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B超定位垂直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

2015-02-27 12:58班崇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33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上肢

班崇云

665000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实时B超定位垂直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

班崇云

665000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目的:B超定位垂直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方法:收治拟行手术患者40例,利用B超对患者的喙突内下处和喙突的距离以及腋动脉的深度和胸膜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测量。结果:将喙突内下2cm处作为穿刺点比较合理,且同组两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B超实时定位,使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麻醉能够到达上肢的广泛区域的组织,同时可以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B超定位检查;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

当前的手臂、上臂以及肩部的各种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因为操作简单且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小的特点,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而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利用超声进行定位成为当前一项由超声介入的新技术,并且由于超声具有可视性和无创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定位神经阻滞治疗中[1]。本文通过对实时B超定位垂直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安全性以及阻滞范围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拟行手术患者40例,并对其根据是否为上肢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非上肢手术患者20例,男女比例相同,年龄24~70岁,体重(65±15)kg,该组中不包含曾行颈部、肩部以及锁骨上下区的手术患者;B组为上肢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男女比例相同,年龄22~36岁,体重(65±15)kg。两组患者均排除术前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严重外周神经损伤和凝血障碍、糖尿病等病症。

方法:采用HD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L12~5 MHz,进行B超测量定位。①利用B超对A组患者进行双侧无创锁骨下区进行测量和定位:让患者取外展45°位,并寻找患者颈部的横突结节点,将该点和腋部扪及腋动脉搏动的最高点之间利用相关设备进行标记,同时找出锁骨下扪以及喙突部位,并对喙突的尖端处进行标记[2]。在喙突下垂直入路处的进针点周围,利用B超探头对腋动脉第2段进行寻找,待找到该腋动脉后,将探头调整到动脉的正上方,并缓慢减小探头对皮肤造成的压力,直至压力最小,将最终成像进行冻结,同时测量探头的中心部位和喙突出部分的位置联系(x,y),其次测量皮肤直至腋动脉上线的长度,最后将探头当作垂直皮肤的直线,测量胸膜外缘直至探头的水平长度。②利用B超对B组患者进行下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对患者进行麻痹前的30 min内为患者进行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以及0.5 mg阿托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例如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常规的监测。待患者开放外周静脉后,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注射1 mg咪唑安定,让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其患肢外展45°,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进行常规的铺巾消毒后,在喙突尖内下的2 cm处采用1~2 mL利多卡因行进行局部浸润,并利用超声探头在其附近寻找腋动脉第2段,之后将探头置于腋动脉的正上方,使阻滞针在动脉外侧进行进针操作,并在B超的实时定位下,将进针移动到胸小肌后缘,同时打开神经刺激器,将其电流设置为1 mA,使阻滞针被进一步推动,直到触发上肢收缩。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患者B超测量后的结果对比:A组患者都通过B超顺利进行定位到腋动脉第2段,并完成相关的测量指标。理想状态下的穿刺点应该在喙突尖内下2cm处,但是在实际的检验中,患者右侧(y值)的值比左侧大,位于喙突尖内下2.2 cm处,同组两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侧的d1和d2值都和体重成正比。见表1。

表1 A组患者B超测量结果(x±s,cm)

表2 B组患者上肢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

B组患者上肢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B组患者均采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对臂丛束支部进行定位,其中有8例外侧束正中神经外侧头被定位,出现前臂旋前或桡侧腕屈肌收缩的状况,另外12例为后束定位,并出现伸肘或伸腕伸指动作。其中7根神经的全阻滞率40%,而除去腋神经和臂内神经的5根神经阻滞率85%,该组患者除1例需要加以辅助用药外,其余患者(95%)都能得顺利进行外科麻醉,且术后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见表2。

讨论

利用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组织的效果较为明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锁骨下动脉的外膜和相关神经根外膜有着一定的联系,让星状神经节的分支进入外膜内,所以靠近锁骨下动脉处置管有利于阻滞支配上肢中的交感神经,进而改善再植术后的上肢血液循环,通过垂直入路的方式能使其近端更靠近臂丛组分,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阻滞,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当穿刺点越靠近,进针的角度也就会越独到,造成的损伤风险也就相应增大[3]。

在A组手术中从喙突内下方臂丛出进针,能定位到臂丛外侧束,且进针的平均深度左侧2.82 cm,右侧2.75 cm,这一结果虽然小于最终磁共振的结果,但是按实际的人体结构,东方人群的锁骨下区臂深度低于西方人群。在B组的手术中,通过B超实时定位的方式使其阻滞率达到90%以上,腋神经也达到61%,因为臂内侧的皮神经发出的位置较高,形成的阻滞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使用皮下浸润的方式进行阻滞,并且适用于前臂和肘部等范围的手术。

综上所述,利用B超实时定位,使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麻醉能够到达上肢的广泛区域的组织,同时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1]许长东.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与喙突锁骨下入路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30(8):87.

[2]许峰,李熹.神经刺激仪辅助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体会[J].淮海医药,2012,1(25):64-65.

[3]韩流,高玉洁,蒋卫清,等.垂直锁骨下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0(2):372-374.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与术后肌瘤复发情况对比(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对比[n(%)]

参考文献

[1]刘禄斌,张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对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复发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5):1517-1519.

[2]刘小红.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242-243.

[3]尹香花,顾扬,宋晶哲,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3):317-319.

[4]王燕,吴莺,李艳丽,等.超声消融技术与腹腔镜下病灶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2):139-141.

[5]庞琴霞,杨伟红,洪海燕,等.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子宫动脉阻断联合戈舍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瘤76例[J].山东医药,2014,(39):69-70.

Clinical analysis of B ultrasound real-time positioning vertical infraclavicular coracoid approach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Ban Chongyu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u'er City,Yunnan Province 665000

Objective:Clinical analysis of B ultrasound positioning vertical infraclavicular coracoid approach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Methods:40 patients who were scheduled for surgery were selected,we measu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ition and the distance within the coracoid process at the coracoid process and the depth of the axillary artery and pleura of the patients through the B ultrasound.Results:The coracoid process under 2cm as in the puncture point is reasonable,and the same group of bilateral contras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B ultrasound real-time positioning,that can make the infraclavicular wide area can reach the upper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group,at the same time,it can avoid related complications.

B ultrasound positioning examination;Coracoid approach subclavian;Brachial plexu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3.23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上肢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锁骨滋养孔解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