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的积极心理传播

2015-02-26 18:12
新闻传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儒道价值观心理

姜 华

(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大连 118025)

一、研究缘起、方法与价值

1.大学生的心理困境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在价值

有统计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逐年增长。十几年任教生涯中,笔者听过不少学生内心的困惑挣扎,很疼惜和希望帮到他们,但是个人性格类型和能力的关系,其实又做不了太多或根本做不了什么。这个时候,往往有很深的无力感。从自己个人的心路历程上,笔者也经历过那种无助,因而更能理解在大学这样一个貌似成熟其实还青涩的时代,如果能有来自学校和老师在心理、情怀方面的帮助和撑持,则个人心理素质建设会更好,在成才路上也会走得更坚稳。但某位老师单独开设的某一两门课程,即使效果再好,覆盖面积也有限,很难有普及性的意义。在从事“文学欣赏”和“《红楼梦》分析”等涉及传统文化讲授的课程中,笔者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其实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积极价值观,如果能将之融会贯通到全校规模的必修课当中,辅以合理的课程设计,则可以取得较好的预期收益,除了能使学生受到文化层面的濡染外,也能陶造学生积极心理,由此促进其成长为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卓越人才。

关于传统价值观对于积极心理的影响,国内论述颇多,主要集中在儒道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外在性格和隐性心理的构建上。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国内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多将之设置在通识教育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

2.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本文在切身的教学体会基础上,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规划,参考大量文献,探索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可行性和助益;同时比较和借鉴国内外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中国文化类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为高等教育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和可行的改进建议,也为通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资料。

(2)研究方法

第一,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章以及论著进行搜集、整理、概括、分析、提升,概括积极心理学、传统文化对卓越人才心理建设的意义,同时通过对国内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规划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其设置的总体情况及特征,以期从理论上剖析其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问卷调查法。结合传统文化课程概念内涵、认识和认可程度、课程内容、选课形式等主要问题,编制调查表,选取适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中得出有效信息,分析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第三,访谈法。选择传统文化类课程教师,就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设置、教学效果等问题做深度访谈,为解决现存的问题与不足提供对策建议。

对于权重矩阵Q、R、S的选取,根据前文对系统动势能、消耗电能以及系统状态量x和α偏差函数的建立,易求得:

3.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1)研究视角新。本文突破学科局限,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将传统文化课程与卓越人才心理建设有机整合起来,考察并正式提出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的发展路径,为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维。

(2)研究结论新。对高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本文得出了部分创新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将“传统文化概论”作为必修课(3学分)并且覆盖高校所有专业。第二,传统文化类选修课的开设有整体架构,突破现在多数高校“因人设课”的随意性模式。第三,在某些高校人文类师资缺乏的情况下,将讲座纳入选修课课程体系,计学分,同时辅以一定的考核方式,使讲座能真正发挥应有效益。

二、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观

1.概念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中华民族产生以来便逐渐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是我国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积极的价值观,事实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hahar博士在其《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说:积极心理学虽然是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但其核心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一体相承。

所谓传统价值观,一般是指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几千年来在中华文化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在中国二千年多年的历史中,儒家以其“入世”思想打造着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心态,道家以“无为而治”思想成为民族心理的一处退隐之所,二者互为补充,培养了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出处心态。但是传统价值观同并非一无憾处,我们要整体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2.儒道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圆融和谐观。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出了“中庸”之道,强调外在矛盾的事物间的融合与均衡,强调通过对事、对物恰到好处的把握,获得人际关系的恰适。

第二,儒家十分看重人在洪荒宇宙、天地之间的地位,明确提出了“人贵于物”的思想,强调人比其他自然物尊贵,具有浓重的人本情怀。

第三,“重内省、重磨练”的辩证观。儒家一向倡导“反思自省”和“慎独”等观点,强调人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一日三省吾身”,尽量避免错误。

总之,儒家传统价值观在信念性、亲挫折性、发展性上,强调人要从内心顺应、接受困苦,这对形成大学生正向心理有良性促进作用。

3.道家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4.儒道互补对卓越人才良性心理机制的建构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儒家价值观和道家价值观圆融合一。儒道互补的价值观能令学生更进取,增进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培养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与宽恕的能力、积极进取、感恩等,从而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卓越人才。

三、积极心理观传播视域下高校传统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不足

1.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不够科学,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

第一,所占比例小。第二,课程类型选择失当。传统文化根本是其核心和灵魂,某些优秀选篇则只是其外化。多数高校只开设“大学语文”或“文学欣赏”课程,这种将根本内容以兴趣自选的课程方式呈现,而对于优秀选篇却以必修课呈现的方式是舍本逐末。第三,选修课体系缺乏统整,多数以教师自报的形式开设,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2.师资力量薄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高;传统文化课程教材亟待整合;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架构。

(二)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不足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创建的影响

1.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很难有机会进一步接受传统价值观的心理建设。

2.直接影响到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传统价值观,尤其是留校的辅导员群体。他们是大学生心理教育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四、积极心理观传播视域下传统文化课程的构建

(一)目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要素、结构、历史、特点等有大致了解;相信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正面向上的力量,可以引人前行;“知行一体”的意志和习惯,能运用中华价值观来看待自己、他人、世界,能用来解决心理和实际问题。

(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成

1.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弘扬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经典儒道古典哲学是核心和灵魂。

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成: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精神的讲解,侧重阐发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将多数高校现有的“大学语文”或“文学欣赏”课程适当压缩,调整成为选修课。传统文化类选修课的开设要有整体架构。

3.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适当整合,建造以国学素养课程为主体、与相关学科相融合的体系。

4.鼓励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第一,大班导读制。传统文化要深入人心,必须在经典阅读方面下功夫。深度阅读需要小班研讨制,多数高校的现有条件很难做到,进行大班导读制是出路之一。第二,助教制。硕士生、博士生是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可以充分锻炼和加以利用。第三,经典诵读制。传统的诵读、默诵方式,看似陈旧却行之有效,“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经典诵读能能直接启发学生心灵,培养其悟性与积极心理。

5.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第一,鼓励现有教师学习深造。第二,充分利用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资源,与其他学校互通有无。第三,对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系统化的传统文化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价值观,由此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学生积极心理。第四,提高全体教师的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各学科教师如都能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和自觉意识,则能更多给学生积极心理的塑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6.推进教材编写,构建有积极价值观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教材体系。

(四)重视更广泛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建设

1.成体系、有架构、系列化设置传统文化类讲座,统一考核,将之纳入学分管理。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育人环境。积极营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风格与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比如学校的楼名、路名等都可以用儒道经典中出现的语汇来命名,给学生以直接影响。

3.借助先进的媒介传播手段。通过当下流行的各种自媒体如微信、QQ群、微博,以及传统的校园广播、校报等,用令人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作品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积极心理。■

[1]儒道价值观比较研究,宋志明,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1期

[2]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中国哲学一以贯之的重要特征,徐小跃,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5期

[3]儒道传统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周亚同,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11期

[4]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赵敬立,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1期

[5]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陈洪,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3期

猜你喜欢
儒道价值观心理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我的价值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老孔同源”与儒道互通——宋翔凤解《老子》思想的文化审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