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新课的导入

2015-02-26 18:43马青伟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情操激情

马青伟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新课导入;兴趣;激情;情操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9—01

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有两大心理因素,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叫非智力因索,它是个体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那些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叫智力因索,它是个体学习的操作系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心理因素。

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他操心的问题上,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去引起他们对开始上课的有意注意,接着就要让学生对新课或新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而文章并非无情物,师生亦为“有情”人,因此,课的伊始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而这正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那么,如何选准最佳入口,去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初中课本中选有数量较多的优美散文,并且多安排在春秋季节授课,而这学习的季节又正好是春游、秋游的最佳时节,因此,教授散文单元时可抓住这一契机自然地导如新课。比如讲授《画山秀水》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就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今天,就让我们去桂林看一看。这样的导入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想要一口气读完课文,一览桂林山水美景的神情。

二、别出心裁,增强趣味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上课文前有必要先介绍作者,而我们对作者的简介又往往流于老套套,语言也很呆板。特级教师朱显驹在简介苏洵时,就别出心裁,值得借鉴。他说,此君有两点值得同学们知道:第一,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上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此君可谓大器晚成;第二,他养了两个好儿子——苏轼和苏辙,唐宋八大家,苏家占其三,这一点大概只有曹操能与其媲美。如此风趣的语言确能增强趣味,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了更好地导入课文,在简介以上两点后,我又试着增加了第三点:传闻时人争传,竟效其文,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之说,引得学生笑得前伏后仰,既增添了课堂气氛的乐趣,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

三、适当拓宽,激发诗情

在记叙文导入时,可以精心选取那些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古代诗词,不仅可以高屋建瓴深入领会课文内容,而且触类旁通,丰富学生词汇积累。如在教授《在山的那边》一文时,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非常适合这篇课文导入的。诗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和文章题目“在山的那边”给我们以无限遐思、让我们要急于读完全文心情,二者有着相沟通的地方。二者互为印证,互为补充,用其来导入这篇课文,就不止是单纯的导入了,而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诗歌主题要达到理想境界,就要历经千辛万苦,唯有不怕苦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这和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不谋而合。

四、创设情景,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也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

五、制造悬念,扣人心弦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戏剧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单又不马上解答,故事在读者心里留下疑团,产生一种诱惑力,使读者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使作品峰峦叠嶂,摇曳多姿,曲折迷人,被人称为是“引人入胜的绝招”。

当然,进行兴趣教学要从文本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卖关子、设卡子,就失去了意义,甚至把学生弄糊涂。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情操激情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