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做好报纸民生新闻

2015-02-26 15:44王琼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闻奖公厕百姓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报纸民生新闻取得了蓬勃发展。由于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民生新闻不仅给报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服务了广大读者的生活。本文以笔者获得的中国新闻奖的两个民生系列报道为实例,探讨民生新闻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1 报纸民生新闻的重要性

民生新闻是从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现和采集新闻,以广大百姓日常生活事件为报道题材,主要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从广义上讲,民生新闻属于社会新闻。对于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新闻还会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1]。

正因为民生新闻为民办事,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报纸新闻的主打栏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以笔者所在的《北京晚报》为例,早在十多年前,《北京晚报》就和北京市信访办联合开办了“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采访报道读者生活中遇到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难题,推动问题的解决。

据统计,“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共反映各类读者生活难题超过1 500件,其中85%的问题通过相关部门,得到了妥善解决,受益的群众高达10万余人。为此,“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也成为京城报纸中,家喻户晓的民生新闻栏目。

笔者工作十年来,一直在和“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共同成长,踏踏实实地“用脚底板写新闻”,走出了为读者排忧解难的真情实感。常年的耕耘也让“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在2012年10月“开花结果”:由笔者参与采写的“木樨地北里公厕问题”系列报道,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13年,一名120急救医生在微博上,揭露了一起看似平常的车祸。接到这个线索后,就“生命通道被堵”这个民生话题,笔者展开了深入调查,通过现象追问机制的缺失,最终促成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打通生命通道”的保障机制。这一系列报道也获得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笔者深深地感到民生新闻的重要性,此外民生新闻也大有可为。

2 如何做好报纸民生新闻

2.1 立足本土,坚持“以人为本”

民生新闻被读者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所以首先要立足于本地,新闻题材一定要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中来。按照“走转改”的新闻要求,记者必须扎扎实实地深入现场采访,站在百姓的角度,切实关心他们的身边事和烦心事,并以百姓自己的语言,来调查采访和跟踪报道。应该说,这一直是《北京晚报》“日夜在聆听”栏目的立足之本。

2011年8月底,“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热线,接到了木樨地北里81岁的王大爷的电话。老人说,他家门口的公厕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现在太破旧根本没法用了。接到这个线索后,笔者第一时间拨打了老人家的座机,可是无人接通。

想到这么大岁数的老人上厕所得多么困难,笔者并没有原地等待,而是直接来到了木樨地北里,寻找这座厕所。整个寻找的过程并不顺利,笔者挨家挨户地问了很多人,大家都说不清楚这个厕所的位置,而老人家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是放弃,还是接着找?在采访中,这种地址不详的情况,时有发生。可是想到早一天找到厕所,就能早一天帮助老人解决问题,笔者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小时后,找到了这座藏在平房角落里的厕所。

当时已是傍晚6点,虽然天还亮着,可是厕所里却漆黑一片。几位居民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灯,没有安装扶手,老人来这里上厕所必须拎着凳子,打着手电筒,甚至点上蚊香。说到这里,笔者才意识到,腿上很痒。后来,回家后才发现,在厕所里站了不过短短5分钟,腿上竟被蚊子叮了21个大包。平时这里的居民上厕所有多难,可想而知。回到家后,笔者连夜写下了第一篇报道《这儿的人上厕所需全副武装》,真实记录了现场的情况,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2.2 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民生新闻的特殊性在于,报道在反映百姓呼声、沟通百姓需求的同时,还得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为此,报道见报后,“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专门让笔者和另一名同事组成了专题报道小组,持续关注此事。原来,因为产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月坛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公厕的产权不属于街道,即使他们出钱,也得先征得产权单位同意。问题虽然很难解决,但是那么多大爷大妈期待和信任的眼神,促使笔者顶着烈日一趟趟地跑市信访办、西城区信访办,还连续6次深入社区。

50多天的奔走协调,终于有了结果。同年10月27日,施工人员开始动工拆除旧公厕,进行翻建改造。11月25日,“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第3次刊登消息,一把崭新的厕所门钥匙,已经交到了北里7排平房区的居民手上。经过近一个

(下转第63页)

猜你喜欢
新闻奖公厕百姓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百姓看家“风”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解析
“酒鬼公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