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5-02-26 07:12余纪元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CT334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6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病

余纪元 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CT 室 334000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余纪元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CT 室334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采取CT进行检查。分析CT结果。结果:患儿CT表现:脑实质斑片或弥漫性低密度影,患儿脑室变窄。患儿CT分度:轻度49例,中度17例,重度4例。共有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占比例为2.8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所占比例为1.43%。所有患儿均接受随访6个月:轻度患儿CT表现均正常;中度患儿9例CT正常,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和脑萎缩;重度患儿均发生脑萎缩。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诊断中应用CT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关键词CT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价值

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幸存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降低生命质量[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因素多种多样,需要采集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患儿预后情况。现将我院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中CT检查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手术及病理学等确诊。 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8h~25d,平均年龄(7.2±2.1)d。足月产63例(90.00%),过期产7例(10.00%)。患儿主要症状为:过度兴奋、嗜睡,部分患儿昏迷、肌张力减弱,一些患儿出现拥抱反射消失、惊厥等症状。

1.2方法患儿采取CT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设备为GE16排螺旋CT 机,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扫描时间为0.46s。对于躁动的患儿,在扫描前,使用100g/L水合氯醛0.5ml/kg灌肠,发挥镇静效果,使躁动患儿处于自然睡眠状态,然后再对其进行CT检查。所有纳入对象随访6个月,分析CT检查结果。

1.3CT诊断标准轻度:患儿CT诊断结果显示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1~2个脑叶;中度:患儿CT诊断结果显示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重度:患儿CT诊断结果显示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丧失,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侧脑室狭窄、受压[2]。

2结果

2.1临床表现患儿临床表现为:凝视、嗜睡或昏迷等;部分患儿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减弱,部分患儿表现为肢体肌张力松软;部分患儿呈现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患儿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患儿有惊厥情况出现;患儿对光反射表现较迟钝。

2.2CT表现及分度CT表现:所有患儿CT结果均表现为脑实质斑片或弥漫性低密度影,患儿脑室变窄。CT分度:轻度49例,中度17例,重度4例。纳入对象70例中,共有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占比例为2.8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所占比例为1.43%。

2.3随访所有患儿均接受随访6个月。轻度患儿CT表现均正常。中度患儿9例CT正常,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和脑萎缩。重度患儿均发生脑萎缩。

3讨论

已有研究显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原因多和缺氧性酸中毒的时候,多种酶促反应严重,致使患儿出现一系列病症[3]。部分病情严重患儿,由于堆积大量的脑中磷脂酶,导致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目前,新生儿急救医学水平不断的提高,也提高了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生存几率,尤其是在临床中采取各项支持治疗、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儿预后情况。采取早期影像预测诊断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情况,降低神经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4]。

患儿CT表现低密度影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脑水肿,成为疾病出现的早期征象,持续性较长。CT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影像学改变可反映出颅内物质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神经元损伤等造成的异常表现,特别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辐射条件下的CT扫描,可有效保护辐射损伤组织,因此提高了诊断效果[5]。

当患儿出现轻度缺氧的时候,双侧侧脑室前角外上方最先出现对称性低密度影,这个时候脑灰质的密度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CT检测结果为轻度。经治疗后,大部分患儿CT可恢复正常。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灰白质分界模糊,CT表现为中度,部分患儿会在随访时出现脑积水等。一般情况下,轻度和中度患儿预后较好。当病情发展到重度时,则会发生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危及患儿生命。在进行新生儿CT检测时,发现低密度形态从自由发展至灰质。在检查的时候,不仅要整理结果,还要注意观察形态的变化。

本文结果显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诊断中应用CT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益平,曾旭,周文秀,等.CT平扫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附6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2,8(1):19-20.

[2]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CT 分度标准(2005年修订)〔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4(2):97.

[3]莫静金, 高沛云, 范凤仪.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6):214-215.

[4]武建利,刘振茂.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6):3847-3849.

[5]刘华奎.脑电图与CT 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 2012,33(23):5059-5060.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2-28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6-2223-0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