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上国之血——追忆滇西抗战

2015-02-23 11:10若无
老年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殇远征军凤山

若无

山之上国之血——追忆滇西抗战

若无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称其为“极边之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援华物资大通道滇缅公路便由此出境。腾冲,这座中国西南边陲的小镇,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极为惨烈的一页——滇西抗战。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对滇西地区的日军发动反攻,第二十集团军主攻腾冲,焦土战役一直持续到9 月14日,牺牲了近万将士后,腾冲成功光复。当时腾冲县城尚未重建,时任云贵监察史的李根源倡议兴建墓园以慰英灵。举全城之力修建的墓园在1945年7 月7日落成,李根源选取了《楚辞》中的《国殇》一篇,将其命名为“国殇墓园”。9168名中国远征军将士的英灵长眠于此。

国殇墓园,占地80余亩,主体建筑为中轴对称,由展览厅、忠烈祠、烈士墓群、纪念塔等组成。忠烈祠为仿清祠祀建筑,系供奉我阵亡将士英灵的殿堂,其中最上方的祠名匾为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那块“河岳英灵”匾是由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的。石刻上的“碧血千秋”四个大字,是国殇墓园落成时由蒋介石电题,腾冲民国元老李根源书写,为整个陵园的主题词。“忠烈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姓名碑石。

最撼人心魄的是“忠烈祠”后圆锥形的小团坡,自下而上排列着3346块小石碑,代表着在腾冲城最后攻坚战牺牲的3346名将士。那一块一块的小石碑,整齐地从山脚一直排到山顶,密密麻麻,布满整座小团山。小石碑以最上方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以中轴对称线排列,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按当时作战序列呈纵队排列,越往上走军衔越高,一直排列到校官。很小、很简单的石碑上,刻着名字和军衔,没有生卒年月,没有籍贯。墓碑仍保持着战斗队形,仿佛为了胜利还在冲锋陷阵。

墓园里,有一块石碑很特别,上面镌刻的是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写的一封信《答田岛书》。1942年5月,62岁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腾冲抗日县长,组织当地百姓为中国远征军运送军粮,配合远征军打游击战。1943年,腾冲抗战最艰苦时

期,日军驻腾冲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致函张县长企图对他诱降。张问德在回信中历数日军在腾冲所犯种种暴行,义正词严地表明:“此种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予,此种赐予,均属罪行。”这份充满民族气节、大义凛然的书信引起很大轰动,激发全国抗日情绪,张问德因此名震一时。

2011年9月14日,当地政府在国殇墓园里新建成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缅怀牺牲在印缅战场的中国抗日英烈。整个建筑群总面积680平方米。全部建筑石材均采用腾冲本地出产的火山石,以本色、质朴的风格,表达腾冲人民对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永恒纪念。纪念广场的两侧,是二十个错落有致排成的碑林,展示出当年中缅印战区的抗战风云变幻,用以纪念牺牲的数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分别是“中国远征军简介”“中国远征军三个时期战斗序列”“中国远征军十大主要战役”“中国远征军十三位殉国高级将领名录”“中国远征军部分阵亡将士名录”“中国远征军部分参战将士名录”……这些从不同角度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向海内外展示中国滇西抗战史实,警醒后人,自2011年起,腾冲县开始以国殇墓园为基础筹建滇西抗战纪念馆。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而且保存完整、规模空前,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收藏战争,是为了彪炳我们这个民族的骨气和勇气,我们重温国家的悲情,是为了人类不再有战争。

抗战胜利之后,中国远征军完成了历史使命,番号撤销。中国远征军以两种方式留在了腾冲,那些阵亡将士长眠在国殇墓园,活着的有1350名抗战老兵留在腾冲,像一滴滴水融入大地,无声无息地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们随着岁月凋零,目前腾冲有10多位抗战老兵健在,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张体留,老人随我们来到国殇墓园。

张体留现年88岁(1927年5月生),四川眉山人。1944年,17岁时,从四川眉山应征入伍,刚到云南时参加第六军特务营,七八个月后因年龄小被调到军部卫士排,19岁那年又调到弥渡军事训练班受训,后调到预二师四团一营一连当班长。

滇西反攻开始后,张体留老人先后参加渡江战役、高黎贡山战役、来凤山战役、腾冲城收复战、龙陵战役等除松山战役之外的所有重要战役。

其中来凤山战役给老人留下深刻印象,来凤山战役是腾冲地区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我们循着老人的记忆,作一次历史追寻。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大举侵犯我滇西边境,云南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沦陷,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大量国际援华物资不能运抵中国,大大影响了全国抗战。1944年5月11日,驻滇远征军在盟军和云南民众的支持下发起了反攻。湍急的怒江和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是护卫腾冲的两道天然屏障。日军将领藏重康美预先将主力调往高黎贡山,在险峻的隘口设下重重关卡,企图据险阻击中国远征军。担负滇西反攻作战任务的是中国远征军的4个集团军,约15万人。

假设Alice和Bob分别从链上获取 了 交 易 签 名 对 (TA,σTA) ,(TB,σTB)。与3.1节不同,此协议会话密钥的产生依赖于与交易相关的随机数(tA,tB),以及交互过程中选取的秘密值(wA,wB)。我们证明了此协议可以提供私钥安全、会话密钥安全以及前向安全。

反攻前夕,一名校官乘飞机将密码本送往前线,因大雾飞机在腾冲迫降,飞机和人员以及密码全部被日军俘获。中国远征军的往来电报几乎被日军全部破译,因此日军有了准确的判断和充分的准备。中国远征军只能从高黎贡山最陡峭的一面发起攻击,由于山高路险,大炮一时拉不上去,第20集团军数万大军,只能依靠步兵和轻武器,艰难地展开仰攻。战斗最激烈的是通往北公斋房的冷水沟隘口,这里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中国军队的官兵凭着一腔热血,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一个团打光了,另一个团接着冲上去。尸体填满了山沟,血水顺着山沟往下淌。

面对死亡,中国远征军官兵毫不畏惧,在血泊中顽强地战斗着。负责攻打冷水沟的第198师两个团,战后每个团只剩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从5月12日到6 月21日,历时40天,中国远征军伤亡近万人(其中198 师594团团长覃子斌阵亡),以高昂的代价取得了高黎贡山战斗的胜利。可随后的战争更加残酷,腾冲城是1445年明朝15000名戍边将士历时3年筑成的,其周长3500米,四面各有一座高13米的城门。城墙厚6米,高8米,极其坚固,易守难攻。它的北面是大盈江,东南西三面环绕着数座火山,其中来凤山高于全城,控制了来凤山,就等于控制了腾冲城。加上日军在城墙上修筑了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又在来凤山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更增加了攻城的难度。7月2日清晨,第20集团军开始对来凤山发起攻击。苦战半个多月,除了伤亡一天天增加,来凤山依然掌握在日军手中。

第20集团军司令部就设在距离腾冲城不足4公里的和顺图书馆,在日军炮火射程之内。集团军首脑机关设在如此危险的地方,足见他们歼敌之心是多么坚决。经过残酷的持续战斗后,远征军终于拿下了来凤山。

占领来凤山后,霍揆彰指挥4个师的兵力从4个城门同时发起总攻。仍然没有得手,部队伤亡在不断扩大。8月2日,60多架战机飞临腾冲城上空,轮番轰炸投弹,地面大炮齐发,腾冲城顿时笼罩在滚滚硝烟烈火之中。在如此强大的火力下,一般的城墙早被炸塌,令人意外的是,腾冲城墙依然纹丝不动。原来,用火山岩石修筑的腾冲城墙十分坚固光滑,富有弹性,炸弹落到上面被反弹到数十米开外才爆炸,完全对城墙失去了杀伤力。

8月4日下午,8架美军轰炸机冒着被日军防空武器击落的危险,低空俯冲投弹,炸开了城墙,扩大了战果。不等飞机轰炸结束,中国远征军的一支敢死队已经冲进城里。同仇敌忾,逐屋争夺,胜负在短兵相接中见分晓。据情报,日军第148联队队部很可能设在城东门。于是,一连数日,美军都集中轰炸城东门。飞机的猛烈轰炸和地面大炮的狂轰,并不能撼动这座坚固的建筑,坚守在这里的400多名日军用轻重武器顽强地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远征军第108团二营营长陈艺以下600多名官兵全部牺牲。直到美军派出3架飞机,将18枚火箭弹准确地从屋顶和门窗射进去,才拔除了这颗钉子。

破城以后,更惨烈的巷战开始了。那些复杂的地下水道,成了日军的交通壕,仅8月23日,部队伤亡就达三四百人,战至9月2

日,中国远征军已占领半个腾冲城。但躲藏在断垣残壁背后的日军残兵,仍然用冷枪冷弹继续给中国远征军造成很大的伤亡。英勇顽强的中国远征军官兵毫不畏惧,继续前进,一街一屋地争夺,一砖一瓦地肃敌,最后将残存的日军压缩在李家巷一处窄小的阵地上。9月13日,中国远征军预备2师第5团向日军发起最后攻击,团长李颐亲自带领士兵冲锋,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6岁。9月14日10时,随着最后几声枪响在李家巷停息,中国远征军收复了腾冲全城。残余的零星敌人逃进山里,很快被当地人民俘获。

我们回忆这段血色的记忆,再看看我们面前的这位抗战老兵,一种激越和凝重在心中流淌。“活到今天,是幸运的。今天来墓园,再看看我的战友。”说到此,张体留老人声音依然洪亮。应我们的要求,老人郑重地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张体留。

如今老人的家就安在云南省腾冲县清水乡芭蕉关,膝下有一儿一女,均务农,老人每月有1000元的生活补贴。

老人头部曾经被手榴弹弹片击伤,只能常年戴一顶帽子。“当时抗战,条件非常艰苦,三天才能吃一顿饭,还不能吃饱,战友们经常饿着肚子与敌人交战……”说起当年的抗战往事,老人的回忆依旧清晰。

与老人分别后,心情很难平复,看着那些曾经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影像资料,看着墓碑上的一串串数字,那不仅仅是一行行数字,而是一个个生命。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收复了失地,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统一,时刻警醒后人,不忘历史,铭记民族的伤痛。

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猜你喜欢
国殇远征军凤山
钱静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七律·为赴鄂抗疫白衣战士写照
离奇消失的波斯远征军
准噶尔远征军进藏线路考
望云千顷 感事多怀——写给许凤山画的话
凤山的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