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歌尘:为长沙会战补给兵力

2015-02-23 03:42
陕西画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会战日寇汉中

钱歌尘:为长沙会战补给兵力

钱歌尘,原名钱赓泽,汉族,1913年出生,陕南褒城县(现汉中市留坝县)人,自幼聪慧好学,学业优秀,并习得一手好书法。1930年钱歌尘考入汉中省立第五中学,因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渐无力交付学费,只好中途辍学,于1934年投奔远在甘肃陇西的三姐夫家,在武山县立第一小学做教员。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热血青年钱歌尘深受震撼,决心弃文从武,上战场杀敌报国。在亲戚们的支持下,钱歌尘离开甘肃前往西安,经亲戚刘卓如(毕业于保定军校,时任十七路军杨虎城部的参谋处长)介绍,投奔南方的黄埔军校。时因战事,铁路交通已不通畅,钱歌尘选择步行,历经艰苦,从西安沿安康、老河口方向,经月余抵达湖南岳阳,巧遇驻防岳阳的刘肇初(汉中洋县人,亲戚刘卓如的保定军校同学),刘肇初时任军政部第四补充兵训练处少将处长,该处为抗日前线编练新兵,然后成建制补充一线作战部队。刘肇初欣赏钱歌尘的文笔,经亲自面试合格后,便派往该处所辖第一补训团任中尉书记。钱歌尘终于实现了上战场杀敌报国的夙愿,自此,他在8年抗战期间转战于战火连天的九战区湘赣大地。

1939年7月,长沙会战在即,钱歌尘随部队赴江西赣南接新兵。正当盛夏,酷暑难当,行军途中他忽发高烧,罹患伤寒,昏睡中不幸掉队,衣物行李连同证件皆由勤务兵挑走,顿失照应。无奈之下,流落赣州街头,形同乞丐,吃尽苦头。万幸病体无医自愈,几经周折,及至辗转返回湖南原部队。钱歌尘回归原部队后,部队领导以他尚能够经得起艰苦考验,能绝处逢生,具有抗日军人的气质,遂将他的文职改为武职,调任第一补训团荣誉独立大队任中尉副官。1940年,荣誉独立大队改编,隶属第九战区荣誉军人管理处荣誉第一大队,钱歌尘升任该部队上尉大队副。1941年,钱歌尘被保送至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第二分校军官训练班第十一期第二总队一大队步科学习,同年毕业后回原部队任职。

在薛岳指挥下,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1942.1.15)大捷,日寇损失惨重,退出湖南。到了1943年,日寇再次兵犯湖南,长沙以北战事激烈。1943年农历7月初,钱歌尘所在部队第四补给区第一团,驻军湖南邵阳市的邵东两市塘。为战事需要,新兵补训任务量骤增,这时的第四补给区建制庞大,共辖6个步兵团,一个团兵力竟有16个连队。1944年8月,衡阳沦陷,日寇进犯邵阳,钱歌尘连队奉命抢运湘西洞口军用被服仓库物资。当时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宁,所抢运出的物资时有短少,同年12月所部向西转移至安江、辰溪一带后奉命裁撤。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钱歌尘逐渐看清国民党的腐败和黑暗,决心弃暗投明,以送家眷回陕西原籍为由,冒险投奔陕南解放区,于1949年10月10日携妻儿回到家乡汉中。

1951年,钱歌尘经考核合格被录用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汉中分公司。

百岁抗战老兵 钱歌尘

抗日时期的钱歌尘

1947年湖南芷江钱歌尘一家

猜你喜欢
会战日寇汉中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王宗山与“汉中密约”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库尔斯克会战
谱写汉中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新篇章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