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 别有情趣

2015-02-27 04:32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戏说武松典故

【技法精讲】

文章随世转,无日不争新。作者的构思方法也有许许多多种。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形式,那就是翻新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故事新编”,或说是“戏说历史”。这种作文技法叫“旧瓶新酒法”。“旧瓶新酒法”就是有意识地采用前人作品的表现形式或仿照已有作品的引文格式进行的再创作。

 “旧瓶新酒”中的“旧瓶”与“新酒”都有特定的含义。所谓“旧瓶”,可以是旧的形式,作家作品中已经塑造成功的人物或是已成定论的事情,也可以是人们已熟悉的人物、典故、寓言,等等。“新酒”是指新内容,新主题,把人们的现实生活情况融入旧的形式,反映现代新生活,新时代精神,等等。

 明白了“旧瓶新酒”作文法的特点之后,那么我们如何应用此法来写好作文呢?

 一是戏说类。这种作文指的是对历史故事、典故、寓言进行新的戏说。在选用这些历史故事、典故、寓言时,通常是人们所熟悉的,在此基础上加以再创造。如《武松发现打狗难于打虎》,文章写的是:某副县长家养了一只狗,经常出来咬人,众人皆怒,但没人能制止。于是人们请出武松,武松询问其背景,见到此狗穷凶极恶,他也被吓跑了。“武松打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而“武松打狗”则是人们闻所未闻的。该文章是在“武松打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注入新内容:武松在现代社会中去打狗,慨叹“打狗难于打虎”,极具讽刺意味。文章揭露了官场的腐败,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是翻新类。这种作文指的是对历史故事、典故、寓言进行翻新。“新”是关键,必须能联系现实社会,反映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在翻新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反用其意,一是顺意另编。反用其意如《杀鸡儆猴之后》,文章写的是驯猴人为吓唬猴而当猴面杀鸡给猴看。不料猴趁主人不在时,捉鸡学主人样子杀了鸡,弄得家里满地鸡毛鸡血……又如华罗庚的《赠诸弟》:“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中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郭沫若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这两首诗都是反用曹植《七步诗》之意。第二种顺意另编,则是保持原人物性格不变,在此基础上另创造新的符合现代生活的情节来表现。如《狐假虎威后》,文章写老虎知道上狐狸的当后,非常生气,决定要逮住并吃掉狐狸,以解心头之恨,雪心中之耻。当它真的逮住狐狸时,狡猾的狐狸谎称自己刚吃了被污染的野果中了毒,请求老虎赶快吃掉自己,以解除被毒性慢慢折磨致死的痛苦。老虎怕吃了中毒的狐狸自己也中毒身亡,于是幸灾乐祸地离去。就这样老虎再一次被狐狸骗了。这一篇借人们熟悉的“狐假虎威”寓言故事的“旧瓶”,创造出新的情节来表现狐狸的狡猾本性,这是顺意另编出来的。

以上是“旧瓶新酒”作文的两种主要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新词,这样语言的表达较时尚,有现代气息。如《孙悟空下岗记》中的词汇:“天宫大学”、“外汇”、“广告赞助商”、“盖中盖”、“下岗”等新词,都充满了浓浓的现代气息。还可以仿名篇结构或句式。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醉官亭记》的文章,就是仿照宋朝散文家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结构形式创作而成的,读后别有韵味,丝毫没有造作之嫌。

我们在运用“旧瓶新酒”这种作文法时要注意叙写故事不求完整,不必拘于细节的真实。“旧瓶新酒”类作文带有戏说成分,不必追究真伪和考证。如《赤兔之死》,有人曾认真追究不符史实之处,其实大可不必深究。这些,原作和仿作之间达到“形似”的程度,即体裁、结构、表现手法乃至语言等方面非常接近,如出一辙,但是内容上因为写作目的不同而存在巨大的差异,或是题材有别,或是主旨不同。“旧瓶新酒法”不是抄袭,抄袭是一字不易,完全照搬,毫无新意可言,属于“依葫芦画瓢”;“旧瓶新酒法”也不是宿构,宿构是改头换面,作些微调,但基本上是模仿,作品意义同样受到质疑。而“旧瓶新酒法”要求的仿写是有意识地借用旧的表现形式表现新内容,适度的模仿必须在内容新颖的前提下,才具有特殊的新意义。在学习写这类作文时,“新酒”一定要新,或立意新、观点新,或内容新、思想新,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且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否则将陷入平庸、低俗、画虎不成反类犬之误区。只有多读、多留心、多积累,方可避免弄巧成拙;多训练基本功,多练习应用才能做到巧用“旧瓶”来装“新酒”。

猜你喜欢
戏说武松典故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戏说自行车行业 3大最“苦”的工作
武松:喝酒好赚钱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戏说考试
戏说球迷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