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诗情 大境象——曾景祥工笔花鸟画

2015-02-24 03:35薛永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题诗诗情工笔画

薛永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湖南是工笔画的大省,曾景祥先生不仅是技艺娴熟的工笔画家,同时也是很有建树的美术家,同时也是修养全面的学者,他不断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修养,围绕着教学著书立说,他的著作不仅有《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而且有《水彩画基础教程》、《包装设计研究》等等。

我认识曾先生是在世纪之初,我们大学同班同学参加了马王堆发掘的陈慰民先生介绍的,我那会看了他工笔画,而且拜读了他《工笔技法理论研究》,这部书稿以探讨工笔技法为主,不仅谈画理画法比较详尽,而且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总结了新的经验。出版了之后,我看陈传席还给写过序言。这部书有四个特点,一个讲授技法和剖析画理结合在一起,特别讲中国画主客观统一学理。第二画法画理和画史还有分析佳作结合在一起,没有空泛玄妙的议论,很实在。三是讲基本功相关的技法媒材和教授创作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后学有法而化进入创作过程。第四,集前人大成又总结新鲜经验结合在一起,提出工笔画创新“三性”:观念上的开放性、材料上的多样性和技法上的包容性。

《红 云》66cm×66cm│2010年作│曾景祥

《繁花峡口闹心晴》曾景祥

今天我们看了他的画展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诗情浓郁,而且是有新意的诗情。传统的中国画不管工笔写意都以诗为魂,在画上题诗句,做到画中有诗情,当代不少中国画重视生命活力和视觉张力,但是诗情不浓。曾先生的画有的题诗、有的题句,像《冷艳》这张画构筑了诗画交融,他说“未尽春寒二月天,枝枝叶叶尚冬眠,唯有白兰多傲骨,努放悬崖冷月边。”用拟人的手法,借助传统的“比德”观念,以自己的独特感受歌颂了白玉兰傲寒怒放的品格。

《细语话来年》,描绘红枫满树秋光一片,枫叶间两只小鸟的对语,题诗句“相伴今秋里,细语话来年”,本来小鸟画得很生动,诗句激发了想象,增加了境界,拓展了生活情趣。

刚才在展场采访,我和他们讲《春风杨柳》很有新意,这个画垂杨柳刚发嫩芽,上面有两个喜鹊翻身要飞起来,题个诗“詹溪汩汩流温水,杨杨柳依依发嫩芽。且喜春风无世态,驱寒送暖顾千家。诗中的“詹溪”有可能是湖南的某条溪水,我没去过,诗中的“世态”讲世态炎凉,画是前人常用的构图,但一经题诗,便具有了富于时代感和广大胸怀的诗意。

第二个特点,所取精粹,实中求虚,而且空间广大,是一个大境界。自古以来花鸟画是画微观世界的花花鸟鸟,传统的构图有叫丛艳,画一堆在地上长的,有折枝,还有清供,像静物似的。近现代以来,花鸟画不断发展,在花鸟画里画出生命感来不难,画出与人生密切相关的情趣已经不容易,更难画出大境界,画出像曾先生叫“云天无际”,甚至还有宇宙深邃,给人这种联想,所以构图上很少留白,有个别留白,其他换成染天,有的是夜里的,有的是云天,就把原来虚的变成了实的,实的也还是实中有虚的。

《三月风》,画春天的晚上,竹帘子外夜气茫茫中盛开着黄玫瑰,竹帘半垂半卷,黄玫瑰也是半藏半露,有清晰美与朦胧美的对比,又有花与夜在夜中层层推进的层次感,画出空间的幽深,这都是前人没有的。《月朦胧》画全株棕榈挺立在夜色朦胧之中,很像唐人构图,唐人喜欢中轴线构图,但是他画出前人没有的光感和朦胧感。画中的云海弥漫,把圆月挡了一半,又像薄纱围绕棕榈树缠绕着飘动,棕榈树我采取的是焦点透视,画得十分高雅,突出了棕榈叶强光的照射,强光照在前面的棕榈叶上,还有小鸟,后面的叶子变虚,最后消失在夜空里面,层次感很丰富,空间感很明显,运用了冷遇暖、清晰与模糊,晕染与构线的对比,把花鸟和云月结合起来,当然还题了赵之谦的对联,体现了大的境界醉人的新意。

他的不少花鸟画都把花鸟画在夜色和云气之中,很多,《即便无情也动人》,扶桑的;《轻黄淡白染秋容》菊花的;《立水芙蓉晚更明》,荷花的;《露叶幽香》画野菊花的等等等等,能够把袭人的香气和幽深缥缈的空间结合起来,也有的花鸟画不是在夜里面,是在白天的云气里面作为衬托,这种构思同样是把花鸟画花到天地之间去,而不是像古代后期已经脱离了大自然环境的单摆浮搁的八股符号了。

第三,是讲求骨法用笔为主,但是不拘一法,广取博收,传统的中国画非常强调骨法用笔的,是以书为骨,极大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但是后来只画符号了,代替了精心的观察感受,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曾先生的花鸟画很重视用笔法线条描写造型,但也还有一定装饰性。他用笔和造型的结合很好,又能够融合水彩,充分发挥用水,也还有一些喷洒的技法,就避免了勾勒渲染的画法的单一,画出了光感、质感,也造成了各种机理,实现了气韵生动。

总体来看,曾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可以说是瑰丽中的祥和、唯美中的真情、宁静中的生机、开拓中的坚守、丰富中的单纯和包容中的消化。

那么有没有什么今后画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可以商讨的这方面的意见呢?我也提一点。

一个就是题诗,整个的诗意非常浓郁,有的诗写得非常好,而且不艰涩,明白如画,很容易观赏。但是有的题诗,比如说《三月风》这个诗是这样写的“三月黄花三月风,翠湖村外小桥东。有心却被无心扰,怎奈窗前鸟惊魂。”这个“风”和“东”平水韵的1东,2冬是“冬天”的“冬”,“魂”是13元的,不是一个韵,在古代不是,现代也不是,怎么把韵脚调节一下就更琅琅上口了。

第二个问题,充分地描写空间的幽深,表现这种朦胧感都是在传统上的一种新的突破,而且他在色彩和墨的使用上有新的追求。过去的传统工笔花鸟画,除了拿墨勾之外,上面还要罩颜色,对于墨的发挥是很有局限的。在曾先生画里面,对墨做了更多的发挥,有的画甚至于画夜天,墨占得份量还比较大,这样有的增加了画面的统一的水墨协调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进一步发展的话,传统花鸟画、传统工笔画里面,既重视黑与白的对比,包括墨的各种层次,还重视一种补色的对比,这种补色的对比,比如橘黄和天蓝,这些东西以后曾先生再画可以适当在花鸟吸收一些,这样把黑颜色适当的再压缩一点,我们可以画夜空,这样就更增加一点瑰丽。

另外不增加也没关系,这个画,太大的画里面可以把画夜天的墨小一点,小的倒没有关系,我就提这么点建议!

猜你喜欢
题诗诗情工笔画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工笔画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小学工笔画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君子萧萧》画题诗
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