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分析

2015-02-22 17:47邵帅
地球 2015年11期
关键词:油源盖层辽河油田

■邵帅

(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作业五区 辽宁盘锦 124010)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分析

■邵帅

(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作业五区 辽宁盘锦 124010)

本文对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的油气藏成藏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油源条件、盖层条件、储层条件及其他条件等,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该地区的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旨在指导该地区的勘探工作。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成藏模式

0 引言

当前,火山岩油气藏是重要的岩性气藏,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的火山岩油气藏具有丰富性与高产性,为了实现对其高效的勘探,本文分析了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

1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的地质情况分析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区域的新生代火山岩有着良好的发育情况,通过对其地区的勘探,发现在凹陷中段有火山岩气藏。此地段位于生油岩中,在油源供给方面较为充足,在良好的储集性能下,火山岩体便可以实现成藏。东部凹陷中段位于辽河油田的东部,此地区经历了伸展构造运用与走滑拉分作用,因此,其构造格局具有复杂性。

1.1 构造特点

此地区的界限为二届沟断层与营口佟二堡断层,其中部贯穿着驾掌寺断层。与该地区构造格局相邻的依次由中央凸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驾掌寺洼陷与东部凸起等。

1.2 地层特点

此地区的地层特点由下至上主要有古生界、中生界、沙河街组、东营组、明化镇组与第四系平原组等,其中的含油气层系主要为沙河街组与东营组,而工业油气流主要位于中生界与明化镇组。本文所研究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出于沙三段[1]。

2 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分析

2.1 油源条件

火山岩油气藏得以形成的基础为良好的生油凹陷,火山岩要与其紧密相邻。本文所涉及的火山岩和烃源岩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火山岩与油源有着较近的距离,其主要分布在围斜部位与生油洼陷附近,同时此地区火山岩与生油气岩的位置的主要形成有三种,分别为前者位于后者之上、前者位于后者之中,前者位于后者之下。

火山岩和烃源岩的关系是紧密的,因此,油气的来源具有丰富性与充足性,进而火山岩油气藏的存在巨大较大可能性。其具体的原因如下:

(1)生油凹陷与物源区有着较远的距离,在此背景下,油气为了实现存储将寻找相应的空间,此时的火山岩满足了其储存的要求。

(2)生油岩具有较大的压力,此时,油气极易进入到火山岩。

(3)生油岩在有机质成熟阶段,地层处于晚成岩阶段,此时,有机酸性水将沿着断裂裂缝或者层间等渗入到火山岩体之中,在腐蚀作用下,实现了对孔洞的溶解。

(4)火山岩的储层其连通性较差,因此,相邻的油源极易吸收油气,在此基础上,火山岩油气藏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2.2 盖层条件

泥岩盖层质最为重要的盖层,在不同层位均有着广泛的分布,火山岩盖层的分布主要体现在沙一段与沙三段。

盖层在横向方面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特点,即:稳定性与连续性,将其可以进行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区域盖层,另一种为局部盖层,其中沙三段下部属于区域盖层,而沙三段上部与东营组局部属于局部盖层。

2.3 储层条件

火山熔岩的气孔属于一般发育,其受构造运用与溶蚀的影响,构造缝将与气孔、溶孔等相连,进而形成了储集空间,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持续,孔、洞与缝将不断增大,在此基础上,储集空间也更加宽阔,从而运聚状态趋于良好。

火山岩裂缝的发育期与成油期二者十分相近,它为火山岩裂缝含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所研究的区域,其火山岩裂缝与气孔有着较高程度的填充,主要的物质为沸石与方解石,而在气孔中的填充,方解石的充填较为漫长。

本文区域的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段,分别为沙三段与沙一段,前者作为主要的储层区,其主要的火山岩油辉绿岩与粗面岩,而后者是次要的储层区,其主要的火山岩为辉绿岩[2]。

2.4 其他条件

在本地区,火山岩有着良好的发育情况,其火山岩的厚度相对较大,分布也具有广泛性,因此,在上泥岩、下泥岩与火山岩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了生储盖组合。

3 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分析

本文区域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主要为岩性油气藏与构造岩性油气藏,此地区经历着多次的活动,因此,经受了复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背斜、断块与断鼻圈闭,其圈闭具有较大的规模、充足的油气源,进而可以称之为油气富集带。此时的成藏模式是由下伏烃源岩产生的油气,其通道为断层,其运动方向为垂直移动,同时在粗面岩储层内,由泥岩与玄武岩为盖层,进而形成了火山岩构造的岩性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模式

此地区的断层主要位于驾掌寺与驾东断裂带,因此,其构造较为简单。同时,本地区的火山岩特点为辉绿岩,在溶孔发育后,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储层。此时的辉绿岩与生油洼陷有着较近的距离,通过油气的运动,移至到了辉绿岩体内,最终构成了火山岩岩性油气藏。

4 总结

综上所述,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其基本条件为生、储、盖与圈,在各个条件的有机配合下,从而促进了火山岩油气藏的生成。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模式是垂向为主、侧向为辅运移的,主要形成的地区为驾掌寺断层。相信是,随着对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的全面了解,将促进相关勘探工作的有序与高效开展。

[1]祝永军.辽河断陷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储层评价研究 [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2013.

[2]王金海.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D].东北石油大学,2012.

TE34[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10-1

猜你喜欢
油源盖层辽河油田
不同油源沥青的老化性能聚类分析与对比
高邮凹陷深凹带中浅层盖层条件综合评价
含水层储气库注入阶段盖层力学完整性数值模拟分析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满加尔—英吉苏凹陷碎屑岩盖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
辽河油田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后评价
油基钻井液体系在辽河油田的应用研究
突泉盆地突参1井原油中轻烃和金刚烷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启示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