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和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分析

2015-02-23 09:53韦海生黄伟光廖文权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525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复律室上性心律

韦海生 黄伟光 廖文权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525200

心律平和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分析

韦海生黄伟光廖文权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525200

摘要目的:观察心律平和胺碘酮注射液在治疗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4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复律时间、复律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复律时间较观察组短,但复律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同时对照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9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中,心律平及胺碘酮具有各自的优势,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在使用心律平过程中要进行用药检测,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胺碘酮心律平疗效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属于一种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房性或房室交界性的心动过速,同时伴随出现胸闷、头晕以及心悸等症状,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1]。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机械刺激、电学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本文中,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46例,观察了心律平和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应用及效果,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46例,经检查诊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4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冠心病7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5.7±2.5)岁;观察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6.9±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支持性治疗,做好吸氧和生命体征监护。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用法为心律平70mg,5%葡萄糖20ml,采用静脉推注方式10min之内完成注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剂量为胺碘酮150mg,0.9%氯化钠静脉推注20ml,20min之内完成注射[2]。

1.3疗效判断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进行效果监测分析,对复律时间、复律成功人次进行统计记录,同时观察患者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复律成功人数在用药60min后观察,以心率下降至100次/min以下为复律成功[3]。

2结果

2.1两种药物复律情况对照组复律时间较观察组短,但复律成功率低于观察组。见表1。

表1 两种药物复律情况比较(n=23)

注:两组比较,P<0.05。

2.2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9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23)

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PSVT的发病原因具有多样性,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吸烟、喝酒、情绪激动以及冠心病、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等),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病情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器官性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心绞痛或其他不良并发症。临床治疗上,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有机械刺激、电学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其中电复律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常见的治疗药物有维拉帕米、心律平、洋地黄制剂以及苯妥英钠、胺碘酮等。药理研究发现,心律平属于钠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可有效减慢传导抑制窦房结,抑制旁路传导,具有药效快的特点,但因为其具有β-阻滞效应,因此临床应用中很可能引起心脏阻滞、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等不良反应,情况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4~6]。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对于延长动作电位时程、阻滞钾通道具有较好的效果,可降低心肌兴奋性,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尤其是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选择性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和冠状动脉。

本文中,笔者对选取的46例PSVT患者分别给予心律平治疗和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治疗后统计结果显示,心律平治疗复律成功14例,复律时间为(14.6±4.7)min,复律成功率为60.9%;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复律成功20例,成功率为87.0%,复律时间为(23.7±14.2)min。对照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9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中,心律平及胺碘酮具有各自的优势,其中心律平治疗具有复律时间短,起效快的特点,在使用心律平过程中要进行用药检测,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胺碘酮治疗后作用时间较长,适合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复律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此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

参考文献

[1]马玉英,牛玉芹.胺碘酮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临床荟萃,2009,10(5):80-81.

[2]钱懿轶.胺碘酮的临床使用分析与药学服务〔J〕.中国医药导报,2009,12(9):162-163.

[3]罗先润,李朝辉,等.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3(6):120-121.

[4]吴郁珍,俞祥玫,李诸安,等.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8(22):188.

[5]周卓东.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65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16(21):128-129.

[6]杨博文,张兆平,等.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9(14):27-28.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8-19

中图分类号:R5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7-0874-02

猜你喜欢
复律室上性心律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