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媒体传播能力的广播电视课程群设计与实践

2015-02-27 04:3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跨媒体策划媒介

孟 玲

(浙江万里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基于跨媒体传播能力的广播电视课程群设计与实践

孟 玲

(浙江万里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在传媒科技发展和行业变革的背景下,新闻实务类课程必须积极调整既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浙江万里学院新闻系通过实施基于跨媒体传播能力的教学改革,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项目为核心的广播电视课程群实训体系,实施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机制,力图从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培养规格上紧跟行业的人才需求。

课程群;业务流程;项目;跨媒体

媒介融合催生了新闻素材的跨媒介采集,新闻产品的加工方式与发布渠道更为多元化,媒介内容的跨平台流动变得常规化,新闻的生产不再是由单一媒介独立作战进行的作坊式生产,而是跨媒体的团队合作,这些都对传媒业的理念、体制、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万里学院新闻系在对业界人才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大广电”教育理念适应变化的媒体环境,构建广播电视课程群。课程群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专业的音视频传播理论素养和采编制播技能,而且具有多种媒介技术的应用能力,熟悉多种媒介形式的运作规律,能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采集到适应该媒介的新闻素材,进行跨媒介内容制作,并通过多种平台进行多媒体信息组合传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广播电视课程群将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逻辑联系的《广播新闻采制》《电视新闻采制》《网络节目策划与制作》《播音与发声》四门课程进行整合。其中《广播新闻采制》《电视新闻采制》和《网络节目策划与制作》是三门基于不同媒体平台的实务类课程,《播音与发声》作为课程群支撑课程,其教学内容贯穿于三门平台课程之中。

一、课程群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通过对课程群涵盖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进行规划,重新界定课程群各门课程的内容体系,按照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原则确定每门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点。

(一)基于“业务流程”的课程群知识体系

课程群突破原各门课程间相互脱节的弊端,依据策划、摄录、编辑、播报的媒体业务流程构建课程群的知识模块,并最终形成课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体系。以编辑模块为例,《广播新闻采制》的知识点包括新闻稿件的选择、新闻稿件的广播化编辑、新闻稿件的排序;《电视新闻采制》的知识点包括编辑设备操作方法、画面素材编辑方法、音乐、音效与字幕制作;《网络节目策划与制作》的知识点包括adobe remiere、adobe after effect、flash软件编辑方法。

(二)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群实训体系

课程群的各子课程通过设置并形成实训项目链,每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成为大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各个单元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流程的衔接,使学生对不同媒体平台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跨媒体综合实践能力。其中,《广播新闻采制》设计了广播节目策划、现场报道采录、口播新闻编播和广播节目制作四个实训项目。《电视新闻采制》包括电视声画摄录、电视素材编辑、电视节目制作三个实训项目。《网络节目策划与制作》设置网络多媒体杂志策划与制作、网络新闻节目策划与制作和网络脱口秀节目策划与制作三个实训项目。《播音与发声》则包含声母韵母训练、声调及语音流变训练、气息及共鸣训练、口腔控制训练四个实训项目。

二、课程群教学方法的探索

根据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课程群采用项目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让学生从事某一实践项目的训练,从而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广播电视课程群的课程特点,教师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制作组”,按照媒体行业的节目运作方式进行角色分工,包括策划、记者、主持人、编辑、后期制作等。每个项目开始前先由教师布置项目内容,团队成员轮流承担不同的任务角色,分工协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监督项目方向和进度的落实,以及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指导,具体的各项任务全部由学生亲自完成,包括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研究性教学法

在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针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训的结果通过小班课堂研讨的方式进行分析。制作组代表把该组的项目作品在课堂上展播并进行自评,学生们可以从采访、录制、编辑、节目编排等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实践该项目所用的理论和所得的经验真正融入学生的知识链中。

三、以能力考核为主,构建多元化的课程群评价体系

广播电视课程群的评价由“知识考核”和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能力考核”和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各门课程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依据标准设计评价内容,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要求。不同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在评价内容中可以有所侧重或取舍。其次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即将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理论测试与能力表现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和特长,而且还可以相互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公正、客观、科学。目前,可供采用的专业评价方式除了文案写作、作品分析、实训报告、作品制作等方法外,还可采用“以赛促学”、“以证促学”等评价方式。最后是评价主体的多元。课程的评价主体除教师和学生外,还包括传媒业界人士。他们的参与可以使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

[1] 潘祥辉,孙志刚.务实创新:媒介融合时代美国新闻教育及其启示[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6).

[2] 杨银娟.建构与业界接轨的新闻实践课程教学体系[J].新闻界,2011(4).

G728

A

1674-8883(2015)21-0032-01

本论文为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业务流程的<广播新闻采制>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

孟玲,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闻实务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跨媒体策划媒介
网络多屏视域下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评《交互叙事与跨媒体叙事:新媒体平台上的沉浸式故事创作》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试谈新环境下的博物馆跨媒体叙事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人工智能2.0时代的跨媒体智能
本期策划