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亚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防守能力的比较研究①

2015-02-27 05:35姜楠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上海20131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无球中国男篮后卫

姜楠(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 上海 201318)

仁川亚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防守能力的比较研究①

姜楠
(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上海201318)

摘 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4年仁川亚运会男篮比赛的中国队后卫以及四强球队后卫的防守能力进行比较,找出中国队后卫在防守端与四强球队后卫的差距,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中国队后卫较四强球队后卫,在防守持传球、防守运球、防守投篮以及防守无球队员等几个方面均存在差距。建议今后应从提升对防守的思想认识、提高防守的手脚协同配合能力、加强防守的对抗能力以及防守的集体协作能力等几个方面,全面提升中国队后卫的防守能力。关键词:仁川亚运会男子篮球防守能力后卫比较

2014年第17届亚运会在韩国仁川落下帷幕,中国军团以151金的成绩,继续傲视亚洲。然而在这光环的背后,三大球战绩迅速下滑,一枚金牌未得,实在令人堪忧。尤其中国男篮,第五名的成绩,开创了参加亚运会40年来的最差战绩。赛后大多数媒体以及专家学者,将男篮失利的原因归结为“太年轻”、“缺乏经验”等。诚然,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中国男篮确实属于“年轻”,那么除了“年轻”这一表象问题,是否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中国男篮失利的呢?前男篮国手、著名篮球评论员张卫平就表示了另一种担忧,他认为后卫是中国男篮失利的重要“短板”,“就拿伊朗的后卫卡姆拉尼来说,相比之下我们的后卫要逊色许多。”[1]伊朗主帅贝西洛维奇在完胜中国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国队缺乏团队力量,更没有好的后卫。”[2]

后卫是一支球队场上的攻防转换核心,关键时刻后卫队员技术的发挥,对整个战局胜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从这届比赛中国队的整体表现来看,中国队后卫在进攻端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从比赛中的一些基本技术统计数据也可以体现出来,然而中国队后卫在防守端的表现如何呢?在一般的技术统计中很难得到全面细致地反映。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反复地视频录像观察,把整个防守过程从防守持传球、防守运球、防守投篮以及防守无球队员四个方面,通过更加细致的数据,深入、透彻地挖掘中国队后卫在防守端的表现,并找出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在这些方面的差距,以期为中国男篮后卫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参加第17届亚运会男篮比赛的中国队后卫队员3名以及四强球队的后卫队员10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电子平台的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和学术著作进行梳理,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切入点和依据。

表1 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防守持、传球能力的比较

表2 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防守运球能力比较

表3 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防守投篮能力比较

表4 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防守无球者能力比较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篮球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确定本研究对于运动员防守能力的观测指标以及操作性定义,确保本研究各统计指标的效度。

1.2.3视频观察法

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第17届亚运会男篮比赛有关中国队以及四强球队的各自所有7场比赛的视频资料,进行反复观察分析研究。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所收集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中国队后卫与四强球队后卫的防守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研究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防守有球者的能力比较

2.1.1防守持球和传球能力比较

防守持球和传球能力,本研究对其的操作性定义是,防守者对持球者和传球者的成功干扰,包括造成对手发界外球5秒违例、持球5秒违例、抢断成功、破坏对手传球路线等。从场均成功干扰的平均值(见表1)来看,中国队后卫在防守持、传球者能力方面与四强球队后卫差异显著。

进一步对比赛视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四强球队后卫队员防守时不仅能够有效干扰对方队员的持球,而且还能抓住时机或趁持球队员不备,对同伴防守的持球队员加以干扰或协防。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中国后卫队员较为缺乏协防和偷袭的意识。其实,在2013年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败北之后,就有学者指出中国男篮年轻队员防守整容松散,协防能力不强[4],如今兵败仁川,这一点的确需要进一步引起中国男篮的重视。

在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助攻传球的杀伤力最大,最容易给防守队造成混乱,利用传球扯动防守,当防守出现失位漏洞,补防队员又来不及补防,这时候传球到位从而顺利得分,是进攻一方所要追求的效果[5]。而对于防守方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防守队员如何有效地、尽可能地减少有球者的助攻传球,是衡量一个队员防守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视频观察,中国队后卫在防守有球队员助攻传球的能力上远远低于四强球队后卫,在防守对手传球方面的预见性比四强球队后卫差,补、协防动作慢、意识不好。就以中国对伊朗的四分之一决赛为例,伊朗队的三大后卫助攻总数达到12次,而中国队后卫的助攻总数只有5次,这足以反映出中国队后卫对对手助攻传球的防守是不过关的。

2.1.2防守运球能力比较

防守运球能力,本研究对其的操作性定义是,防守者对对手在运球过程中的成功干扰,主要体现在造成对手在运球过程中被迫死球甚至失误。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队后卫较四强球队后卫在造成运球失误和造成对手死球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四强球队后卫防守动作极其凶悍,敢于运用身体对抗,灵活采用贴身紧逼、卡位、堵位,抢位积极,手部动作范围大、速度快,防守动作富有主动性、力量性与破坏性。同时,四强球队后卫非常会利用进攻队员变向的机会进行抢断,比如当进攻队员要进行体前变向时,四强球队后卫利用其准确的判断,在变向瞬间把球拍掉;当进攻队员进行运球后转身时,在转身到一半,球尚未落地时,从背后将球捅掉,然后瞬间加速形成快攻反击。而中国队后卫防守时重心偏高,脚步滑动速度慢,防守选位离对手较远,防守移动中不善于运用身体堵、卡,手部动作干扰不积极,防守攻击性较差,不能最大程度上给对手威胁,因此对方后卫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球突破或寻找机会传球、投篮。

2.1.3防守投篮能力的对比分析

防守投篮能力,本研究对其的操作性定义是,防守者对对手做出投篮动作时的成功干扰,表现为使对手投篮姿势改变、出手弧度改变、出手时间改变,甚至成功封盖等。防守中防守者跳起积极地封盖,干扰对手的投篮,必将对进攻队员在投篮时出手的高度、出手的时间、球的飞行的弧度、出手的手形乃至对其心理产生的一定影响,进而对投篮命中率产生一定的影响[6]。中国队后卫在干扰3分球有效次数上与四强球队后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干扰2分球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见表3)。

通过视频可以观察到,中国后卫队员防守2分球时对对手的黏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手后卫前锋经常利用突破到中国队内线,迫使中国队后卫队员不得不去协防和夹击,有时甚至是盲目的协防夹击,导致远离对应的被防守者或自己的防区,超出了自身所能控制的防守范围,一旦自己所对应的防守者在外围接球投篮时,则无法实施有效的干扰。中国后卫队员移动的范围很大,但连续移动的能力较差,并且干扰3分投篮出击不够果断,同时中国后卫队员对对手的疏漏也反映出对对手了解程度不够,忽视重点得分点所隐藏着的威胁。再拿中国队对伊朗的四分之一决赛来说,伊朗队的3个后卫一共投进了7个三分球,且命中率超过了50%,足见中国队后卫对对手三分球防守力度之弱。

2.2防守无球者能力的对比分析

防守无球者能力,本研究对其的操作性定义是,防守者对对手在不持球或即将持球时的防守能力,其成功的表现是延误对手的接球时间、在对手即将要接球的瞬间抢断成功,失败的表现为防守时失去有利位置、被对手摆脱切入内线以及出现漏防现象等。中国队后卫在延误接球的能力上与四强球队后卫属同等水平(见表4),在被对手切入方面也无明显差异。而在接球时抢断、失位、漏防等方面差异显著。

究其原因,一个是我国后卫队员移动时重心较高,脚步不够干净利落,对抗不足,预判性差,手部动作没有对手灵活、快速,因此也经常出现漏防以及失位现象。而这也是我国后卫队员一直存在的、影响抢断指标的主要原因[7]。而另一主要原因在于对对手的注意程度不够。中国后卫队员的防守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球上,对无球者的看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使得对手的活动很少受到阻碍,即使中国后卫队员已经获得了有利的位置,也时常疏忽对对手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导致了在占据有利防守位置后又经常被对手摆脱的情况,这是造成漏防和防守失位的主要因素。就拿中国队对日本的比赛来说,中国队竟然让日本队身高只有1米73的后卫富坚勇树抢到了10个篮板球,足见中国队后卫对对手无球时重视程度的不足。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中国队后卫较四强球队后卫,首先,在防守对手持、传球上的预见性较差,补、协防时机掌握不好;其次,在防守运球时选位较远,防守移动中运用身体堵、卡等能力较弱,防守侵略性较差;再次,对三分球投篮的防守力度差距明显,移动距离及范围掌握不好;最后,在防守无球队员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且连续移动能力不足,容易造成防守失位和漏防。

3.2建议

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我国后卫队员的专业思想认识,不仅

要重视对有球队员的防守,更要提高对防守无球队员重要性的认识。要树立主动防守和主动对抗的观念,比赛中要敢于大胆运用身体进行贴身紧逼防守。

第二,在体能上,要加强我国后卫队员防守的对抗能力,并切实提升我国后卫队员由内之外、由外至内的纵向移动防守能力以及由中到边、由边到中的横向移动防守能力。

第三,在技能上,要大力发展我国后卫队员的脚步逼卡动作,提升防守中的手与脚协同配合能力。在训练中多进行脚步的逼、顶、卡以及手部的抢、断、打的训练,应根据对手持球的部位和运球的路线,尽量将手随球移动,要迫使进攻队员将注意力分散到如何去保护球上面,不让其随心所欲地处理球,并做好预判进行破坏甚至抢断。

最后,在战术上,要加强我国后卫队员防守的集体协作行动能力,提高我国后卫队员的补防、协防意识,做到每个防守球员之间都有防守联系,逐渐形成一个防守的整体体系,使每个球员的防守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起到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卫平:男篮惨败在于年轻,没人能为周琦传球[EB/OL]. http://sports.qq.com/a/20140929/003114.htm.

[2]新华社.伊朗队:中国男篮缺乏团队力量,需要更好的后卫[EB/OL]. http://sports.sohu.com/20140928/n404735744.

[3]王艳丽.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4]侯向锋,光晖,李鑫.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攻防实力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2):87-94.

[5]白迪.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外男篮外线队员防守能力的比较分析[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8.

[6]宋君毅.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理论与运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7]黄松峰.中国男篮后卫群体的弱势效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2):97-100.

作者简介:①姜楠(1981—),男,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013-03

猜你喜欢
无球中国男篮后卫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篮球比赛无球队员移动摆脱接球方法和配合行动
篮球的由来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篮强队无球掩护配合运用研究①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浅谈如何提高篮球无球队员的进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