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晴隆三块田水库混凝土砌石重力坝设计分析

2015-02-25 03:02冯建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砌石重力坝坝体

冯建江

(贵州省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贵州 兴义 562400)

贵州晴隆三块田水库混凝土砌石重力坝设计分析

冯建江

(贵州省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贵州 兴义 562400)

贵州晴隆三块田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的综合工程。通过对地质条件和工程特性的分析,采用在原坝址新建混凝土砌石重力坝的方案。分析了混凝土砌石重力坝的结构构造,探讨了其结构的优化设计措施。

贵州晴隆;三块田水库;砌石重力坝;结构布置;优化设计

1 工程概况

三块田水库位于贵州省晴隆县东北部的长流乡长流村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北盘江一级支流长流小河上游河段。水库任务以灌溉为主,供水为辅。设计灌溉面积为100 hm2,主要分布在长流乡的长流和西流2个村。供水主要以长流乡镇居民为主。水库校核洪水位为1 272.60m,总库容为24.6万m3,正常蓄水位为1 271.50m,相应库容为20.4万m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水库总库容大于10万m3小于100万m3时,为小(2)型水库,工程等别小于V等[1~2]。

原坝址地形为不对称的“V”型谷。大坝填筑后,左右岸坡较缓,边坡稳定,多年来未见破坏现象。坝区一带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1)地层,地貌具有岩溶地貌特征,整体具有山盆期地貌特点。出露地层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少量紫色薄层泥岩。白云岩为灰色,岩质较硬,岩石完整,岩芯柱状;泥质白云岩为灰色,岩质较硬,岩石较完整,岩芯呈块状和短柱状;紫色薄层泥岩岩质较软,岩石较完整,岩芯呈块状和短柱状。根据钻探情况,原大坝建于强风化层上,坝基和坝肩存在渗漏现象,需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3]。另外,坝体表面也有沉降现象。为了满足灌溉和供水要求,需对原坝进行除险加固或另建新坝。

受地形条件限制,原坝址上下游均宽缓,加之地质条件较复杂,不适宜大坝建设。于是,考虑在原有坝区进行方案优化,即,对原坝进行增高扩建,或在原坝址上新建一挡水坝。老坝坝体填筑材料物理力学指标偏低,渗透率较强,防渗较差,若进行加高扩建,坝体稳定性较差,渗漏严重。另外,土坝坝顶不能过流,还需设置泄洪洞。经综合考虑,决定撤除老坝坝体,新建一挡水坝。

浆砌石坝具有施工技术简单、施工度汛风险小、施工工期受天气影响小、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从坝址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情况看,坝址区基岩出露,岩性以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为主,左坝肩上部约300m处有白云质灰岩和灰岩出露,其质量和储量以及地基承载力均能满足工程需要,取料也较容易,施工难度也较小,适宜修建浆砌石重力坝。同时,可以在坝上修建溢流面,充分利用浆砌石重力坝坝身泄洪的优点[4]。所以,该工程选用了混凝土浆砌石重力坝。

2 混凝土浆砌石重力坝结构布置

2.1 混凝土浆砌石重力坝枢纽平面布置

三块田水库枢纽由浆砌石重力坝、大坝中部溢洪道、右岸取水兼放空管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2.2 主要水工建筑物设计

2.2.1 挡水建筑物

大坝坝轴线位于原坝轴线上,坝顶高程为1 273.50m,坝顶宽为5m,坝底宽为31.0m。右岸非溢流坝段桩号为0+000~0+051.5,溢流坝段桩号为0+072.5~0+080.5;左岸非溢流坝段桩号为0+080.5~0+116.9,上游坝坡1273.50~1259.00m高程为垂直段,1 259.00~1246.50m高程为1∶0.2;下游坝坡1 273.50~1 270.74m高程为垂直段,1 270.74~1 246.50m高程为1∶0.8。上游侧用M10.0浆砌C10混凝土预制块护面,防渗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W6。防渗墙嵌入基岩1~1.5m,厚度为1/30~1/20倍水头,底厚1.5m,顶厚0.5m。坝体内部采用C10混凝土砌毛石。为充分降低两岸岩体和地基中的地下水和扬压力[5],在防渗帷幕的下游2.5m处设置坝基排水。

图1 浆砌石重力坝枢纽平面布置Fig.1 Plane of masonry gravity dam junction

2.2.2 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中部,桩号为0+072.5~0+80.5。溢流堰采用WES型实用堰,堰面方程为y=0.362x1.85,堰顶高程为1 271.5m,边墩厚1.5m,溢流前沿宽5m。堰面采用1∶0.8的斜坡相连,反弧半径R=7m。出口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最低点高程为1 256.16m,挑流鼻坎高程为1 257.00m,挑角为20°,最大下泄流量为12.8m3/s。为防止水流对溢洪道的冲刷,使溢洪道能满足抗冲要求,溢洪道溢流面板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筑。挑流段至消力池底板开挖到设计高程后,在基岩面上现浇C20混凝土防冲,每隔10m设一温度伸缩沉降缝。导水边墙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

2.2.3 取水兼放空管

取水口位于坝体右侧,坝轴线桩号为0+36.5,底板高程为1259.21m。取水形式为坝内埋管(坝内埋管管长35m),取水管管径为φ800。在取水管进口设置拦污栅及检修闸门,取水管出口设φ800工作闸阀。

放空冲沙底孔布置在坝体中部,坝轴线桩号为0+51.5,进口底板高程为1 258.00m,闸门井形式为塔式。冲沙底孔进口设一道检修钢闸门和一道工作钢闸门,闸门井外包C20钢筋混凝土(尺寸为6m× 6m)。底孔断面形式为矩形,孔口尺寸为1.0m×1.0 m(b×h)。底孔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混凝土厚为0.5m,最大冲沙流量为2.8m3/s。

3 混凝土浆砌石重力坝结构优化设计计算

3.1 大坝坝顶高程

三块田水库设计洪水位为 1 272.60 m (P=0.5%),最大下泄流量为12.8m3/s,校核洪水位(P=5%)为1272.30m,最大下泄流量8.28m3/s,水库总库容为24.6万m3。根据来水及用水调节计算,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271.5m,溢流堰顶高程与正常高水位一致。计算风速正常情况取W=21m/s,校核情况取W=14m/s,计算吹程D=300m。按正常运用情况和非正常运用情况[5]分别计算,得坝顶高程如表1所示。

表1 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表Table 1 Dam crest elevation calculation results

由表1可知,校核洪水位情况下,防浪墙顶高程为1274.10m,设计洪水位防浪墙顶高程为1274.50 m。根据规范,坝顶高程不低于校核洪水位。经比较,取坝顶高程为1 273.50m,防浪墙顶高程为1 274.70m,防浪墙高1.2m。防浪墙采用C10混凝土浇筑,顶宽0.5m,底宽0.5m,总长为117.0m。

3.2 大坝坝体结构稳定计算

大坝上下游边坡均较缓,胶凝材料为C10细石混凝土,砌体材料为块石,单块石重不小于25 kg,最小尺寸不小于20 cm,砌体容重为2.23 t/m3,淤沙浮容重为8 kN/m3,内摩擦角为10°。河床段扬压力折减系数α1=0.25,岸坡段扬压力折减系数α2=0.35,抗剪断摩擦系数f′=0.78,凝聚力C′=0.4。由于砌体自身重量较大,结构也较紧密,故该大坝无沿砌体本身滑动的可能。沿垫层混凝土(地基)与基础接触面的滑动不考虑。因此,坝体抗滑稳定最薄弱的环节只有沿坝身与垫层混凝土(地基)接触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时,主要考虑沿浆砌石体与垫层混凝土接触面的滑动。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6],计算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大坝坝体结构稳定计算成果表Table 2 Dam body structure stability calculation results

表3 大坝坝体应力计算成果表Table 3 Dam body stress calculation results

表2和表3可知,大坝稳定计算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的1.05,坝体应力不会发生塑性破坏的,坝体是安全的。

3.3 坝体帷幕灌浆防渗处理

根据坝区渗漏的具体情况、岩性及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建议帷幕线左坝肩沿坝址至右坝肩布置,左坝肩长15m,右坝肩长15m。单排布孔,两坝肩终孔间距为3m,坝基段终孔间距为2m。在断层破碎带,终孔间距为1.5m。坝基帷幕深度以达到弱风化层内吕荣值不大于8 Lu为限,左、右坝肩帷幕以穿过强风化层吕荣值不大于10 Lu为下限,部分地段以岩性控制帷幕下限。另设6个检查补强孔(未计入工程量),合计进尺2 079m,基岩灌浆1 933m,无效进尺146m。造孔和灌浆分三序次进行,一序孔终孔间距为12m,二序孔终孔间距为6m,三序孔终孔间距为3m,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注的方法,并采用孔底循环的方式。灌浆材料基岩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整个灌浆工艺应符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孔口压力表控制在0.4~0.6MPa,当单位吸浆量较小时,可采用一次加压,或让其自行升压。若由于压力较大,而出现地表冒浆,孔口返浆或单位吸浆量突然增大等情况,则适当降低压力。压力达到设计值后,当注入率不大于0.4 L/min,持续60min不变,则可结束灌注。当吸浆量较大,超过规定值时,可加少量水玻璃或细沙。

4 结语

结合工程特性,经现场踏勘和稳定性计算,获得技术可行、经济优越的设计方案。

(1)水库蓄水条件较好。因为库首清基不彻底,坝肩、坝基出现渗漏;坝体填筑质量较差,导致坝体表面有沉降现象。推荐撤除原坝体,新建浆砌块石重力坝。

(2)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坝体基础条件、坝体材料及现场施工等因素,经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水库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C10细石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坝面溢洪道、放空冲沙底孔,以及取水管道等,最大坝高29.2m。

(3)溢洪道的WES实用堰布置在坝体中部;取水形式为坝内埋DN800钢管,取水口位于坝体右侧。

(4)经多次方案优化调整和抗滑稳定性计算复核,坝体各结构特性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1]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晴隆县长流乡三块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报告[R].黔西: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12.

[2]彭成山,王甜,张东东.浆砌石重力坝应力分析研究[J].中国水运,2010(05):122-123.

[3]傅长锋,任德记,高阳峰.浆砌石框格填碴病坝加固及其受力状态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02):28-30.

[4]董大筑.浆砌石重力坝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加固设计要点分析[J].水利天地,2013(08):46-47.

[5]丁惠林,贾树臣,田彦中.浆砌石坝灌浆加固技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1):91-92.

[6]李世永.罗圈背水库浆砌石重力坝加固设计参数初选[J].东北水利水电,2013(01):6-7.

[责任编辑 杨明庆]

TV641.3

B

1008-486X(2015)02-0007-04

2015-01-19

冯建江(1981-),男,贵州晴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砌石重力坝坝体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周宁县滴水岩水库大坝坝体防渗加固处理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砼灌砌块石挡土墙在工程中的应用
中世纪早期罗马式建筑艺术分析
水库砌石拱坝安全复核及坝体补强加固防渗处理
溃坝涌浪及其对重力坝影响的数值模拟
浆砌石护坡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
北方某严寒地区水利枢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浅谈重力坝围护变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