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与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比较

2015-02-26 22:24孙煦扬,田浩
心理学探新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人类基因

通讯作者:田浩,E-mail: tianhaoxx@126.com。

摘要: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两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两者均产生于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但由于它们所批评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导致两者在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解释、方法论主张和环境观三个方面上存在诸多对立。本文在论述这些对立的同时也将从文化进化、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及文化神经科学三个视角探寻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研究趋势。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5)04-0299-04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TD2011-15)。

1 引言

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领域内兴起的两种新的研究取向。

文化心理学强调文化与心理的关系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田浩,葛鲁嘉,2005)。冯特之后,从跨文化心理学(cross-cultural psychology)到文化心理学(cultural psychology or trans-cultural psychology),再到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cultural constructionist psychology),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发生了重要衍变,在不同阶段,心理学对文化与心理的关系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杨莉萍,2003)。早期研究中把文化视为干扰变量以及把心理作为文化投射产物的观点已基本被摒弃,而强调文化与心理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关系能够被大多数文化心理学家接受(Sweder,1990;田浩,2005a),本文也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文化心理学”这一概念的。与跨文化心理学对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追求相比,文化心理学力图扩展主流心理学中关于心理普适性的假设,把人类的心理行为看作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重视不同文化条件下的人心理行为的独特性。同时,它突出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主体性,认为社会文化环境的呈现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有赖于人们对其意义的捕捉与掌握,坚持深入研究对象的文化生活空间进行互动和理解(许波,钟暗华,2012)。

进化心理学是运用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的心理起源和本质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学科(许波,钟暗华,2009)。它是一种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朱新秤,2009)。它在对标准社会科学(Standard Social Science Model,简称SSSM)文化心理观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人性不是“白板”,而是演化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机制,是文化产生的基础(朱新秤,2009)。进化心理学强调对进化史和自然选择机制的研究,注重普适性心理机制的发现和证明,重视普遍性研究。

从两者的基本理论可以看出,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均产生于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不同的是,它们所批评和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这导致它们在许多观点上是对立的。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随着两者各自的不断发展,它们也呈现出一种融合和统一的趋势。本文在指出两者之间对立观点的基础上,也将重视探讨这种相互融合的研究趋势。

2 文化心理学与进化心理学的对立

2.1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解释不同

如果我们去看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最基本的对立,会发现两者对于人的作用和意义的解释是不尽相同的。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人这一概念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不单单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与人所处的和知觉到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心理和行为。与此不同,进化心理学认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在该环境下哪一物种生存、哪一物种灭绝,哪一器官进化、哪一器官退化。同样的,处在自然环境中的人和人的心理也将遵循自然的决定力量。适应进化史的发展,能够促进人类更好生存和繁衍的心理机制,同生理机制一样,也会以基因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并得以发展和延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仅仅是这种生理和心理机制所代表的基因的载体。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被考量,个体人的意义最小化了。2.1.1文化心理学重视人的主体性

文化心理学认为,人类作为依存自然而又独立于自然存在的个体,有权力,也有能力在特有的环境下形成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这一过程是具有目的性、主动性的,体现的是人类的主体性。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而真正怎样去理解这一背景、这样行为,却取决于我们从文化背景当中捕捉和得到了哪些信息。从这一角度来说,人类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是有主动权的,是可以也须要为之负责的。

2.1.2进化心理学强调人的生物性

与文化心理学不同,在人类及其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进化心理学更看重的是自然的选择(Crawford,张彦彦,2011)。自然选择是无目的的、试误的。在这种选择中人类的生物性被更多地强调。我们的祖先为了解决那些长期出现的关于生存和繁衍的适应性问题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心理适应器,而这些不同的适应器则被自然的力量所选择。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适应器被留了下来并遗传给后代,而对生存繁衍不利的适应器则被淘汰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心理和行为成为了自然选择的结果。

2.2方法论主张的分歧

方法论既包括用于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也包括对所研究对象的一种基本立场与态度(田浩,2005b)。通常来讲,后者更为重要。随着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看到在具体研究方法上,两者都基本不设限地采用了越来越多样的技术和手段,客观上存在越来越相似的趋势。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表面上的开展研究的形式,而去关注两者各自最基本的方法论主张,我们会发现它们有很大的分歧。文化心理学重视个体人的心理和行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心理和行为是人本身的意愿和自然的选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自然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同样的,个体人知觉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也能够促使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这种差异性是文化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与此相反,进化心理学将人类作为整个物种来看待,人的心理机制与生理机制一样,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史发展而来的。在这其中,自然选择是唯一的作用力。虽然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会有不同表现,但促使这些心理机制被选择出来的“自然法则”是一致的,人类所拥有的心理机制的总体也是一致的。这种共性、一致性是进化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2.2.1文化心理学强调理解特殊性

文化心理学认为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人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文化心理学把心理看作是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产物,是充满差异性的,研究方法的应用是去发现和描述、理解这种个性、特殊性。文化心理学注重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的特殊心理和行为特征,重视对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的研究,关注文化和种族差异,在研究时更多地立足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甚至一个群体的研究。

2.2.2进化心理学旨在证明普遍性

与此相反,进化心理学认为作为文化基础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共性和普遍性,而非差异性。理所当然,文化也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是为了解释和证明人类心理的共性和普遍性。基于此,进化心理学家把关注的视角更多地放在寻找和论证共性和普遍性上,以多地区、多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许春燕,孙继民,2010)。

2.3环境观的差异

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都重视环境。但是,两者对环境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对环境作用的理解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文化心理学更加强调“人化”后的人文环境,不同的人所处的和知觉到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形成各具特色的心理机制的原因之一,同时,它也制约着我们捕捉和赋予文化环境何种意义。而进化心理学所重视的“环境”则是与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的生理及心理机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我们表现出何种心理和行为的关键。

2.3.1文化心理学强调环境与心理机制相互建构的互动性关系

文化心理学认为文化环境与人类心理机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共生性、互动性关系。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而在这一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也在不断地捕捉和赋予我们的文化环境以不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系统又能够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这样在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中,文化环境与心理机制相互建构。

2.3.2进化心理学把环境作为“输入的变量”

进化心理学也强调环境的作用,但与文化心理学“复杂”的“相互建构说”不同,它把环境看作一个“输入的变量”。人类漫长的进化史已经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理适应器。当然这些适应器不可能处在全天候无间断的工作当中。那么,它们何时,或者说在何种状态下会被启动呢?环境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变量输入到我们的心理当中,成为了开启适应器的“钥匙”。

3 文化心理学与进化心理学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发展,虽然两者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对立,但却也呈现出了一种相互融合和统一的趋势。其中,文化进化的观点、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及文化神经科学视角是三个比较突出的体现。

3.1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

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受到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被心理学研究所认可,这一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除文化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外,关于文化的产生、发展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文化在时间序列中所表现出的积累性和进步性,把文化的“进化”看作一般进化的一个方面(冯波,2010),用进化的观点和理论解释文化的遗传和选择过程,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融合。其中,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可以说是最富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中“meme”一词与生物进化中的“基因(gene)”一词作用相似,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它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郭菁,2005)“meme”一词在国内曾被译为“谜米”、“拟子”、“文化基因”等,目前为止尚未统一。本文中将其译为“模因”,取“模仿的基因”之意。

作为“模仿的基因”,“模因”具有和基因相似的特征,即遗传、变异和选择(郭菁,2005)。当一种观念在一个群体中传播时,这种观念就作为一种“模因”在观念的持有者身上得到了遗传。而该观念在传播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与人们的原有观念发生联系。某些部分可能被强化,而另一些部分则被忽略或改造了。这样,“模因”就发生了变异。此外,“模因”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看起来“模因”似乎是被有选择地传播着。如果我们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进行考察,会发现一些观念很容易传播并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另一些则很难被传播。

有意思的是,该理论的持有者把“模因”看作与生物遗传中的基因完全并列的概念,是一种与基因等同的、完全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而模仿是其传递的唯一方式(郭菁,2005)。

3.2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观

人类文化是怎样传递的呢?关于这一问题,众说纷纭。上面我们提到的文化的进化解释就是其中一种答案。此外,还有另外一派学者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们认为,人类文化遵循着“基因——文化传递”的模式(张博树,1988)。基因和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精神发育的“后生规则”。一方面,文化的发展受到基因的指导和制约。我们每个人先天的基因和遗传将我们的大脑塑造成了它最初的样子,具有某些东西,而缺少另一些东西。这制约了我们在后天能够接收和接受哪些文化。而另一方面,文化发展的压力也会影响基因的生存,改变遗传纽带的强度和韧度(张博树,1988)。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因形成和发展的环境也是由先前存在的文化所创造的。而我们当今所遇到的新环境则会引发我们的大脑对其进行一系列新的探索,与先前已经存在的内容相联结,从而产生新的变化。

“基因-文化-基因”,这是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观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公式,它表明了基因与文化之间的一种双向运动关系。我们的大脑并非是一张白板,漫长的进化和发展史使得在我们出生时基因和遗传已经将我们的大脑塑造成了它最初的样子。文化的发展起步于此,也依赖与此。然而,也是随着文化的发展,更多的信息暴露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一些信息被我们的大脑选择和编码,改变着大脑的网络结构。我们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发生着改变。这样一种被文化不断影响和改变而又以基因形式确定下来的心理机制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Hawkins,2006)。这一观点,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许是对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观点的一种融合性的尝试。虽然还远远不够完善,但却有可能是未来两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3.3文化神经科学视角

最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最微观的大脑神经网络,两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除了上面我们讲到的“基因-文化-基因”公式外,近年来兴起的研究人类大脑和文化交互影响和作用的文化神经科学(cultural neuroscience)也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不同于传统行为学研究,文化神经科学运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如fMRI技术,ERP技术,PET技术,EEG 和MEG技术等)对跨文化领域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证实和补充了文化心理学领域内5种主要的行为学研究得到的结论(Markus&Hamedani,2007; Zhou&Cacioppo,2010; Ng,Han,&Mao,2010)。

而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文化神经科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革新,而是创立了一种新的理论,很好地应对了其批评者们的挑战(Kitayama&Tompson,2010)。该模型认为,个体所生存的文化环境及个体对该文化的认同导致个体不断采取文化所倡导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在反复地练习中改造着我们的大脑神经,使该行为模式在环境线索下成为自发反应。更多地采取文化认同和赞赏的行为模式的个体将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而使得在下一代的人口中拥有该行为模式(大脑神经网络)的个体更多,这种行为模式(文化)被加强了。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该模型也证实了精神发育的“后生规则”:大脑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文化确实可以改变神经网络的联结;而与此同时,其对文化也存在反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的视角,文化神经科学无论从经验主义的、理论的,还是元理论的角度上来说,对于社会行为学和生物学都很重要,它从理论上阐释了文化和大脑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进化的交互作用。从这种角度上来讲,文化神经科学也可以说是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走向融合和统一的一种尝试。

4 结语

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的这两种新的研究取向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在关于对象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以及方法论主张上存在着许多对立,却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呈现出了融合和统一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心理学独立于哲学这一百多年来所努力追求的成果。各流派之间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区别;既各自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又统一于整体的理论体系之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有可能看到一个更加清晰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心理学人类基因
Frog whisperer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基因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