。故肾气亏虚、阴虚阳亢,常夹血瘀。

2.2 气血亏虚 《景岳全书·胁痛》载:“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不滞者。”故气血亏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有血瘀的表现。

2.3 痰浊中阻 津血同源,痰瘀同病,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浊阻于络脉,血行受阻继而成瘀,而瘀血阻络,气机不畅,气不布津而生痰浊。《医学正传》:“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故痰浊中阻,常合并脉络瘀阻。

2.4 阴阳两虚 阳虚气化功能减退,络脉运行不畅;阴液亏虚,脉道干涩,血运不利。故阴阳两虚可成血瘀。

3 辨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用药特点

何教授认为人到老年或多虚多瘀,或因虚致瘀,或久病入络,故血瘀贯穿老年高血压病始终,络脉瘀阻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故在临床诊疗中,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应仔细辨别血瘀证的主次兼夹,酌情选用活血化瘀药,以期显效。如辨证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者,何教授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为法,遣方用药不忘加入赤芍、牡丹皮、酒大黄以凉血活血,兼走肝经而泻火清热;如为阴虚阳亢、气血亏虚之证,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再合当归、丹参、鳖甲、牛膝、鸡血藤之类,既补虚损之阴血,又收活血祛瘀之功,补而不滞,散而不损;如为痰浊中阻者,则治以健脾化湿,除痰熄风,常合活血行气之品:如川芎、延胡索、姜黄等,以行气化痰祛瘀。

又因久病瘀闭,瘀血痼结,诚如叶天士所言:“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故何教授治疗老年顽固性高血压,长期有头晕、头痛,而降压治疗效果又不理想者,常应用蜈蚣、地龙、全蝎、水蛭、虻虫等虫类药,以期搜剔之效,则“血无凝着,气可宣通”。

何教授临证时,在辨证论治与辨质论治的基础上,又根据瘀血所在部位可酌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在胸以上者,可选川芎、桃仁、全蝎、蜈蚣、红花、三棱;若在胸腹,可选五灵脂、蒲黄、延胡索、莪术、乳香、三棱之类;若在腰以下者,可选川牛膝、鸡血藤、川芎、水蛭等。其中川芎、桃仁、丹参、水蛭上中下均可选用。

例1:凌某,男,68岁,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最高达180/110mm Hg,现服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控制于160/80mm Hg上下。初诊诉反复头晕,伴头部重坠感,困倦乏力,偶有少许胸闷,咽中有痰,色黄白,可咯出,无咳嗽,胸痛,自觉腹部胀满感,胃口欠佳,不欲饮食,睡眠可,夜尿2~3次,大便硬,矢气多,舌淡暗、苔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属气虚痰阻,络脉瘀阻证。治法:健脾益气,化痰通络。处方:五爪龙30 g,茯苓20 g,法半夏、丹参、五灵脂、瓜蒌皮各15 g,枳实、薤白、红花、桃仁、当归各10 g,蒲黄12 g,共7剂。

二诊:头晕较前减轻,无明显胸闷症状,诉平素汗多,活动后出汗明显,大便偏烂,舌淡暗、苔腻,脉弦滑。故原方去活血力重之桃仁、红花,改用红景天6 g,加黄芪15 g,白术10 g。

三诊:诸症减,故续用原方。其后坚持每月来诊,以补气化痰、平肝潜阳为法随证加减,不忘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其后,头晕程度及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血压波动于140/80 mm Hg上下。

按:原方重用五爪龙以益气健脾祛湿,茯苓健脾利湿,瓜蒌皮、薤白、法半夏取瓜蒌薤白半夏汤之义,以行气解郁、祛痰宽胸,合枳实下气除满,“久病必治络”,故以桃仁、红花、当归、丹参、失笑散以活血祛瘀通络。二诊辨证仍属气虚痰阻证,以气虚明显,因患者汗多,津血同源,故原方去散血耗血力强之桃仁、红花,改用补气兼以活血之红景天,加用黄芪、白术取玉屏风散之义以补气固表敛汗。

例2:卢某,女,68岁,高血压病史10年余,血压最高达200/100 mm Hg,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现服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降压,血压波动于160~170/70~80mm Hg,初诊诉反复头晕耳鸣,头痛,以左颞侧明显,手麻,偶有震颤,夜半口干明显,无胸闷、心悸,纳眠可,大小便如常,舌瘦尖红、苔黄腻,脉弦细数。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络脉瘀阻证)。治法:滋阴潜阳,通络平肝。处方:龟板、生地黄、磁石、茯苓各20 g,石决明、夏枯草各30 g,白芍、白蒺藜、羚羊骨各15 g,全蝎3 g,蜈蚣2条,麦冬10 g,共7剂。治疗7天后,复诊:诉头晕、头痛发作减少,少许手麻,无震颤,但偶有心悸,血压控制于150~160/70~80mm Hg,故守原方去羚羊骨,加丹参15 g,龟板加量至25 g。服用7天后,三诊诉头晕、头痛、手麻基本缓解,无心悸胸闷,收缩压波动于140~150mm Hg,偶有高于160mm Hg,续服善后。

按:何教授将其辨证为阴虚阳亢,络脉瘀阻所致,治疗上以滋阴潜阳、通络平肝为法,方中龟板、生地黄、麦冬滋阴潜阳,治阴虚之本;石决明、夏枯草潜降上亢之肝阳;白蒺藜、白芍以平肝柔肝;磁石平肝阳而又收聪耳明目之功;合全蝎、蜈蚣,一则活血,搜剔痼结血脉之瘀,二则熄风平颤。复诊手颤消,诸症减,但心悸,故去羚羊骨,加丹参,增龟板,量以养血补心安神。瘀血痼结,故建议患者续服善后。

[1]王长松.中国当代老年人体质特点探析[J].江苏中医药,2004,25(10):16-19.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44.1

A

0256-7415(2015)02-0012-02

10.13457/j.cnki.jncm.2015.02.006

2014-09-02

东莞市中医院何世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叶小汉(1963-),男,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猜你喜欢
络脉论治高血压病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