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锦绣计划”的七句话

2015-02-27 06:38文丨张晓松
当代贵州 2015年17期
关键词:绣娘锦绣良知

文丨张晓松

在我看来,“锦绣计划”是一个“梦的计划”:它把热爱贵州文化的妇女们网络起来,一起为梦想奋斗。但是,“锦绣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攻坚克难、需要翻山越岭、需要齐心协力。

在这里,我写下七句话,希望帮助“锦绣计划”越走越好。

要让传统融入现代

贵州妇女民族特色手工技艺精湛,特别是刺绣、蜡染等传统风貌突出、制作工序繁复。这些特征,与农耕文明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要使这些传统手工艺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就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

遗产不仅属于过去,更应该成为现代和未来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民族特色手工艺要“会融入”,就需要了解现代生活的需求,做好进入现代生活的角色定位。

盲目的产业化是致命的

“锦绣计划”的目的在于,助力贵州的特色手工业发展壮大成为现代产业。但是,需要警惕的是,盲目的产业化是致命的。

在中国利用手工艺遗产发展规模化产业的进程中,景泰蓝是个前车之鉴。景泰蓝工艺精湛、曾是宫廷专用器物,可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盲目的大规模工业加工,导致了生产过剩,如今,人们在地摊上就能买到。景泰蓝的首饰成了“廉价品”,其中的教训应高度警惕。

警惕大品牌的“文化掠夺”

发展特色手工业,一大难题就是市场。一些国际品牌像爱马仕、SKAP等大品牌,用锡绣、打籽绣贴在他们的产品上,这样一来,确实扩大了市场、为绣娘带来了一些收益。但是,贴牌带动有个问题:某些国外大品牌在使用我们的绣品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却被忽视掉了,谁做的、来自什么民族、其中的文化价值何在?这些都没有注明。这是文化侵权的典型表现,必须警惕。

呼吁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

妇女民族特色手工艺的核心元素,是千百年历史凝聚起来的文化符号,它既是绣娘们个人创造的成果,又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各民族公共知识产权。我们现在有了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各地也制定了保护条例,但是针对这些既有公共遗产特性,又与个人创作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更加详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细致。

“锦绣计划”可以对绣娘们在三个方面进行保护:一是法律的保护、二是价格的保护、三是品牌的保护,通过这三大保护形成一个环,保证文化和产业的核心价值。

设计、设计,还是设计

设计人才的匮乏,是特色手工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对此,“锦绣计划”的参与者们都深有感触。只有经过设计师的设计转化,才能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社会。

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了解贵州本土的文化要素,还要了解市场真正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近些年在国际上流行的“设计思维”(Design Research)理念,就是倡导用设计师的眼光挖掘和提炼元素,并根据现代需求、精准地定位用户。

现代需求和传统文化,是时空转换的两个集合,设计师就是链接它们的交集点,用创新的思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起桥梁,才能让贵州的绣品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绣娘就是艺术家

“锦绣计划”需要一个共识:一切想象和创意的源泉都来源于绣娘以及她们所代表的深厚传统。锦绣计划的主力是绣娘,她们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提供精湛的艺术品。

但是,人们一提到“民族”、“民间”,一提到“乡村传承人”,总感觉其与艺术家、设计师之间有一个落差。这是不对的,文化是公平的也是自由的,绣娘应当受到与当代艺术家同等地位的尊重和敬仰,她们是民族手工艺遗产这个王冠上的最绚烂的宝石。

“锦绣计划”处处需要爱心和良知

爱心和良知,是做好“锦绣计划”的立足点、根本点。

企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累积资本、尽快盈利,有的企业主会把劳动生产变得廉价,绣娘只能得到很少的一点报酬,生产者与销售者对产品价值的分配并不公平。诚然,特色手工业要规模化、产业化,难以规避现代商业发展的种种问题,但是,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守,良知、道德、伦理和责任绝不能抛掉。爱心和良知的分量很沉,走得会很艰难,但是“锦绣计划”要做好、做实,处处都离不了她。

“锦绣计划”是正确的事,而如何正确的做事,如何把美丽事业做大做强,还需要大家一起探索一起努力。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姚远)

猜你喜欢
绣娘锦绣良知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党旗锦绣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良知
绣娘
鸡迎锦绣春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