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介与意识形态构建路径

2015-02-27 01:45王一岚
新闻传播 2015年8期
关键词:多元化媒介思想

王一岚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湖北 450008)

新媒介环境下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来自对意识形态的信仰和信服。齐泽克认为,“脱离了信服的服从……我们并没有真正服从权威,而只是追随我们的判断力,它告知我们权威是必须服从的。”①维护阶级统治和社会稳定,必须实现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既要靠坚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制度法治,更要靠社会成员思想的统一稳定。社会成员思想的统一稳定的实现,靠的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由于意识形态是特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真实反映,而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与时俱进,这就决定着意识形态冲突是一种常态化,意识形态构建也是一种必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在不同政治制度之间和同一制度国家内部,意识形态冲突日趋浅显化。而新媒介对传统大众传播生态的变革,使得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泛化,社会成员思想的差异性更加凸显,这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严峻挑战。

社会阶层和利益加剧分化,价值取向越发多元化,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这个历史方位,使得意识形态构建成为关系国家安全、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大现实课题。意识形态构建的关键所在,是说服广大社会成员认可和接受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截至目前,我国有6亿多网民,手机网民超过5亿,其中微博用户超过3亿。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媒介,主流传统媒介影响力与日俱减。

必须在新媒介情境下设计实现路径,意识形态构建才能成功。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

新媒介情境下中国意识形态构建,必须始终坚定马克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绝不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意识形态构建的客观规律。古今中外,不管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有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多样,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都是一元化,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定是统治阶级思想,所有统治阶级绝对不允许社会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社会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虽然是一种客观事实,但丝毫不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更不能等同于占主导地位思想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思想和多样化的文化必须以有序为前提,杂乱无序的多元化、多样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尤其在新媒介时代,要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构建中坚守指导思想一元化。否则,即便是导向无力,也会使社会运转陷入混乱或停滞不前。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感情和思想的科学表现,是工人阶级的思想观念体系;另一方面汲取了人类历史上科学知识中的一切精华,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一系列科学原理。

中国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出现挫折和失误。新媒介情境下的意识形态构建,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构建的指导地位,运用新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整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化相结合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意识形态构建的客观规律,但是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是多元的,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体地位。但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成分、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的多样性,必然导致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我国的意识形态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比如封建残余思想观念、小生产观念、落后愚昧思想观念、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等等。在文化领域,我国既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有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封建主义文化,等等。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面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新媒介带来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信息管理“把关人虚弱”等现实,加剧了意识形态一元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对立,如何在意识形态构建中正确处理“一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对立,关乎社会发展大局。

当代中国,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发展丰富多彩的多元性文化,是辩证统一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主导性是多样性的主导,多样性是主导性统领下的多样……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普适性和灵活性,促进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发展,从而丰富和充实主导性。”②

然而,多元化不是无原则和无价值选择性的多元化,而是在一元化主导基础上的多元化,没有一元化主导,就没有稳定和有序,没有多样化,就会带来文化的僵化与陈旧。多元化的意义和目的,旨在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不同群体社会成员的多样文化需求,防止思想僵化;对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要的思想观念,凡是有利于意识形态丰富、发展和发挥作用的文化,允许人们接受。意识形态构建的指导思想一元化,不是禁锢人的思想,而是要人们在认识事物内部联系时,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促进多元化健康发展,防止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共融共生格局。

坚持一元化主导与多元化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构建,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不能坚持一元主导性,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立的思想观念就会得以传播,导致用多样性否定主导性以及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主导地位丧失,带来思想混论、社会动荡。苏联的解体和我国的历史经验教训都在反复证明:不能坚持一元性主导和多元性文化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构建,终将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严重削弱的不良后果。

三、推进媒介融合提高竞合力

新媒介的互联网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着只有深度推进媒介融合,构建新的宣传格局,抢占现代传播制高点,才能提高意识形态构建的竞合力——面对外部意识形态冲击时的竞争力和统领内部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介对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打破,使得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较量突破了国家间的界碑,进入更加自由和直接的时代,从而使国家之间的竞争,从以往以经济发展等“硬实力”为主,转变为以文化等“软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强弱,决定着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生存发展空间。新媒介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到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过程中去,代表了一种对抗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以及对抗政府、政党和传统媒体企图界定和保护现状的权力,体现了哈贝马斯关于言论自由和信息构成公众舆论基础的理想,分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话语权,加大了社会舆论的控制整合难度。借助新媒介,社会公众拥有了言论充分表达的场所,网络社会舆论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媒介传递信息的内容多样性、范围广泛性、开放共享性、交流互动性,使得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借助新媒介的传播,谣言、错误观点等反社会宣传,很容易被不明事理的公众接受,引发思想混乱,危及意识形态安全。

深度推动媒介融合,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做大做强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才能提升意识形态构建的竞合力,提高新媒介环境下的执政能力,打破国际舆论西强我弱格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对正从新媒介大国向新媒介强国迈进的中国而言,新媒介情境下意识形态构建,深度推进媒介融合,提高意识形态构建的舆论掌控力,必须改革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新的传播规范和管理体系,掌控意识形态构建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

加快新媒介法律法规建设,维护信息环境。强化新媒介舆论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法规建设,实施严格的技术监控,坚决打击利用新媒体散布谣言和各种违法违规的活动。改革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加快形成新媒介科学管理体系。新媒介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大不一样,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需要突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改革创新”。③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注重培养新型人才队伍,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发挥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互动叠加效应,把新媒介定位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使其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全面竞争的重要平台。

尽快掌握新媒介核心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介信息传播优势,努力探索新媒介与意识形态的良性互动规律,才能掌控意识形态的管理权、领导权、话语权,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结语

汤普森指出,“意识形态被视为一种‘社会胶合剂’,而大众传播则被看作一种涂抹胶合剂的特别有效的机制”。④新媒介时代的中国,意识形态构建刻不容缓。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发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从国内现实看,在社会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明显增强,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形势和局面。

从当下国内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新媒介事件来看,随着新媒介带来的意识形态传播转向,我国以主流传统媒介为意识形态构建主要载体和场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未随着意识形态的传播转向,做出及时彻底的改变——对外传播依然偏重于浓厚的政治色彩,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力偏低,致使意识形态争鸣力不足,中国的国际口碑陷入“捧杀”与“棒杀”的两极分化;对内的意识形态传播,因为多年来对经济发展的政绩偏好,既忽视了民众的精神需求,还在沿用形式主义的传播模式,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降低,民众信仰淡漠。

审视我国意识形态构建困境,可以看到新媒介情境下我国意识形态构建依然存在着很多的威胁和挑战,它们潜藏于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对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

意识形态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问题,一种意识形态的摧毁就意味着一种制度的颠覆。如果当前意识形态所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得不够好、不够及时,就会极大地影响到中国发展道路的稳定和持久。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方面,即当我们面对人民的主观诉求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体制本身变革速度的时候,如何通过创新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来提升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二是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方面。即当我们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和人们普遍感觉信仰失落的时候,如何通过重新反思,重生信仰、重塑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功能;三是在意识形态的传播教化方面。即当我们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全球化趋势的时候,如何通过提高信息素质和管理媒介的能力来实现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和教化。

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应立足全局,回到社会现实和实践中去寻找意识形态构建新路径。除要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与多元化思想共存发展的态势之外,还要构筑意识形态的认同体系、加强媒介融合,在拓宽意识形态传播渠道上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丰富意识形态的内涵、提升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需要了解和掌握媒体,特别是新媒介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应用新媒介的能力,积极有效地发挥新媒介的社会管理和控制功能。■

注释:

①[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②刘明君:《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9页

③《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一版

④[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文涓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猜你喜欢
多元化媒介思想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思想与“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书,最优雅的媒介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